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事会非正式层级、独立董事网络与成本粘性

2023-02-09 22:23王积田马珊田博傲
会计之友 2023年4期
关键词:成本粘性

王积田 马珊 田博傲

【摘 要】 为了推动我国经济结构的优化转型,“减费用、降成本”已经成为上市公司不可回避的问题。文章以2013—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董事会非正式层级与企业成本粘性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研究独立董事网络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董事会非正式层级会降低企业成本粘性;独立董事网络中心度越高,董事会非正式层级与成本粘性的负相关关系就越明显。通过进一步机制检验发现,董事会非正式层级通过降低调整成本、缓解代理问题以及抑制管理者乐观预期,从而降低成本粘性。文章基于董事会成员之间内在联系的治理效率角度进行研究,有利于进一步打开董事会治理的“黑箱”;同时也提高了企业成本管理的效率,为缓解成本粘性决策提供了新证据。

【关键词】 成本粘性; 董事会非正式层级; 独立董事网络; 董事会治理

【中图分类号】 F790.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23)04-0033-09

一、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发展,上市公司利润空间被不断压缩,如何解决社会生产成本增加所导致的外需疲软成为当前关注的热点问题。在日常经营中,成本与业务量不是严格地按照线性比例变化,当业务量增减变化时,成本上升比下降程度大的部分,就是所谓的“粘性”[1]。成本粘性是资源配置决策的失误所导致的问题,主要归咎于管理层决策效率低下和内部治理机制落后[2],而董事会作为最高级决策和监督机构,是企业内部治理核心。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倾向于关注董事会成员间的协调与沟通过程,董事会非正式层级作为因资源贡献和个人特征不同导致的层级差异群体,其治理机制对决策效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为董事会治理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董事会非正式层级是以董事会成员的资源优势和名誉声望为基础,通过互动和协调,对成员的影响力排序,逐步形成的层级结构,从而在董事会构建“隐性的秩序”[3]。与正式制度等级相异,非正式层级不再凭借合法的权威发挥主导作用,而是建立在成员之间相互尊重、彼此信任的基础上,形成董事会的关系契约。与此同时,董事成员具有独特的个人魅力,就会位于董事会最高层级,被赋予隐性的支配权力,当董事会非正式层级越清晰时,低层级成员越顺从和支持高层级董事,简化决策程序,极大地提升决策效率。当前学者对董事会非正式层级的研究中,大多数已经证明非正式层级在加强决策效率[4]、优化资本结构[5]、降低负债成本[6]、提升企业创新能力[7]、提高高管薪酬有效性[8]、抑制管理者过度自信[9]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也有观点认为,董事会非正式层级强化了政治行为[10],减弱了多元化思想的交流,导致了董事会非理性决策的几率增大[11]。为了证明董事会非正式层级能否提高内部的决策效率,从而影响资源配置与优化,本文选取成本粘性作为研究对象,验证董事会非正式层级能否减弱上市公司成本粘性,这一研究不仅有利于实现短期利润,更对长期战略的制定有深远的影响。此外,独立董事作为董事会重要的组成部分,根据镶嵌理论,人在社会环境下具有主观能动性,同时具备社会嵌入性[12],而企业作为重要的经济组织,成本决策会受到其所在的社会网络的感染,独立董事的社会网络关系也会影响董事会治理效果,所以,独立董事网络对董事会非正式层级与成本粘性之间关系的影响也值得进一步讨论。

为了验证以上提出的问题,本文采用2013—2021年的数据对研究样本进行实证分析,其贡献在于:第一,丰富了成本粘性在董事会治理方面的研究,从董事会决策效率和监督功能的视角出发研究了成本粘性的影响因素,为缓解成本粘性、制定科学的成本决策提供了新证据;第二,拓宽了董事会成员行为方面的研究,采用董事会非正式层级个体层面的微观视角,又引入独立董事网络整体结构的调节作用,丰富了董事会治理方向的研究。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董事会非正式层级与成本粘性

