中医定向透药疗法配合红外线照射提高慢性肾衰竭患者动静脉内瘘成熟质量的临床研究

2023-02-11 05:39周焕萍文辉宁宇华
上海医药 2023年2期
关键词:红外线内瘘肾衰竭

周焕萍 文辉 宁宇华

(江西省萍乡市中医院血透室,萍乡 337000)

慢性肾功能衰竭(以下简称慢性肾衰竭)是指各种肾脏疾病引起的慢性进行性肾功能损害,维持性血液透析是慢性肾衰竭患者赖以生存的主要替代治疗手段[1]。自体动静脉内瘘是可以用于血管通路的一种形式,安全性较好、血流量相对丰富,成为了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液透析的生命线[2]。因此对于自体动静脉内瘘的保护尤其重要。近几年有研究报道显示,中医外治法在促进自体动静脉内瘘成熟、提高内瘘质量、改善患者高凝状态、延长内瘘使用寿命等方面显示出了一定的效果[3-4]。本院在此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在临床上开展了中医定向透药疗法联合红外线照射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19年9月—2021年12月江西省萍乡市中医院需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的慢性肾衰竭患者50例,均符合慢性肾衰竭诊断标准[5],且符合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及血液透析治疗指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两组,各25例。观察组中男性17例,女性8例,年龄为20~80岁,平均(57.44±5.63)岁;病程3~8年,平均(5.12±1.44)年。对照组中男性15例,女性10例,年龄为20~80岁,平均(57.58±5.85)岁;病程3~8年,平均(5.21±1.47)年。两组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生命体征不稳定者、有严重原发疾病者、有严重凝血功能障碍者、正在使用精神类药物或酗酒或滥用其他药物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不能正常交流者。

1.2 方法

对照组术后实施西医内科常规治疗:口服氯吡格雷75 mg/次,1次/d,连续10 d。同时辅助术后宣教,指导患者内瘘侧前臂抬高至心脏水平,掌握自行监测内瘘血管杂音、上肢渐进运动方式。禁止内瘘侧手臂测血压和输液,内瘘侧手臂着宽松衣物。

观察组术后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造瘘口中医定向透药联合红外线照射治疗:①中医定向透药。将丹参20 g、红花20 g、川芎15 g、三七15 g水煎至100 mL。自术后第一天用6 cm×7 cm大小的3M透明敷贴进行覆盖,同时注意保持局部干燥。将中药液置于恒温箱加温至60℃取出,浸湿药液,拧去水分,覆盖于内瘘口上2 cm的前臂,将中医定向透疗仪器照射面对准浸药纱布,距离约15 cm,每次30 min,每日1次,连续治疗10 d。②红外线照射。中医定向透药结束后使用红外线照射内瘘口15 min。期间注意观察。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动静脉内瘘成熟度、成熟时间、开始使用时间、术前1 d与术后第三十天吻合口及以上内瘘血管的血流量与头静脉内径变化情况、术后第一天与第三十天血小板计数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变化情况。

动静脉内瘘成熟度评分依据《血管通路专家共识》[6],对血管管腔直径、距皮下距离、血流量等进行评估,总分10分,评分越高表示动静脉内瘘成熟度越高。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的统计与处理使用软件SPSS 18.0,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取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动静脉内瘘成熟度、成熟时间以及开始使用时间对比

观察组动静脉内瘘成熟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动静脉内瘘成熟时间以及开始使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数据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动静脉内瘘成熟度、成熟时间以及开始使用时间对比(±s)

表1 两组动静脉内瘘成熟度、成熟时间以及开始使用时间对比(±s)

动静脉内瘘成熟时间/d分组 动静脉内瘘成熟度评分/分开始使用时间/d观察组(n=25) 9.67±0.31 22.52±3.11 28.26±4.04对照组(n=25) 8.62±0.55 27.28±3.45 34.47±4.60 t值 23.710 10.714 10.760 P值 <0.05 <0.05 <0.05

2.2 两组术前1 d、术后第三十天内瘘血管及头静脉内径对比

两组术后第三十天内瘘血管血流量及头静脉内径均高于同组术前1 d(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前1 d、术后第三十天内瘘血管血流量及头静脉内径对比(±s)

表2 两组术前1 d、术后第三十天内瘘血管血流量及头静脉内径对比(±s)

