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骨缺损的影响因素

2023-02-11 03:23张震
河南医学研究 2023年1期
关键词:融合术压缩性植骨

张震

(商丘市中医院 骨科,河南 商丘 476000)

胸腰椎骨折是脊柱外科的常见骨折类型,好发于老年人群,大多因暴力作用导致,而胸腰椎属于人体主要支柱,患者一旦发生骨折可导致其日常行为严重受限,及早采取手术固定是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的关键[1]。临床上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传统手术为后入路内固定融合术,可充分纠正患者胸腰椎后凸畸形,恢复椎体原有高度,有助于患者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2]。但临床仍存在部分患者于术后发生内固定松动、断裂,使矫正丢失,从而影响胸腰椎的稳定性,椎体容易发生再次塌陷,降低患者治疗获益。相关研究指出,骨缺损是老年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术后发生内固定松动、断裂的重要因素之一,并引发其他一系列并发症[3]。但目前老年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骨缺损发生率尚未完全明确,对该并发症仅以预防为主,故找出可引发老年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骨缺损的影响因素对控制发病率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本研究旨在着重分析老年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骨缺损发生的影响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选取2016年4月至2021年4月商丘市中医院收治的200例老年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0例患者中男106例,女94例;年龄47~81岁,平均(60.88±4.05)岁;骨折节段T1151例,T1267例,L172例。(1)纳入标准:①患者存在明显腰部疼痛,后经体格检查、磁共振成像检查确诊为胸腰椎骨折;②符合手术指征,可接受后入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③椎管内脊髓或马尾神经未受明显压迫,双下肢神经组织正常;④患者依从性良好,可配合完成本研究治疗;⑤患者认知功能正常,可维持正常的交流沟通。(2)排除标准:①于外院接受治疗,后转运至商丘市中医院者;②存在腰椎及相邻部位活动性感染或术后椎体感染者;③手术治疗后椎体新发骨折者;④伴有全身性疾病需延期手术者;⑤合并慢性心力衰竭、冠心病等心血管功能疾病者;⑥存在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者;⑦符合入选标准,但因个人原因未完成研究者;⑧本研究未结束,参加其他研究者。

1.2 分析方法

1.2.1术后骨缺损判定标准 所有患者均接受后入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并于患者出院后随访12个月,观察术后骨缺损发生情况。参照《外科学》[4]中诊断标准,患者术后无外力侵袭下,表现出腰背进行性疼痛;经X线、CT检查显示椎体塌陷,且伤椎体出现“蛋壳样”变化,损伤区域体积超过伤椎体积的1/4,并排除肿瘤、新鲜骨折和感染性骨缺损。将符合上述标准的患者判定为发生骨缺损,纳入发生组;将不符合上述标准者判定为未发生骨缺损,纳入未发生组。

1.2.2一般资料收集方法 在国内相关研究基础上自行设计一般资料调查表,并结合专家意见反复修改形成最终的调查表,记录患者研究资料,主要包括患者性别、年龄、骨折节段、骨折类型、腰椎功能障碍情况[采用奥斯沃斯特里功能障碍指数法(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5]评估]、伤椎置钉情况、椎间盘是否完整、骨密度T值、植骨情况。

2 结果

2.1 老年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骨缺损发生情况所有患者均接受术后为期1 a随访,200例老年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骨缺损形成41例,占比为20.50%(41/200)。

2.2 发生、未发生骨缺损老年胸腰椎骨折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发生组骨折类型、椎间盘是否完整以及植骨情况与未发生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组骨密度T值低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年龄、骨折节段、ODI评分、伤椎置钉情况、胸骨椎骨折原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发生组、未发生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2.3 老年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骨缺损发生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将表1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骨折类型、椎间盘是否完整、骨密度T值以及植骨情况)纳入作为自变量并赋值(见表2),将老年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骨缺损发生情况作为因变量(发生=1,未发生=0),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压缩性骨折、椎间盘受损、骨密度T值低以及植骨情况是老年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骨缺损发生的影响因素(OR>1,P<0.05)。见表3。