成本粘性最早是2003年由Anderson et al.[1]提出,打破了传统的成本形态理论,证明成本与业绩之间的非对称性变化。作为管理会计中的重要内容,越来越多的学者从成本粘性的形成机制出发,聚焦缓解调整成本、代理问题以及管理者乐观预期问题。而董事会非正式层级作为企业内部管理的一种有效治理机制,在决策和监督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从而缓解成本粘性问题。

调整成本理论认为,企业管理者通常在比较资源冗余成本和资源调整成本后,再制定资源配置决策,当资源冗余成本相对较低时,管理者面对业绩的下降不减少相应的资源,从而产生成本粘性[13]。因此,降低企业资源调整成本成为缓解成本粘性的有效方式。随着研究的深入,董事会的治理能力逐渐引入到资源依赖理论的研究,专业技能水平高、就职经验丰富的董事会为上市公司带来异质性资本,降低融资约束,增加其外部环境的适应性[6],而董事会的非正式层级同样会对企业资源依赖产生影响,公司所聘请的董事一般涉及法律、金融等领域,当董事会非正式层级的清晰度高时,所带来的社会资源就会愈加丰富,对于市场资源与市场信息的掌握和解读就更具有优势,充分弱化企业对外部资本的依赖程度,降低单个董事讨价还价的能力,从而提高公司整体上对资源的获取能力[5],进而降低企业资源调整成本,缓解成本粘性。

代理成本理论认为,企业管理者会较多考虑自身利益而做出资源配置非优化的行为,从而导致成本粘性[14]。而董事会是公司治理的核心成员,其中至关重要的职责就是缓解管理者与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非正式层级的董事会弥补了正式层级的不足,利用隐性的权威秩序抑制管理层的自利行为以及俘获行为。在董事会中,位于层级高的董事会成员主要凭借能力和自身影响力来获得其他成员的尊敬和顺从,形成良好的等级秩序[3]。清晰的非正式层级可以减弱董事会内部的权力相争,从而提升整体凝集力和向心力,避免出现由于董事抱团、制衡等原因管理层权力过大的现象,强化了董事会的独立性,提高了治理效率[10]。同时,当董事会非正式層级具有较强的秩序性和决策能力时,尤其注重声誉资本,因此,更具有能力和动机确保董事会的独立性。独立性越强的董事会更能基于股东利益着想,约束和监督管理层的决策,在两者利益发生冲突时发挥积极的作用,对留存过多现金等自利行为开展有效监督,使得管理层决策与股东目标较为一致,缓解代理问题,降低成本粘性。

管理者乐观预期理论认为,企业管理者会因为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对未来预期业绩产生乐观情绪,导致非理性判断,盲目自信地认为收入下降只是暂时的回落,未来收入会长期呈现增长的趋势,从而资源的投入被削减的可能性很小,导致较高的成本粘性[13]。董事会非正式层级因其结构特点,更能促进董事成员的协调和交流,较为理性地争辩问题和整合信息,强化各成员之间的交流合作,确保决策阶段的信息高质量输出,提高董事会成员的认知能力[15],强化管理者的经验预测能力,提升未来预期的决策效率,减少由于乐观预期对成本粘性的消极影响。面对管理者的非理性判断,经验丰富、技能专业的董事可以凭借自身较强的判断和决策能力,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更为清晰的决策思路和广阔的决策视角,非正式层级董事会成员其特长领域的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的积累会为公司业绩走向做出较为正确的判断,降低成本粘性。

根据以上讨论,本文认为董事会非正式层级在调整成本、代理成本以及管理层乐观预期三个方面影响成本粘性。基于此,提出假设1。

H1:董事会非正式层级对上市公司成本粘性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二)独立董事网络的调节作用

独立董事制度旨在优化完善企业内部管理结构,保障董事会规范运转。在我国,独立董事不再只当作完全理性、独立的群体,而是考虑周围环境的影响,将其行为嵌入社会网络中,通过任职于不同董事会,将董事会成员之间直接或者间接联结成独立董事网络结构,对董事会的治理行为起到积极的作用[16]。独立董事网络是以独立董事为链接节点,董事之间的关系为纽带,并逐步扩展到不同公司之间的关系联结,在资源、信息等方面获得优势,从而影响非正式层级抑制成本粘性的关系。

