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单式交接护理在自然分娩后产妇管理中的应用

2023-02-11 13:22周晓娟张君烨杭丹丹
齐鲁护理杂志 2023年1期
关键词:交班交接班产后

周晓娟,张君烨,杭丹丹,耿 惠

(南通市通州区中医院 江苏南通226300)

自然分娩是指妊娠>28周,未施加其他人工干预手段,胎儿及其附属物经阴道从母体中顺利娩出的过程[1]。自然分娩最基本的条件是决定分娩的三因素:产力、产道及胎儿均正常且三者相适应。交接班通过将患者一般基础资料、治疗干预措施、护理对策等进行交接转移,是临床护理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2]。妇产科病室的日常护理任务由于床位周转频繁、护理对象特殊、环境嘈杂等特点,且在进行常规护理交接班过程中,易发生护理人员对患者信息传递与反馈不全、重点护理内容不明显、物品交接遗漏或不清等问题[3]。不仅对患者产后机体恢复造成直接影响,严重时还会增加医疗事故与纠纷的发生,如何提高护理人员交接班与工作效率,减少产妇产后不良事件,成为妇产科病室护理管理的难点之一[4]。本文通过对我院自然分娩产后产妇采取清单式交接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深入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20年1月1日~12月31日妇产科接收的82例自然分娩产妇为研究对象。入组标准:①经妇科超声、血尿HCG等联合检查,正常妊娠者;②年龄21~35岁者;③出现见红或羊水破裂等征兆,阴道镜检,产道、产力,头位符合自然分娩指征者[5];④妊娠周期37~42周者;⑤临床资料完整,签署知情同意书者;⑥单胎妊娠者。排除标准:①合并妊娠高血压、胎盘早剥、子痫、前置胎盘,需采取剖宫产者;②合并瘢痕子宫者;③合并胎儿窘迫、脐带脱垂、胎位异常者;④伴随HIV病毒、梅毒等传染性疾病者;⑤合并凝血功能障碍不全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产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1例。对照组年龄(28.45±3.33)岁;孕周(38.34±1.14)周;体质量指数(BMI)(28.39±1.45);受教育年限(10.42±1.37)年;初产妇22例,经产妇19例。实验组年龄(28.39±3.24)岁;孕周(38.36±1.12)周;BMI(28.42±1.33);受教育年限(10.37±1.23)年;初产妇23例,经产妇18例。两组年龄、孕周、BMI、受教育年限等临床资料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相关伦理原则。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实施常规交接护理。交班护士正确书写交班内容,对本班护理工作完成情况、床单位整理等工作内容,进行整理检查。接班护士到岗后规范着装,进行器械药品等数量的清点,两班护士以口头形式于护理站进行交接班,护士长带领集体护士进行床边交接。分娩后,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行正确饮食摄入、采取正确的体位,进行母乳喂养指导、早期下床活动、心理疏通开导等护理干预。护理人员与产妇建立微信交流沟通群,定期在群内发布与母乳喂养及新生儿护理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项,组织开展产后自我护理及新生儿护理专业知识讲座,在讲座过程中,允许产妇随时提问,并对其进行详细耐心的讲解。

