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丁
南北朝可不是一个朝代,而是一个历史时期,它包括北朝的五个朝代和南朝的四个朝代。自从西晋灭亡后,北方被少数民族统治,政权不停更替, 被称为北朝; 而南方被汉人统治,也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的更替,被称为南朝。这一时期,在历史上被称为南北朝。
南北朝虽然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长期分裂的时期,但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繁荣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南北文化相互影响,又相互融合,使得文学在内容和形式上实现了多样化,具体表现为内容丰富、体裁多樣、风格多样、流派众多、作家众多等方面。
南朝文学
(一)南朝乐府民歌
南朝和汉代一样设有乐府机关,负责采集民歌与配乐演唱。南朝乐府民歌大约有五百首。南朝统治者为汉人,再加上受南方自然环境和经济条件的影响,南朝乐府大多基调清丽缠绵,风格委婉细腻,多喜欢用双关、隐喻等修辞手法,富有“浪漫主义”的情调。
我们可以通过这一时期的代表作《西洲曲》感受南朝民歌的温婉绮丽: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
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
——节选自《西洲曲》
《西洲曲》是南朝乐府民歌中最长的抒情诗篇,一直被视为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作。它描写了一位少女从初春到深秋,从现实到梦境,对钟爱之人的苦苦思念,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感情色彩,表现出鲜明的江南水乡特色和纯熟的表现技巧。
(二)南朝山水诗
山水散文形成于两晋时期,到南北朝时期渐趋繁荣,同时以山水为主要题材的诗词歌赋也在同一时期崛起,与山水散文同在南北朝文坛熠熠生辉。
南朝山水诗大量出现,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变化。山水诗在这时兴盛起来并非偶然。江南经济发达,士族生活优裕,再加上当时隐居之风非常流行,这都促成了山水诗的兴盛。
谢灵运就是这一时期著名的山水诗作者。谢灵运写山写水很有一手,就连唐朝的很多诗人也都是他的崇拜者。他虽然在朝为官,但因不满朝堂的黑暗,不理政务,以游历山水为乐。谢灵运诗今存九十一首,山水诗居多,多是寄情山水,以排遣胸中不满和愤懑。
谢灵运诗歌的最大特点就是清新自然,这是他反复琢磨锻炼词句的结果。因此,工于锤炼字句是谢灵运诗歌的一大显著特色。另外,谢灵运诗歌还善运用典故,对于古代典籍中的各种词句,运用得十分纯熟。无论是《诗经》《楚辞》还是《老子》《庄子》,其中的句子典故,谢灵运都能信手拈来融入自己的创作中,使其诗歌更显新奇。
朝旦发阳崖, 景落憩阴峰。舍舟眺迥渚,停策倚茂松。侧径既窈窕,环洲亦玲珑。俯视乔木杪,仰聆大壑淙。石横水分流,林密蹊绝踪。解作竟何感,升长皆丰容。初篁苞绿箨,新蒲含紫茸。海鸥戏春岸,天鸡弄和风。抚化心无厌,览物眷弥重。不惜去人远,但恨莫与同。孤游非情叹,赏废理谁通!——谢灵运《于南山往北山经湖中瞻眺》
谢灵运对山水景色的刻画精致入微,不放过任何细节,力图把它们在诗中一一真实地再现出来。
南朝时期的文人士大夫,在乱世中远离俗世寄情山水,体现了一种高尚的人生追求,他们留下了许多优秀的山水散文,对于后世的山水诗歌文章具有极大的影响。
此外,由刘勰创作的文学批评理论著作《文心雕龙》也出自这一时期。它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部体系完备的理论著作,我们可以通过此书对作品的评价来判断一个作者的人品和文品。
北朝文学
北方是少数民族统治地区,北朝文学的发展历程与少数民族汉化的过程同步。北朝统治者觉得汉文化非常优秀,非常推崇汉族文化。可由于长期战乱,文化底蕴也不够深厚,因此北朝文学创作量少,创作水准也不高。
一提到北朝文学,人们想到的也许只有民歌。北朝的乐府民歌留存七十余首,数量远远少于南朝民歌,但是涉及的题材范围更广,内容质朴,贴近人们日常生活,这是南朝民歌所无法媲美的。
北方少数民族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以游牧生活为主,日常生活于草原,所以北朝民歌情感朴素,言辞直白,形成了刚健豪迈的艺术风格。比如《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这首民歌勾勒出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了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诗歌中开头两句写平川,写大山,写天空,写四野,涵盖上下四方,交代了敕勒川地处高大的阴山脚下,视野开阔。诗歌最后一句则描写了牛羊肥壮和水草丰盛的景象,动静结合。
此外,北朝民歌中还有一首家喻户晓的《木兰辞》: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节选自《木兰辞》
这是一首北朝长篇叙事民歌,讲述了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是直到今日都脍炙人口的名篇。它抨击了封建社会重男轻女的偏见,富有浪漫色彩,风格刚健古朴,很有北朝民歌的特色。
南北朝文学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