首先,较高的独立董事网络中心度会提供更为丰富的资源和信息渠道。根据社会网络理论,社会群体之间不仅仅“强关系”发挥作用,同时网络结构“弱关系”也为组织提供信息和资源优势[17]。上市公司董事会的非正式层级作为一个组织中的“强关系”集体,管理者从中获取信息,减少对外部资源的依赖,提高自身讨价还价的能力,从而降低成本粘性。而当独立董事网络中心度越高,董事会的“弱关系”就会带来流动性更高的信息,往往比“强关系”提供的信息更具有外部优势,互换资源是独立董事形成网络结构的动机之一,将特定的资源与外部纽带进行有机整合,实现资源利用的最佳效果,也提升了信息的附加值[16],从而促进董事会非正式层级的作用发挥,独立董事网络作为公司之间的“桥梁”和“纽带”,通过非正式层级相互沟通,为传递外部信息和优质资源提供条件,减少调整成本的发生,抑制成本粘性。

其次,较高的独立董事网络中心度会加强董事会决策的独立性。在独立董事网络中,中心度越高的独立董事处于网络核心地位,相比于边缘化的成员具有更多的异质性信息和优质性资源,能够获得更多潜在工作机会,所以,他们往往在董事会非正式层级中表现得更加独立,也更具有个人影响力[18]。在董事会非正式层级中,由于名誉资本和资源优势处于较高层级的董事,得到低层级董事的顺从,促进层级的清晰度,从而减少代理问题,降低成本粘性,网络中心度高的独立董事往往具有更好的声誉资本,他们更加注重同行以及相关行业人员的认同感,以声誉激励董事治理行为,同时,网络中心度高的独立董事会受到更多的关注,促使其勤勉尽职,以减少未来受到惩罚的可能。当独立董事处于非正式层级中,积极履行监督职能和治理职能的动机就得到了加强,约束管理层的自利行为,最大程度抑制管理层的决策干扰,保障成本决策的有效开展。

最后,较高的独立董事网络中心度会提升成本决策的效率和效果。处于董事网络中心位置的独立董事,由于其网络中心度较高,就会与其他董事成员形成较为强烈的联结关系,带来更为广泛的信息渠道、优质信息资源和内容[17],再与非正式层级中董事会成员的专业技能、经验有机结合,就会从整体上提高董事会内部的决策能力,对管理者的乐观预测能有较为客观和公正的判断,为成本决策提供科学合理的建议,避免由于管理者的非理性判断,造成资源的冗余和成本上的浪费;而且,独立董事作为利益第三方,其专业、经验会让他们对当前市场环境以及行业竞争情况有更为清晰的了解[19],随着经验、名声、资源的不断积累,他们兼任的公司数也不断增多,其网络中心度就更高,董事会非正式层级的决策效率更高,对成本决策中的未来业务量和未来利润的预测就更加准确,强化成本决策效果,从而减少成本粘性。基于此,本文提出假设2。

H2:独立董事网络中心度促进董事会非正式层级与成本粘性的负相关关系。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2013—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财务数据来源于WIND数据库、国泰安(CSMAR)数据库,董事会非正式层级的不全数据通过搜索高管个人简历得以补充,为了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科学性,首先对数据进行以下处理:(1)剔除金融行业上市公司;(2)剔除每年资产负债率大于1的样本;(3)剔除被标记为PT、ST、?觹ST的上市公司。为了防止样本数据中的异常值对研究结果造成影响,对连续变量的样本数据按照1%和99%水平进行了缩尾处理(Winsorize),最后得到18 203个样本,后续的数据处理和实证分析采用Excel、Ucinet和Stata16进行研究。

(二)变量定义

1.被解释变量

本文选取上市公司本年营业成本与上年营业成本比的自然对数构建模型1,计算成本粘性的衡量指标:

2.解释变量

收入变化率(Ln r):采用上市公司当年的营业收入與上一年营业收入比值的自然对数来衡量。

收入下降虚拟变量(D):若公司当年营业收入小于上一年的,则D的取值为1,否则取值为0。

本文借鉴武立东等[10]的研究,利用基尼系数(Gini)对董事会成员的社会资本进行排序,从而衡量董事会非正式层级:

其中,Gini代表董事会非正式层级,与董事会非正式层级清晰度成正比;y为董事会中每位董事兼任外部董事的数量,ry是董事成员在外兼职的形成的等级排名,N是董事会规模。

3.调节变量

本文参考谢德仁等[16]的研究,选取独立董事和其他董事在同一公司任职来衡量独立董事网络(Inty):

其中,i为独立董事,j是其他有联结关系的董事;Pij表示一个网络联结关系,■Pij表示董事i的网络联结关系总量。为消除年份的差异,用当年上市公司担任董事的总人数n减去1来消除规模的差异。

4.控制变量

本文參考Anderson et al.[1]的研究,选取经济增长(Gcd)、是否连续两年收入下降虚拟变量(Dty)、人力资本密集度(Ent)、固定资本密集度(Aint)四个经济变量(可用Econ-Vars替代)作为控制变量。还对公司规模(Size)、资产负债率(Lev)、净资产收益率(ROE)3个公司特征变量进行了控制。

具体变量定义和说明见表1。

(三)模型设定

本文借鉴Anderson et al.[1]的研究,构建模型4进行OLS回归检验H1。

Ln ci,t=α0+α1Ln ri,t+α2Ln ri,t×D+α3Ln ri,t×D×Ginii,t+

α4Ginii,t+α5Ln ri,t×D×Econ_Vars+α6Econ_Vars+

∑Control_Vars+εi,t  (4)

如果α2显著为负,证明企业存在成本粘性。如果α3显著为正,验证了董事会非正式层级降低了企业成本粘性,H1得证。

为检验独立董事网络的调节作用,建立模型5:

Ln ci,t=β0+β1Ln ri,t+β2Ln ri,t×D+β3Ln ri,t×D×Ginii,t+

β4Ln ri,t×D×In tyi×Ginii,t+β5Ginii,t+

β6In tyi+β7Ln ri,t×D×Econ_Vars+

β8Econ_Vars+∑Control_Vars+εi,t

(5)

其中:若β4显著为正,说明独立董事网络正面调节董事会非正式层级与成本粘性的负相关关系,H2得证。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表2报告了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显示,Ln c的均值和中位数分别为0.114和0.095;Ln r的均值和中位数分别为0.110和0.095,数值接近,验证了收入和成本的变动存在不对称性,说明企业普遍存在成本粘性;董事会非正式层级最小值为0.013,最大值为0.500,两者数值相差较大,说明董事会非正式层级的清晰度在不同企业间参差不齐。

(二)相关性分析

表3报告了变量间的相关系数。由表3可知,营业收入变动(Ln r)和营业成本变动(Ln c)的相关性系数高达0.94,说明营业收入与营业成本之间关系紧密,符合企业实际情况。表3中其余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系数均小于0.5,这意味着各变量之间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问题,可以进一步进行回归分析。

(三)回归分析

1.董事会非正式层级与成本粘性

表4列示了董事会非正式层级与企业成本粘性的回归结果。其中,(1)列检验样本企业是否存在成本粘性。结果显示,成本粘性(D×Ln r)的系数为-0.034,且在1%水平上显著,表明上市公司普遍存在成本粘性。(2)列加入了董事会非正式层级(Gini)及其与粘性的交乘项(Ln r×D×Gini),结果表明,回归系数为0.241,在1%水平上显著,说明董事会非正式层级对公司成本粘性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初步验证了H1。(3)列进一步加入控制变量,结果显示,交乘项(Ln r×D×Gini)的系数为0.378,依然在1%水平上显著为正,进一步检验了H1。

2.董事会非正式层级、独立董事网络中心度与成本粘性的回归分析

表4的(4)列报告了董事会非正式层级、独立董事网络与成本粘性的回归分析结果,从中可以发现:当考虑独立董事网络位置后,回归结果显示Ln r×D×Gini×Inty在1%的水平显著为正,说明独立董事越处于网络中心位置,越有利于协调董事会各成员之间的意见,降低企业成本粘性。

(四)稳健性检验

1.固定效应模型

在主检验中采用OLS进行董事会非正式层级与成本粘性的关系回归,在稳健性检验中,换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其结果依旧稳健。

