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洁 游兴文 杨松露 李金铭 杨敏
(濮阳市油田总医院产科,河南 濮阳 457001)
胎方位不正又称胎位异常,多见于经产妇和腹壁力量薄弱的产妇,是导致难产、转剖宫产率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采取有效方法纠正胎位,对提升母婴结局有重大意义,若分娩过程中处理不当,将对孕妇和胎儿产生严重危害,甚至威胁生命安全[1]。临床纠正胎方位不正的主要手段包括:阴道助产、催产素加强宫缩、徒手纠正胎方位等,但现代医学多主张减少不必要的医学干预,让分娩过程更自然化,尽量减小对产妇和胎儿的影响[2]。有研究发现,胎方位不正产妇以自由体位待产对纠正枕横位、枕后位效果良好,不仅可降低会阴切开等医学干预,对产妇分娩结局
也存在积极影响[3]。但自由体位待产过程中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不能动态观察胎方位纠正情况,且临床检测胎方位常采用腹部触诊、阴道检查等手段,不仅加深产妇痛苦,还会增加感染风险,导致产妇产生抵触情绪。产时超声具有操作简单,可动态重复检查胎方位情况等优势,对孕妇及胎儿影响小。因此,本研究对产时超声辅助自由体位待产对胎方位不正产妇分娩结局及新生儿结局的影响进行观察分析,以明确产时超声结合自由体位待产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选取我院2020年10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128例胎方位不正产妇,随机纳入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4例。纳入标准:经超声确诊为胎方位不正[4];单胎且盆腔结构无异常;足月妊娠;患者及家属签字同意。排除标准:有妊娠相关合并症;无阴道试产条件;精神障碍;无法自由活动者;合并其它重大疾病。本项研究经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后进行。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检验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1。
表1 一般资料(n=64)
两组产妇均在宫口开放大于等于3cm时送入产房,在分娩过程中,指导产妇掌握分娩姿势及呼吸技巧,予以心理辅导。对照组在助产士指导下采用仰卧或半卧位待产,研究组应用产时超声辅导下自由体位待产:由专业医师利用理邦AccLarixAX3超声诊断仪,从产妇耻骨联合上方、由下至上分别扫描胎儿重要器官,依据各部位超声表现特征判断胎方位。第一产程开始时,提醒产妇及时排空膀胱及直肠,助产士根据超声动态监测结果指导产妇变换体位,如超声检查为枕横位,则指导产妇根据胎儿小囟门朝向采取大侧卧位;若胎位不正合并胎头入盆异常,可指导产妇采取跪式前倾体位。若产妇自觉不适,可采取坐位,双手扶床栏,以产妇舒适为主。产程期间帮助产妇缓解焦虑等不良情绪,监测产妇及胎儿的基本情况。若产妇宫口开全≥1 h仍未分娩,且超声检测胎位仍未纠正者予以手转胎头复位。第二产程待胎头拨露3-4 cm后,采取自由体位接产。新生儿娩出后将其俯卧于产妇下腹部,晚断脐。
1.3.1 产程时长
统计两组产妇第一、第二和第三产程时长。
1.3.2 胎方位纠正及手转胎头情况
统计两组产妇分娩过程中的胎方位纠正率和手转胎头率。
1.3.3 产后出血量
胎儿娩出后通过聚血器收集产后出血,回到产房后通过会阴垫收集,产后出血量=染血纱布产单、聚血器内以及会阴垫收集的血量之和。
1.3.4 分娩及新生儿结局
记录两组产妇分娩结局以及新生儿结局。
数据通过SPSS 21.0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例或率(n(%))表示,通过χ2检验进行比较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D)表示,采用t检验;若P<0.05,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经比较,研究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均显著较对照组更短(P<0.05),见表2。
表2 产程时长对比(±SD,n=64)
表2 产程时长对比(±SD,n=64)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 第一产程(min) 第二产程(min) 第三产程(min)研究组 328.93±87.86* 42.11±4.23* 5.31±1.25*对照组 423.46±96.65 56.51±5.85 9.14±1.32
