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课本上读战争,你只能读到关于战争的几个抽象的符号。到古战场一游,你只能看到几个早已没有硝烟的炮台,几具黑洞洞的没有火药的大炮,就像一个个模具。哪怕时间并不久远,战争的残酷,早已被和平年代职场上无声的暗流取代;昔日的炮火和厮杀声,早已被广场上声嘶力竭的歌声掩埋。似乎,那摧毁世界的战争,不过是老一代讲述的久远的故事,那一个个手执刀剑杀人放火的恶魔,也只是一个个历史的传说。
几次前往虎门,也都是相同的感受。直到读了杨秀武的《东方战神陈连升》,鸦片战争的血腥和罪恶才再一次将麻木的神经唤醒!
一部荡气回肠的英雄史诗,一气呵成,洋洋洒洒5000多行,将虎门海战,描绘得如临其境,扣人心弦,战神形象巍然屹立。从硝烟弥漫的鸦片战场,到山歌缭绕的土家山寨;从炮声隆隆的官涌山,到凤凰寨装满故事的吊脚楼;从十二岁就把大黄牯轻轻松松地抱出来晒太阳,吓退土匪的传奇习武历程,到虎门炮台连续奋战几昼夜没合眼,依然吼声如雷指挥千军万马的英勇姿态……诗人对民族英雄的热情礼赞,喷薄而出;土家族对胸怀天下民族情结的文化崇拜,随行而歌。诗歌囊括宇宙的想象力,细节描写得深入人心,充分见证了诗人深厚的功力。
波澜壮阔的战争场面
诗歌开篇,就把人带到虎门战争的最前沿:
我踩着老祖宗的足迹/从湖北来 从清江来/来到这个杀气腾腾的圣地/来到这个所向披靡的圣地/这个圣地叫虎门
一个“杀气腾腾”,虎门的紧张局势让人感同身受;一个“所向披靡”,将士们生龙活虎、英勇善战的形象,跳跃式地呈现到读者面前。
接着,一个“猛虎”的博喻,丰富了虎门的地域内涵,再现它的威武和气势:珠江像猛虎,海湾像猛虎,海鸥像猛虎,红树林、沙角山、官涌山、九龙尖山……整个环境就是吃人的猛虎,而在这里守卫的大将军陈连升,更是一只下山的猛虎。无论人物还是环境,都虎虎生威。这全景式的描绘,战争的场面,紧张的氛围,让人热血奔涌。猛虎,既是恩施的民族崇拜,也与战争地点虎门相应。此刻,读者感受的是猛虎下山,直闯虎门。
接着,诗人把镜头转到官涌山,重写官涌山之战。这里,是智慧的较量;这里,是勇猛的对决。大战前的黑夜,陈连升夜不能寐,前线指挥所,是一片催促陈连升休息的争吵声。黎明前的军官会议上,陈连升调兵遣将,指挥若定。官涌之战打响,狡猾的敌人,气焰嚣张。面对敌军的佯攻和敌人设下的陷阱,陈连升镇定自若,怒目圆睁,布下更大的迷魂阵。首先是借着海上的重重迷雾,用一船一船的“稻草人”,挡住了敌人的火力;然后,是一轮佯攻,激怒敌人,转移敌人的注意力;接着,一队队人马的佯败,让敌人忘乎所以,不明就里。“伍通标 陈长鹏 像是丢盔卸甲的样子 张青 马辰像是逃跑的样子 陈连升的水师船 像是溃不成军的样子”;再来一个调虎离山,声东击西,此时的米字旗英军,“服服贴贴由陈连升调遣”。排兵布阵,整个战局完全被他掌控。正在敌人无所适从的关键时候,陈连升采用地雷连环计,再次将英军打得迷失了方向……
连续十三个昼夜的官涌之战,战况激烈。海水在汹涌,炮声在隆隆轰鸣,如螃蟹般横行的米字旗英军在哇哇乱叫,战舰东倒西歪在摇晃,黄骠马在嘶鸣,鸦片在熊熊烈火中被烧成灰烬……东方战神陈连升用他的智勇双全,征服了英军。
一道又一道防线,密不透风;一个又一个战术,目不睱接;一次又一次口袋战,将敌军捅进口袋,让他们自相残杀。
虎门海战,陈连升以他的指挥若定,打出了锐气,打出了中华的神威。他和自己的偶像林则徐、关天培等联手筑起的一道海上坚固长城,让英军胆寒。
英军的统帅义律,不得不气急败坏地喊出“东方战神”。
是的,东方战神陈连升,注定是义律的克星。
如果陈连升是一座山/义律就害怕逶迤的山脉/如果陈连升是珠江/义律就害怕河流/如果陈连升是大海/义律就害怕海啸/如果陈连升是一朵云/义律就害怕暴雨/如果陈连升是一块陨石/义律就害怕天空
然而,有道是,盗寇易杀,家贼难防。无论外敌如何嚣张,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内耗。中国几千年固有的悲剧,在这紧要的关头,竟再一次在清廷上演。腐败的清廷,不乏如许的内鬼,面对外敌的入侵,他们腐朽弱骨,无能为力;而对付内部的贤良,他们却有的是办法,有的是伎俩。他们总能挖空心思,将嫉贤妒能、栽赃谄害,发挥到极至!
