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约束信息化闭环管理系统模块构建与应用

2023-02-11 13:22周江玲方萍萍刘美玲
齐鲁护理杂志 2023年1期
关键词:指征约束身体

周江玲,方萍萍,连 佳,刘美玲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江西南昌360000)

身体约束是临床中的必要干预措施,其约束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患者的安全。临床中非计划性拔管率、不配合治疗及躁动患者出现率较高,对临床的救治工作带来巨大负担[1]。但常规身体约束对患者的身心存在一定的负性影响,甚至可能造成患者窒息死亡。目前,我国对于约束评估工具、流程及相关管理制度尚无科学统一的标准[2]。但近年来我国推出了一系列的相关管理条例为身体约束的标准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依据,如护理质量管控工具包2018》[3]、《护理敏感质量指标实用手册》(2016版)[4]等,其中对患者的约束指征、约束方法、约束部位等进行规范[5]。但目前临床上仍存在过度约束患者,使其身心受损等不良行为。如何改善身体约束方法、提高身体约束的效果及安全性是目前的重要研究问题。近年来信息化技术发展迅速,应用于医疗行业后能够改善医疗工作效率,降低差错率[6]。因此,本研究对所构建的身体约束信息化闭环管理系统模块的可行性进行研究,进一步分析其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20年6月1日~12月31日存在约束指征的3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2021年6月1日~12月31日存在约束指征的39例患者作为实验组。纳入标准:①患者符合《护理敏感质量指标实用手册》(2016版)中的相关指征;②年龄≥18岁者;③ICU治疗时间≥24 h者;④患者或家属了解保护性约束的必要性,并同意签字。排除标准:①合并精神病史者;②合并颅脑疾病、深度昏迷者;③合并神经药物成瘾史者;④拒绝参与研究或中途退出者。实验组男23例、女16例,年龄31~65(51.72±9.13)岁;疾病类型:呼吸系统疾病14例,循环系统疾病2例,消化系统疾病8例,泌尿系统疾病6例,内分泌系统疾病1例,创伤疾病1例,感染疾病6例,其他1例;住ICU时间3~12(14.7±7.54)d。对照组男26例、女13例,年龄29~65(51.64±9.82)岁;疾病类型:呼吸系统疾病14例,循环系统疾病2例,消化系统疾病5例,内分泌系统疾病1例,泌尿系统疾病7例,创伤疾病6例,肿瘤疾病1例,感染疾病1例,其他2例;住ICU时间3~30(15.49±7.84)d。两组一般资料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相关伦理原则。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身体约束,主要内容如下。①入院评估:根据患者的疾病情况、意识状况、身体活动能力等判断是否需要进行身体约束。②约束教育:向患者及家属普及身体约束的作用及意义,减轻其抵触情绪,尽可能提高患者的约束依从。③约束观察:约束完成后定期对患者的意识情况进行观察,并对患者约束部位的皮肤状况进行测评,一旦发现患者末梢血运状态异常则应及时给予处理。④约束解除:如患者的意识情况及病情恢复可以正常配合治疗,则立即对患者解除身体约束。

1.2.2 实验组 给予身体约束信息化闭环管理系统,主要内容如下。①成立护理干预小组:组内成员包括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4名、护师2名及信息工程师2名。副主任护师负责对课题进行指导,对研究质量进行控制。1名主管护师负责项目主持与课题设计、1名护师负责数据收集及数据统计分析、其余3名主管护师及1名护师负责数据收集、2名信息工程师负责信息设计指导与信息系统改造。全部组内成员均系统培训身体约束的意义及作用,并掌握身体约束信息化闭环管理系统模块的应用方法。全部成员均通过组内培训考核。②约束准则:以《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1年版)》、全国护理质量促进联盟《护理质量过程管理工具包2018版》为基础准则制定约束评估标准。③约束评估:a.评估指征。根据患者的行为等级、设施等级及独立等级作为约束指征,自动判定患者的约束等级。b.行为等级。行为等级分为意识状态、谵妄、瘫痪、24 h专人看护及精神障碍。该类患者采用的约束工具为约束带,约束部位为腹部。c.设施等级。设施等级包括干预非威胁生命的治疗、干预威胁生命的治疗等,该类患者所采用的约束工具为床单,约束部位为四肢、肩部及腹部。d.独立等级。采用Barthel评分对患者进行测评,评分≤40分,约束工具为约束带,约束部位为腹部;评分41~60分,约束工具为约束带,约束部位为腹部及肩部;评分61~80分,约束工具为床单,约束部位为腹部及四肢;评分>80分,约束工具为床单,约束部位为腹部、四肢及肩部。e.镇静镇痛支持:根据患者的Wong-Baker面部表情评分及RASS评分对其进行镇静镇痛支持:患者Wong-Baker面部表情评分≥5分,给予患者药物镇痛。患者RASS镇静评分2~4分,给予药物镇静。④定时评估:a.系统运行方式。每2 h评估患者1次,系统自动发送消息体现护士完成评估,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评估内容更换约束方式。b.评估记录:患者完成评估后需要详细进行约束记录,包括评估时间、约束部位、血液循环情况等,对患者存在的危险情况进行及时处理,做好交接班工作等。c.记录存储:将患者的约束记录通过移动终端PDA扫码,直接传输相关护理记录到护理记录单上。⑤约束与决策的一致性:使用Hurlock.Chorostecki等设计的约束决策轮,同时结合我院住院患者身体约束现状调查结果,再经过小组讨论、2轮专家咨询等方法决定采用此构建系统在临床实施。

