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数智赋能来华留学生的中华文化认同

2023-02-10 09:09:11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数智中华文化留学生

韩 玲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3)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和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提高,来华留学生人数逐年上升,结构不断优化,来华留学生教育已进入了 “提质增效” 的发展阶段。国际学生来华留学的规模增速稳步提升,留学生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成为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7 年10 月18 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 的实施手段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经过数千年的沉淀与洗礼,具有极其重要的育人价值,不仅要在国内继承与发扬,而且应在国际社会上传播。来华留学生是中国故事、中国方案的体验者与传播者,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感知者和传播者[1],是 “一带一路” 倡议的见证者与参与者,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效融入来华留学生的教育中,不仅有利于提高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能力,而且有利于提高来华留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帮助在国际社会塑造新的国家形象[2]。提高留学生文化素养,使其深刻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有助于中国话语体系的构建[3]。《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教学大纲》《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试行)》等对此都作出了明确规定,因此,有必要帮助来华留学生构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使其能知华、友华和爱华。

1 来华留学生中华文化认同教育的现实困境

对来华留学生进行中华文化认同的教育有利于展示中华民族独特精神标识,促进中华文化在海外的传播,提升中国的软实力。但是留学生的文化背景、经济状况、个人经历等各不相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程度也各有参差[4],对其进行文化教育有其复杂性与艰巨性。

一是文化认同教育在内容上缺乏系统性。首先,当前部分高校来华留学生中华文化认同培养在内容上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大多数高校仅开设“中国概况”“中华文化” 等课程,而未在所有的留学生课程中潜移默化地融入中华文化的内容。这造成了来华留学生对中华文化了解不够深入,只停留在中国国力增强以及中国美食、中国功夫、旅游景点等表层符号上。其次,留学生中华文化教育的内容往往通过文化通识教育、安全法制教育、校纪校规讲座等形式展开,忽略了认同、跨文化交际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这种碎片化的教学内容很难达到预设的培养目标[5]。

二是文化认同教育的方式方法缺乏创新。部分学校对留学生的中华文化认同教育方式缺乏灵活性[6],往往是在课堂上由教师向留学生直接展示、呈现中华文化的内容,忽略了留学生群体的个体差异,不能有效调动留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易使他们产生学习倦怠。而且在具体的实践中存在着价值导向不清晰、设计方法不落地、技术融合不深入等堵点,来华留学生学科教育与文化认同教育 “两张皮”的现象依旧存在。

2 数智化与来华留学生中华文化认同的逻辑协同

当前信息技术正朝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不断发展,开始步入 “数智化” 阶段。人类社会正由传统的 “物理世界—社交网络” 二元空间进入到 “物理世界—社交网络—数字世界” 三元空间。数智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样态,促进了文化的快速传播,也给教育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2019 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 “智能+” 概念,同年的《北京共识》提出要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赋能教师和教学,全面创新教育、教学和学习方式,建设高质量的开放灵活的教育体系。所谓数智化从内涵来看就是互联网环境下信息技术从数字化向智能化转型的过程。数智时代教育的根本要义是 “创生智慧”,即基于万物互联的思维对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挖掘数据背后的价值,通过人机协同作用优化教学过程,帮助学习者全面发展[7]。在数智时代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不仅是构建智能化学习环境,实现技术层面的革新,还要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创新,同时提升教师基于平台数据做学习分析、教学评价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习者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提高学习者的人文素养,促进学习者智慧生成,即实现 “智慧教育”。从根本来看,数智新场域下的智慧教育是从传统时代走向数字时代乃至未来数智时代的必然选择[8],其内涵与教育的目标高度契合,两者的终极目标都是指向人的发展,启迪学习者智慧的生成[9]。但目前不少教师对数智时代智慧教育的认知仍停留在“多媒体加传统教学”,缺乏对智能学习平台的深层理解[10],更未能掌握管理评价和互动交流等技能[11],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数智时代智慧教育的发展。