就在东方战神大显神威的时候/就在士兵们越战越勇的时候/就在水兵们尸骨堆山血流成河的时候/大清出了叛徒/朝廷出了败类/投降派琦善/已在义律面前跪成了一条狗
正当陈连升和林则徐、关天培联手抗英,奋勇卫国的时候,卖国贼琦善,却勾结义律,构陷林则徐,直到取而代之。他极尽所能,将林则徐撤职充军,排挤关天培,对陈连升威逼利诱。
当一切的阴谋和伎俩用尽,他最后竟然帮助敌军上了陈连升的水师战船,就这样把陈连升出卖。一阵血肉模糊的厮杀,陈连升,连同他的爱子陈长鹏,最终以身殉国。
苍天落泪,沧海愤怒。能征善战的陈连升,不是死在敌人的疯狂和凶狠的攻势中,却是死在卖国贼的手中,死在自己人的戕害中。
泱泱华夏几千年,灾难深重的中华大地,多少悲剧上演。宋朝岳飞,精忠报国,殚精竭虑,却被害于风波亭;明朝将领戚继光,为了争得抗倭的权利,只能走曲线之路,贿赂朝廷权臣。从古代对土地主权的捍卫,到当今无声的商战,事实证明,我们不缺乏英才,而是缺乏对英才的呵护;我们并不缺少精英人才,而是缺乏人才精英尽情发挥的空间和平台。
《东方战神陈连升》,不仅将有形的战争描写得波澜壮阔,更是将这无形的战争写得荡气回肠。这正是这篇长诗的深刻意义所在。
可以说,波澜壮阔的虎门海战的描写,比古希腊神话更出神入化,比希波战争更悲壯惨烈。
虎虎生威的战神形象
如果只会带兵打仗,也许仅是一介武夫,这个英雄的战神形象必然失去了他的神韵。更让这位东方战神巍巍屹立、突显人格魅力的,是他对生活的热爱,是他的家国责任。
官涌山之战后,诗人宕开一笔,从战神陈连升的生平写起。
这里的山,异常雄奇、险峻,像“一只只 傲视苍穹的神鹰/狰狞的磅礴/是超凡脱俗的阳刚之美/悬崖 峭壁/雄浑博达/是顶天立地的生命宣言”;这里的水,充满了活力,处处是激流,处处是险滩。这里,大西南文化、巴文化和楚文化交融,山歌与船夫号子,为这里的山水增添了绵绵情意。
邬阳关,正是在这个奇绝的地方,诞生了独特的人物。从出生之日起,这里就见证了陈连升的与众不同。在抓周仪式上,坐在神龛下大木桌上的一张竹篾大簸箕里的刚满周岁的小连升,面对着象征文化功名的毛笔,象征农家生活的小木锄,象征着财富的铜钱,象征各类手艺的剪刀、小木锤……他都视而不见,却在被抱起来的时候顺势抓住了板壁上挂着的长猎枪。
这位邬阳关的儿子,这位大山的儿子,果然不同凡响。他七岁开始习武,从单指挂一只桶到单指挂一桶水;十二岁时,从抱一只小牛犊到练成能抱起一头母牛。十四岁他开始读书,《三字经》《论语》《水浒传》《三国演义》,思考英雄和好汉的不同意义。听着岳飞的故事,他情不自禁地和先生一起朗读《满江红》。
文武双全的陈连升,注定要走出邬阳关。坐上木排,风急浪高让人望而生畏的清江河上,他竟然感觉“雨太小了点/浪太低了点/木排太慢了点/时光太静了点”。他要的是与凶险搏斗,要的是与惊恐一决雌雄。这位在邬阳关的大山成长起来的大山之子,最大的渴望,就是要走出山外的世界,见识比清江的激流更激越的人生。果然,他吼着豪迈的清江号子,独闯鬼穴;他爬上绝壁掀掉祸害人们健康的罂粟花;他用满心的理解和温情,平息造反的白莲教。更具传奇色彩的是他的婚恋,那是一个让人目瞪口呆的英雄救美的故事。他爱的美女,是才貌双全、装满故事、给他思想启迪的老师,而他上演的英雄救美,竟是与猛虎的搏斗中赢得芳心。
陈连升,他不仅是战神,更是有情有义的人;他不是仅懂打仗的民族英雄,更是懂得呵护家人、懂得唱情歌的充满情调的土家汉子!