1.2.2 实验组 实施清单式交接护理,具体内容如下。①成立清单护理管理小组:由妇产科主治医生1名、儿科副主任1名、科室护士长1名、科室责任护士3名、孕婴师1名、心理咨询师1名等组成。②清单式交接班:a.制订交接班清单。结合妇产科、患者临床实际情况,通过学术网站进行与自然分娩专业理论知识、产房护理方式方法、治疗措施、观察重点等相关参考文献的检索,主治医生从旁专业指导,护理小组成员进行头脑风暴,共同分析探讨下,制订临床使用效率较高、较为全面的交接班清单。b.清单内容。主要包括患者姓名、年龄、床位病历号、产前病史、妊娠史、手术、药物既往过敏史、血压、意识状态、呼吸、脉搏、阴道分娩镇痛方式、会阴撕裂程度/切开术、辅助器械、临床医嘱、影像学检查、护理项目、管道、静脉输液、药品交接等。c.组织培训。经由专家审核确定无误后,科室护士长组织其他小组护理成员,通过专业理论知识学习、情景演练等形式进行清单式交接班的规范化培训,指导护理人员正确使用清单及交接班时注意事项。d.清单交接的临床应用。接班护士提前15 min到岗,两班护士准时到患者床旁进行护理工作的交接,交班护士依照交接清单,逐一向接班护士进行阐述,交接清晰在项目后面“√”,若临床实际与交班护士阐述不符,需进一步核实,未进行交接的项目划“/”,护士确认无误后,共同在清单下方签署名字。③产后病室护理:护理人员定期对患者居住的病室地面、桌椅或床单位进行清扫擦拭消毒,调控病室内部温度与相对湿度在合理舒适的范围内。分娩后2 h,告知患者应经常变换坐姿、睡姿或翻身,1~2 h 1次。与主治医生沟通,运用中医手指点穴(足三里,三阴交)双侧,行气通络,促进小自解。a.膳食指导。分娩后早期进食少量的清淡蔬菜汤等流质饮食,禁止食用糖水、豆浆、牛奶等易产生气体的流质食物。护理人员在母婴咨询师的指导协助下,结合患者喜好制订合理的产后膳食饮食方案,鼓励患者增加萝卜、芹菜、白菜等膳食纤维富含丰富的蔬菜;每天定量摄入优质蛋白富含丰富的牛肉、鸡肉等;嘱患者增加饮水频次与饮水量,保证饮水量1500~2000 ml/d;每天维持新鲜水果的摄入量,品种宜多;制订促排便催奶的专门膳食套餐,主要包括花生猪蹄汤、鲫鱼汤、玉米红薯粥等;禁止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的摄入,遵循少量多餐的原则,每天4~6餐。b.母乳喂养指导。分娩后,待患者生命体征处于平稳状态,护理人员将母乳喂养的优势、乳房自我保健知识,如何判断新生儿饱腹或饥饿状态等相关专业理论知识,对患者进行详细深入讲解告知,协助患者应用温水进行乳头的清洗,一对一面对面指导患者采取正确的母乳喂养姿势、方法及预防溢奶技巧等,在指导的同时护理人员可采用较为逼真、直观具体的仿真模具,一对一的喂养操作指导,并根据产妇的反馈对其掌握的不当方式与操作给予纠正与调整,嘱产妇应用仿真模具进行反复训练。责任护士每日与主治医生、儿科医生查房,掌握产妇与新生儿动态变化,及时调整母乳喂养指导。c.早期活动。分娩后,待患者阴道内无出血,鼓励进行早期床边移动或病室内慢步行走,以患者自觉无疲惫产生为标准,避免长期久站、下蹲。协助患者采取较为舒适的仰卧位,指导患者双下肢膝关节呈屈曲状态,嘱其跟随护理人员口令,进行盆底肌肉收缩5~8 s、放松5~8 s,重复15~20次为1组,连续2~3组,2~3次/d。d.心理疏导。心理咨询师联合护理人员,给予孕妇早期心理放松干预,主动与预防交流与沟通,引导孕妇将自身存在负性情绪加以阐述,对错误的思维思想,及时给予纠正引导。告知家属或配偶,多陪伴、关心与体谅、避免冷落患者。增加母婴之间的亲密接触,让孕妇感知自身的使命感,激发出其自身母亲的天性。同时,护理人员还可鼓励产妇将自身成功喂养经验进行分享,加强产妇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1.3 观察指标 ①满意度:责任护士于患者产后、出院前1 d,采用Sand-Jecklin等于2013年制定的中文版患者床边交班感知量表(PVNC-BR)进行评估,主要包括尊重与倾听(4项条目)、互动性交班(6项条目)、协调交班(7项条目)3个维度,共17项条目,每项条目为0~5分,满分为0~85分,分值与满意情况呈正相关,量表Cronbach′s α为0.821[6]。②产后不良事件:观察分析两组产后尿潴留、新生儿喂养不耐受、产后出血、产后抑郁发生情况。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PVNC-BR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PVNC-BR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产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产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自然分娩作为妇产科较为常见的分娩手段,产妇产后机体恢复速度较快、新生儿生长发育好,很好地降低了剖宫产手术给患者带来的麻醉药物不良反应与产后感染的风险,获得了国内外临床产科的提倡[7]。近年来,随着“二孩”“三胎”政策的发布,为响应国家号召,产妇渐趋增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妇产科医护人员工作量,导致护士、护患之间的交流沟通减少,且护理人员仍采用常规交接班与产后病室护理干预,简单的患者机体状况、护理任务等信息的阐述交接,降低护理人员信息接收的准确性,护理人员未能及时接收到对自身与患者有价值的信息[8]。护理人员仍采取传统产后康复护理指导干预措施,产妇产后生理、心理等需求未能得到及时满足,在增加患者投诉或产后不良事件发生的同时,还会对母婴健康产生直接威胁[9]。因此,高效率、具体细节化的交接班与病室护理尤为重要。