研究组自然转为枕前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手转胎头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胎方位纠正及手转胎头率对比(例(%),n=64)
研究组患者产后出血量158.24±48.57 ml与对照组143.56±41.78 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33,P=0.069)。
在分娩结局上,研究组剖宫产率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新生儿结局中,新生儿窒息率及产伤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分娩结局及新生儿结局情况对比(例(%),n=64)
胎方位异常是指胎儿处于不利于分娩的方位,要预防难产发生,需在临产及产时对胎方位进行正确把握,并予以有效方法纠正,但在分娩过程中,胎方位是不断变化的[5]。因此,动态观察产妇分娩情况,对异常情况及时行正确体位调整临床意义重大。
在产程进展过程中,胎方位评估不够准确可能导致不必要的阴道助产以及剖宫产发生,可能会增加产后出血以及新生儿窒息等情况发生,也不利于对处理时机进行准确判断。超声检查具有可重复、安全性高等优点,且操作简单,较阴道检查更为准确,在产时胎方位检查可发挥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改善分娩结局[6]。本研究对胎方位不正产妇自由体位待产与传统方式待产相关情况进行观察分析,发现采用产时超声辅助下自由体位待产较传统待产产程时长更短,自然胎方位纠正率高,手转胎头率低,剖宫产率低。这是因为胎方位是确保分娩过程正常进行的重要因素之一,产妇体位会影响胎儿在子宫中的位置,常规体位骶尾关节扩张度不足,骨盆空间相对较小,胎头下降时助阻力更大[7]。而在分娩过程中通过自由体位并借助胎儿重心使胎儿转为头位,而不需要借助任何其他医学干预,且产妇更为舒适。采取日常姿势如站立、蹲坐等时,因身体纵轴向拉伸,悬浮在羊水中的胎儿更易进行自然体位纠正,且由于重力作用使产妇宫口扩张,分娩过程中各肌群也能有足够压力进行收缩,促进产程加快;胎儿俯屈不良可导致枕后位,产妇通过坐位可促进胎头俯屈,同时向内旋转,还能够增加胎儿重力作用,促使宫颈受压感明显增加,促进宫口扩张,加速胎儿下降,有利于胎头入盆[8]。在分娩过程中若采取侧俯卧位,因胎儿悬浮于羊水中,加上侧俯卧位下胎儿重力作用,可促使胎背向产妇腹下运动,同时强烈宫缩也促进胎头位置得以纠正,逐步转变为枕前位衔接入盆,促进难产向自然分娩转变[9]。
目前,因自由体位待产可通过频繁变换体位,促使骨盆空间不断发生改变,胎头能拥有更多转换方位空间,顺产成功率能显著增加,且国外医疗基础设施完善,助产医护人员接受过自由体位分娩专业技能培训,经验丰富,国外产妇多通过自由体位分娩,但国内大部分助产医护人员自由体位待产经验不足,且未接受专业化培训,通常采用保守的传统方式以保证分娩安全进行[10-11]。本研究发现,研究组新生儿窒息及产伤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产时超声辅助自由体位待产可改善新生儿结局,降低窒息和产伤率。分析可能原因,自由体位能改善胎儿对腹腔血管压迫,使更多血液能回流至心脏,有利于胎盘血液循环,胎儿能获得更多氧气供应,减少窒息情况发生[12]。此外,由于应用产时超声检测可指导助产人员进行及时干预,减少长时间阴道试产对产妇以及胎儿造成伤害,改善分娩结局。自由体位以产妇舒适为主,能有效提升分娩过程中舒适度,减少不良情绪发生,从而减少儿茶酚胺分泌,进一步加强宫缩协调和产程加快,同时能有效利用产妇腹压,减少分娩过程中体力消耗,使分娩顺利进行,减少产钳助产等,从而减少新生儿产伤发生率,对改善新生儿结局有积极影响[13]。
有研究发现,自由体位待产对产妇会阴部力量有调节作用,从而缓解产道裂伤情况,减少因裂伤引发的产后大出血,且理论上,产时超声可以在不延长产程前提下降低胎方位判断失误率,间接增强助产安全性[14-15]。本研究中,研究组产后出血量以及会阴侧切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可能与研究样本量偏小有关,需在后续研究中继续寻找证据。
综上,产时超声辅助自由体位待产对胎方位不正产妇临床效果显著,可显著缩短产程,促进胎方位自然纠正,降低剖宫产率以及新生儿产伤、窒息率,医护人员应更新分娩观念,加强相关专业技能培训,在产时超声辅助下鼓励产妇应用自由体位待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