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鑫,芦 颖
(佳木斯大学 理学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
教育部为了提高师范实践教学质量,于2014年在江苏、广西展开专业认证试点工作。①黎大志、彭琪珺:《中国高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践审视》,《现代大学教育》2022年第4期,第94—112页。2016年颁布了《教育部关于加强师范生教育实践的意见》教师〔2016〕2号文件,文件中阐明师范生教育实践依然是师范教育的薄弱环节,从实践目标、实践内容、实践形式、实践实施过程、实践评价、实践基地建设、实践激励机制、实践资金投入等方面给出了指导意见,对教育实践教学做了明确的要求。②谭伟、杨奋林:《以师范类专业认证为契机落实师范专业实践教学的四个层面》,《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2年第23期,第161—164页。2017年教育部提出师范类专业认证(简称师范认证),旨在促进师范专业建设,规范师范类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师范生师范技能,提高师范人才培养质量,为各级各类学校输送优秀的职前教师,从而达到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目的。为了做好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教育部设置了外部评价机构,对师范类专业的办学条件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评价,进而实现“以评促建”,强制师范专业在评价中规范建设。实践教学是师范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是训练师范生教学能力,培养师范生综合学科素养和育人能力必不可少的教学组成部分,教育部给出的《中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以中学为例),对实践教学质量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提出“实践教学体系完整,专业实践和教育实践有机结合”,可见实践教学在师范教学中的重要作用。③韩礼刚、彭枫:《基于物理学专业公费师范生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西部素质教育》2022年版第20期,第153—155页。实践教学在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体系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因此提高师范实践教学质量,已经成为专业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同时根据认证要求的“产出导向”原则,实践教学的培养目标,应与用人单位需求相匹配,这就使实践教学模式具有鲜明的指向性与应用性,对实践教学提出了新要求。目前的师范生实践教学依然存在着一些不足,影响着师范教育教学质量,制约着师范专业的发展。
师范专业的实践教学在形式上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为了培养师范生教学技能的教育实践教学,另一部分是为了培养师范生学科核心素养的专业实践教学。两部分实践教学密不可分,因为任何教育教学技能都必须以学科为基础和载体,脱离学科的教学技能毫无意义,因此在这里以讨论教育实践教学为主,在需要举例说明时,结合专业实践教学来分析目前实践教学的困境。
实践教学理念是影响师范生教学质量的关键,但是目前师范类的实践教学理念过于陈旧,教师和学生对实践教学的看法、持有的观念依然停留在传统的教学中,无法适应现代教育需求。这种理念的陈旧表现在诸多方面,如在实践教学中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传统实践教学中更加关注教师的“讲”和“教”,主张教师在实践教学中讲理论,教做法,较少关注时间与效益。实际上实践教学的教学效益与实践教学内容多少没有严格的关系,它更强调单位时间内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实践成果和收获,只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更好地计算教学效率。师范类专业认证要求从教学出口处把控教学质量,教学时间的有限和以产出为导向的需求等因素促使学校一定要更多地关注教学效益,因此观念的守旧会影响产出。
实践教学虽然以学生实践为主,但是要提升实践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实践效果,教师的指导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实践教学环节按场所分类,可分为校内实践教学和校外实践教学。校内实践教学指导力量不足主要表现在缺乏个性化指导,教育情境设置欠缺。①李克军、赵博文:《师范专业认证视域下“新师范”体系创新路径研究》,《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3年1期,第116—120页。每个学生的基本素质不同,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不同,面对这些问题解决策略也应该是不同的。当学生存在教师技能不足,需要进行教师技能专项训练,如语言不流畅、板书能力差、教态不好等。当学生在教育实践中出现学科核心素养不足时的问题时,则需要加强专业课与教师技能的融合训练。以物理专业为例,当学生在进行说课和课堂模拟训练时,表现出物理概念之间的逻辑不清楚,或者演示实验与课堂教学融合性差等现象时,应该有专业的教师给予指导和定向训练,由于校内整体学分制的限制以及教师本身的专业差异,使这种个性化的指导难以落实。
校外实践教学的指导力量不足主要表现在师范生在实习时缺乏足够的训练和指导。校外实习实践有流于形式的倾向,师范实习生进入实习学校后,由于各地学校对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重视,往往不重视师范生实习环节的落实,师范生在学校日常工作经常是一些辅助性的工作,如批作业、看自习、课外辅导等,很难进入教学核心环节,甚至无法走上讲台,完成课堂实践训练和班主任工作实践。在课堂中的表现也不能详细地评价,听不到改进意见和建议,而这些意见和建议对于实践中的师范生是至关重要的。
