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患者血清MCP-1、IL-1的表达及其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

2023-02-11 03:23章俊奇张荣耀刘晨奕
河南医学研究 2023年1期
关键词:肺结核炎症血清

章俊奇,张荣耀,刘晨奕

(信阳市传染病医院 重症医学科,河南 信阳 464000)

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呼吸系统传染病,其在我国传染类疾病中发病率和病死率均位于前两位。临床治疗肺结核以抗结核药物治疗为主,其中初治活动性肺结核化疗方案(2HRZE/4HR)是常用用药方案,可杀灭病菌,改善患者体征[1]。但仍有部分患者经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预后较差。因此,探寻能预测肺结核患者临床预后的相关指标,对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研究表明,肺结核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与机体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密切相关[2]。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是一种单核细胞趋化及激活因子,可激活免疫细胞参与机体炎症反应,在机体免疫反应中起到重要调节作用[3]。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是IL家族中关键成员,在自身免疫、感染免疫等多种反应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介导作用[4]。因此,推测血清MCP-1、IL-1水平可能与肺结核患者临床预后有一定关系。鉴于此,本研究将重点观察血清MCP-1、IL-1在肺结核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二者与肺结核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信阳市传染病医院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接收的82例肺结核患者。(1)纳入标准:①符合第9版《内科学》[5]中肺结核诊断标准,且经胸部X线检查确诊;②接受2HRZE/4HR方案治疗;③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且依从性较好。(2)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类型传染性疾病;②合并其他类型肺部疾病;③合并免疫系统疾病;④合并恶性肿瘤;⑤入院前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⑥入院前服用其他免疫调节药物;⑦近期内存在手术史或外伤史;⑧伴有精神疾病,依从性较差。82例肺结核患者中男46例,女36例;年龄43~63岁,平均(53.01±3.09)岁;合并基础疾病:高血压32例,糖尿病26例,高脂血症22例。

1.2 方法

1.2.1肺结核患者临床预后评估及分组方法 全部82例肺结核患者均治疗6个月,于治疗6个月后采用痰培养、胸部X线检查,并依据相关标准[5]评估患者临床预后。显效为胸痛、乏力等症状显著改善,痰培养结核分枝杆菌检查阴性,胸部X线检查病灶范围缩小≥50%;有效为胸痛、乏力等症状有所改善,痰培养结核分枝杆菌检查阳性,胸部X线检查病灶范围缩小<50%;无效:胸痛、乏力等症状无改善,痰培养结核分枝杆菌检查阳性,胸部X线检查病灶范围未缩小甚至增大。将显效、有效患者纳入预后良好组,将无效患者纳入预后不良组。

1.2.2血清MCP-1、IL-1水平检测方法 确诊时,采集患者清晨空腹肘静脉血5 mL,以3 000 r·min-1离心10 min,离心半径15 cm,取血清待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血清MCP-1、IL-1水平,试剂盒均购自上海臻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按照试剂盒说明书严格执行操作。

1.2.3一般资料统计方法 由研究人员在国内相关研究基础上自行设计患者一般资料填写表,并结合专家意见反复修改形成最终的调查表,询问并记录患者相关资料,内容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一般人口学资料:性别(男、女)、年龄、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高中及以上);(2)基础疾病:合并高血压(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否)、合并高脂血症(是、否);(3)可能影响因素:长期吸烟(有、无)、长期饮酒(有、无)、入院时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Ⅱ)评分[6](包含急性生理学、年龄、慢性健康状况3个方面,共71分,分值越高代表病情越严重);(4)实验室指标:确诊时血清MCP-1、IL-1水平。

2 结果

2.1 肺结核患者临床预后情况82例肺结核患者经6个月治疗后评估,显效35例,有效23例,无效24例;其中预后不良组共24例,占比为29.27%(24/82);预后良好组共58例,占比70.73%(58/82)。

2.2 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预后不良组确诊时血清MCP-1、IL-1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长期吸烟、长期饮酒、入院时APACHEⅡ评分等其他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2.3 血清MCP-1、IL-1水平与肺结核患者临床预后的相关性经点二列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血清MCP-1水平与肺结核患者临床预后呈正相关(r=0.497,P<0.001),血清IL-1水平与肺结核患者临床预后呈正相关(r=0.580,P<0.001)。