2.倾向得分匹配法

本文选择倾向得分匹配法(PSM)来缓解选择偏差的内生性问题。具体而言,将董事会非正式层级按照行业年度中位数进行分组,进行一比一匹配,最后以匹配后的新样本进行稳健性分析。回归结果见表5,Ln r×D×Gini的系数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与主效应的结果保持一致,说明本文的研究结论依然稳健。

3.改变董事会非正式层级的衡量方法

替换衡量董事会非正式层级的指标,采用变异系数法重新计算董事会非正式层级指标,表5的最后一列为使用变异系数来替代Gini系数测度董事会非正式层级的回归结果,结果依旧显著。

(五)进一步研究

1.影响机制分析

(1)调整成本

为考察董事会非正式层级能否通过减少调整成本来降低成本粘性,本文选取资产密集度来验证,即以营业收入占用资产的数量衡量,当其高于行业中位数时,会产生更多的闲置资产,花费大量的成本进行处置,产生较高的调整成本。

分组回归结果如表6的(1)列、(2)列所示。企业资产密集度高于中位数时Ln r×D×Gini的系数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而较低的一组不显著,说明董事会非正式层级能够通过降低资源调整成本降低成本粘性。

(2)代理成本

为检验董事会非正式层级能否通过减少代理成本来降低成本粘性,本文选取自由现金流是否高于行业中位数作为检验代理成本强弱的指标,当企业持有的现金流过多时,管理层自利空间变大,股东收益变小,从而会导致严重的代理问题。

分组回归结果如表6的(3)列和(4)列所示,当自由现金流量高于行业的中值,Ln r×D×Gini的系数为正,且在1%水平上显著;而在自由现金流较低组中,系数不显著,即董事会非正式层级发挥监督功能约束管理层行为,通过缓解代理问题减少成本粘性。

(3)管理者乐观预期

为了检验董事会非正式层级能否通过限制管理者乐观预期抑制成本粘性,本文通过企业家信息指数高于行业中值来代表管理者乐观预期,当管理者对未来业绩充滿信心,就会产生非理性决策,导致更大的支出,增加成本粘性。

本文使用企业家信心指数是否高于行业年度中位数间接衡量管理者乐观预期倾向,企业管理者很可能会因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和宏观经济形式而对未来充满信心,这种过度自信倾向越高,就越倾向于在制定决策时出现乐观偏差,将收入的下降作为暂时的回落,从而没有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导致面临更大的损失和支出。而董事会非正式层级能够高效地搜集和整合信息,保证决策阶段的信息高质量输出,强化管理者的经验预测能力,做出更准确的预测,避免管理者因过度自信产生乐观预测偏差进而做出低效率的资源配置决策。

分组回归结果如表6的(5)列和(6)列所示,当企业家信心指数高于行业的中值,Ln r×D×Gini的系数为正,且在1%水平上显著;而在企业家信心指数低组中,系数不显著。该结果表明在管理者乐观预期倾向较高时,董事会非正式层级能保障决策的效率和效果,通过降低管理者的乐观预期来降低企业成本粘性。

2.正式层级与非正式层级对成本粘性的影响

在董事会中存在正式层级和非正式层级两种结构,相对比于正式层级的制度权力基础,非正式层级凭借社会资本和影响力发挥治理效用,为了检验两者对成本粘性的治理差异分析,本文利用董事成员是否为总经理或者董事长赋值“1—3”,衡量董事会正式层级(Bys)。

为了研究董事会正式层级与非正式层级对成本粘性影响的差异,本文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Ln r×D×Bys与Ln r×D×Gini的系数都显著且为正,说明无论是非正式层级还是正式层级对降低企业成本粘性都发挥一定的作用,但非正式层级中Ln r×D×Gini的系数为0.378,且在1%水平显著,明显强于正式层级,即与正式层级相比,董事会非正式层级在降低成本粘性方面发挥的功效更大。见表7。

