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铸 陈 辉 赵恒山 伊怀成 李芳宇 朱继华 金照峰 马 宁
骨质疏松性骨折是指身体中的钙流失严重,出现骨质疏松,骨量减少,骨纤维结构受损,骨骼脆性增加,骨质量相对较差,以至于在轻微外力下即可发生的骨折[1-2]。在骨质疏松性骨折中,胸腰椎骨折、髋部骨折最为常见,部分患者可没有疼痛或仅有轻微疼痛,大部分患者临床表现有骨折部位明显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等,可严重影响其的日常生活[3]。骨质疏松性骨折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缓慢,且容易反复发生,临床治疗中根据骨折程度主要采用药物和手术等治疗,其中骨化三醇、降钙素等是常用药物,通过补充钙含量来增加骨密度,促进骨折愈合,但患者易出现食欲减退、呕吐、头痛等不良反应,整体疗效并不理想。近年来,随着中医理论在临床的广泛应用,中药治疗经验得到不断丰富,并在骨质疏松性骨折治疗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中医学中,骨质疏松症归属于“骨枯”“骨极”范畴,病因为肾虚,肾为先天之本,藏精主骨生髓;病机为脾虚,脾虚则四肢不用。骨质疏松症病理产物及促进因素为血瘀,血液运行依赖元气推动,元气来源于肾精,肾精不足则无源化气,致血瘀,反之瘀血又影响气血运行,营养物质无法濡养脏腑筋骨,脾肾亏虚加重,导致骨质疏松症发生;脾虚则气血生化之源不足而致气虚,气虚不足血行不利而致血瘀。肾精和肝血相互滋生,同盛同衰,肝、肾、脾等脏虚损均会引起骨质疏松症,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各个脏腑机能逐渐衰退,所以老年人群更容易出现骨质疏松性骨折。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应将“治”和“调”相结合,以补肾作为重点,同时加强对脾胃的调理,以此加强对五谷精微、药物、钙剂的吸收,改善肾虚引起的一系列病理改变。
中医学讲究辨证论治,以四诊八纲为主,治疗过程中因人制宜、审因论治,骨质疏松症依据其病因病机可分为气滞血瘀、脾肾阳虚、肝肾阴虚等证型,针对不同证型予以对应的中医辨证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严重并发症是骨折,通过中医药辨证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
气滞血瘀型骨质疏松症症状为:骨节疼痛,痛有定处,痛处拒按,筋肉挛缩,舌质紫暗,舌下脉络瘀阻有瘀斑或瘀点,舌苔薄白,脉涩。治则治法:活血理气、化瘀止痛。气血功能紊乱是机体退变性病变的基础,气血由脏腑产生并在经脉中运行,调节营养全身各组织器官的正常生理活动,维持人体生命活动。血由脾胃中水谷精微所化,运行全身,滋养全身组织器官。气源于肺吸入的清气与脾胃运化的水谷之气相结合,推动呼吸,促进心血运行,同时有防御、温煦等多种生理作用。马拥军等[4]选取气滞血瘀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纯西医治疗)和治疗组(40例,对照组+桃红四物汤加味)治疗,将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后发现,桃红四物汤加味治疗气滞血瘀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可有效缓解疼痛,改善临床症状,促进骨折愈合。唐偲等[5]选取气滞血瘀型骨质疏松性股骨干骨折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5例,常规治疗)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桃红四物汤),将其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后发现,桃红四物汤有助于提升临床疗效,降低炎症因子水平,促进骨折愈合。
脾肾阳虚型骨质疏松症症状为:腰背冷痛,下肢痿弱,神倦乏力,心悸失眠,气少寡言,舌暗红,舌苔薄白,脉细弱。治则治法:补肾健脾、生髓壮骨。肾虚是骨质疏松症发病的根本原因,肾藏精,主生长发育和生殖,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肾精不足导致机体正常生理活动受到影响,进而导致脏腑经络功能失调,肾主骨生髓,骨骼生长发育、修复均依赖于肾精的充盈推动,肾虚精衰,骨髓虚空,骨骼失养易骨折。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升清、统摄血液,是气血生化之源,若脾虚则运化水谷精微功能减退,气血生化不足,肢体之骨骼肌肉得不到充分濡养发生痿弱无力。张有为等[6]选取脾肾阳虚型骨质疏松性骨折术后恢复期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常规治疗)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自拟益肾健骨汤)治疗,将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后可发现,自拟益肾健骨汤治疗脾肾阳虚型骨质疏松性骨折术后恢复期患者可以改善骨代谢,促进成骨细胞增殖,提升骨密度,加快骨折愈合。