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劳动教育融合路径探析

2023-02-10 14:53:43马金明
成长 2023年1期
关键词:劳动心理健康中职

马金明

正宁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甘肃省庆阳市 745300)

开展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开设心理健康课,是促进中职生全面发展的主要途径,同时也有利于提升中职生的心理素质,中职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包含了多方面的心理问题,具体表现为学生学习压力、认知行为、情绪情感和人际交往等,对此,做好中职心理健康教育除了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心理健康理念之外,还能够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扰,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1 中职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然性

当前阶段,中职学生学习的内容是以提升专业技能为主,大多数教师在教学期间过于重视专业课内容的指导,完全忽视了学生心理方面的辅导,产生了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缺失现象。当教师教学期间没有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作用的话,忽视心理健康教育,那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无法拥有积极向上的心态。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大部分学生承担着巨大的压力。相关探究表明,部分学生由于就业压力形成了相应的焦虑症状,一旦中职教师没有做好这部分学生的心理疏导,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甚至还会放弃学业。这些情况说明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学生心理环境建设有非常大的影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上好心理健康课,维护学生良好的学习环境意义非凡。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除了有利于构建良好学习环境之外,还可以强化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让学生勇于面对社会方面的压力。在激发学生自身潜力的基础上秉承积极向上态度,提升学习效率。第一,网络时代的创新和改进,互联网中包含的信息数量增多,学生在上网的时候可能会被有害信息所吸引,大多数中职学生是未成年人,受到年龄因素的限制,心智不具备成熟性,而且中职学生的思维相对活跃,诸多学生处于叛逆期。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正确引导学生的心理健康极为关键。第二,中职学校课程安排比较紧张,学生学习课程具备较强的专业性,大多数学生觉得专业课的学习难度高,与此同时,中职学校的专业课程也有着连贯性的特征,当学生从某项课程中没有真正意义了解到教师讲授的知识点,将直接影响到下一课程的开展。通过了解学生实际情况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因为在某项课堂中没有跟上教师的讲解步伐,导致后期学习中也无法更好的理解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在这一现状下,多数学生选择了放弃,不愿意提起主动参与到学习环节中,所以中职教师应当明确了解和掌握各项学生的心理状态,一旦发现学生在学习期间存在异常状态以后,必须及时询问原因,积极鼓励和关心学生,消除学生消极的心理状态,提升学生的抗压能力,确保学生遇到困难以后能够迎刃而解。

因此,中职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对于构建和谐的学习环境,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极为重要。

2 中职生心理健康特征体现

第一,具有归因偏颇,倾向于外归因的特征。结合实际情况来看,中职生一般是将学习成绩差的原因归咎于受到不可控制因素的影响以及内部稳定性缺失等一系列现象,此种现象被称之为能力归因;把不成功的原因归结为外部因素的影响所致,归因偏差特征的体现将导致学生出现讨厌学习和低估自身的思想行为。

第二,自我效能感低的特征。由于受学业成绩不理想、行为难以满足家长及老师更高的期望,这些学生对于自身的要求比较低,存在着较多的自我否定经历。因此导致中职学生在学习和人际交往以及师生关系调整和技能提升等多方面产生了怀疑自我的现象。

第三,青春期学生的特征。中职学生的年龄为15~18岁之间,自我意识较快。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喜欢和同学、朋友进行交流,但是和父母、老师的交流比较少,而且中职学生课业压力比较小学生经历无法释放,容易发生早恋或其它心理问题。

3 中职生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形成原因

第一,学校压力造成的心理健康问题。中职生心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学校期间人际交往、动手创新等方面造成的影响。具体而言,中职生的综合素质和同等年龄其他在校生相比较来看较低一些,处理同学和师生之间关系的交通沟通能力有待提升,遇到事情不是特别冷静,没有找寻自身的原因,而是从他人那里寻找发泄的途径,心理过于偏激,遇到与身心言行不符的现象时经常产生挫折感,同时采取的处理方式不合理,导致心理问题越来越严峻。