清单式交接护理是指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医护人员共同参与,拟定项目清晰、可检验性较强及内容具体的清单列表,很好地避免了交接班时存在的项目遗漏等问题,提高护理工作开展的全面性与效率[10]。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实验组PVNC-BR中尊重与倾听、互动性交班、协调交班维度得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通过将患者产后病程发生发展情况与交接班重点,进行条目清晰的罗列与展示,有利于增加交接班的条理性与规范性,促使交接班可有条不紊地推进,在缩短交接班内容阐述报告所消耗时间的同时,还能有效避免重要信息的遗漏,促进护理人员对患者实际情况的了解、掌握与识别,一旦发生异常,护理人员能够及时采取相应的解决应对方式方法,减少危险事件,促使护患之间的信任度得以增强,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护理服务质量的满意度[11]。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产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护理人员指导患者产后增加膳食纤维、高蛋白等食物的摄取与水分的应用,避免进食易产生气体或刺激性较强的食物,有利于促使患者胃肠蠕动功能的早期恢复,加速肠道内残留物质的顺利排出,避免患者产后因饮食单一、蛋白质维生素摄入不足引发的排便困难[12]。分娩后,护理人员联同母婴保健师,对患者进行正确母乳喂养姿势与方法的一对一教学,为促使患者能对每个步骤与姿势更加直观形象的了解,可借助仿真教具,详细地讲解,患者在反复地练习下,逐渐熟悉喂养流程与新生儿进食状态的评估,从而很好地避免因对母乳喂养方式方法了解较少而造成的新生儿喂养不耐受[13]。护理人员指导患者产后进行早期的下床活动于盆底肌收缩放松训练,有效激发盆底肌与宫腔的收缩舒张功能[14]。同时,通过不断鼓励支持夸赞等方式,增加患者自身成就感、责任感与幸福感舒缓患者产后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绪,降低产后大出血、抑郁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母婴健康提供充足的保障[15]。

综上所述,对我院妇产科接收的自然分娩产后孕妇采取清单式交接班护理,在提高患者满意度的同时,降低了产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在医院可持续发展中发挥了推动作用。

猜你喜欢
交班交接班产后
2008年—2017年我国护理交接班研究热点共词聚类分析
探讨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作用
产后出血并发症的输血治疗及预后
产前宜凉,产后宜温
医师信息化ISBAR交接班系统的构建与应用
SBAR 交班模式在儿科护理晨交班中的应用
基于图片视觉强化的多媒体交班模式在手足外科中的应用
品管圈在缩短护理晨间交接班时间中的应用
基于SBAR沟通模式的护理交班表的设计与应用
护理交接班缺陷分析与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