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轨迹模式护理对靶向治疗肺癌患者生活质量及健康信念的影响

2023-02-11 13:22刘华芳
齐鲁护理杂志 2023年1期
关键词:信念靶向肺癌

谢 靓,刘华芳,孙 云

(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 江苏扬州 225002)

近年来,临床上肿瘤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肿瘤已经成为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之一。肺癌发病率持续增加,而>72%患有该疾病患者在临床上确诊时已是中晚期阶段[1]。临床对肺癌以靶向化疗为主,70%~85%的化疗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直接影响到生活质量,对患者遵医性产生一定影响[2]。慢性轨迹模式护理是由1991年国外学者提出的,将护理措施随着慢性轨迹进行分期改变,按照疾病分为6期模式,再以3个维度为核心,对健康信念、自我概念、日常生活等质量进行评估干预,主要目的在于预防患者出现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2019年8月1日~2021年4月1日,我们对收治的45例肺癌患者实施慢性轨迹模式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同期收治的89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有明确病理诊断资料,符合原发性肺癌标准者;②年龄40~80岁者;③治疗前基础检查指标均正常,癌细胞无转移迹象者;④生存时间>3个月者;⑤体力状态评分>70分者;⑥无手术禁忌证、肺部手术史者;⑦无贫血、凝血障碍者;⑧患者及家属清楚本研究项目内容及步骤,并签署相关文件[3]。排除标准:①身体状况较差,放化疗耐受程度不佳者;②精神状况差,拒绝配合治疗者;③患有精神病史或神经功能障碍者;④存在其他重症器官衰竭者;⑤存在其他癌症者;⑥认知功能不健全者;⑦研究中途不配合,卡氏功能评分<60分者;⑧过敏体质,对多种药物过敏,有化疗禁忌证者。剔除标准:中途死亡、转院、退出者。按照确诊顺序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男30例、女14例,年龄42~75(58.51±3.67)岁;病程6个月~2年,平均(1.21±0.54)年。观察组男32例、女13例,年龄43~74(58.34±3.26)岁;病程7个月~2年,平均(1.04±0.61)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相关伦理原则。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实施常规护理,护理人员向患者讲解住院基础预防、疾病知识、基础心理干预、营养干预及靶向治疗不良反应等内容。

1.2.2 观察组 实施慢性轨迹模式护理,护理人员自由组成小组模式,查找国内外文献资料,经过专业小组讨论制作成健康教育手册,并落实慢性轨迹模式护理在靶向治疗肺癌患者中,对这类患者每个分期从疾病行为、自我概念、日常生活3个维度进行评估[4]。

1.2.2.1 发病诊断期 由于该阶段患者处于自我概念丧失中,属于正常的危机排斥心理反应,因此,护理人员侧重从疾病相关行为和日常生活行为着手,向患者及家属提供关于疾病、诊断及预后的相关知识;在日常生活行为中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心理干预,引导患者减轻负性情绪,并使其正确宣泄,避免对自身造成伤害[5]。

1.2.2.2 靶向治疗期 护理人员对患者实施疾病相关行为、日常行为及自我概念的重点护理。①疾病行为:帮助患者清晰认识到疾病给自身生理及心理带来的改变,按照能动论作为基础,应用强大的行为及动力对患者内心存在的疾病进行转变,使其可以积极勇敢地面对疾病,将疾病融入日常生活中,让患者更好地适应疾病对自身带来的影响[6]。②日常生活行为:患者受经济负担、单身或离异、子女不在身边等相关影响,缺乏一定的社会支持,不断加重负性情绪,若内心情感无法得到宣泄,易发生抑郁心理,因此,护理人员对这类患者给予针对性心理支持,可以通过联合病房病友给予社会支持,实时挖掘患者潜在的正向情绪,从而增强患者信心。

