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娇宁
华池县城关小学 (甘肃省庆阳市 745600)
从理论上分析,语感是指使用语言的人对语言所形成的一种自我感知或自我把控,每一个人都有语感,且语感在阅读中至关重要[1]。此外,阅读是人们接受信息的一种途径,也是理解文本、感悟作者情感的重要载体,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至关重要,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而且也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理念,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正确的语文素养。所以在新课改的发展背景下做好小学生,语感培养尤为重要。
毋庸置疑,语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部分,语感的强弱也能折射出学生阅读水平的高低,关于语感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获取语言文字的重要途径,通过阅读学生能够发散思维,对世界有更加全面的认识。同时,人与人之间离不开交流,而语言则是交流的主要工具。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反复的朗读阅读,可以在无形中提高自身的语言敏感度,对语言有全面的把控,并且能够准确且流利的使用语言,将自己的观念与意见加以表达,或者在与同学教师沟通中也能提高自身的交际能力。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小学生认识更多的语言文字,而且也能为日后的写作奠定基础。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梳理形象且生动的语言文字,并发散自己的思维,充分利用自己的想象力,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如此在循序渐进中小学生的语言知识储备会有所拓宽,自身的认知水平也会得到提升。通过阅读,小学生可以感受语文所带来的魅力,在优美的文字中畅游,在充满情感的句子中翱翔,阅读就如同阳光一般照耀学生的心田。阅读中学生可以把握作者所表述的情感,提高自己的体验感,拓宽自己的精神世界,增强自己的审美价值观,换而言之,阅读教学中,做好小学生语感的培养,可以在无形中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加强阅读,快乐阅读,乐意阅读。一般而言,语感培养主要通过“读”的方式,阅读中由教师给予指引,学生可以发现文字所带来的魅力,感受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传统,并且在字里行间感悟作者笔下人物的描写特点,进而在日常生活中对阅读产生更大的兴趣,对提高语文成绩意义重大。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阅读教学,可以引导学生感知语言文字,理解文本知识,感悟作者情感,以此更好的鉴赏语言文字,提高自身的语感水平,根据调查与分析,现阶段在受到多方面因素所带来的影响下,语感培养稍有欠缺,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师生地位不均衡不仅会导致阅读教学效果欠佳,而且对学生语感培养也会产生影响。第一,师生关系不和谐,部分教师未从根本上认清新课改的现实意义,自身的认知水平停留在传统定位,在课堂中师生之间缺乏沟通,导致学生学习被动,长此久往,学生不仅对阅读产生抵触,而且思考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也会受到阻碍[2]。第二,阅读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会采取简单的方式展开教学,主要对文本知识、生字词进行讲解,并没有重视语感的培养的意义,导致小学生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无法进行自我感悟。所以产生这种现象是因为教师缺乏对新课改的认知,或者理解未落实到位,教学中仍旧以传统教学方式为主,认为学生语感培养可有可无,甚至在阅读之后文本中的优美语句或细节描写教师没有给予相应的指导,学生无法学会融会贯通、学以致用,久而久之,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与情感感悟能力均会有所下降。
试问,在阅读教学中如果学生缺乏阅读兴趣会产生怎样的后果?答案显而易见,因为阅读是语文教学体系中的一部分,而兴趣则作为学生最好的教师,如果学生丧失或缺乏阅读兴趣,无法积极主动的阅读,对自身语感的培养会产生阻碍。同时,部分小学生缺乏对文章的深入理解,学习仅仅停留在书本表面,没有了解文本内涵,或教师指导不足从而忽视了语感的重要性。换而言之,在语感培养中阅读积累量同样至关重要,如果小学生在生活中大量的阅读,语感水平会有所提高,相反语感水平较差,领悟能力与理解能力也有待提高。
正如上文所言,做好学生语感培养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也能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为学习语文奠定基础。为做好学生语感培养,教师要把握细节,依据学情,严格按照教学要求,深化新课改的基本需求,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提高学生的语感水平。
毋庸置疑,阅读兴趣与语感培养有着直接关系,在阅读教学中,因小学生年龄比较小,对阅读不甚理解或一知半解。面对这种情况,语文教师需要依据学生的学情对学生加以分析,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现状合理且针对的开展教学,引导学生主动跟随教师思考,循序渐进中提高学生的语感水平。第一,语文教师要从整体角度出发,明确基本的阅读目标,为提高学生阅读兴趣而奠定基础,目标可以设定的简单化,比如对字词语句进行分析,或对作者的文本情感进行赏析,引导学生依据目标展开阅读,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3]。当然在设定阅读目标时,要从宏观角度入手,对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储备、知识接受能力全面掌控,避免旅途目标过大或过小。第二,在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需要选择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比如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教师可以选择讲故事的方式,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让小学生注意力集中。或者采取设置悬念的方式,为学生讲述一个精彩的故事,进而提高学生的求知欲,还可以加强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通过多媒体图文并茂的特点刺激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感水平,最为主要的方法是引导学生朗读,朗读过程中学生要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并要满足基本的朗读需求,选择多样的朗读方法,在朗读过程中不可走马观花,仔细揣摩文章作者所应用的字词句,感悟作者所隐藏的情感线。