对来华留学生开展中华文化认同教育是对其进行 “立德树人” 教育的重要环节。数智时代,中华文化的传承和传播也应该与时俱进,将数字技术和信息内容结合起来,是技术与内容互为支撑促进数智与教育的双向赋能。因此,要以优化来华留学生教育生态系统为目标给来华留学生培养注入“智慧” 的催化剂,以 “智能” 为要素创新来华留学生中华文化认同的培养路径,运用大数据、云计算、智能交互等现代信息技术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生态,推进教学设计、教学资源、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的数字化变革,提高其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进而推动立德树人目标的达成。

3 构建路径

当下,教师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科学甄别留学生的个体特征,优化来华留学生中华文化认同的教育模式,从教学框架、主要任务、技术策略三个维度出发来打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场域、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等五大教育链,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人际互动增强留学生对中华文化的深度学习与沉浸式体验,提升文化育人的导向性、亲和力和针对性,有效加强对留学生文化认同心理、文化传播能力、文化交际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及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数智赋能的来华留学生中华文化育人体系以文化认同为切入点,以汉语、中国概况、中华文化、专业课等留学生课程为载体,充分运用智能交互、MOOCS、VR/AR/MR 等新兴教育载体和平台实现对教学环境的智慧赋能,依托模式识别、知识图谱、语义网络等智能技术促进教学方式的变革,将文化元素润物无声地融入到留学生课程设置以及课堂教学设计中,将知识传授、技能培养、文化塑造及价值引领有机融合,把留学生课堂转化为传播与推广中华优秀文化与价值观的重要基地。

3.1 数据赋能,重构课程教学目标

在来华留学生所有课程的教学目标设定上应聚焦四大育人目标,即文化认同、文化传播、专业技术和综合职业能力,这样能更好地与新时代来华留学生教育目标 “同方向”。要充分发挥学情画像和智能分析的信息技术赋能作用,针对不同国家、地域留学生群体体验中华文化的不同需求,结合来华留学生的个体特征,从语言知识、文化素养、思维能力等维度确定中华文化的融入点,完善中国概况、汉语及各专业课的课程目标,精准定制课堂内容,动态调整文化育人目标,实现中华文化内容的精准推送,充分体现留学生各课程教学和中华文化认同构建的有机融合与协同发展,推动来华留学生的中华文化认同和情感支持。

3.2 资源赋能,完善教学资源供给

数智化的关键是做好资源的有序整合和开放共享[12]。教育资源是教师对来华留学生实施中华文化认同教育的起点,也是文化认同构建的主要抓手。对来华留学生进行中华文化认同培养是通过挖掘、梳理各门课中所蕴含的文化育人元素,整合优势资源,构建起与汉语通识课、专业基础课、国情文化课有机融合的留学生中华文化认同体系,更好地与新时代留学生教育要求 “同载体”。各课程教师要坚持内容为王,利用数智技术实现对中华文化内容形态的全新阐释,依托语义网络和知识图谱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文化教学内容,挖掘、整合和序化各类语言、文化、专业课程中与中华文化认同教育具有共享价值的教学内容,如中国地理、经济社会、科技前沿等,形成中华文化教学资源库,在跨文化对比中进行解读,向来华留学生立体、全面地展现中华优秀文化的精髓和魅力。一方面要将数智手段与文化教学内容相融合,用5G、大数据、工智能、虚拟现实、物联网等技术创新优质中华文化的内容表达方式,在内容形态中融入声音、图片、文字、动画、影视等多种现代媒体元素,借助数字文本、音频、视频、图像、动画等形式,对汉语教材、中国概况教材、典型校本教材、地域文化读本等教学资源进行数字化转换,为中华文化教学提供丰富的数字资源供给。另一方面,要运用环境建模、声像合成等虚拟现实技术,将这些资源以实时化、可量化、形象化、可视化和智能化的方式呈现出来,实现文化创新体验的沉浸性和交互性高效融合,增强平台、教师、学生之间的互动,便于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域的留学生对中华文化生成具象的感知和理解,从而充分调动留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主观能动性去深度了解中华文化的内涵,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3.3 场景赋能,拓展智慧教育新场域

