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从为什么融、融什么、怎么融三个方面入手。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要增强其理论阐释,为文化自信教育做好内容供给。找准文化自信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点,并运用适当的方法将其传递给学生。着力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发挥好高校思政课的主阵地作用,利用好网络和文化实践活动两大载体,搭建好家庭、学校、社会三大平台,从而发挥好文化自信对大学生更好更快地成长成才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文化自信∣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文化自信作为一种内在的精神动力,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党的二十大报告描绘了“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1]的美好蓝图,文化自信中蕴含着丰富的营养和强大的精神动力,是培养大学生必不可少的教科书。因此,十分有必要将其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这既是时代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使命和职责所在,更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必然要求。
一、为什么融入: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蕴
深刻把握文化自信融入的价值意蕴,能够回答好“为什么融入”这一现实问题。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凝聚思想、汇集力量的伟大工程,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的使命和要求,它的价值意蕴主要体现在个人、学校、社会和国家四个层面。
首先,个人层面。有利于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文化观,并促使他们从中吸取思想和信仰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2]。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容有更深的了解,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从而拥有坚定的信仰力量。
其次,学校层面。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一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承担着培养“四有”大学生的责任,将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方法、原则、载体、环境等对大学生进行文化自信教育,利用文化自信教育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使其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寻找精神养料,“在文化自信中学好本领,在文化自信中实干兴邦”[3]。
再次,社会层面。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环节。能够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更能够促使大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要求。
最后,国家层面。有助于实现文化自信自强和早日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最终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青年大学生积极上进,勤奋好学,兴趣广泛,更易于接受新事物,将文化自信厚植于他们的心中,一定会激起其坚定文化自信的热情,为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实现中国梦贡献他们的青春力量。
二、融入什么: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阐释
着力增强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阐释,明确融入的基本内容,能够回答好“融什么”的问题。
第一,要正确理解文化自信的内涵。文化自信是关于意识形态领域的理念,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提到文化自信,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而且一定能够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4]。因此,把文化自信的新内涵和新理念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不仅拓宽了文化自信教育内容的内涵与外延,也加快了大学生意识形态的形成,最后达到了完善大学生思想品格的目的。
第二,要清晰明确文化自信融入的基本内容,深入挖掘文化自信的素材。在明确文化自信的内涵后,则需要挖掘文化自信的素材,赋能文化自信教育。文化自信具有强大的精神动力,它能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唤起民族创造活力。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旗帜鲜明地指出了文化自信的底气来源“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5]。所以,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就是文化自信的底气来源。
三、怎么融入: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选择
新时代新征程上,有新的特征与新的问题,文化自信教育任重而道远。为了使文化自信更好地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需要针对时代特征与现实需要进行路径选择。
(一)发挥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阵地作用
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高校要发挥其主阵地作用,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各种方法,使文化自信融入到全方位育人的过程中。
首先,找准融入的结合点,提高融入的针对性。加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力度,充分发挥好其主阵地、主渠道的作用,通过真实案例和文化故事,打造高质量高水平课堂;同时,高校思政课教师也要提高自身科学文化素质,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具体内容融入课堂,采取学生最容易接受和理解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文化观,提高其思想认知,激发其精神力量。
其次,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形成有效教育合力。全面统筹谋划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自信融合工作,“调动课程内外、高校内外的一切有利要素”,形成融合工作的有效合力,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中贯穿着文化自信教育,从而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高校育人模式,提高学生文化素养,推进文化自信与高校育人事业同步同质发展。
最后,创新教育方式,拓宽宣传渠道。不论高校教师还是学生,都要创新思想观念,解放传统教育思想,挖掘文化自信教育素材,扩展教育内容,创新教学手段,多种形式、多项举措齐头并进,构建多位一体的教育体系,从而实现文化自信的多渠道宣传。
(二)利用好网络和文化实践活动两大载体
大学生的生活学习与网络不可分割,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已经成为影响其思想和行为的重要因素。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学生在哪里,思想政治教育就要到哪里,青年大学生在网络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要跟到网络上去。因此,高校要重视自身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注重高校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官方抖音等的建设,加强高校网络管理,积极引导正确的舆论导向,形成风清气正的网络文化,利用好网络载体,发挥好网络优势。
要充分利用好文化实践活动载体,高校应积极组织策划影响力、感染力、传播力和亲和力强的文化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从而更加坚定他们对本民族文化的认知和认同。按照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具体要求,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实践活动。可以利用抖音、快手等学生喜欢的形式开展活动,也可以利用主体鲜明的党、团活动进行党团知识教育,打造精品文化活动,形成独特的文化品牌,帮助学生坚定文化自信。
(三)搭建好家庭、学校、社会三大平台
第一,搭建好家庭文化平台。家庭是大学生树立文化自信的摇篮,家庭环境对其的影响也是非常深远的。家庭文化是一个家庭精神世界的集中体现,它是一个家庭世代传承下来的生活习惯、人际交往、道德品质、价值观念等在思想意识层面的表现。因此,搭建好家庭文化平臺,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文化自信的关键一环。每个家庭都要注重家风意识的培养,发挥好家庭榜样教育的作用,更要注重父母的言传身教,营造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在家庭的摇篮中孕育孩子的文化自信。
第二,构建好校园文化平台。高校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不能只有理论教育,也要致力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人与环境是相互作用的,大学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环境三者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思政育人和以文化人共同发力,才能使大学生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精神风貌。学校要建设良好的校园风气,严格按照校训要求教育学生,开展校园社团活动和讲座,营造学生喜欢的文化氛围,最终要注重理论与实践二者巧妙结合,坚定学生的文化自信。
第三,创建好社会文化平台。社会文化能够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满足其文化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当然,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也能熏陶和感染大学生。社会环境是影响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因素,对大学生进行文化自信教育,可以通过社会宏观环境影响促进其发展,利用网络新媒体等渠道,对大学生积极宣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利用社区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政府部门也要加大对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投入,制定政策保护和开发文化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文化活动,创建好社会文化这个大平台,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N].人民日报,2022-10-26(001).
[2]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青年和共青团工作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3] 雷亚旭.新时代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三维向度[J].中国民族博览,2023(1):159-161.
[4]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28(001).
[5]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002).
(作者简介:陶圆圆,延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