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徐兆瑋日記》對集李商隱詩研究的文獻價值

2023-02-10 18:47張明華范希璇
古籍研究 2023年2期

張明華 范希璇

關鍵詞:《徐兆瑋日記》;集李商隱詩;外圍資料

在近代寫作集李商隱詩(下文簡稱集李詩)的作者中,徐兆瑋成就最爲突出。他不僅著有《集義山詩稿》《虹隱樓詩》《楚雨集》等集李詩專集,而且在《虹隱樓詩文集》和《徐兆瑋日記》中也收録了大量的集李詩。徐兆瑋的集李詩共有350首左右,不僅數量超過他人,而且題材廣泛,藝術水準很高。

徐兆瑋(1867—1940),字少逵,號倚紅,晚號虹隱,别署劍心,江蘇常熟人。光緒十四年(1888)舉人,十六年(1980)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授翰林編修。三十三年(1907)赴日留學,加入同盟會。民國初任國會議員,後因曹錕賄選總統,徐兆瑋憤而還鄉,從此不問政治。徐兆瑋一生勤於著述,今存著作多達數十種,近年已經出版者即有《虹隱樓詩文集》《徐兆瑋雜著七種》和《徐兆瑋日記》等。

關於《徐兆瑋日記》的總體情况,李向東在《前言》中説:

徐兆瑋現存著述中,其長達四十餘年的日記,是最大特色之一。其稿本現收藏於常熟圖書館,總計297册,約600萬字,自光緒二十年(1894)二月二十日始,終於民國二十九年(1940)七月十六日,中間缺1895至1897年、1904年日記,又1911年缺3月、4月、5月日記。徐兆瑋日記篇幅宏大,内容豐富,堪稱清末民國地域性百科全書,對研究當時地域性民俗、文化具有相當大的意義。(1)徐兆瑋著,李向東、包岐峰、蘇醒等標點:《徐兆瑋日記》,前言,合肥:黄山書社,2013年。本文所引徐兆瑋日記内容皆出自此書,其出處直接標注在正文中的引文後,下同。(第1册第2頁)

如專就集李詩而言,《徐兆瑋日記》的文獻意義更加突出。本文所説的文獻價值主要指徐兆瑋在日記中所載他人創作的集李詩集(或卷)和集李詩作品,以及關於其他類别的集句詩文集、學人對於集句詩和李商隱的評價等方面的内容。

一、 集李詩集(卷)

相對於其他類别的集句詩,集李詩出現得較遲,結成的專集(或卷)更少。令人驚異的是,徐兆瑋竟然對於之前的集李詩集(或卷)大都瞭解。在其日記中,徐兆瑋記載的集李詩集(或卷)有以下6種:

1. 史久榕《麝塵集》不分卷,今存光緒十六年(1890)刻本。史久榕,號竹坪,浙江山陰(今浙江紹興)人。關於此集,徐兆瑋在日記中多次提到。《燕臺日記》光緒三十二年閏四月十三日(1906年6月4日)云:

復訪鄒永春前輩,以雲瓿所集義山詩與之,並取得史竹坪(允)[久]榕《麝塵集》一卷,凡七律八十首,五律五十首,七古一首,均集義山,洋洋大觀,然與余等雷同尚鮮,可見人心之善變矣……(第1册第650頁)

這是徐兆瑋最初見到史久榕《麝塵集》時的感受。《劍心簃日記》民國十六年(1927)7月17日載其在寫給孫雄的信中説:“浙人史君有集義山詩,名《麝塵集》,如於廠肆見此書,乞代購一本。曩曾訪得,爲陸彤士假去遺失,南中無覓處,不如廠甸之較易尋求也。”(第4册第2930頁)其《叢書草堂日記》民國二十五年(1938)7月31日載:“因集句詩,連想及集義山詩,予所見僅王以慜之《蘭言集》、史久榕之《麝塵集》。”(第六册第3973頁)

2. 王以慜《檗塢詩存别集》二卷,今存光緒二十九年(1903)石印本。王以慜(1855—1921),又名以敏,字夢湘,一字子捷,武陵(今湖南常德)人。光緒進士,官至瑞州(今江西高安)知府。辛亥革命後,棄官歸鄉。《檗塢詩存别集》二卷爲其與胡欽相約創作的産物,作於光緒二十六至二十九年(1900—1903)之間。徐兆瑋接觸此書較早。《戊申日記》光緒三十四年十一月初一日(1908年11月24日)載:“劍秋出示王夢湘同年集杜詩,云尚有集李詩,遍檢不得。”(第2册第903頁)徐兆瑋知道王以慜有集李詩集的消息後,即窮追不捨。《戊申日記》光緒三十四年十二月初四日(12月26日)載:

趙劍秋送來王夢湘《檗塢詩存别集·集義山詩》一册,凡七律百四首,中有與余重複者,亦有與雲瓿、衮甫重複者。自序謂龔玉亭《留春山房集》、石襄臣《飣餖吟》各有集李詩。石詩予見之,龔詩則未之見也。(第2册第921頁)

4. 龔璁《集唐李義山句》。龔璁,字玉亭,貴州遵義人,嘉慶進士,道光年間曾任武城知縣。其《留春山房集古詩鈔》四集卷二爲《集唐李義山句》。徐兆瑋未見龔作,但從王以慜集李詩序中知其存世。見前“王以慜”條所引日記。

5. 劉宗向《屑玉集》。《劍心簃日記》民國九年(1920)5月6日載:

瞿園居士《緑天香雪簃詩話》卷四:江陰劉改之太守宗嚮有集玉溪生句三十首,名《屑玉集》……劉改之集李詩,予於趙春木同年處見之,惜未録副。(第3册第2099頁)

6. 萬繩栻《撏撦集》。萬繩栻(1879—1933),字公雨,號蹊園。民國成立後任江北鎮守署軍事處處長等職。袁世凱死後,萬繩栻參與張勛復辟,失敗後於清室辦事處任職。民國十三年(1924)隨溥儀移居天津。民國二十年(1931)後赴東北,參與僞滿洲國建立,後卒於長春。《叢書草堂日記》民國二十六年(1937)4月9日云:

義山集句成一帙者,有史久榕之《麝塵集》、胡欽、王以敏之《蘭言集》。近見《陶氏涉園影刻書目》,《喜咏軒叢書》中有《撏撦集》一卷,萬繩栻集李義山詩句,是與《麝塵》《蘭言》鼎足而三矣。惜陶氏書價昂,不易得耳。(叢書四十二册,定價一百廿六元。)(第6册第4054頁)

萬繩栻《撏撦集》被收入《喜咏軒叢書》甲編,徐兆瑋因價高未買,後常熟鐵琴銅劍樓的少主人瞿鳳起手抄一本相送。徐兆瑋《叢書草堂日記》民國二十七年(1938)8月7日載:“瞿鳳起手鈔萬蹊園《撏撦集》見貽……”(第6册第4176頁)

以筆者所考,在徐兆瑋之前創作的幾種集李詩集(或卷),除去未見流傳的王啓焜《獺髓集》與梁接山《羅浮紀遊集玉溪生詩》外,僅有龔年芝《菊軒吟草集句》與悔庵居寶繩士《清溪惆悵集》不爲其所知。

二、 關於集李詩作品

徐兆瑋在日記中不僅記載集李詩集(或卷),而且記載集李詩作品。這在民國年間的日記中表現得非常集中。

1. 袁克權19首。袁克權(1898—1942),字規厂(庵),號百衲,河南項城人。袁世凱第五子。著有《袁克權詩集》。《徐兆瑋日記》記載袁克權的集李詩多達19首,其中不見於《袁克權詩集》(天津古籍出版社,2008年)的即有8首。《叢書草堂日記》民國二十五年(1936)5月2日載:

百衲《集玉溪詩句答彦通》云:長亭歲盡雪如波,兼忘當年舊永和。浮世本來多聚散,風光今日兩蹉跎。空聞虎旅傳宵柝,回望高城落曉河。獨想道衡詩思苦,草堂歸意背烟蘿。(見《青鶴》四卷十期。)(第6册第3945頁)

同年8月25日載:

百衲《挽午詒集玉溪句》二首云(亦見《青鶴》四卷十九期。):郢曲新傳白雪英,冷灰殘燭動離情。爲憑何遜休聯句,不得蕭公作驕兵。直道相思了無益,可憐才調最縱横。平生風義兼師友,悵望江頭江水聲。

兩地差池一旦空,楚歌重叠怨蘭叢。狂來筆力如牛弩,臨老中原見朔風。曉飲豈知金掌迥,華筵俄嘆逝波窮。背燈獨共餘香語,不識寒郊自轉蓬。(第6册第3981頁。)

同年9月22日載:

規庵《早秋集玉溪句》五首(見《國聞周報》十三卷三十六期。):坐忘疑物外,棲鳥定寒枝。南浦無窮樹,郊園寂寞時。乖期方積思,九死諒難追。斷續殊鄉泪,歸來始更悲。

殘陽西入崦,倚立自移時。魚亂書何托,葉陰蟬遽知。惟看萬樹合,猶有五湖期。星漢秋方會,川原亦幾移。

銀箭催摇落,金釭凝夜光。無由見顔色,實是怯斜陽。萬草已凉露,孤蓮泊晚香。流鶯猶故在,不待作年芳。

夢罷收羅薦,雨餘方寂寥。銀河撲醉眼,牛渚宿殘宵。憶奉蓮花座,高安翡翠巢。誰能辭酩酊,金管隔鄰調。

皓月方離海,照梁初有情。故臨飛閣度,微注小窗明。夜杵鳴江練,河秋壓雁聲。舊居連上苑,曉暈落金莖。(第6册第3990頁)

2. 王小隱5首。王小隱,民國時期著名報人,後墮落爲漢奸。徐兆瑋《棣秋館日記》民國八年(1919)7月20日載:

《小説月報》十卷五號,有王小隱《將出都門得韓郎小照借玉溪生句題之》云:

二十中郎未足稀,玉山高與閬風齊。鈞天雖許人間聽,萬里雲羅一雁飛。

今朝歌管屬檀郎,佳兆聯翩遇鳳凰。我是夢中傳彩筆,久留金勒爲回腸。

鳳巢西隔九重門,風柳誇腰住水村。獨想道衡詩思苦,何曾宋玉解招魂。

豈要移根上苑栽,年華憂共永相催。前溪舞罷君回顧,用盡陳王八斗才。

一丈紅薔擁翠筠,至今猶識蕊珠人。可憐庾信尋荒徑,並覺今朝粉態新。(第3册第2004—2005頁)

3. 殘花金唐辭《集玉溪句》3首。徐兆瑋《棣秋館日記》民國九年(1920)1月30日載:

一月二十九日《小時報》載殘花金唐辭集玉溪句三首:

玉殿秋來夜正長,九龍呵護玉蓮房。金唐公主年華小,不信年華有斷腸。

鸞扇斜分鳳幄開,中元朝拜上清回。何當百億蓮華上,一樹濃姿獨看來。

主人淺笑紅玫瑰,衹得流霞酒一杯。見我佯羞頻顧影,不知香(頭)[頸]爲誰回。(第3册第2067頁)

4. 易順鼎《集玉溪生》4首。易順鼎(1858—1920),字仲碩,一字實父,號眉伽,别號哭庵。湖北龍陽(今漢壽)人。光緒元年(1875)舉人,官至廣西右江道臺。甲午間兩度赴臺灣協助劉永福抗日。袁世凱稱帝後,曾出任印鑄局長。著有《出都詩録》《吴船詩録》《廬山詩録》《琴志樓詩集》等。徐兆瑋《劍心簃日記》民國九年(1920)5月5日載:“沈太侔所選《詩群》卷六有易實甫集玉溪生四首,録存之……”(第3册第2098頁)所録組詩4首已見於易順鼎《琴志樓詩集》。

5. 陳超9首。陳超字卓吾。徐兆瑋《劍心簃日記》民國九年(1920)11月27日載:

《鐵花月刊》第二號有陳卓吾《秋遊寄虹隱太史集玉溪生》四律:

沙岸竹森森,烏衣事莫尋。水亭吟斷續,鷗鳥恣浮沉。路到層峰斷,門藏别岫深。殷勤報秋意,露井近寒砧。

酒薄吹還醒,長歌底有情。露花終裏濕,江月夜晴明。浦外傳光遠,溪邊坐石平。所思惟翰墨,我亦舉家清。

曲岸風雷罷,僧閑暮有期。衹聞凉葉院,不見惠禪師。村小犬相護,葉陰蟬遽知。平生有遊舊,松竹一相思。

客鬢行如此,開筵屬異方。蘆花惟有白,鄧橘未全黄。小幌風烟入,東亭霽日凉。欲成西北望,容易即回腸。(第3册第2165頁)

又《叢書草堂日記》民國二十八年(1939)12月28日載:

