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莉帆,杨志平,吴 霜
(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 江苏常熟215500)
短暂性脑缺血是神经内科高发疾病,主要是因短暂性血液供应不足,导致颈动脉或颈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障碍,最终引起短暂性、突发性及可逆行的脑神经功能障碍,具有反复发作、病程长等特点,主要表现为失语、瘫痪及短暂性感觉障碍,大部分患者患病24 h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但病情严重者可能发展为急性脑梗死,对患者生命和安全造成威胁[1]。目前,对短暂性脑缺血患者进行药物对症治疗,虽然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但疾病预防对减轻病情发生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临床通过实践考察、文献查询等方式,建立有效的护理方案,旨在明确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并针对性地采取护理措施,促进疾病转归的同时,降低脑梗死的发病率。危险因素指导下的预警护理方案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通过分析疾病发生、发展的影响因素,建立有效、科学的预警护理,为患者提供全面预防护理措施,从而促进疾病预后。2018年6月1日~2021年6月1日,我们对41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实施危险因素指导下的预警性护理方案,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同期收治的81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进行CT或MRI检查,符合《短暂脑缺血性诊疗指南》相关标准者;②进行颈部血管彩超显示血管狭窄或内膜增厚者;③腋下体温36~37 ℃、呼吸16~18次/min、脉搏60~100次/min、血压收缩压(SBP)90~140 mm Hg(1 mm Hg=0.133 kPa),舒张压(DBP)60~90 mm Hg等生命体征水平处于平稳状态者;④患者和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订知情同意书;⑤本研究在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和批准下实施。排除标准:①既往有手术病史,且有出血倾向者;②合并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疾病者;③对药物存在严重过敏反应者;④在治疗中未遵医嘱服用药物或服用其他药物者;⑤已出现脑卒中严重症状,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14分者;⑥简明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评分>24分,无法配合研究者。利用双盲分组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男27例(67.50%)、女13例(32.50%),年龄(55.34±2.37)岁;病程(1.78±0.37)个月;并发症:高血压16例(40.00%),高血脂19例(47.50%),糖尿病6例(15.00%)。观察组男24例(58.54%)、女17例(41.46%),年龄(55.74±2.27)岁;病程(1.74±0.42)个月;并发症:高血压14例(34.15%),高血脂16例(39.02%),糖尿病11例(26.83%)。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实施常规护理。在入院后遵医嘱协助患者完成相应的检查项目,并为其介绍医院、科室环境和医护人员,通过沟通了解患者需要,引导并鼓励遵医嘱执行相应的治疗和护理;为患者统一讲解治疗配合事项和注意事项,重点讲解疾病预防控制方法,嘱患者及家属在出院后应严格按照医嘱保持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并定期进行复查。
1.2.2 观察组 实施危险因素指导下的预警护理方案,具体内容如下。
1.2.2.1 危险因素分析 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和信息,包括患者性别、年龄、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脂、吸烟、饮酒史、冠心病史、劳累、情绪激动、感冒受凉、疾病持续平均时间>30 min/次等,将上述自变量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获取具有统计学意义指标,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将疾病是否发展为脑梗死作为因变量进行分析,最终确定P<0.05,即为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高血脂病史、吸烟史、饮酒史、冠心病病史、疾病持续平均时间>30 min/次等。根据上述主要因素,实施预警护理方案。
1.2.2.2 预警护理方案实施 ①遵医嘱用药: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鼓励并引导患者正确遵医嘱用药。讲解降压药的使用注意事项,并告知用药将血压降至正常水平后,应及时复诊,根据医嘱对服药计量和日期进行调整,维持血压稳定的状态。对临床症状不明显者应强化药物知识教育,引导其主诉不遵医嘱用药对自身造成的危害,使其能够充分认识遵医嘱用药的重要性,并能够坚持规律、定量用药,促进血流动力学水平改善,避免病情恶化[2]。②强化对疾病普查及高血压知识指导:在患者住院期间,通过高血压疾病知识讲座、交流会等宣传并普及高血压疾病相关知识,包括疾病用药、药物名称、作用、血压监测方法、日常注意事项、饮食、运动及生活习惯等,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明确患者对知识掌握情况,对未完全掌握者进行再次强化,保证每例患者能够掌握知识,并努力执行。对既往发生脑卒中患者应重点讲解,讲解疾病发生对生命造成的危害,进行疾病知识指导的同时,使其约束自身不良行为,保持良好行为和习惯,定期检查和复诊。