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 岚 谭 廷
湖北三峡晚报主流化转型一年多来,基本形成“天天有重磅好稿、周周有精彩策划、月月有系列重大主题报道”的格局,成功打造主流化全媒体平台。
如何将紧扣地方政府中心工作新闻报道,尤其是此前关注较少的农业新闻和产经新闻,做到可读必读、富有传播力,三峡晚报经过不断实践,取得了亮眼的成绩。比如,2021年8月初启动的《探访宜昌农业八大主导产业链》系列报道,从8月10日首篇《一道家常菜孕育百亿特色产业》发表,到9月28日《宜昌粮油烹出诱人大产业》末篇问世,前后持续近2个月,发稿8篇,让农业新闻和产经新闻通过全媒传播走进千家万户,发挥了重要宣传引导作用,成为讲好“宜昌故事”和传递“湖北好声音”的生动实践。
主流媒体做好行业领域产经报道,关键在于抓住重点。三峡晚报紧紧围绕宜昌市提出的要跨越提升产业水平,进一步明确宜昌产业发展的支撑基础在哪里,未来哪些产业可以形成突破性、爆发性的经济增长点,以超常规思路、举措和作风,抓大产业大项目,精心策划,做好地方中心工作报道。
确立主题重点。“抓大产业大项目”中,农业是宜昌市特色产业、优势产业,蕴含着巨大的潜力空间,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最坚韧的“纽带”。三峡晚报抓住农业重点,紧紧围绕全会提出的“要聚焦打造柑橘、茶叶、优质畜牧、蔬菜、水产、优质粮油、道地药材、现代种业八大农业主导产业,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加快建设农业强市”,推出《探访宜昌农业八大主导产业链》策划,将报道的重点聚焦在“八大农业主导产业链延链补链建链强链”上。
确立主体重点。为做好相关报道,责任记者在策划方案出台后积极对接宜昌市农业农村局、八大农业主导产业链专班负责人和农业专家,听取各方意见,形成基本采访提纲并迅速采访。产业发展,尤其是农业产业发展,关键在于龙头企业。《探访宜昌农业八大主导产业链》系列策划确立以龙头企业为重点,以小切口聚焦大产业,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如系列报道开篇《一道家常菜孕育百亿特色产业》中,以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一致魔芋为切入点,聚焦土魔芋如何通过科技创新推进产业链的延伸孕育出百亿产业并带动农民增收致富,透视宜昌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密码;第二篇《一杯速溶茶撬动夏秋茶大产业》中,以国家重点龙头企业采花茶业速溶茶生产线为引线,关注宜昌茶产业在产业链延伸补强方面有益实践,为相关产业从业者提供思路和借鉴;第三篇《看宜昌如何将柑橘“吃干榨尽”》中,通过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土老憨集团和屈姑集团如何做好柑橘文章,突出宜昌在优势产业上延补强产业链所进行的探索,为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蓄能聚势;第七篇《一条鱼“游”出百亿产业链》,详细介绍龙头企业湖北清江鲟鱼谷特种渔业有限公司对产业链延伸布局的情况,解析宜昌打造百亿水产产业的底气,为行业从业者鼓与呼,为产业发展鼓与呼。
确立核心重点。农业产业发展还是带动农民增收和助推乡村振兴的关键,《探访宜昌农业八大主导产业链》系列报道始终围绕这两个重点,通过产业发展和延补建强产业链聚焦对农民增收的带动作用和对乡村振兴的推进作用,传递主流媒体的观点。
农业产经新闻,不在厚厚的文件中和洋洋洒洒的汇报材料中,而是在田间地头、生产车间,这就需要新闻从业者不断锤炼脚力、眼力、脑力和笔力,走到现场、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创作出有亮点的新闻报道。
多跑腿接地气。农业产经新闻亮点的源头活水在广袤的农村大地,想要写出鲜活的农业产经新闻,除了要拥有充足农业专业知识储备外,更重要的是接地气,在脚力上下功夫。如系列报道第四篇《几味道地中药材 配出百亿致富“方”》中,记者连续3天冒着大雨前往五峰仁和坪、五峰镇、傅家堰和长阳榔坪镇,进大棚入药园,与农民、企业负责人、产业协会负责人一起寻找道地药材的发展之路;第六篇《破解种业卡脖子 宜昌下好先手棋》中,记者在35℃以上的高温下,跟随种业专家先后前往枝江安福寺和长阳青岗坪的育种基地,实地了解突破育种难关的背后艰辛。如果没有深入田间地头和生产车间,在后期的新闻写作中就无法占有大量鲜活的事例和打动人的故事,稿件就不会有细节、有故事和有温度。