表2 自变量赋值情况

表3 老年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骨缺损发生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

3 讨论

胸腰椎骨折是脊柱骨折中的常见类型,病因源于外伤或自身疾病,临床主要依靠手术治疗,其中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是目前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的有效方式,可有效恢复患者椎体原有高度,但仍存在部分患者术后椎体未达原有高度,甚至存在部分患者发生伤椎骨缺损,严重者甚至需二次手术,不仅延长患者康复时间,还对患者经济、生活带来双重负担[6-7]。根据上述研究可得,所有患者均接受术后为期1 a随访,200例老年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骨缺损形成41例,占比为20.50%(41/200)。这提示老年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骨缺损发生风险相对较高,因此,及早明确老年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骨缺损发生的影响因素十分必要。

根据上述研究结果可得,压缩性骨折、椎间盘受损、骨密度T值低以及植骨情况是老年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骨缺损发生的影响因素。分析原因: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患者虽可经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固定后可暂时恢复原有皮质骨高度,但松质骨因受压迫作用的影响难以完全复位[8]。并且,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椎体内骨质丢失情况更为严重,易形成较大间隙,从而增加术后骨缺损的发生风险[9]。对此,建议对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可优先考虑采取其他手术治疗,并于术后加强改善骨质量,以降低患者术后骨缺损发生风险。椎间盘受损:完整的椎间盘是维持脊柱稳定的重要原因之一,而椎间盘发生损伤的患者其椎体损伤情况较为严重,并且损伤后的椎间盘纤维环不能自主修复,还可促进瘢痕组织的增生,不仅无法像正常结构一样支撑患者椎体,还可影响患者椎体恢复,从而增加骨缺损的发生风险[10-11]。对此,建议临床可于术前加强影像学检查,并于术中适当放开脊柱融合术的手术指征,适当取出椎间盘组织,于椎体间隙行植骨融合,便于稳定损伤节段。骨密度T值低:骨密度T值是临床公认用于评估骨密度的主要指标,而骨密度T值较低的患者提示机体内骨含量较低,不仅具有较高的再骨折风险,且术后骨修复能力较低,新骨生成量低于健康人群,对于骨缺损的填补、修复效果相对较差,从而导致椎体内空腔的产生,进而增加骨缺损的发生风险[12-13]。

对此,建议临床可将骨密度T值较低的患者列为术后骨缺损发生的高危人群,于术后积极做好抗骨质疏松措施,以降低术后骨缺损发生风险。植骨:胸骨椎骨折患者骨折后椎体后存在较大间隙,未接受植骨治疗患者,椎体内部多存在“空壳”现象,脊柱的强度以及稳定性较弱,其术后骨缺损的发生风险也较高[14]。对此,建议临床可结合患者实际情况,优先采取植骨治疗,以弥补椎体内空隙,降低术后伤椎骨缺损风险。此外,耿明皓等[15]研究结果指出,伤椎置钉情况也是老年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骨缺损发生的诱导因素之一,与本研究结果存在差异,这可能与纳入与排除标准存在差异以及样本量的选取有关,未来可进一步扩大对老年胸腰椎骨折患者的选取,以进一步明确老年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骨缺损发生的影响因素。

综上所述,压缩性骨折、椎间盘受损、骨密度T值低以及植骨情况是老年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骨缺损发生的影响因素。未来可根据上述影响因素,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以期减少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骨缺损发生。

猜你喜欢
融合术压缩性植骨
核素骨显像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诊断价值
经斜侧方入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应用
提防痛性瘫痪——椎体压缩性骨折
PKP在老年人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中的临床应用
椎管减压并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分析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和关节融合术治疗Lisfranc损伤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多孔钽棒联合植骨治疗成年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研究
腰椎附件结构性骨块植骨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疗效观察
单侧和双侧内固定联合髓核摘除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比较
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减压融合术的预后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