1.2.2.3 化疗期 ①疾病行为方面:护理人员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化疗后饮食、不良反应等注意事项,针对伴随并发症患者提供专业知识,为其讲述化疗后引发并发症如恶心、关节疼痛等,在化疗结束后方可停止,避免患者及家属过度担心,影响治疗效果[7]。②日常生活行为:为患者提供日常生活能力恢复引导训练,其中包含自理能力、肢体活动等,让患者恢复社会角色的信心,护理人员针对遗留并发症患者,可利用团队讨论模式,将成功个案分享给患者,以此提升康复希望。

1.2.2.4 稳定期 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定时复查、健康饮食方式、良好生活习惯、运动等知识,主要以面对面沟通,护理人员每个分期讲述2~3次,每次30 min[8]。

1.3 评价指标

1.3.1 生活质量 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估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主要包括身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环境4个维度,关于社会功能、心理功能的相关问题回答“是”“否”,其余问卷条目分为4~5个等级,将每个等级赋予相应权重,并计算每个维度领域的总分转化成百分制,每个维度得分0~100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佳。

1.3.2 心理状态 比较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态,包括消极情绪和积极情绪,评分10~5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负性情绪越强烈。

1.3.3 健康信念 采用健康信念量表评估两组护理前后健康信念,该量表包含个人健康信念、有资源利用、有控制力、有实施能力、感到有威胁5个维度、48个条目,每个条目为1~5分,总分24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信念越处于正向。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SF-36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前后SF-36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护理前后健康信念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前后健康信念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态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态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由于肺癌病因不明确,但多项研究指明,肺癌发生主要与肥胖、精神压力大、吸烟、环境污染有直接联系,是一种较严重的呼吸疾病。虽然手术治疗有一定疗效,但经过大量实践证明,手术治疗对患者具有较大创伤,且复发率较高,同时对患者经济负担较重。现如今,以靶向治疗为主,属于一种新型的治疗手段,可减少并发症。但晚期患者易发生不良反应,以往常规护理配合靶向治疗,可改善其预后,但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现如今常规护理已无法满足这类患者的需要,特别对肺癌患者而言,处于不同疾病发展阶段需要给予不同形式的护理干预,常规护理只是基础形式,其模式是固定不变的,因此,无法适用这类患者[9]。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SF-36评分高于护理前及对照组(P<0.05),健康信念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护理后,两组心理状态评分优于护理前(P<0.01),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与王建丽等[10]研究结果类似,由此得到证实,该护理模式核心体系为合理利用人才,挑选护理实践工作丰富、善于沟通、心理素质较佳的护理人员负责心理工作,增强教育引导及疾病预防,及时发现患者心理情况,从而有效减轻内心焦虑;在实施中为患者提供日常生活能力恢复引导,定期评估患者病情发展、行为能力,并制订针对性护理计划,给予社会支持,使其顺利过渡到社会角色中;针对遗留并发症者,护理人员增加关怀与心理干预,帮助其快速建立信心,重新打造社会角色,提高患者正向思维,维持内心希望。慢性轨迹模式是临床新型护理,属于多样化、可演变化、多维度的护理过程,慢性轨迹模式的护理体系为临床护理跟随疾病轨迹不分期变化而逐渐完善,护理目标是为减少患者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及健康信念,进而改善情绪[11]。在国外已有相关将该护理模式广泛实施到其他疾病中,据报道得知,慢性轨迹模式护理主要把日常生活行为、自我概念、疾病行为方面作为核心,利用不同阶段患者分期情况实施不同重点评估护理,可改善患者预后,提高临床疗效。

猜你喜欢
信念靶向肺癌
新型抗肿瘤药物:靶向药物
如何判断靶向治疗耐药
对比增强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肺癌脑转移瘤检出的研究
氩氦刀冷冻治疗肺癌80例的临床观察
为了信念
发光的信念
靶向治疗 精准施治 为“危改”开“良方”
信念
靶向超声造影剂在冠心病中的应用
microRNA-205在人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