实践教学在整个实践过程中缺乏全程的追踪与管理,因此很难对实践教学效果进行准确分析和比较,也无法评定师范生在实践过程中的收获与成长。以课程形式呈现的实践教学虽然可以在课程结束后获得学生的形成性考核成绩和结果性考核成绩,但是课程之间是相互独立的,缺乏必要的联系,导致学生获得的是“散点状”的实践体验,很难将这些“散点状”的体验结成知识网或能力网。校外实践教学过程管理更加困难,由于校内指导教师进入校园指导的地点与时间限制,很难追踪学生的校外实习实践情况,这对师范生是非常不利的。因为校外实践是师范生获得真实教学体验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这一教学环节的管理缺失会使校外实践教学效果大幅度下降,直接影响师范生教学能力的提升。
师范生的校外实践教学是以“三习”为基础的,即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教育研习,“三习”在实践教学中占有很大的课时比例,因此“三习”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实践教学质量。“三习”是一个逐渐深入的学习过程,教育见习是实践教学中的认识环节,通过教育见习使学生认识教师基本技能;教育实习是实践教学的训练环节,通过教育实习使学生教师技能得到训练;教育研习是实践教学的创新环节,通过教育研习使学生教师技能进一步提升,实现创新。但是目前的“三习”缺乏质量监测体系和有效管理,对于“三习”的评价过于简单随意,缺乏客观性,不能全面反映实践效果。当缺乏质量监测体系时,学生也容易丧失学习主动性,见习要求“看”教学,实习要求“做”教学,研习要求“创”教学,每一项实践教学内容都需要学生的参与,如果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无心地“看”,被动地“做”和漫无目的地“创”,就会使实践效果不尽人意。因而,对于落实对“三习”的过程管理来说,如何设计质量监控体系就显得尤为迫切。
在教育部课程资源数字化方针的指导下,我国的数字化课程资源建设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进步,一大批优秀课程资源出现在网络上。这些已经建好的数字化课程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开启了现代化教学的新纪元。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逐渐对现代教育技术有了深刻的认识和理解,现代教育技术已经全面应用到教学实践中,逐渐成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用人单位对师范生现代教育技术运用能力需求大幅度提升。很明显,在当下的师范生实践教学环节中,现代教育技术融入的内容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实践教学内容没有体现用人单位对现代教育技术运用能力的需求
师范类专业认证要求以用人单位的需求为培养目标,因此当用人单位需求发生变化时,需要进行相应的教学调整。根据师范类专业认证对教育实践改进制度的要求,这些用人需求的变化应该在实践教学模式中体现出来。目前实践教学内容与新时代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如没有突出对师范生的现代教育技术运用能力的训练,缺失必要的课程设置和针对性的指导,因此很难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在知识更新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实践教学内容略显滞后。
2.实践教学没有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是教育现代化的标志之一,它的广泛应用带来的不仅仅是教学方式的变革,更是教育观念、教学理念和学习行为方式革新,这些革新将对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在实践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不仅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也是帮助师范生形成现代化教学观的有效途径。与理论课相比,在实践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更加的困难。由于教学理念更新缓慢,师范生实践教学理念跟不上教育现代化的速度,缺少以教学理念更新为基础的改革动力和改革意愿;同时,现代教育技术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如训练师范生技能的微格教室、智慧书写教室等的投入不足,传统的实践教学方法与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不匹配的问题急需解决。
教育实践教学以训练师范生教师技能为主要目标,所有的师范生都有学科专业,这些学科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对师范生的教师技能要求也不尽相同。例如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演示实验、分组实验、探究实验、趣味实验,都是中学物理教学常见的实验教学方式,演示实验和探究实验等实验教学与理论课教学相结合,也是经常运用的教学手段。这就要求物理师范生能够将物理实验能力与教学能力充分地融合,形成物理实验教学能力,这一能力的形成除了教学技能的训练,还需要与学科专业教学充分融合,使教学技能可以为学科教学服务。但是,在传统教学中,学科专业实践教学和教育实践教学是分开进行的,结合得并不紧密,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在专业实践教学中训练学生的教学技能,而现代教师培养理论更倾向于专业技能与教育技能的协调发展,因此,需要教育实践教学与学科专业教学相融合。普通物理实验是专业实践的组成部分,在实验内容上,有些实验是高中物理教学的扩展和延伸,如果在教学上结合教学技能的训练,让学生先讲实验再做实验,会使学生对物理实验教学有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对提高学生的物理实验教学能力是有益的。但是传统的教学会将两部分教学内容截然分开,使学科专业教学和教育实践教学成为两条平行线,两种教学没有很好地融合,因此影响了师范生的专业教学能力的提升。