郑有鑫等[7]选取脾肾阳虚型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常规+降钙素治疗)和中药组(60例,常规+健脾益肾通督汤)治疗,将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后可发现,健脾益肾通督汤治疗脾肾阳虚型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升骨密度,促进机体平衡能力的恢复。孟山明[8]通过选取脾肾阳虚型骨质疏松症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西药治疗)和治疗组(35例,对照组+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将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后可发现,独活寄生汤可有效减轻脾肾阳虚型骨质疏松症患者疼痛程度,提升骨密度,临床疗效显著。
肝肾阴虚型骨质疏松症症状为:膝软无力,腰膝酸痛,骨折处痿软微热,形体消瘦,耳鸣眩晕,失眠多梦,舌红少津,脉沉细数。治则治法:滋补肝肾、填精养阴。肝藏血,主疏泄,维持机体津液和气血正常运行及疏布代谢,肝血不足,肝阴不足,气郁化火,肾阴不足,水不涵木,阴液亏虚,虚热内扰,脉络空虚,筋骨失濡润,骨痿筋迟,易发生骨质疏松症。罗小玲和张群[9]选取肝肾阴虚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11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58例,常规西药治疗)和观察组(58例,对照组+补肝益肾汤治疗),将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后可发现,补肝益肾汤治疗肝肾阴虚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可有效改善患者骨代谢,调节性激素水平,提高骨密度。高骏[10]选取肝肾阴虚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44例,唑来膦酸注射液)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自拟补肝益肾活血汤)治疗,将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后可发现,补肝益肾活血汤治疗肝肾阴虚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可有效缓解疼痛,改善椎体功能,提升骨密度,促进骨折愈合。
骨质疏松性骨折后,破骨细胞大量增殖,骨小梁较脆弱,骨痂成熟速率缓慢,骨折愈合迟缓。多种细胞生长因子参与调节骨折的愈合过程,其中成骨细胞因子是促进骨形成的诱导剂;血管内皮因子对血管的形成和增殖有促进作用,同时直接作用于骨原细胞,对成骨细胞分化有刺激作用,促进骨形成;转化生长因子在软骨形成及成骨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促进软骨生成。破骨细胞因子则会导致骨量降低,增加骨折风险。刘明素等[11]的研究表明,益肾补骨汤可以显著提高IGF-1、OG等成骨代谢指标水平,降低iPTH等破骨代谢指标水平,表明益肾补骨汤可提升成骨细胞活性,抑制破骨细胞增殖,促进骨折愈合。骨质量的评估指标之一是骨密度,对于预测骨折发生风险具有重要意义,桂光明等[12]的研究报道,温阳补肾方具有温阳补肾、生髓滋骨功效,用于治疗老年多发性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骨密度水平,促进骨折愈合。
骨质疏松性骨折和一般骨折不同,即使通过功能复位或解剖复位,还需抑制骨量丢失,提高骨密度,防止骨折再次发生。中药治疗骨伤历史悠久,研究证实中药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有促进作用。中药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重视辨证论治,兼顾局部和整体,因人制宜,组方可灵活调整,有助于对症治疗。中药能够促进成骨细胞分泌多种细胞生长因子,增加骨密度,促进骨折愈合,且不良反应较少,患者易于接受,极大缓解了疾病给患者带来的痛苦[13]。但目前尚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病例严重程度不一,疗效判断标准不同,实验室方面研究不丰富等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药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推广应用。基于此,后续可加强临床研究,通过多途径为中药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提供更多理论支持和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