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 敏
英语作为高中阶段的一个重要科目,不仅仅是因其日益凸显的工具性价值,更是因其具有丰富的人文底蕴,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传统的高中英语教学较注重英语语言知识的讲解与传授,然而在学科核心素养概念提出后,教师越来越重视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文化意识培养。
文化意识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其包含了文化知识、文化思维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文化知识指中外文化知识,不仅包含语言国家的风俗习惯、地理特征、历史渊源,还包含丰富的文学艺术、文化价值观等,是学生在语言学习活动中理解文化内涵、感受文化差异、提高文化包容性和民族文化认同感的基础;文化思维指理解相关文化的语言思维方式;跨文化交际能力指学生对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差异感知能力,以及在理解并尊重双方文化的前提下进行交际的能力。文化意识体现了学生的跨文化认知、态度和行为取向。
随着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及立德树人教育方针的确立,英语教育开始重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为更好地贯彻和落实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针,培养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时代人才,高中英语教师在具体教学活动中不断融入新的教育理念,以期不断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同时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最大限度地发挥英语学科的育人功能,提高其整体知识文化素养。文化意识的培养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学习能力,还能够提升其文化素养、文化鉴赏与甄别能力、文化水平(冶和平2022)。文化意识的培养能够使学生对外来文化展现出开放包容的态度,对待文化差异更加理性,更具批判精神,避免形成文化偏见。在不断将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进行对比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建立民族文化自信,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而且能更好地适应文化全球化发展,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不仅能使他们收获语言知识,感受语言沟通、交流的工具性作用,还能开阔其文化视野,提高其文化素养和水平。但是,现实状况并不理想,大部分高中英语教师依旧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以英语语言知识讲解为主,较少设计语言运用实践活动,未在课堂教学中有效融入文化意识培养,导致学生的文化意识淡薄。学生群体中出现了两极分化的文化观,一种是盲目推崇西方文化,崇洋媚外(李京花2021);另一种是极端袒护本土民族文化,认为只要是本土文化,就是好的,值得传承的。事实上,以上两种文化观都具有局限性。导致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是学生的文化意识没有得到有效培养。因此,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尤为迫切。
在对学生进行文化意识培养时,教师首先要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以便更深刻、透彻地将中西文化传授给学生(石戈2022)。然而,现实情况是部分高中英语教师对英语语言知识研究更多,对西方文化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了解不深、不精、不多;同时,由于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内容多、任务重,教师只能将更多精力投入语言知识的讲授,对于教材中出现的文化素材,仅根据自己现有的文化知识进行粗略的讲解,也缺乏文化差异性的对比教学,导致学生的文化意识培养无法落到实处。
现阶段我国高中教育仍然有应试教育的痕迹,教师自身缺乏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观念和意识。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进行语言知识的单向“灌输”,以教学词汇、句型、语法及解题技巧等内容为主,重视培养学生的应试和做题能力,一味追求考试的高分数,忽视了对其英语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使其普遍存在“哑巴英语”的状况。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大量的语言知识讲解,导致文化知识教学的时间非常有限,加之自身缺乏文化意识培养的观念,因此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学生接触的文化知识局限于教材,文化视野狭窄、文化意识薄弱,无法感知文化差异和不同种类文化的魅力。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推进,新版高中英语教材中蕴含大量的中西文化内容,尤其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英语教材是英语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重要载体,不仅包含丰富的词汇、句型、语法、阅读文本等内容,还蕴含丰富的中外文化,涉及艺术、文学、自然和人文等方面的内容,为开展文化教学和文化意识培养提供了大量丰富的素材。但是,现实的文化意识培养情况不尽如人意,教师将教学重心放在基础语言知识教学上,对教材中的文化素材缺乏深入挖掘,仅凭自身的文化知识、经验进行粗略、浅显的教学,导致学生对文化知识的学习和了解浮于表面,文化意识无法得到有效提升,无法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
教学理念决定教学效果,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及教学活动设计等。因此,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理念,摒弃应试教育理念下单调乏味的教学模式,以“以生为本、核心素养”等理念指导教学,充分认识到核心素养之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明确培养文化意识的价值。只有提高教师的认知,才能从根本上使其自发转变教学理念,并积极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对新的教学理念进行大胆尝试。此外,影响文化意识培养的关键因素是教师的文化素养水平。要想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不断融入文化意识培养,需要教师具备较强的文化素养和丰富的文化知识储备。因此,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使其树立文化意识培养观念,是开展文化意识培养教学工作的前提条件。为此,教师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文化素养的提升:一方面,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将自己视为文化知识学习者,在做好本职教学基础工作后,进行大量的中外文化知识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水平和文化素养,开阔文化视野,扩大文化知识储备量,使自己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对所涉及的文化知识信手拈来,深入讲解,从而调动学生的文化知识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扩大其文化知识面,提高其文化修养;另一方面,教师不仅要培养自身的文化意识观念,还要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只有平衡好中西文化的关系,并具备较强的批判精神和辩证看待问题的能力,才能有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培养良好的文化意识,从而保证文化意识培养的实效性。