第二,社会压力造成的心理健康问题,针对于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来讲,还表现为受到社会影响,比如处于市场经济发展背景下,学生之间相互攀比,此种情况对于处于世界观形成阶段的中职生来讲是一项不良的引导,当然不符合心理需求的话,身心往往受到伤害。

第三,家庭方面造成的心理健康问题,家庭压力是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形成来源,整体上而言,部分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中职生大多是因为家庭不和睦或者父母离异家庭出来的学生,因为家庭教育不到位,学生不爱和同学以及老师进行交流。面对于较小的心理障碍,可以通过自身的调整有效解决。

第四,人际交往障碍造成的不良心理问题,大部分学生为独生子女,本身有着鲜明的个性特征,一般是以自我为主,控制能力非常差,不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水平,再加上学校内的学生都是来自于不同的区域,无论是性格、兴趣还是生活习惯都有着明显的差别,有的学生并不善于交际,对他人的优点也没有认同,无法赞赏别人不懂得怎样为人处事,同时也过于在意他人的缺点,从而引起了不良的冲突,承载着一定的心理压力,遇到困难以后无法真正意义的对待,从而形成了焦虑不安和恐惧的心理。

第五,有着一定的敏感性。部分中职学生接受义务教育期间存在着各项程度的挫折经历,同时由于人们长时间以来对中职学生存在偏见,中职学生成为了差生的代名词,学生心理压力特别大,掌握的知识较少,学习能力差,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面对于十分陌生的专业理论知识点和技能操作训练经常感到束手无策,自卑感非常强。

4 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劳动教育融合路径以及具体策略

中职生是一项特殊的学生群体,自身的文化素质较低,面临着极高的学习难度,专业技术水平一般,导致学生自身存在着较大程度的心理压力,对心理健康产生了影响,不利于劳动教育的发展。面对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存在的各项问题,就需要将心理健康教育和劳动教育融合到一起,制定出完善的策略。

4.1 学校应当摒弃以往传统且单一的教育方式

中职生在入学时,学校需要将学生集中在教室里,利用一周时间专门展开中职新生思想道德质方面的教育工作,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认识,进行谈话交流,在谈话中展开劳动心理和劳动素养方面的调查,比如有关家庭收入情况、学生和父母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是否做过家务、初中的时有没有参加过学校的活动等方面内容的调查,采取一系列的谈话和访查等工作有利于了解学生实际情况,加深师生之间的联系与沟通,构建良好的师生情感,带领学生参与劳动和游戏等有趣且有意义的活动,使其愉快放松,缓解心理压力。最后,学生按照自身的兴趣选择教师和专业班级,这对于管理学生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4.2 在制定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加强学生的劳动教育

在中职教育过程中,输出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是一个重要目标,但是大多数中职学生存在着思想觉悟差、心理素质差以及经济基础薄弱的问题,要想把这类中职生培养成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相适应的人才,就必须从劳动方面入手,先学会劳动,从劳动中锻炼意志,培养情感,提升克服困难的能力以及他们的从业技能,强化学生的创业理念,培养其就业能力,让学生通过艰苦的劳动拼搏创造自身的事业与价值,这就要求中职生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劳动素质,劳动素质教育在中职生心理健康中起着极大的作用。第一,开展劳动素质教育,能够帮助中职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第二,经过相关研究表明,通过劳动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锻炼吃苦耐劳和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提升中职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以及自强自信的独立生活能力和积极进取精神。第三,家长自身也要转变理念,不可以出现思想方面的偏差,家长自身的思想理念对孩子有着直接的影响,在劳动实践中需要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创新,通过劳动掌握技能,实现理想目标,加深学生对人生价值观的理解,将中职生人生价值观体现出来。第四,劳动教育可以推动学生朝着全方面发展,要想让中职生热爱劳动,改变不良心理,甚至是摒弃不良行为习惯并不是一项简单的问题,从长远角度来看,决定了全民族的劳动素质,同时也涉及到了国家、社会、学校等对劳动的认识问题。中华民族是热爱劳动的民族,劳动创造了灿烂的历史文化,热爱劳动也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无数圣贤们的经典作为都能够为后辈起到良好的借鉴效果,所以多展开劳动有利于家庭、学校、社会中形成良好的品格。第五,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当起到以身作则的带头作用,通过劳动示范引领学生。