2.4 血清MCP-1、IL-1水平对肺结核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logistic回归分析将表1中初步经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确诊时血清MCP-1、IL-1水平)纳入作为自变量(均为连续变量),将肺结核患者临床预后情况作为因变量(预后不良=1,预后良好=0)。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确诊时血清MCP-1、IL-1水平过表达均是肺结核患者预后不良的风险因子(OR>1,P<0.05)。见表2。

表2 血清MCP-1、IL-1水平对肺结核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肺结核患者耐药现象的普遍发生,肺结核的发病率也随之提高,已逐渐成为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之一。肺结核具有病情复杂、病程较长等特点,且多发于中老年群体,在发病初期病情较隐秘,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可出现胸痛、乏力、咳痰且痰中带血等症状,需尽早就诊[7]。若不及时采取有效治疗,容易造成肺组织永久性损伤,甚至感染可能传播到肠、肝等其他器官,增加患者痛苦和治疗难度。2HRZE/4HR是治疗肺结核的常用方案,大部分患者经系统性治疗后临床体征得到改善,但仍有部分患者经药物治疗后效果不佳,需进一步采用其他方案治疗,加重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8]。马喜迎[9]研究结果显示,肺结核患者经常规治疗后无效率约为30.00%。本研究结果显示,82例肺结核患者经6个月治疗后评估,预后不良组共24例,发生率为29.27%,与上述研究无明显差异,可能与研究选取的样本量不同有关,但结果仍说明肺结核患者经治疗后预后不良的发生率偏高。目前,由于血清学指标有实时、检测方便等特点,已成为临床疾病预测的主要研究方向。因此,积极探寻影响肺结核患者预后不良的血清学指标显得尤为重要。

本研究结果显示,预后不良组确诊时血清MCP-1、IL-1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说明血清MCP-1、IL-1水平与肺结核患者临床预后可能存在一定关系。分析原因在于,MCP-1是趋化因子家族CC亚家族成员之一,对机体炎症和免疫反应有明显的趋化活性,可调节单核/巨噬细胞的迁移、渗透,促使多种免疫和炎症细胞向病变处聚集,参与多种炎症的发生发展[10]。IL-1多由单核细胞、内皮细胞等在应答感染时产生,由IL-1α和IL-1β两种蛋白质组成,可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的同一受体结合,在免疫应答和组织修复中起到关键作用[11]。因此,推测血清MCP-1、IL-1水平与肺结核患者临床预后有一定关系。

为进一步验证猜想,本研究经点二列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血清MCP-1、IL-1水平均与肺结核患者临床预后成正相关,且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确诊时血清MCP-1、IL-1水平过表达均是肺结核患者预后不良的风险因子,说明血清MCP-1、IL-1水平过表达提示肺结核患者发生预后不良的风险较高。分析原因在于,肺结核患者在病情进展过程中,结核分枝杆菌及其毒素会损伤机体组织,导致体内淋巴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被过度激活,促使MCP-1分泌增加,释放大量炎症因子,加剧机体炎症反应,促进病情进展[12]。MCP-1水平过表达可促使单核细胞、T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等聚集于肺部炎症部位,促进炎症反应的发展。还可通过激活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诱导多种细胞因子生成并调节单核细胞表面黏附分子的表达,参与炎症性疾病的发生,同时MCP-1还能影响T细胞的增殖和免疫功能,导致预后不良[13]。IL-1中IL-1β具有促炎作用,可诱导其他炎症细胞因子,促进并放大炎症效应,当IL-1水平过表达可增强炎症反应,介导各种免疫反应,损伤肺功能,导致肺结核患者预后不良的发生[14]。

综上所述,血清MCP-1、IL-1水平与肺结核患者临床预后有一定关系,且二者水平过表达提示肺结核患者发生预后不良的风险较高。

猜你喜欢
肺结核炎症血清
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脯氨酰顺反异构酶Pin 1和免疫炎症
《感染、炎症、修复》杂志版权转让约定
欢迎订阅《感染、炎症、修复》杂志
Meigs综合征伴血清CA-125水平升高1例
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血清IgE、IL-5及HMGB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爱情是一场肺结核,热恋则是一场感冒
72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护理
蒙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进展
疣状皮肤结核合并继发型肺结核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