进行实践教学改革,教学理念更新应该先行。教学理念是教师对教学认识的总和,包含着教学态度和教学观念,它对教学的影响体现在各方面,如实践教学目标设置、教学方法选择等,因此更新实践教学理念是做好实践教学的关键。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应该更关注一些新教学理念的应用,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教学效率。但是计算教学效率的前提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就要求在实践教学指导过程中更加关注学生的收获和感受,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这需要有意识地构建有利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环境,教师主动转变传统教学理念,放弃在实践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转向成为教学的主导,让学生成为实践教学的主角,只有了解学生学到了什么,才能评价学生的学习收获,从而实现教学效率的计算。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明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恰当使用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率,从而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只有在更新教学理念的前提下,才可能实现实践教学改革,因此应该加强实践教学指导教师的学习与培训,帮助其形成新的实践教学理念。
为了方便实施个性化培养,及时解决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减轻实践教师的指导压力,建议建立本科生实践教师导师制。实践指导任务并不像理论课教学任务那样明确。理论课教师很清楚自己应该完成那些教学内容,采用什么方法,达到什么目标。而实践教学指导以学生个体需求为指导内容,以能力发展为最终目标,指导教师对工作任务的边界界定和理解会存在一定困难。完善的导师制度应该明确导师的责任与权力,让导师清楚应该完成哪些指导任务,这些指导任务应该是可理解、可执行、可完成的,并保证指导教师的责任是有限而不是无限的。这就需要将指导任务细化分类,形成细则,使指导教师有章可循。只有给出导师明确的任务、责任和权力,才能让导师了解自己的工作内容,更好地完成指导工作。这种构建指导任务的方式也适用于校外指导教师,包括实习指导教师,使校外指导教师发挥应有的作用,避免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沦为教育“打杂工”。
追踪机制是指对学生的实践过程进行全程追踪与管理,对整个实践过程中学生的成长进行综合评价。建议在全程追踪过程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建立实践教学档案,记录学生成长轨迹。不应该仅仅是分数的记录,还应该包括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图文资料以及评价分数的支撑材料,如教师评语、同伴评语等。过程追踪机制包含过程评价,并且应该以实践教学的培养目标为评价标准,以实践教学的考核方式为依托,考虑每个实践环节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进行加权赋值,综合评价。同时应该采取多维评价的方式,既包含教师评价,也兼顾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和实习单位评价,教学过程中的评价机制是实践教学改革的依据。
对于“三习”的追踪与评价是实践教学过程追踪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要保证“三习”实践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在追踪过程中,必须有规范的实践教学监测体系,对实践教学过程进行监督管理,对实践教学效果进行有效评价,对实践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及时反馈。第一,实践教学监测体系应该明确监督管理机制,能够通过一些有效手段对实践过程进行记录和监督,如设置“三习”手册、建立“三习”档案等;第二,对“三习”教学效果的有效评价应该是分环节、分阶段进行的持续性、连贯性评价。有效评价应该有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能够反映学生的阶段性成果、综合成果和个性成果。充分发挥指标体系对实践教学的导向作用,利用有效评价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评价体系中能够清楚地看到自己的进步,激励学生继续前行,发现自己的不足,找到努力的方向;第三,根据师范类专业认证的要求,发挥监测体系的反馈功能,对“三习”教学过程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反馈,以便及时寻找应对方案,使实践教学能够持续改进,不断完善。
1.增加训练师范生现代教育技术运用能力的实践教学内容
根据用人单位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实际需求,在实践教学中增加训练师范生现代教育技术运用能力的教学内容,是师范类专业认证的要求。实现该实践教学内容改革可以有两种策略。第一,在培养方案中直接增设专门训练现代教育技术运用能力的实践类课程,如多媒体辅助教学、现代教育技术、网络教育应用等课程。这种直接设置课程的优势是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专业,便于对师范生现代教育技术运用能力进行考核和评价。缺点是占用培养计划的总课时,师范类专业课程设置及课时标准有严格规定,需要同时满足多个文件,因此过多占用课时会影响其他课程设置。第二,在实践教学的相关课程内融入现代教育技术的训练内容,如在模拟课堂、说课训练中,将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作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写入大纲。这种方式的优势是可以使现代教育技术与多种教学技能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在“用”中“学”和“学”中“用”,且不占用培养计划的总课时。缺点是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只能作为其他课程训练目标之一,教学内容不够系统,缺乏对现代教学理论的系统认识,可能出现每种现代教育技术都仅仅是“略知皮毛”的问题。建议两种策略综合应用,根据学校定位、专业特色和实际需求情况进行合理设置,寻找最优化的设计方案。
