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会 王莉 庞瑞瑞
(信阳市中心医院骨科,河南 信阳 46400)
老年人群由于髋周肌群退变,反应迟钝,加上骨强度下降,股骨颈生物力学解剖结构受到削弱,较小的外力作用即可造成股骨颈骨折[1]。随着人的寿命延长,股骨颈骨折发病率日渐增高。若骨折处理不及时、不适当,都会导致骨折不愈合或并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创伤性关节炎,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
临床常采用股骨头置换术进行治疗,但术后长时间卧床易增加压疮发生风险,不利于患者身体恢复,需给予一定护理干预,以降低压疮发生率,促进患者身体恢复[1]。常规护理中患者长时间处于直线型仰卧位,病床与患者生理曲线不贴合,患者枕部、臀部及足跟部所受的压力相较于机体其他部位大,易增加上述部位压疮情况的发生,增加患者疼痛,影响护理效果。
曲线型仰卧护理可通过调整病床各节段角度,使之与患者生理曲线密切贴合,从而增加机体受压面积,减轻局部承受压力,预防压疮情况的发生[2]。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曲线型仰卧护理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推广提供指导。
回顾性分析,将我院2018年2月至2019年3月行常规直线型仰卧位护理的43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纳入对照组,将我院2019年4月至2020年5月行曲线型仰卧联合直线型仰卧位护理的43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纳入观察组。纳入标准:符合《外科学》中股骨颈骨折诊断标准[3];年龄>65岁;骨折前无凝血功能障碍;可耐受手术及麻药。排除标准:合并脑部外伤;术前存在严重皮肤损伤;存在身体残疾,无法按要求摆放体位;合并皮肤疾病、感染性疾病;住院期间死亡。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对照组中女23例,男20例;年龄66-84岁,平均年龄75.57±6.15岁;住院时间10-17 d,平均住院时间14.17±2.15 d;其中交通事故伤13例,跌落伤22例,暴力伤8例。观察组中女24例,男19例;年龄66-84岁,平均年龄73.61±5.19岁;住院时间9-18 d,平均住院时间15.07±2.26 d ;其中交通事故伤14例,跌落伤21例,暴力伤8例。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对比性。
两组均采用股骨头置换术进行治疗,术后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密切检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严密观察其下肢皮肤颜色、弹性、温度、肿胀及渗血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及时上报医生进行处理;保持病房床单清洁、干燥,嘱咐患者家属每日为患者擦洗身体并更换衣物,定时帮助患者按摩双下肢肌肉,促进血液循环。
1.2.1 对照组
术后卧床期间采用常规直线型仰卧位护理。患者双腿自然伸直平躺于病床上,放松,上肢微曲,颈部垫软枕,每2 h协助患者翻身及抬臀1次,翻身或抬臀时由2人协助,动作需轻且缓慢。连续干预至患者出院。
1.2.2 观察组
术后卧床期间在常规直线型仰卧位的基础上进行曲线型仰卧护理:患者仰卧于病床上,根据生理曲线调整病床各节段角度,使床面角度与患者生理曲线尽量贴合:(1)将病床缓慢调整至头低脚高位,使腿板与水平线呈9°夹角,然后将床头背板缓慢调高8-10°,于患者颈部垫上软垫,保持其颈部、头部于同一轴线中立位,掌心朝向躯干方向,微曲肘部,手臂外展不超过90°,保持远端关节高于近端关节。(2)将脚板降低15-20°,使之与水平线夹角呈5-10°,然后再次将床头背板调高5-10°,使之与水平线夹角为5-10°,保持臀部处于最低位,形成曲线型仰卧位。(3)调整过程中询问患者舒适度,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角度微调,使患者身体与床面保持充分接触,并采用目测、手触等方法进行检查,确保患者与床面接触良好。(4)每8h辅助患者更换1次体位,由曲线型仰卧更换为直线型仰卧位,然后再由直线型仰卧位更换为曲线型仰卧位,交替循环。连续干预至患者出院。
1.3.1 舒适度
采用舒适度评分量表(GCQ)对患者舒适度进行评估,该量表包括心理精神(10-40分)、生理(5-20分)、环境(7-28分)与社会文化(6-24分)4个维度,分数越高,患者舒适度越高[4]。
1.3.2 压疮发生情况
压疮分期[5]:0期:未发生压疮;I期:受压皮肤完整,皮肤颜色淡红,按压变色部位不会变白,并伴有疼痛、硬肿等症状;Ⅱ期:表皮或部分真皮出现破损,可见粉色创面,创面无淤伤及腐肉;Ⅲ期:全层皮肤出现破损,可见皮下脂肪,但未暴露骨骼、肌腱,伤口处可见坏死组织或腐肉;Ⅳ期:全层皮肤出现破损,可见骨骼、肌腱或肌肉,伤口处被腐肉覆盖。
1.3.3 护理满意度
于患者出院时,采用医院自制护理满意度问卷评估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总分0-100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越高。
干预前,两组GCQ各维度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干预后,两组GCQ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GCQ评分对比(±SD,分,n=43)
表1 两组GCQ评分对比(±SD,分,n=43)
注:与同组干预前对比,aP<0.05;与对照组对比,bP<0.05。
时间 组别 心理精神 生理 环境 社会文化干预前 对照组 11.75±3.58 9.25±1.87 11.95±2.11 10.59±2.18观察组 13.19±3.62 8.54±1.82 12.84±2.06 11.42±2.15干预后 对照组 19.89±2.24a 13.20±2.57a 17.79±2.74a 17.41±2.01a观察组 22.47±2.53ab 16.33±2.76ab 20.42±2.83ab 20.13±2.05ab
住院期间,观察组压疮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压疮发生情况对比(n(%),n=43)
出院时,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89.46±3.7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87.23±3.58分,P<0.05)。
股骨头置换术是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常用的治疗方法,可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髋关节功能,促使其尽早下床活动,但老年患者由于机体功能衰退,恢复较慢,术后需长时间休养,若护理不当,极易造成压疮情况的发生,不利于术后恢复[6]。因此,术后需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以减轻局部承受的压力,减少压疮的发生,促进身体恢复。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两组GCQ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压疮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这表明曲线型仰卧护理可提高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舒适度,减少压疮情况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分析原因,曲线型仰卧位是在直线型仰卧位的基础上,调节病床角度,与患者的生理曲线相吻合,干预过程中调高患者背部、腿部,使臀部保持在最低位,增加机体与床面接触面积,压力均匀分布于全身,降低枕部、臀部承受压力,预防因压力分布不均引起的压疮,提高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7]。此外,每8 h为患者更换1次体位,使患者在曲线型仰卧位与直线型仰卧位之间交替循环,可降低患者机体局部承受的压力,提高患者舒适度。
综上所述,曲线型仰卧护理可提高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舒适度,减少压疮情况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