第一,语文教师需选择示范朗读的方式,通过示范朗读可以将文章所表述的情感加以概述,并传递给学生。众所周知,小学生年龄小,认知水平有待提高,通过示范朗读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模仿,并且也能有正确的导向。学生在聆听教师朗读的过程中,可以感受教师所采取的朗读技巧,并自然而然的进行模仿,实现自己的情感体验。第二,选择分角色朗读的方式,分角色朗读可以提高学生朗读的积极性,朗读过程中学生深入到角色之中,感悟作者对人物描写时所运用的手法以及表现出的语言技巧,在感知中增强语感。同时,语文教师需要对学生人物角色的朗读情况进行评价,并给予学生解疑答惑,帮助学生对文章中的角色有更加清晰的认识,使其能在分角色朗读中感受到语言的独特。因为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性,理解能力不同,认知角度也有所不同,在阅读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由朗读,根据自己朗读的习惯选择自由的方式,如此才能让学生真正的沉浸在文字之中,才能与作者跨越文本实现交流[4]。
语文起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处处可见语文的身影,阅读教学中,为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本知识,感悟作者的情感,教师要将生活化教学法融入其中。在语文的学习中,学生的生活经验十分关键,借助生活经验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也能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此外,语文具有实际性,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整合对培养学生语感意义重大,对此语文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在阅读中结合生活,将生活经验与文本知识整合,丰富学生的语感运用,带给学生别样的美感体验。同时,写作与阅读息息相关,但大多数小学生写作以流水账为主,在培养学生语感的过程中,也能引导其树立正确的写作价值观。对此语文教师需要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读懂内容,感悟情感,并将自己认为优美的句子进行摘抄,并融入到自己的写作之中。阅读结束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一篇读后感,对阅读中某一个人物的看法进行撰写,撰写结束之后要鼓励学生大胆的朗读,出来朗读过程中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也能有效的增强语感能力。
要想做好学生语感的培养,要让学生真正的爱上阅读,对此需增强学生的阅读意识,并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语感价值观,语文教师要紧紧围绕学生的实际情况,设定完整的教学目标。在阅读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对阅读有更加全面的认识,从阅读材料中获取知识,感悟作者情感的跌宕起伏,理解字词的应用方法,掌握语言的魅力与连贯,让学生对作者极具特色的写作方式进行模仿。在阅读中如果学生不具备基本的阅读意识,不仅无法实现语言的积累,而且也无法生成正确的语感,所以语文教师要积极提高学生的语文意识,比如在学习《丑小鸭》一文的时候,通过阅读小学生对丑小鸭心理有所了解,也能感受到作者所描绘的基本内容,掌握刻画手法与写作手法,写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同时,教师要引导学指导学生谈谈自己的感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实现深层次的理解。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具备阅读意识之后,教师要给学生创设更多的阅读机会,以此实现语感的训练,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适合的书籍,让学生在生活中多加阅读,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增强自身的语感能力,或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预留一定的时间,引导学生自我阅读,可以采取默读、大声朗读等多种方式。或者在学习课文之后,教师为学生推进相关的阅读书籍,将所学知识与课外书籍相互结合,感受不同文章中作者不同的描绘,以及所表达的不同情感,让学生在阅读中可以感受到作者笔下的情感世界,同时也能在阅读中不断积累素材,提升阅读水平,经过实践证明,这种方式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也能给予学生提高语感的机会。比如在学习《珍珠鸟》一文的时候,作者笔下的珍珠鸟描写的生动且形象,细节描写具有代表性,语文教师可以推荐类似的文章,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可以推荐《鸟的天堂》,同样是写鸟文章,两篇文章有没有异同之处,不同的作者语言运用有何不同?通过对比可以让学生对描写手法与刻画方法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从而学会基本的描写手法,也能在阅读中提高自己的语感,增强语文素养。
培养学生语感中,语文教师要认清学生阅读中所存在的各类问题,要给予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尽可能多的为学生创设阅读机会,此外教师还要选择多样的阅读措施,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建议[5]。在新课改下语文教师不仅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而且还要提高学生的阅读乐趣,帮助学生对语感有所认知,提升语感感悟水平。比如语文教师不定期的开展读书交流会,交流会上学生之间交换自己所阅读的读物,这种方式能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增强学生的阅读量,或者针对某一篇阅读材料引导学生展开辩论,辩论之前还要设置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发散思维,学会辩证分析。语文教师还可以定期举办阅读比赛,在阅读比赛中学生能够融入自己的情感,选择自己拿手的阅读方法展开阅读,阅读中教师要做好记录,为接下来的评价奠定基础。通过阅读比赛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也能够帮助学生快速理解阅读材料,对文章中抑扬顿挫有更加全面的认识,对阅读中语速语调有所把握,这种具有节奏且极具趣味性的阅读方法,能够让学生深入课本之中,对于文字产生另类的喜爱,提升自身的表达能力,也在长久的锻炼中提高自身的语感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