五、结论与建议

董事会非正式层级作为董事会治理新的研究方向,对优化资源配置、缓解代理问题以及提升决策效率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本文以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选取2013—2021年的数据考察了董事会非正式层级和成本粘性之间的关系,得出如下结论:董事会非正式层级和成本粘性之间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独立董事网络中心度促进董事会非正式层级对成本粘性的抑制作用;通过进一步的机制检验,董事会非正式层级是通过调整成本、代理成本以及管理者乐观预期,从而对成本粘性产生负相关关系。

根据上文所得出的结论,提出两个方面的建议:从企业角度来看,规范董事会非正式层级治理体系,保障董事会与股东、管理层的沟通渠道,减少代理问题,加强监督功能,同时重视董事会网络结构的维护,有利于实现联结关系间的资源共享、信息传递和经验积累,减少成本粘性程度;从政府以及相关监管部门来看,注重我国上市公司非正式机制的监管力度,督促上市公司建立并健全董事会非正式层级制度,完善组织结构,增强董事会的勤勉尽职,提高成本决策效率,帮助企业科学有效地管理成本粘性。

【参考文献】

[1] ANDERSON M C,BANKER R D,JANAKIRAMAN S N.Are selling,general,and administrative costs “sticky”?[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2003,41(1):47-63.

[2] 张路,李金彩,张瀚文,等.管理者能力影响企业成本粘性吗?[J].会计研究,2019(3):71-77.

[3] 马连福,高塬,杜博.隐性的秩序:董事会非正式层级研究述评及展望[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9,41(4):111-125.

[4] 陈仕华,张瑞彬.董事会非正式层级对董事异议的影响[J].管理世界,2020,36(10):95-111.

[5] 王晓亮,邓可斌.董事会非正式层级会提升资本结构决策效率吗?[J].会计研究,2020(8):77-90.

[6] 吴兴宇,王满,苏晨.董事会非正式层级与企业债务融资[J].财务研究,2022(2):92-103.

[7] 薛坤坤,武立东,王凯.董事会非正式层级如何影响企业创新?——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预测,2021,40(3):25-31.

[8] 张耀伟,陈世山,刘思琪.董事会非正式层级与高管薪酬契约有效性[J].管理工程学报,2020,34(3):83-96.

[9] 何瑛,马添翼.董事会非正式层级与企业并购绩效[J].审计与经济研究,2021,36(2):74-84.

[10] 武立东,薛坤坤,王凯.非正式层级对董事会决策过程的影响:政治行为还是程序理性[J].管理世界,2018,34(11):80-92.

[11] 李长娥,谢永珍.董事会权力层级、创新战略与民营企业成长[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7,39(12):70-83.

[12] GRANOVETTER M.Economic action and social structure:The problem of embeddedness[M]//The sociology of economic life.Routledge,2018:22-45.

[13] 梁上坤,张梦婷.货币政策、融资约束与公司成本粘性[J].金融学季刊,2015,9(2):26-60.

[14] CHEN C X,LU H,SOUGIANNIS T.The agency problem,corporate governance,and the asymmetrical behavior of selling,general,and administrative costs[J].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2012,29(1):252-282.

[15] 张建君,张闫龙.董事长—总经理的异质性、权力差距和融洽关系与组织绩效——来自上市公司的证据[J].管理世界,2016(1):110-120.

[16] 谢德仁,陈运森.董事网络:定义、特征和计量[J].会计研究,2012(3):44-51.

[17] 赵岩,侯锐,陈翼.会计稳健性能够传染吗?——网络中心度的视角[J].外国经济与管理,2020,42(8):139-152.

[18] 李香花,姚玲,李世辉.独立董事网络位置与实体企业影子银行化[J].金融发展研究,2022(7):3-14.

[19] 梁上坤,陈冬,付彬,等.独立董事网络中心度与会计稳健性[J].会计研究,2018(9):39-46.

猜你喜欢
成本粘性
公司成本管理的路径依赖性研究
企业成本结构对短期成本决策的影响
委托代理视角下的成本粘性影响因素研究
不同产权性质与成本粘性差异
成本粘性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研究
董事会治理与成本粘性的实证研究
成本粘性对传统管理会计工具的影响
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成本粘性问题研究
管理者悲观预期与成本粘性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市场竞争程度对成本粘性影响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