分组内瘘血管血流量/(mL/min) 头静脉内径/mm术前1 d 术后第三十天 术前1 d 术后第三十天观察组(n=25)262.44±32.71 305.12±38.44 2.99±0.34 6.39±0.26对照组(n=25)263.05±33.65 274.28±36.15 3.01±0.31 6.21±0.24 t值 0.131 5.616 0.412 4.846 P值 >0.05 <0.05 >0.05 <0.05

2.3 两组术后第一天、第三十天血小板计数及APTT对比

两组术后第三十天血小板计数均低于同组术后第一天(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而APTT均高于同组术后第一天(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术后第一天、第三十天血小板计数及APTT对比(±s)

表3 两组术后第一天、第三十天血小板计数及APTT对比(±s)

血小板计数/(×109/mL) APTT/s术后第一天 术后第三十天 术后第一天术后第三十天观察组(n=25)分组221.95±33.05 172.16±15.45 25.68±2.44 29.85±2.25对照组(n=25)222.12±32.47 181.58±16.07 25.71±2.37 27.57±2.07 t值 0.036 4.268 0.086 7.093 P值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慢性肾衰竭最终可造成尿毒症和肾功能完全丧失,还会使得机体发生临床综合征。目前临床上对于慢性肾衰竭的治疗方法,可以分为内科疗法、替代疗法,其中替代疗法应用较多。血液透析原理是先为患者建立血管通路,经血泵把血液引入一个透析器,由半透膜排出[7]。而动静脉内瘘是人为建立的一条动脉和静脉之间的短路,属于患者的“生命线”。因此对于动静脉内瘘的维护尤为关键。

定向透药是中医外治法的一种,主要通过定向药透仪将药物直接从皮肤定向地送到病灶部位[8]。本研究针对慢性肾衰竭患者湿毒内蕴、久病多瘀且内瘘术后经络损伤、气血运行不畅的病因病机选择活血祛瘀、散结止痛的药物进行辨治[9]。所用中药方中丹参与红花可祛瘀止痛、活血通经,川芎能行气活血、祛风止痛,三七则可散瘀止血、消肿定痛,使用纱布浸湿药液后湿敷,再通过定向透药使中药离子作用于皮肤和皮下组织,加速血液循环,促进炎症吸收[10]。尹雪童和李保华[11]研究肯定了中医外治法在促进动静脉内瘘成熟中的效果。黎常利等[12]研究也指出中医外治法在减少动静脉内瘘并发症中有显著作用。红外线照射则是一种通过穿透皮肤直接使皮下组织与肌肉产生温热效应,达到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以及促进局部炎症吸收的治疗手段[13]。有研究指出红外线照射治疗在促进自体动静脉内瘘成熟和保护内瘘功能方面有显著作用,除了红外线照射的热效应外,其非热效应在保护血管内皮功能和改善局部炎症方面也有明确效果[14]。在中医定向透药治疗后开展红外线照射能够起到协同效果,促进药物吸收[15]。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动静脉内瘘成熟度评分更高,动静脉内瘘成熟时间以及开始使用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且观察组术后第三十天头静脉血流量及头静脉内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证实中医定向透药疗法配合红外线照射能够促进慢性肾衰竭患者动静脉内瘘成熟,有利于提高内瘘质量,为维持行血液透析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而观察组术后第三十天血小板计数低于对照组,APTT高于对照组,则主要与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活血祛瘀以及红外线照射促进炎症吸收等作用有关。

综上所述,中医定向透药疗法配合红外线照射能够促进慢性肾衰竭患者动静脉内瘘成熟,提高动静脉内瘘成熟质量,减轻患者高凝状态。

猜你喜欢
红外线内瘘肾衰竭
自体动静脉内瘘护理8要点
高频超声监测自体动脉静脉内瘘术后并发症的价值
张建伟辨治慢性肾衰竭临证经验
红外线触摸屏的专利技术综述
两种治疗方法对动静脉内瘘穿刺镇痛效果比较
动静脉内瘘应用单纯纱布折叠指压法压迫止血效果观察
红外线遥控电风扇
利肠汤在慢性肾衰竭中的临床应用
益肾降浊胶囊治疗慢性肾衰竭临床观察
蛭龙通络胶囊联合中医辨证论治治疗慢性肾衰竭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