陳卓吾寄來集義山詩及近作,存其稿。

《無題四首集玉溪生句》:風柳誇腰住水村,平明通籍九華門。蝶銜花蕊蜂銜粉,但保紅顔莫保恩。

披香新殿鬥腰支,自有仙才自不知。誰與王昌報消息,春松秋菊可同時。

低迷不已斷還連,更辨絃聲覺指纎。王母西歸方朔去,玉樓仍是水精簾。

衹有空床敵素秋,朱欄畫閣幾人遊。春窗一覺風流夢,埋骨成灰恨未休。(第6册第4364頁)

6. 小山《無題寄冷巢》4首。《叢書草堂日記》民國二十五年(1936)2月21日載:

十八日《晶報》載冷巢《集唐難避雷同句》云:……

又載小山《無題寄冷巢》云:簾外辛夷定已開,廊深閣迥此徘徊。浣花箋紙桃花色,用盡陳王八斗才。

酒(爐)[壚]從古擅風流,更醉誰家白玉鈎。刻意傷春復傷别,不知身世自悠悠。

當壚仍是卓文君,清嘯無因更一聞。楚雨含情皆有托,欲書花葉寄朝雲。

香車寶輦隘通衢,更欲南行問酒壚。美酒成都堪送老,近來還有長卿無。

冷巢集唐自是當家,小山集義山亦熟極而流合作也。(第6册第3923頁)

7. 謝覲虞《送徐雪月女彈詞赴都集玉溪句》4首。謝覲虞(1899—1935),字子楠,又字玉岑。江蘇武進(今屬常州)人。曾在温州浙江省立第十中學(今温州中學)做教員。卒後詩文被編爲《玉岑遺稿》。徐兆瑋《叢書草堂日記》民國二十五年(1936)5月11日載:

九日《晶報》録玉岑《送徐雪月女彈詞赴都集玉溪句》:

今朝青鳥使來賒,聞道閶門萼緑華。唱盡陽關無限叠,錦帆應是到天涯。

自有仙才自不知,回頭更望柳絲絲。清聲不遠行人去,芳草如茵憶吐時。

郢曲新傳白雪英,可憐才調最縱横。閶門日下吴歌遠,雛鳳清於老鳳聲。

玉琴時動倚窗絃,驟和陳王白玉篇。翠袖自隨回雪轉,衹應江上獨嬋娟。(第6册第3948頁)

《謝玉岑集》(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9年)據同期《晶報》輯録。

8. 馬駿聲《自題居庸秋望圖集玉溪生句》4首。馬駿聲(1889—1951),字小進,號退之,别號夢寄樓主,廣東新寧(今臺山)人。南社詩人。曾參加“護法運動”,後任廣州大學文學院院長。著有《鴉聲集》《知神隨筆》《世界文學論》等。徐兆瑋《叢書草堂日記》民國二十五年(1936)7月21日載:

馬小進(駿聲)《自題居庸秋望圖集玉溪生句》:

虎踞龍蹲縱復横,望中頻遣客心驚。魚游沸鼎知無日,莫恃金湯忽太平。

幾竭中原買鬥心,長河漸落曉星沉。賈生年少虚垂涕,行矣關山方獨吟。

遠書歸夢兩悠悠,上盡重城更上樓。何日桑田俱變了,更無鷹(集)[隼]與高秋。

分曹射覆蠟燈紅,朱邸方酬力戰功。運去不逢青海馬,九秋霜月五更風。(見《國學叢選》第七集。)(第6册第3969—3970頁)

9. 沈礪《浣溪紗·集李義山句》7首。沈礪(1879—1946),字勉後,號道非,上海金山人。曾爲南社社員。後任上海衛戍司令、南京國民政府秘書、南京財政局局長等職。《叢書草堂日記》民國二十五年(1936)7月23日載:“魏塘沈道非(礪)《浣溪紗·集李義山句》:……(見《國學叢選》第八集。)”(第6册第3970頁)沈礪這組集李詞雖最早見於《南社》第十三集,但《南社詩選·道非詩選》未録。

10. 韓聞南5個詩聯。韓聞南,字薰來,江蘇江浦人。光緒年間曾爲浙江遂安知縣。著有《雪鴻吟館詞》一卷,同治十三年(1874)刊於杭州。徐兆瑋《叢書草堂日記》民國二十七年(1938)8月19日載“韓薰來集玉溪生句”:“戚牧《緑杉野屋詩話》:……皆工。薰來名聞(江)[南],南浦人。”(第6册第4180頁)在徐兆瑋日記所載的集李詩人中,韓聞南年代最早,其作亦不存,僅見幾個詩聯。