1.3 观察指标 ①身体约束率:住院患者身体约束率(%)=同期住院患者约束具使用天数/统计周期内住院患者人日数×100%。 每例患者每天使用1次或1次以上计1 d,约束1个部位或同时约束多个部位均计1次;术中因体位需要的固定不属于约束范畴;麻醉恢复期约束属于约束范畴,但不计入,因为约束统计的是天数,会和病房重复。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压力性损伤、胃管非计划性拔管、尿管非计划性拔管及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③镇静药物使用情况:比较两组约束1、3、5、7 d后镇静药物使用情况。

2 结果

2.1 两组身体约束率比较 实验组身体约束率为79.49%(31/39),对照组身体约束率为97.44%(38/3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55,P=0.013)。

2.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2.3 两组约束不同时间后镇静药物使用情况比较 约束1、3、5后,两组镇静药物使用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约束7 d后,实验组镇静药物使用频率低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图1。

图1 两组镇静药物使用情况数据对比图(次/d)

3 讨论

ICU是临床中各类危重症疾病的集中地,患者具有病情危急、年龄大、各种监测设备多、疼痛不适感强烈等情况[7]。ICU患者常存在谵妄等病症,造成患者的疾病风险加大[8]。ICU患者需要24 h由专人看护,但是我国目前护患比例严重不足,导致ICU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及坠床等不良事件时有发生,使患者存在生命危险。为减少危险事件、提高患者的安全系数,对患者使用身体约束是目前的重要举措[9]。所谓身体约束是指通过限制患者的活动,减少患者碰触周边环境,避免造成非计划性拔管等情况。有研究显示,目前我国ICU患者身体约束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约为40%,如何降低这一临床数据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10-12]。近年来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使人们在生活、工作中得到了极大的便利,本文特研究身体约束信息化闭环管理系统模块对存在约束指征患者的影响。

本研究数据显示,实验组身体约束率低于对照组(P<0.05)。导致患者出现谵妄、躁动的主要原因是疼痛、麻醉及各种管道刺激。患者术后苏醒躁动期易增加护理人员实施身体约束的行为。而本研究中,对患者进行频繁的评估,减少镇静药物的使用,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舒适程度,在患者面容疼痛评分较高时给予其镇痛药物,减少患者因不适感而出现躁动,对降低患者的身体约束率具有重要作用。杜淼等[13]研究显示,患者身体约束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下降,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与本研究结论一致。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因素为身体约束力度不足及过度约束。本研究中,根据患者的行为等级、设施等级、独立等级、镇静评分及镇痛评分对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约束评估,确保对患者的身体约束适中,而每2 h进行1次评估及约束调整,可以保证患者身体约束指征的时效性,避免患者出现非计划性拔管或其他伤害性情况。夏漫等[14]研究显示,患者的舒适感提高,依从性改善,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与本研究结论相符。

本研究结果显示,约束7 d后,实验组镇静药物使用频率低于对照组(P<0.05)。本研究中,当患者RASS评分2~4分时,即给予其镇静药物治疗。经上文可知,患者的身体约束率及不良反应率降低,提示患者的约束指征减少,对患者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对改善患者的狂躁心理具有重要作用。丁幼红等[15]研究显示,保护性约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措施,护理人员通过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不良心理,与本研究结论相似。

猜你喜欢
指征约束身体
人为什么会打哈欠
肩关节结核诊断进展与关节镜治疗指征
我de身体
马和骑师
我们的身体
身体力“形”
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指征的多因素分析
晚期胃癌切除治疗的手术指征和效果分析
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分析
适当放手能让孩子更好地自我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