③饮食结构指导:调节饮食习惯,每日应尽量做到少量多餐,严格控制热量输入的同时,每日盐摄入量应控制<6 g,补充充足的优质蛋白质;晚餐应尽量保持清淡、避免油腻,禁止摄入甜食,选择维生素E类食用油;多摄入新鲜蔬菜和水果,并补充含有丰富钾元素食物,如鱼类、核桃、豆类、香蕉及苋菜等,每日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并控制在2000 ml;禁止摄入盐分过高食物如腌制咸菜、腊肠、火腿及咸鱼等;禁止摄入高糖食物如蛋糕、雪糕或巧克力;禁止摄入油腻食物如肥肉、动物内脏、皮类及蛋类等,同时控制每日肉类摄入应<75 g;禁止摄入乙醇、胡椒、人参等[3]。④强化短暂性脑缺血知识的指导:将疾病知识制作成健康教育手册,保证每例住院患者均有1本手册,根据手册中相应内容进行讲解和指导,根据手册相应内容进行血糖、血压、血脂及心功能等指标监测,重视疾病治疗和康复中运动训练方法和力度,避免激烈运动导致疾病加重,嘱患者家属给予情感支持,通过沟通了解患者喜好,协助其调节不良情绪,监督并帮助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1.3 评价指标 ①疾病认知水平:采用调查问卷进行评估,包括疾病症状、药物治疗、饮食、运动、规律休息及复查6个项目,共30个题目,每个题目5分。满分150分,110分表示合格,分数与患者对疾病知识掌握呈正相关。疾病知识掌握率(%)=合格例数/总例数×100%[4]。②治疗依从性:根据高血压治疗依从性量表(TASHP)设计短暂脑缺血疾病治疗依从性评估表,包括用药、饮食与运动、合理休息、定期复查及负性情绪管理5个维度,共20个条目,利用自填方式,将是计为1分,否为0分,总分20分。治疗依从率(%)=依从例数/总例数×100%[5]。③临床改善指标:利用体质量指数(BMI)、SBP、DBP、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低密度脂蛋白(LDL)进行评估。BMI<18.5为消瘦;BMI 18.5~28.0为正常;BMI>28.0为肥胖。SBP 90~140 mm Hg为正常,DBP 60~90 mm Hg为正常。嘱患者空腹抽取静脉血,利用高压液相离子交换层析分离方法检测HbA1c水平,当<7%表示正常范围;利用细胞代谢检测试剂盒和小分子抑制剂检测LDL水平,当<1.8 mmol/L表示正常[6]。
2.1 两组疾病知识认知情况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疾病知识认知情况比较
2.2 两组护理前后临床指标改善情况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前后临床指标改善情况比较
2.3 两组治疗依从性、疾病康复、复发及脑卒中发生情况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依从性、疾病康复、复发及脑卒中发生情况比较[例(%)]
短暂性脑缺血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有研究显示,每年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患者中50%存在短暂性脑卒中的病史,对人们健康和生命造成严重的威胁[7]。疾病早期发病症状不显著,且具有一定可逆性,大部分患者在发病30 min能够恢复至正常状态,因此,在患病后易被忽视,导致不良事件的发生。短暂性脑缺血对人们健康产生影响较小,但在多种诱因的影响下,病情易进一步发展,严重者导致神经功能丧失,增加患者致残率和病死率。基于此,应强化对短暂性脑缺血进展的重视,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控制疾病发展的同时,促进疾病的康复[8]。
危险因素指导的预警护理干预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与预警护理措施相结合,前者通过筛选自变量相关因素,最终确定疾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危险因素的相应指标,建立针对性的预警护理措施,在控制危险因素指标进一步发展的同时,强化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和管理,从而降低脑卒中发生率。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疾病症状、药物治疗、良好饮食、运动、规律休息及复查相关知识掌握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用药、饮食与运动、合理休息、定期复查及负性情绪管理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与刘斌等[9]研究结果一致。分析原因:通过危险因素分析,明确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高血脂病史、吸烟史、饮酒史、冠心病病史及疾病持续平均时间>30 min/次均是疾病进展的危险因素,上述因素中主要概括为疾病病史、不良生活习惯及患者对病情缺乏认知,而在基础疾病病史影响下,若患者不重视维持病情稳定而吸烟、饮酒,未认知疾病所导致的不良后果,显著增加脑卒中的发生[10]。通过对上述因素的分析,实施预警护理方案中,强化对患者用药、疾病、高血压、饮食与运动等指导知识指导,通过讲座、组织交流会及知识手册等,保证每例患者能够充分认知疾病,了解其对机体造成危害,能够积极、主动进行自我护理的同时,提高治疗依从性[11]。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2周,两组BMI、SBP、DBP、HbA1c及LDL水平均优于护理前(P<0.01),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疾病复发率、脑卒中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与何桂平等[12]研究结果一致。分析原因:通过实施危险因素指导的预警护理,为护理人员实施护理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根据具有参考价值的问价及患者实际情况,针对各项危险因素,制订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降低危险因素对疾病影响的同时,降低疾病复发率和脑卒中的发病率。而通过对危险因素阶段性的评估,针对患者个体情况实施预警护理措施的同时,有效对脑卒中发生风险进行防控,最终在护患共同配合下,有效控制病因发生和发展,促进机体各项临床指标的改善[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