读着这篇叙事长诗,陈连升的战神形象,生动地跃然纸上。
深入人心的细节描写
《东方战神陈连升》,虽然是一部长篇叙事诗,但更像是一部气势恢宏的长篇历史小说。曲折多变的故事情节,风光奇绝、民风淳朴的鄂西环境与腐朽无骨的清末社会,虎虎生威的人物形象,无不彰显出传奇小说的魅力。更有那些细致入微的心理活动,以及深入人心的细节描写,让人物形象呼之欲出。
陈连升的一举手一投足,一瞪眼一扬鞭;柔情时和堂客温暖地拥抱,愤怒时取下顶戴花翎的动作……每一个场景,都是无数细节的完美组合,不胜枚举。最为突出的,莫过于黄骠马的细节描写,对人物形象的传神烘托。
黄骠马与陈连升的相遇,似乎昭示了人与马之间深厚的渊源。那天,在郧阳的州府衙门院坝——“一匹高头黄毛大马/在衙门外肆无忌惮地狂奔/扬蹄如狮 吼啸如虎。”
“肆无忌惮地狂奔/扬蹄如狮 吼啸如虎”,一出场就可以看出这匹马的与众不同,它倔强,桀骜不驯的特点,让人不敢靠近。然而,当它见到陈连升的一刻,瞬间变得温顺起来:
围观的人谁也不敢靠近/陈连升扎袖紧衣/不慌不忙 朝马走去/脱缰的野马 顿时怒气全消/乖乖地靠在陈连升魁梧的身体上/脸扭过来/在陈连升肩膀上撒娇/用舌头与陈连升握手
虽然不会人言,但黄骠马亲昵的动作,那瞬间平静的神态,明显与人心心相印。让陈连升也感受到和自己相似的孤独,“如秋天的旷野 一棵树/在风中晃来晃去/顾盼 惊喜 忧虑/在上苍安排的秩序里/不停地与命运赛跑”。这一段传神的描写,人与马心灵的交流与契合,力透纸背。
自古英雄配宝马。西楚霸王配乌骓,吕布配赤兔,赵云配照夜玉狮子,李自成配乌龙驹……
而陈连升的黄骠马,不仅是他忠实的座骑,更不愧为他难得的知音。在跟随陈连升转战南北的岁月,它与陈连升“像灵与肉体,像父与子女”,陈连升所有的路,都在它的血管里奔跑,陈连升所有的思绪,都在它的大脑里储藏,陈连升所有的勇敢与谋略,它都能心领神会。
长年跟随战神的黄骠马,也不愧为神马。这一点,首先表现在陈连升查烟的情节。当一批批商船被翻了个底朝天,只发现锁紧的箱子,没有发现鸦片的踪迹。洋人得意之时,陈连升目光如锋利的刀刃能划破厚厚的箱子。正准备拉开查烟的弓,“只听见 黄骠马一声长嘶 腾云驾雾”,接着是一个 “四蹄乱踢乱刨”的动作,终于使罪恶的箱子露出狰狞的面目。
在这里,黄骠马,俨然成为陈连升最得力的助手。
最催人泪下的是陈连升壮烈牺牲之后。“黄骠马跪卧在将军头颅旁 哀哀长嘶”,此时,它的心里该是怎样的难过啊!声声嘶鸣,它是在愤怒地谴责侵略者的惨无人道,是在痛斥卖国投降者的罪大恶极,还是在呼唤英雄主人的魂魄归来?