據以上統計,徐兆瑋日記中記載的集李詩(不含其本人與曹元忠、汪榮寶、孫景賢諸人之作,四人曾擬以集李詩合著《楚雨集》),尚有10人近60首並若干詩聯,其中多數作品具有輯佚價值;少數作品已見於作者别集,但亦具有校勘價值。

三、 關於其他集句詩文集

集李詩是集句詩的一支,因此關於集句詩、集句文的資料都是其外圍文獻。徐兆瑋對於各種類别的集句詩集、集句詞集和集句文集都非常關注,僅其日記中提到的就有以下21種:

1. 黄之隽《香屑集》。黄之隽(1668—1748),字石牧,號堂,休寧(今屬安徽)人,徙居江蘇華亭(今上海松江)。康熙進士,授翰林院編修,仕至宫允,坐罪罷歸。著有集唐詩集《香屑集》十八卷。《燕邸日記》光緒三十一年十二月二十四日(1906年1月18日)載:“予欲取同人所集義山句合刊一集,曰《撏摭集》,亦可與堂《香屑》並存也。”(第1册第571頁)由此可知,徐兆瑋等人創作《撏摭集》(後改稱《楚雨集》)的動機就是爲了與黄之隽的《香屑集》並存。

2. 吴永和《集陶詩》。吴永和(1762—1843),字惠之,號渼陂,會稽(今浙江紹興)人。曾入國子監讀書。《燕臺日記》光緒三十二年二月二十四日(1906年3月18日)載:“……讀……吴永和《集陶詩》一卷,吴傑、黄奭《集陶詩注》一卷。”(第1册第607頁)

3. 胡偉《宫詞集句》。胡偉字元邁,績溪(今屬安徽)人,生活於南宋前期。以恩蔭入仕,曾任天台令、江西宣撫使。《戊申日記》光緒三十四年十一月二十二日(1908年12月15日)載:“胡偉有《宫詞集句》一卷,《宋詩紀事》刊六首,全帙實百首也。”(第2册第917頁)

4. 石贊清《飣餖吟》。石贊清(1805—1869),字次臬、襄臣,貴州貴築(今貴陽)人。道光進士,仕至工部右侍郎。《戊申日記》光緒三十四年十二月初四日(1908年12月26日)載:

趙劍秋送來王夢湘《檗塢詩存别集·集義山詩》一册,凡七律百四首,中有與余重複者,亦有與雲瓿、衮甫重複者。自序謂龔玉亭《留春山房集》、石襄臣《飣餖吟》各有集李詩。石詩予見之,龔詩則未之見也。(第2册第921頁)

5. 楊芳燦《移筝詞》《拗蓮詞》。楊芳燦(1753—1815),字才叔,號蓉裳,金匱(今江蘇無錫)人。乾隆拔貢,仕至户部員外郎。著有《芙蓉山館全集》。《劍心簃日記》民國十六年(1927)11月14日載:

程雍之寄來《楊蓉裳自訂年譜》《芙蓉山館志序存稿》《師友尺牘》《楊氏藝文》五册,余一鼇所編輯也。中有蓉裳先生《移筝詞》集玉溪句《菩薩蠻》三十二闋、《拗蓮詞》集飛卿句《子夜歌》三十二闋。原刻本附詩詞集後,而目録無之,跋云後來重刊全集,二詞亦須列之目録中。(第4册第2964頁)

6. 戴錫鈞《采百集》。戴錫鈞(1846—1901),字鴻慈,一字毅夫,號藝郛、刈蕪、知甜生等。長洲(今江蘇蘇州)人,祖籍休寧(今屬安徽)。同治進士,仕至大名知府。《叢書草堂日記》民國二十一年(1932)10月29日載:

程雍之云有舊書箱四隻,至其家觀之,尚實用,約令陳松保航船往裝。又檢其零種書,取……許止綬《重桂棠外集集千字文楹帖》一册、知甜生《采百集》二册(上卷集古,下卷集唐)、侯官嚴氏《評點老子》一册(洋裝套印,甚罕見)、李鏜《錦聯集句》二册……(第5册第3562頁)

7. 李鏜《錦聯集句》。李鏜(1548—1628),字一彭、一聲,號桂梅,别號清瀾、直鈎餌漁人,浙江臨海人。庠生。著有《歷代名公錦聯集句》,崇禎元年(1628)刊行。見上條。