2.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助力实践教学
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启了教育的新模式,使教学内容变得更加多元化、数学方法更多样化,能够切实可行地提高教学质量。首先,应该充分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对实践教学的积极作用,使现代化教学手段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从而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是多渠道、多途径的,这里列举几个例子:微格教室可以利用摄像技术帮助学生寻找在模拟课堂中的不良习惯,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讲课能力;优秀教学案例库的应用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教学范例,能帮助师范生将自己的模拟教学与优秀教学案例进行对比,寻找差距,提高教学能力;课程平台的引入可以帮助教师完成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也有助于学生了解平台的教学功能,为未来进行混合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现代教育技术的引入既可以提高实践教学效果,也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现代教学观念,使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成为教学习惯。其次,应该加大建设现代教学环境的资金投入。师范类专业认证也在《中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条款中特别提及“信息化教育设施应该能够适应师范生信息素养培养要求”,因此加大资金投入是师范类专业类认证的要求,也是实践教学的需求。最后,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实施远程的观摩与交流。远程的观摩与交流打破了空间壁垒,帮助师范生了解本地区以外的教育教学情况,开阔了师范生的眼界。这些教学方法的运用将大大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从而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教育实践教学应该与学科专业教学充分融合,在学科专业教学中训练师范生的教育技能,在教育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使教育实践教学与学科专业教学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师范类专业认证也要求“实践教学体系完整”“并与其他教育环节有机衔接”,这就需要教育实践教学贯穿整个培养过程。在纵向上,在不同时间段,按照学生培养的时间顺序,教育实践教学跟随学科专业教学,逐级深入,层层递进;在横向上,在同一时间段,教育实践教学要渗透到各个学科专业教学环节。以物理学为例,在纵向上,当学科教学进阶时,教育实践教学也同步进阶,如当学科专业教学从普通物理实验延伸至近代物理实验时,学生完成了从“普通物理实验的模仿”到“近代物理实验的创新”进阶,同步地,教育实践教学伴随着从“模仿物理教具的使用”到“设计和制作物理教具的创新”进阶;在横向上,“学会合作、学会育人”的教育实践教学训练目标可以直接写入物理实验专业课教学大纲,成为专业课教学任务的一部分,实现与物理专业的融合。
教师是教育政策的执行者,是教育的基石,教师整体素质的高低决定着我国教育发展的水平。师范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合格的职前教师,因此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师质量,提高师范教学质量已经成为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策略之一。实践教学是师范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师范教学人才培养质量。①曾宪文:《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全方位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22年第3期,第81—85页。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对师范专业的实践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使师范专业实践教学培养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具体操作的准则,具体施行方法每一所院校、每一个专业根据各自学校的条件以及专业特点尽管各有不同,但是从目前情况看,各自面对的困境和急需解决的问题大同小异,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中实践教学的理念亟待更新,从教师主体转变为学生主体的观念性变革是实践教学改革的第一步,而对实践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正确认知与客观把握是解决问题的前提,针对共性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改革实践教学现状的关键,因此更新教学理念、建立有效的指导机制以及过程监控管理体系、在教学过程中增加现代教育技术的内容与实践、实现教育实践与专业教学的融合等方法具备了一定导向性,对于改变师范认证背景下师范专业的实践教学的现状具有积极的意义。通过实践教学的改革进一步提高师范专业实践教学的质量,使师范专业认证成为师范专业人才的培养有力促进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