跟随陈连升的黄骠马,同样的爱憎分明,恪守着做人的傲骨和原则。面對英国人,它“四蹄仿佛触了电 踢得侵略军像东倒西歪的草”,它“前蹶后打”,当侵略军给他喂食,它“眼睛闭着 嘴唇闭着”,甚至面对侵略者的屠刀,也是“岿然不动 眼睛不眨”。它的身上,完全是它的主人陈连升的死活不当亡国奴的铮铮铁骨,拳拳的爱国忠心!这与有奶便是娘的卖国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黄骠马的表现,再一次将陈连升的战神形象托举到至尊的高度!
土苗文化的深厚底蕴
弯弯曲曲的清江河水,清清亮亮,在鄂西的大山里蜿蜒曲折,有时,蹦蹦跳跳,唱着叮叮咚咚的山泉之歌;时而绕着山石逗乐,笑出白色的浪花;时而将蓝色的爱恋,凝聚成碧绿的深潭。大山给了她们足够的包容和自由的空间,毫无保留地提供水源补给。
这片山水纯情,孕育了土家族苗族厚重的文化。
行走在山间小路,你随时能听到山头的土家小妹清甜率真的情歌:“你初一来不来嘛?你初二来不来嘛?那你几时来嘛?”
有这样纯情的山妹子,无怪乎那些山一样阳刚的土家苗家汉子,个个不乏细腻的柔情。
陈连升,正是这样一个从土苗文化中成长起来的大山的汉子。他对深爱的堂客,不离不弃。而深爱他的堂客,也对他这位男客怀着深深的崇敬。土家、苗家女,自古守着足不出户的本分,他们偶尔来到大堂,就像客人一样受到尊重。因此,土家苗家人喜欢把自己的女主人称为堂客。而男人胸怀天下,常年在外翻山越岭,仅有少量的时间能回家见堂客,因此,土家苗家女人眼里,他们也是客人,就是男客。这表现了土苗文化所崇尚的那种夫妻间的相敬如宾。陈连升和他的堂客,在对文明的追寻中相识,在与猛虎的搏斗中产生心灵的碰撞。而堂客为了救自己的男客,失掉了一条手臂。这位堂客身上,也表现了土家女为爱而献身的纯情。
陈连升降生,陈连升习武,陈连升出山,每一个情节,都带着土家苗家人的印记。陈连升在土家苗家的山歌浸润中长大,听着巴蔓子用自己的人头换回被楚国占领的三座城池的故事,他的身上,流淌着巴蔓子爱国爱家的血液。从这个角度看,陈连升,他更是一尊恩施深山里修道成功的山神。
《东方战神陈连升》处处有着土苗人生活的画面。比如抓周,比如清江放排号子和情歌对唱。最具特色的是跳丧。土家族苗族对去世的老人表达哀思的方式,是跳丧舞。他们认为,人离开人世,也是另一种福,是一种苦难的解脱。
陈连升海战前,用全家人跳活丧的方式,来激发自己的斗志,也是表达视死如归的豪情。“撒尔——嗬”的歌声拉得悠长;激越的跳丧鼓,咚咚地敲击着人的心扉;还有一群围绕篝火旋转的舞者,“通宵达旦的地动山摇 是恶劣岁月教会这一民族 哭着来笑着去的浪漫精神”。
此时,面对英国侵略者,陈连升,早已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了。
这部长篇史诗,之所以具有强烈的可读性,还在于语言的朴实无华。带着土家族苗族深厚的文化底蕴。
5000多行的长诗,没有小标题,但一幅幅生动感人的画面,激烈的战场与诗意的和平相互交织,紧紧抓住人心,让人目不暇接,而又畅快淋漓。你可以感受到苗族诗人杨秀武深厚的文化积淀,超乎寻常的想象力,大山一样宽广的胸怀,清江一样豪迈奔放的激情和对英雄人物深深的膜拜!
黄祖悦 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协会会员,就职广东省中山市五桂山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