目前,共时异地、异时异地的线上教育已是未来教育的框架结构[13]。首先应充分拓展教学场域,将物理场所重塑为数智化学习共享空间,构建起教师全场域教学、学生全场域学习的新型教学共同体。一方面可利用数智技术打通线上平台教学和线下智慧课堂教学,完善交互机制,通过线上平台进行多元智能的碎片化、活态传播与共享,支持移动泛在学习活动的开展,满足留学生在不同时空环境和生活场景中的学习需求。另一方面,信息化技术的运用能实现虚拟课堂与现实课堂的无缝衔接,延展课堂学习空间。因此可利用移动直播、虚拟仿真语言实训室等技术构建中华文化的传播场景,搭建起融交互性为一体的虚拟教学体验场景,为来华留学生提供智慧互动式、情景体验型学习环境,提升师生在课堂中开展文化教学的积极性,从而提升来华留学生群体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其次,应丰富中华文化认同教育的实施载体。可依托校内实训基地、校外博物馆、科技馆、人文馆和生态园等实践基地拓展隐性育人场域,补充校内教学,扩展来华留学生群体中华文化的体验空间。鼓励来华留学生参加 “梦行浙江” “感知浙江”“安吉两山文化行” 等文化体验与社会实践活动,将隐性教育和显性教育相结合,深化学校和社会的协同育人作用。

3.4 技术赋能,释放智慧教学新效能

教师要坚持以智慧课堂为抓手,开辟技术赋能教学新路径,通过数字颗粒度、语义本体和区块链等数字技术,优化中华文化的表达和传播方式,充分利用教学过程中生成的数据信息进行智能化综合分析、联动分析、对比分析,以技术驱动智慧教学的优化与完善,使优秀中华文化焕发出新生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抓住留学生需求数据映射出的各种信息,通过个性化,专属化中华文化内容推送,提升中华文化认同构建的供需匹配度;抓住留学生反馈数据中映射出的中华文化难点,助推精准化教学;抓住留学生传播数据映射出的热点、焦点问题的发展轨迹,及时疏导教育,防范化解舆情风险。同时,在线下智慧课堂中,教师应以中华优秀文化内容为依托,探索引入案例分析、情景教学、项目驱动、社会调研、主题体验等教学法,有机融合智能技术开展以留学生为中心的中华文化实践活动,如借助VR 技术沉浸式线上参观孔庙、世博会展馆、北京故宫博物馆等,通过共享、共情、共鸣使中华优秀文化在留学生群体中激发出感染力和吸引力,从而达到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的育人效果。

3.5 智慧应用,深化多元评价体系

来华留学生中华文化认同教育的基础成效保障在于考核评价体系,应建立科学合理的中华文化认同课堂教学和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突出价值引领。对留学生中华文化认同的评价要强调留学生对汉语语言知识的掌握,更应注重留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文化传播力。因此,要把文化元素、德育元素纳入评价内容,由在线课程成绩、线下考试成绩、课外实践成果、课堂展示情况等组成评价元素,借助智能学习分析和数据画像,采用多主体、多维度和多形式的评价方法多维评估对来华留学生开展中华文化认同培养的效果。

猜你喜欢
数智中华文化留学生
专题《数智共生 设计未来》
包装工程(2024年8期)2024-04-23 04:03:58
路安炎:按下中国造纸业“数智转型”启动键
华人时刊(2023年1期)2023-03-14 06:43:44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华人时刊(2022年9期)2022-09-06 01:01:52
网安天下担使命数智引领向未来"双引擎"驱动现代警务创新人才培养(计信系摄影报道)
乡乡镇镇通5G”建设助力山西“数智”转型
今日农业(2021年10期)2021-11-27 09:45:24
汉字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留学生的“捡”生活
好日子(2019年4期)2019-05-11 08:47:56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小学科学(2019年12期)2019-01-06 03:3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