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微写作教学设计
——以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为例

2023-02-08 23:58赵墨雪
语文天地 2023年6期
关键词:卢沟桥石拱桥说明文

赵墨雪

微写作是写作教学的创新,是浓缩版的写作。传统的写作需要根据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建构完整的写作框架,微写作则是根据给出的主题,用最简短的篇目抒发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相比传统的写作,微写作主要有如下优势:篇幅短小精悍,开展微写作可以不受时间的限制,学生容易着笔,不会因此产生畏难情绪;体裁灵活多样,说明、议论、描写、叙事、抒情都可以;形式不拘一格,如续写、仿写、扩写、缩写等;内容丰富多样,写景的、状物的,写现实的、写想象的。本文将以统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说明文教学为例谈谈如何依托阅读教学,借助微写作撬动说明文写作的大杠杆。

一、以明确说明为支点

说明文的说明对象可以是事物的本身,也可以是抽象的事理。要把一件或一类事物说得清楚明白,首先要抓住其特征。而说明事物的特征,要根据客观事实、写作意图、读者对象,选择其关键部分搜集资料或仔细观察,再有取舍地着笔成文。

课文《中国石拱桥》教学中,教师请学生阅读课文和课后习题中介绍卢沟桥的文字,并提炼出主要信息,概括出卢沟桥的特点。接着要求学生:“若是让你写一段200字左右的介绍卢沟桥的话刊印在当地的名胜集上,你会怎么写?同学们不妨试一试。”结合阅读资料,考虑到阅读对象,不少学生选择介绍了卢沟桥悠久的历史、坚固的结构、巧妙的设计以及超凡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经过深思熟虑的微写作后,教师再请学生重读课文及课后习题中介绍卢沟桥的文字,并引导学生思考:“同样都是写卢沟桥,这几段文字选择的内容有什么不一样呢?”学生通过阅读不难发现,《中国石拱桥》是桥梁专家茅以升写的一篇说明文,最早发表于1962年3月4日的《人民日报》,是面向大众做介绍的说明文。所以全篇文字着眼于“赞扬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介绍了卢沟桥辉煌的历史、坚固的结构、惟妙惟肖的造型等特征。而课后习题中第一段介绍卢沟桥的文字节选自桥梁建筑专家罗英的《中国桥梁史料》,是供专业人士阅读的书籍,所以,文章介绍了卢沟桥的各部分结构、大小以及造桥所选材料、质地。课后习题中第二段文字选自陈寿儒的《夜宿卢沟观晓月》,全篇着重借景抒情。可见撰写说明文除了要求作者“自我退场”,尊重客观事实之外,也要兼顾写作意图和读者对象选择说明对象及其特征。至此,教师再让学生根据要求“写一段200字左右的介绍卢沟桥的话刊印在当地的名胜集上”选择要写什么,详写什么,略写什么。有了这样的标准做对照,学生修改起来得心应手,修改出来的说明文字也相得益彰。

遵从事实依据,抓住事物的特征,兼顾写作意图和读者对象使得说明内容更集中、更清楚。这样的微写作虽然没有长篇巨著,却极有针对性地解决了学生写说明文“说明对象及其特征含混不明”的问题。

二、以准确说明为支柱

说明文以传授知识为目的,重在让读者有所知,因此,说明文语言要准确、严谨。此外,巧用恰当的说明方法不仅增强了说明文的生动性,更能够突出说明对象的特征。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撰写说明文时反复揣摩精练说明语言,并选择最贴切的说明方法。

纵观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说明文,因为使用了恰当的说明方法以及简洁、准确、严谨的语言,文章的表达效果就更强了。如 “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像跳蚤一般大小的小动物在线上摇荡” “近几年来,全国造了总长20余万米的这种拱桥,其中最大的一孔,长达150米”,“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这些文字,有的比较形象,有的比较得当,有的数字精确,有的用词精练,让人一读就印象深刻。阅读教学中,教师通过词语置换、句式对比、比较想象等方法引导学生在细致品读中感受说明文用词的准确严谨以及说明方法的妙用。

而后,教师请学生修改这样一段文字:“橘子洲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的湘江中心,面积达91.64公顷,是冲击沙洲中面积最大的沙洲。它由南至北横贯江心,一面临山一面临城,形成‘一面青山一面城’的独特景观,真是美不胜收。”学生经过揣摩修改为:“橘子洲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的湘江中心,面积大约为91.64公顷,相当于128个标准足球场的大小,是湘江下游众多冲积沙洲中面积最大的沙洲。橘子洲由南至北横贯江心,西邻岳麓山,东临长沙城,形成‘一面青山一面城’的独特景观,真是美不胜收。”修改后的说明文字或添加或修改,使得文章表达的意思更严谨、更准确、更形象。

学生通过这样的微写作深刻认识到写说明文时“选择恰当的说明方法”及“炼词锻句”的重要性,从而为以后的说明文写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以条理说明为支撑

有条理的说明顺序,符合人们认识事物或事理的规律,有助于充分表现事物或事理本身的特征。说明顺序有常用于介绍建筑物或物品的空间顺序,有多用于介绍事物制作工序或发展变化过程的时间顺序,亦有介绍事理时通常采用的逻辑顺序。说明文写作中采取哪一种说明顺序,要视具体的情况而定,一篇说明文往往以一种说明顺序为主,兼用其他说明顺序。

教学时,教师要求学生带着下面的问题阅读课文: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具有哪些特征;说明文先介绍了什么,接着又分别介绍了什么;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的,作者为什么要按照这样的顺序做介绍。通过阅读学生不难发现,《蝉》介绍的是蝉的成长过程,最适合采用时间顺序进行说明;《苏州园林》先总体介绍苏州园林的特点,再从四个方面加以分说,适宜采用的是先总后分的逻辑顺序;《中国石拱桥》举例介绍了中国最有代表性的三座石拱桥,所以,整体上采用了从概括到具体的逻辑顺序,而在分别举例介绍每一座石拱桥的时候,则采用了从古到今的时间顺序。

通过阅读,学生对说明的顺序有了大概的了解,但还只是停留在“知”的层面,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动笔实践:“介绍一处建筑,可以是群体建筑也可以是单体建筑,想一想:你想要介绍它的哪些特征,准备运用哪些说明顺序。请先列出写作提纲,再下笔成文。”学生的构思各有千秋,有的选择介绍群体建筑,整体运用了“总—分—总”的逻辑顺序,在分别介绍单体建筑时则采用了空间顺序;有的选择介绍单体建筑,分别介绍建筑的历史发展和结构,所以采用了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无论采用怎样的说明顺序,学生条理清晰的构思都可见一斑。

微写作虽然篇幅短小,内容不像长篇习作那样丰富,但是微中见智。有了微写作作为前提和铺垫,就能事半功倍地撬动说明文撰写的大杠杆,轻松解决学生写说明文的问题。

猜你喜欢
卢沟桥石拱桥说明文
说明文阅读专练
卢沟桥建桥八百年
家乡的石拱桥
石拱桥维修加固施工方法
卢沟桥醒狮越野跑活动书画展
如何提高自述型说明文的颜值
卢沟桥,跨越历史之桥
石拱桥检测和有限元分析
小跨径石拱桥实用加固方法研究
说明文中相似、相反与因果联想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