用火眼寻本质。农业产经新闻亮点的挖掘,是对记者眼力的考验,不仅要见人之所见,更要察别人所不察,需要记者透过现场看本质,通过判断、分析和辨别,避免假大空,发现真善美,宣传正能量。如第二篇《一杯速溶茶撬动夏秋茶大产业》中,起初策划时打算就整个茶产业从原料到加工进行关注,但实际采访中记者走入采花茶业生产车间发现正在进行改造,了解到企业速溶茶已经试生产完成并将在2021年底前投产,于是果断放弃最初的报道思路,聚焦一点进行深度挖掘;如第七篇《一条鱼“游”出百亿产业链》中,企业负责人在闲聊时说到因为国内订单供不应求以至于不愿出口,记者立即放弃原有聚焦出口的采访重点,以国际国内双循环为突破口,尤其是对深度挖掘国内市场方面进行着重关注。这些与提纲“背道而驰”的内容,恰恰在全媒体平台发布后成了亮点,主管部门负责人、行业专家和从业者纷纷转载。
勤用脑见深度。每一篇农业产经新闻的采访,都积累了大量的素材,不可能全部用到新闻写作中,这就需要记者勤用脑多思考,在数不清的采访素材中去粗取精寻找精华,在提出问题的同时,更要通过分析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这样才能让农业产经新闻有深度、有灵魂。如在第七篇《一条鱼“游”出百亿产业链》中,针对长江十年禁渔后如何丰富市民餐桌问题进行了探讨,通过走访企业和对话专家,找到了“怎么办”的出路——通过科技攻关对长江特色鱼种进行池塘养殖,同时还针对市场上“家鱼没有野鱼鲜”的谬误进行澄清,告诉市民现在生态绿色养殖下“家鱼”味道更鲜美。
多动笔改文风。农业产经新闻要想做出看点,就必须摒弃空泛的文字表达,需要从本质上改变文风,丢掉市民看农民的那种姿态,用生动活泼的语言文字讲好田间地头的鲜活故事,写出通俗易懂的新闻,这样作品才有可读性,报道才能接地气。整个《探访宜昌农业八大主导产业链》的八篇报道,告别抄文件、讲道理和假大空,而是通过平实清新的文字将产业的发展之路娓娓道来。在具体写作中,坚持“见人见事”,以一个个发生在身边的具体农户以及村落的鲜活事例,让文章具有贴近性和可读性,在“人和事”中把握时代脉动,更能发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的作用。
亮点也是看点,但全媒时代的看点,尤其是农业产经新闻的看点,不仅仅体现在报纸新闻,还要体现在端、网、微平台上,更要体现在视频上,否则所有的努力都是自娱自乐,无法形成影响力。《探访宜昌农业八大主导产业链》在策划之初就确立了全媒思路。
形成合力。在纸媒推出报道的同时,湖北日报客户端和三峡新闻网就开设专栏并置于醒目位置,方便用户抓取阅读,同时三峡新闻网手机端和湖北日报客户端根据竖屏阅读特点进行了专题优化,给用户更好的阅读体验。为了打通阅读,在各平台专栏之间还设置了引流跳转的链接,把各个平台内容有机融合,实现“点进来就看全部”的阅读模式。
形成差异。在纸媒新闻见报后,端、网、微选取新闻不是简单的搬运,而是根据移动客户端的特点进行了修改,尤其是在标题和视觉方面与纸媒形成差异化呈现,让系列报道更具传播力。如在微信公众号平台,尽量符合碎片化阅读的特点,语句尽量短平快;在新闻客户端则更加注重图片效果呈现,将在报纸上无法刊发且符合条件的图片尽可能地展现出来,把“图文并茂”做到极致。
同时,差异还体现在视频方面。《探访宜昌农业八大主导产业链》策划中明确要求视频同步推进,每个主导产业采访时视频部都必须派专门团队一起参与,寻找视频新闻的独特亮点,形成与其他平台新闻的差异化。如开篇《一道家常菜孕育百亿特色产业》和第三篇《看宜昌如何将柑橘“吃干榨尽”》,主要以整个产业链的产品以及生产过程为主,让观看者通过视频看到,原来魔芋和柑橘还可以生产出这么多以前见都没见过的东西,让他们对这些产品感兴趣,最终有品尝和购买的欲望;第二篇《一杯速溶茶撬动夏秋茶大产业》,就是选取速溶茶冲泡的过程,让市民看到原来泡茶也能像冲泡咖啡一样简单,同时在拍摄环境和茶艺师的选择上力求精美,让他们主动分享这一新鲜事物;收官篇《宜昌粮油烹出诱人大产业》,镜头大量使用资料视频,如丰收场景、油菜花海等画面,让市民看到农村的美丽,吸引他们走进乡村,助推农文旅融合,带动产业发展。
这次全媒融合报道,实现了平台之“全”和传播途径的“应有尽有”,还实现了内容反哺平台流量、二者互相促进的效果。系列报道推出后也初步达到了效果,三峡晚报全媒体频道因为高质量的内容收获了一批新粉丝,其中包括农业产业从业者、农业主管部门负责人以及基层农民。此外,其中一些案例,如《一杯速溶茶撬动夏秋茶大产业》,多次被写入地方政府以及各级农业主管部门的产业发展规划、汇报材料之中,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成为极具代表性的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