教材作为英语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重要载体,包含丰富的文化知识内容。教师只有对教材中的文化知识进行深入研究、学习和拓展,才能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精彩呈现和讲解,为学生的文化知识学习带来更好的体验感,同时,在文化知识教学和讲解过程中,能够使文化知识与涉及的词汇、语法现象及阅读文本内容产生关联,深化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教师在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文化知识后,要根据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文化知识教学,从而提高文化意识培养的实效性。
例如,在讲授人教版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二Unit 3 Food and culture 的阅读文本Culture and Cuisine 时,教师先明确其文本主题涉及的文化知识主题,即饮食文化,再从本土饮食文化和西方饮食文化两个方面进行挖掘。我国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菜系丰富且各具特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词汇、句群、语法现象等,与中国饮食特色相结合,如介绍湘菜(hot、spicy 等)、川菜(pepper、peppercorn、chilli 等)、鲁菜(dumpling、vinegar)、粤菜(dim sum、dessert 等)等菜系的口味及烹饪特点,不仅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而且能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使其感受中国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其文化认同感及自豪感,并对饮食主题的文化学习更加积极。同时,教师向学生展示世界各地的饮食文化,如西方的快餐文化(fast food)、印度手抓饭、法国菜、意大利菜及各国就餐礼仪等方面的饮食文化知识,开阔其饮食文化视野,提高其对世界饮食文化的认知,从而使其自发进行文化差异对比,感受饮食文化的魅力,进而培养其文化意识。
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不仅无法调动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而且不利于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文化知识的讲解。为有效贯彻落实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教师要采用多模态文化导入方式,对教学内容相关文化知识进行讲解,如利用图片、音频、视频、文字等形式进行文化知识的介绍和讲解,使他们能够更加直观、真切地感受文化的魅力,提高学习兴趣和热情。
例如,在讲授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一Unit 5 Languages around the world Reading and Thinking的阅读文本The Chinese Writing System:Connecting the Past and the Present 时,教师播放一段中国汉字发展史相关视频,并通过图片展示一些甲骨文、象形文字等,让学生对其中的汉字进行认读与识别,考查其文化知识功底。这种方式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文化学习热情,使其在学习汉字演变历史及汉字形成的背景文化的过程中,能够体会到中华民族的智慧,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从而激发其对本土文化的热爱之情。同时,教师通过动态画面展示单个汉字从古至今、由繁到简的变化过程,使学生直观地感受汉字的古今变化,在学习汉字的起源、发展、演变史的过程中开阔文化眼界,提高文化素养,培养文化意识。多模态的导入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单元主题学习兴趣,使其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浓厚的语言学习氛围中,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和表达能力能得到有效提升。学生只有足够了解英语语言相关文化知识,才能更准确地进行规范化、标准化的英语交流。新时代英语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提升。基于此,教师应积极组织主题多元化的文化活动,使学生在多元化的文化活动熏陶下,学习并掌握更多元的文化,在提高文化素养、强化文化意识的同时提升语言表达和运用能力。一方面,教师应积极开展文化主题相关活动,旨在使学生在英语氛围中提升文化素养、强化语言能力,将英语学习与文化知识学习有机融合,如组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主题交流活动(中秋茶话会、端午包粽子),让他们在活动中用英语讲述中华传统故事及习俗,丰富课外生活,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英语学习目标;另一方面,学校应积极配合教师,共同为学生的英语学习营造浓厚的语言氛围和文化环境,如每周定期安排纯英语的广播节目,内容可以涉及英语新闻、英语歌曲、英语电影、英语美文朗读等,使整个校园都沉浸在英语氛围中。久而久之,学生的英语语感会越来越好,其文化意识也能得到有效培养和提高。
核心素养理念下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培养任重而道远,教师要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中不断融入文化知识,使学生在学习英语语言基础知识的同时,扩大文化知识面,提升文化素养。在此过程中,教师要不断转变教学理念,提升自身文化素养,并树立文化意识培养观念,在不断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内容后,有机融入相关文化知识,扩大学生的文化知识面,使其能感受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培养其跨文化思维和理解力,从而使其在面对外来文化时能够用批判、辩证的眼光看待不同的文化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