4.3 家庭方面大力支持宗旨教育,改变劳动理念

家庭社会成员需要加大中职教育的支持力度,改变劳动理念,帮助中职生形成良好的劳动心理品质。总体上而言,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展劳动教育的基础,同时也是不可缺少的,开展劳动教育应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使其更全面化、更有效,同时也进一步完善和深化了心理健康教育,将两者相互结合到一起能够产生相互促进的效果,中职教师在传授知识点和培养劳动技能的过程中,还必须增强学生的品质,按照中职生身心发展特征和需求展开心理方面的疏导,使其成为高素质的劳动技术人员,为社会做出相应的贡献。

4.4 通过思想品德教育开展心理健康和劳动教育

第一,在教材选择过程中,中职思想品德教育课程包含了丰富的心理学知识,教师应当深入的挖掘思想品德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加深学生对心理学的认识程度,比如在《哲学和人生》课程中,教师可以将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添加到教学环节中,帮助学生树立自信且积极的态度,让学生能够勇于面对现实中遇到的各项困难,迎接各项挑战,并且全方面了解到学生在课堂中的心理状态,鼓励他们克服心理方面的障碍,比如有学生在上课时不敢举手或者回答问题,面对于该项情况教师选择合适的教材内容,为学生讲解教材中蕴含的人生道理,让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应对生活中的难题,确保学生全面融合到集体中形成乐观的心态,第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现有的中职心理健康教育和劳动教育并没有和社会相互同步,基于此,教师可以借助新型的信息化技术进一步拓展和延伸教学内容,将教材和现实实际情况相互结合到一起,通过多媒体的形式丰富教材,达到理论和实践相互结合到一起的目的,比如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现实问题中关注的各项问题,组织学生在课堂中加以讨论,教导学生明辨是非,把教育和生活联系到一起。教育的内容和学生的生活以学习有着密切的联系性,在整理课堂教材内容期间,教师应当从心理健康教育和劳动教育的切入点入手,与学生基本需求相符合,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劳动教育在学生日常生活中极为重要,教师帮助学生获取诸多知识点的基础上,也必须接受心理健康和劳动方面的教育,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比如人的抑制品质内容涉及到了自信、自尊、独立等,在讲解各项内容期间,教师和学生现实生活结合到一起展开心理健康教育和劳动教育,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同时指导学生掌握一些对待挫折的技巧。学生可以通过做卡片的形式将遇到的挫折记录到卡片中,然后便于学生真正意义说出自身的挫折经历,教师收集的这些卡片以后组织学生共同分享这些挫折经历,让学生了解到挫折经常出现于人们生活中,应通过平常心对待。

4.5 成立心理健康教育和劳动教育融合课堂

大多数中职学校没有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因此也没有成立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堂,在这一现状下,学生和教师必须端正自身态度,成立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劳动教育融合课堂,该项课堂有利于加强学生的重视程度,让学生敞心扉,正确认识中职学生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堂前期阶段中,应当做好课堂内容的规划作业,加强学生劳动观念、劳模精神培养,确保课堂内容的完善性,从而推动课堂工作高效率开展。

5 结语

以上所述,教师必须加深对学生情感方面的关怀,让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避免过度关注学生成绩而忽视学生的成长,要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劳动教育有效融合起来,努力确保中职学生都能够处于健康成长的状态,适应新时代职业教育的需求,成为德技并修的中职生。

猜你喜欢
劳动心理健康中职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9期)2022-04-06 02:41:56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8期)2022-03-23 06:49:06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6期)2022-03-23 05:25:50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1期)2022-03-18 02:01:10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7:08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