8. 李芝庭《秀谷集唐詩鈔》。李芝庭字義賢,江都人。生活於乾隆朝。張慧劍《明清江蘇文人年表》“乾隆二十五年”條據《淮海英靈集》丙四載:“江都李義賢(芝庭)編定所著《秀谷集唐詩鈔》八卷。”(2)張慧劍:《明清江蘇文人年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1134頁。《叢書草堂日記》民國二十二年(1933)7月27日載:

李義賢,字芝庭,江都人。著《秀谷集唐詩鈔》《江蘇詩事》。芝庭熟於唐人詩,集唐諸作,氣體自然,無異己出。劉六松携謂其:一聯如得意,(歸仁。)萬事不關心。(王維。)雖邱錦、江花不過如是。(第5册第3646頁)

9. 鄒寶譓《雲錦天衣集》。鄒寶譓(?—1884),字鏡棠,丹徒(今江蘇鎮江)人。《叢書草堂日記》民國二十四年(1935)2月28日載:

《麝塵集》誠可媲美《香屑》,唯光宣間足與史頡頏者尚有丹徒鄒鏡棠先生(實)[寶]譓。鄒以集句爲俞曲園所稱,所撰《雲錦天衣集》四册,七律數百首,俱有寄意,不僅香艷,似亦通臂猿之類也。(第6册第3812頁)

10. 李友棠《侯鯖集》。李友棠(?—1798),字召佰,號適園、西華,江西臨川人。康熙末年舉人,仕至工部右侍郎。著有《恬養集》《侯鯖集》等。《叢書草堂日記》民國二十四年(1935)6月27日載:

陳融《颙園詩話》:李友棠《侯鯖集》云:自韋蟾集古爲詩,後世效之,至荆公而尤著。李西華《侯鯖集》集古人詩,成古詩六十四首,律詩八百四十一首,絶句三百七首,釐爲十卷,自來無此多者。其名《侯鯖》,蓋取《西京雜記》“婁護傳食五侯間,各得其歡心,競致奇饌,護乃合以爲鯖”語。卷首自序亦全集韓文。(《青鶴》三卷十五期。)(第6册第3848頁)

11. 許祥光《選樓集句》。許祥光(1799—1854),字賓衢,道光進士,仕至廣西按察使。著有《選樓集句》,乃集《文選》句而成之集句文集。《叢書草堂日記》民國二十五年(1936)1月7日載:

12. 柴杰《柴氏西湖百咏》。柴杰,字臨川,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叢書草堂日記》民國二十五年(1936)3月6日載:“於書攤購劉世珩輯《雙忽雷本事》一册、柴杰《西湖百咏》一册、盧德儀《焦尾閣遺稿》一册。”(第6册第3928頁)

13. 汪淵《麝塵蓮寸集》。汪淵(1851—1920),字詩圃,號時圃、詞痴,安徽績溪人,寄居休寧。光緒拔貢,後以授徒爲生。《麝塵蓮寸集》乃集句詞集,專集古人詞句而成。《叢書草堂日記》民國二十五年(1936)7月25日載:

揚州王睫庵(承霖)《踏莎行·用碧山題草窗詞韻題詩圃麝塵蓮寸詞集》……詩圃是集,集詞句爲詞,共得二百八十餘闋。令、慢具備,宫移羽换,不差累黍,比類之繁,研心之密,視黄堂詩句爲詩殆有過之。夫人休寧程繡橋女士,復逐句爲之詳訂出處,俾讀者所知考尋,有功於是集匪細。夫人已於七年前謝世,詩圃近以老病羈休城,每誦和章,淒迷欲絶,不知慰藉之奚從也?(見《國學叢選》第十集。)(第6册第3971頁)

14. 何震彝《詞苑珠塵》。何震彝(1880—1925),字鬯威,號穆忞,江蘇江陰人。光緒進士,仕至直隸候補道、郵傳部郎中。《詞苑珠塵》爲其集句詩集。《叢書草堂日記》民國二十五年(1936)7月31日又載:“搜得舊藏《詞苑珠塵》,歸入集句類。微讀太侔《雜鈔》,幾失之目睫矣。甚矣,予之老而善忘也。”(第6册第3973頁)

15. 李龏《梅花衲》。李龏(1194—1272?),字和父,號雪林,菏澤(今屬山東)人,移家吴興(今浙江湖州)。著有集句詩集《梅花衲》與《翦綃集》。《叢書草堂日記》民國二十六年(1937)4月13日載:

《蘇州圖書館年刊》附梅展特輯,有梅展書目,摘録之:《梅花衲》一册(宋李龏,《江湖名賢小集》本)、《梅花字字香》一册(元郭豫亨,舊鈔本)……《咏梅花集句》一册(明沈行,金亦陶手鈔本)、《集古梅花詩》一册(原本題沈行履撰,實沈行字履德之誤,《武林往哲遺著》本)、《草窗梅花集句》一册(明童琥,崇禎刊本)、《漁洋山人梅花集句詩》一册(清王士禎,舊鈔本)……《字字香》一册(西湖閨秀梁瑛)、《梅花集古詩》一册。(潘恕。以上梅花集句及題咏詩。)(第6册第4055頁)

16. 郭豫亨《梅花字字香》。郭豫亨,自號梅岩野人。籍貫不詳。著有《梅花字字香》。據其自序,《梅花字字香》成書於元“至大辛亥(1311)”。見上“李龏”條。

17. 沈行《集古梅花詩》。沈行,字履德,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生活於明代前期。著有《貫珠編貝集》五卷、《集古梅花詩》二卷。《叢書草堂日記》所載已見上“李龏”條。集前丁養浩序云:“弘治乙卯春,君又集咏梅浸提凡若干首,其爲篇愈多,爲格愈高,而其音韻節奏愈精。”(3)(明)沈行:《集古梅花詩》,《杭州文獻集成》第17册,杭州:杭州出版社,2014年,第249頁。

18. 童琥《草窗梅花集句》。童琥,字廷瑞,蘭溪(今浙江金華)人。弘治進士,仕至工部郎中。著有《草窗梅花集句》。見上“李龏”條。又所載舊抄本王士禎《漁洋山人梅花集句詩》,疑與南京圖書館、復旦大學圖書館所藏刻本《漁洋山人集句梅花詩》爲同一書。若如此,則實爲童琥《草窗梅花集句》。袁貝貝《〈漁洋山人集句梅花詩〉辨僞》一文已辨其非(4)袁貝貝:《〈漁洋山人集句梅花詩〉辨僞》,《中國典籍與文化》2017年第2期,第45—50頁。。

19. 梁瑛《字字香》。梁瑛(1707—1795),字美玉,號梅君,錢塘(今浙江杭州)女詩人。酷愛梅,工詩,喜集句,著有咏梅集句詩集《字字香》,亦稱《梅花字字香草》,共有108首咏梅七絶。見上“李龏”條。

20. 潘恕《梅花集古詩》。潘恕(1810—1865),字子羽、夢蓮,號鴻軒,番禺(今廣東廣州)人。性清介,喜吟咏,兼善書畫。著有《梅花集古詩》七律一百二十首。見上“李龏”條。

21. 播花居士之《燕臺集艷》,作於道光三年(1823)。該集仿照《二十四詩品》,用集句詞贊美當時北京幾大戲班的主要演員。《叢書草堂日記》民國二十六年(1937)4月17日載:

北平同文書店寄來《清代燕都梨園史料續編》四册,中有衆香主人之《衆香國》(嘉慶十一年)、播花居士之《燕臺集艷》(道光三年)……皆不愧梨園史料之目,餘則未免雜凑之譏。(第6册第4056頁)

僅據以上統計,徐兆瑋所知的集句詩文集有21種;如果加上前面所考的集李詩集6種,達27種之多,而這尚不包括他本人和友人的詩集。當代最早致力於集句詩研究的是臺灣裴普賢先生,她在七十年代出版了《集句詩研究》和《集句詩研究續集》,可是裴先生所知道的集句詩集尚不足10種,不及徐兆瑋幾十年前所見之多。由此可見,徐兆瑋對集句詩文集的認識不僅超越了前代和同時代的學者,甚至在身後也無人能及。

四、 關於集句詩文和李商隱的評價

徐兆瑋還非常關注古今學人對集句文學和李商隱的評價。前引其《叢書草堂日記》載陳灃爲許祥光集句文集《選樓集句》所作之跋與王承霖對汪淵集句詞集《麝塵蓮寸集》的評價,都是突出的例子。這裏再舉兩條關於集句詩評價的例子。《劍心簃日記》民國七年(1918)2月1日載:

十二月十七日《小時報》録《翠娱堂詩話》云:集句詩每苦於强爲聯絡,不能貫串一氣。絶句猶易爲之,若律詩則須對仗,更難銖兩悉稱。定公詩别開一格,近人集之者頗多,施之於香奩體尤爲鮮艷。集句咏時事詩則有某君《金陵感咏》集唐五首,其時癸丑之役,黨魁某聞風逃竄,自是貽人口實。此詩痛詆黨人有過火處,然其運用成句如自己出,亦自可取。(第3册第1864頁)

沈文炯《翠娱堂詩話》這段話的意思分爲三層:其一是感慨集句詩寫作之難;其二是肯定集句詩人以龔自珍詩句寫作艷體詩之標新立異;其三是稱贊某君《金陵感咏》五首以集唐詩咏時事之妙。

又《叢書草堂日記》民國二十五年(1936)2月21日載:

十八日《晶報》載冷巢《集唐難避雷同句》云:余幼時即喜集句,尤愛集《唐詩三百首》。古人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其余之謂歟?惟集聯易,集詩難,而集律詩尤難,至集長排則難上加難。《唐詩三百首》之句能入律詩並對仗者,極爲有限,且集句一首不得於原詩篇中取集同篇二句,知此則趨避多,而一首中複字複韻亦在必避,此又其至難也。古今人集唐者甚夥,若雷同時見,則不足奇。余集《唐詩三百首》句,成詩亦近三百首,尚幸止有二三聯於他處見之。(第6册第3923頁)

冷巢即曹昌麟(1884—?),字民父、明甫,號冷巢,江蘇淮安人。曾留學日本,民國時任温州地方審判廳廳長。著有《冷巢集羽集》《續集》《三集》各兩卷。曹昌麟長於集唐,徐兆瑋日記中録其集唐詩較多。上引其寫作集唐詩的心得,對於今天認識集李詩和集句詩亦頗有借鑒意義。

關於李商隱詩文的評價,徐兆瑋也是每見必録。這裏亦舉兩例。《劍心簃日記》民國十六年(1927)12月16日載:

《湖北先正遺書》輯入楊士弘《唐音》,係嘉靖時所刊,顧璘批點本,於晚唐詩多致不滿,而尤集矢於義山。如《錦瑟》,云:“老坡以爲瑰麗,然究其實不過適怨清和四字以比其聲耳。予嘗以爲謎語,識者試辨之。”《茂陵》,云:“此篇八句用八件故事,不過皆是武帝事,無高興,無關鍵,但起結略稱耳。”《馬嵬》,云:“此篇二聯雖無興意,然頗典實,惟起結粗濁,不成風調。”《隋宫》,云:“此篇句之用故實風格何在,况文俗,且用小説,非古作者法律。初聯結語亦俗。後首亦然。(按,指《碧城》。)大抵晚唐起結少有好語。”《九成宫》,云:“此篇雙龍尾、八馬蹄語俗,次聯如小兒對偶結,學杜不成。”《促漏》,云:“此篇中聯較不堆積,蓋初聯言夕景,次聯言人事,不曉何故作一結如此。”《重有感》,云:“此篇所言何事?次聯粗淺不成風調。古人紀事必明白,但至褒貶乃隱約,未有如此者。”顧氏胸中横梗晚唐二字,宜其下筆即有刻論也。又七絶,於《咸陽》《四皓廟》皆注“可删”,而不言其故,更可怪矣。(第4册第2974頁)

作爲一生宗尚李商隱的專家,徐兆瑋對楊士弘在《唐音》中對李商隱的批判雖似有不滿,但主要還是記録其原話而已。又《叢書草堂日記》民國二十九年(1940)6月11日載:

《記唐朝三位道家詩人》(《宇宙風乙刊》廿五期吴經熊《唐詩之四季》):唐朝有三位道家詩人:李白、白居易、李商隱,代表三派道教。李白屬於莊子的一派,白居易屬於老子的一派,李商隱屬於抱朴子的一派。(第6册第4427頁)

在這裏,徐兆瑋僅僅記録他人之見,自己未著一詞。在徐兆瑋的日記中,這差不多已經是最後部分了。三個月後,他即病逝於上海。此亦可證明,徐兆瑋對李商隱的熱愛不僅發自肺腑,而且貫穿了一生。

《徐兆瑋日記》可以説是一個寶庫,裏面藴藏着非常豐富的資料,對於集李詩研究來説其文獻價值之高是其他任何書籍無法比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