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青 陈琳
从历史进程来看,每一次科技革新都会对 生产模式、社会关系以及审美艺术产生深远的 影响。這种影响,也将在艺术欣赏和艺术继承 的范畴中留下科技革新的印记,进一步让艺术 作品呈现出独特的历史风貌。尤其是从人工智 能技术出现以来,其推动的行业变革对艺术创 作的方式与风貌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同时也给 公众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
一、人工智能与艺术创作
(一)人工智能的发展与创新
OpenAI 公司在 2022 年 11 月 30 日推出了 ChatGPT( 全 称 为 Chat 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 聊天生成预训练转换器), 该程 序是一款智能聊天机器人,是基于 OpenAI 公 司的 GPT-3.5 大规模预训练语言模型(LLM) 开发的,采用神经网络结构,将监督学习和强 化学习相融合,进行模型微调,能够通过自然 语言与用户交流,适用于各种对话环境。该事 件标志着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竞赛的启动,全 球的主要互联网公司都在积极地进行人工智能相关产品的研究和使用。微软公司在 2023 年 3 月 16 日首次公开了 Microsoft Office Copilot 软件, 基于 ChatGPT-4 的软件能够帮助用户提升创新 能力与工作效率。微软公司已经将 ChatGPT-4 整合到必应搜索引擎和 Edge 浏览器中,以提供 更高级的搜索和浏览体验。人工智能技术已经 渗透到大多数学科和领域,成为推动社会发展 和产业转型的关键因素,对各个行业产生了深 远且广泛的影响。
(二)艺术创作的突破与演变
艺术创作是艺术家运用合理的技巧和工具, 根据艺术体验、艺术观念以及艺术审美,将个 人的想象力转变为艺术形式的创作行为。艺术 实践并不等同于艺术创新,作为创新的表达流 程,其审美属性与艺术家对事物的洞察、同情 心以及联想等技巧有着紧密的联系。艺术创作 的实现需要创作者通过对现实的洞察、领悟、 提炼和转变,将审美的实物化。“创造”这个 词的本质就是从无到有,超越已有经验。当代 艺术的核心理念就是打破和超越现有的经验, 而不仅仅是重复、模仿或者技巧上更精湛。从历史的角度看,每一次技术的革新都会对生产 方式、社会关系以及审美艺术产生深远的影响。 比如在石器时代,人类开始利用工具在石头上 记录生产和生活;在古希腊,人们开始运用几 何学知识,如人体比例和黄金分割;而在文艺 复兴时期,透视学和解剖学等科学知识得到了 应用;在 19 世纪的电子时代,光色摄影器的出 现对传统的绘画领域产生了冲击。艺术家对传 统的颜色理论进行了改革,并将光和颜色的概 念融入作品。在信息化时代,计算机的软硬件 性能有了显著的提升,相关的图形设计辅助设 备也在不断更新和迭代。许多艺术创作者都投 身于插画设计、三维美术、影视特效等数字艺 术的创作中。现在,人工智能作为一种创新的 生产要素,已经被引入艺术创作的各个环节, 并且展现出了惊人的生产效率。
二、人工智能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
(一)绘画艺术中的应用
艺术绘画可以利用计算机“生成对抗网络” 的自动化方法,并将其设置为创造器和分辨器 两种操作模式来进行管理。一方面,创造器主 要负责创建基本的策略与准则,从而使系统可 以根据这些准则创建智能化场景;另一方面,
分辨器鉴定和解读创造器创造的场景中不准确 的内容。 一个法国艺术组织(Obvious) 于 2018 年利用人工智能科技创造出一件被命名为“生 成对抗网络”作品,这也是自从人工智能诞生, 首次向公众展示的人工智能作品。Obvious 的艺 术小组后来采取“生成对抗网络”的方法,成 功地制作出大量的绘画作品,揭示人工智能对 绘画艺术的巨大影响。
(二)影视传媒中的应用
现在,中国在影视业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 方面已经有了一些进步,比如智能剧本的创作和自动化电影制作等。在 2016 年, 《机器人写 小说的那一天》这部由人工智能技术打造的作 品,成功赢得了日本新闻社“星新一奖”的初 步评审。尽管这本书的角色构建和情节布局有 些缺陷,但其多样化的应用方式揭示了人们能 够利用人工智能机器人进行艺术创作。从 2018 年开始,创作者已成功地在编写自动化剧本的 过程中,开发了人工智能电影技术。这项技术 可以通过算法,选择合适的电影类型和故事情 节,然后进行编排和剪辑,根据观众的喜好, 创造出多样化的电影,这显示出影视行业中对 于人工智能的应用程度正在不断提升。
(三)诗歌写作中的应用
在诗歌创作中,人工智能的应用也表现得 格外突出,比如利用它来搭建的人工智能写作 环境。这样的创作手段与常规的创作手段存在 差异,它在激发读者的创新精神以及促进文学 艺术的多样性进步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自 2016 年开始,中国对于人工智能的研究日益深 入,其关注焦点主要是诗歌的创作和编程机器 人以及文学创新等多个领域。利用大数据的优 势,人们能够将成千上万首诗歌储备到一个系 统中,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去模仿人的情绪反应、 思维模式以及逻辑框架, 形成与人脑相似的“人 工智能诗人系统”。该系统既有能力创造出含 有大量词语且格律严谨的诗篇,同时也可以创 造出与人类情绪思考非常接近的情绪性诗篇。 因此,可以看到人工智能技术在诗歌创作过程 中的运用正在逐步加强。
三、人工智能在艺术创作中的突破
(一)创新艺术创作的形式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创作工具得到了不 断的完善与提高,并且在社会的演变过程中, 也逐渐融合了当下的文化元素,产生了全新的内涵。作为先进的科技手段,人工智能已经引 领着全新的艺术创造模式。回溯 19 世纪,摄影 科技的出现让很多人将其视作绘画艺术的终点, 但直至今日绘画艺术仍旧保持前行的势头,正 在与时俱进,继续发展与创新。虽然一些坚持 传统的艺术创作者对于人工智能的出现有一定 的偏见,然而它并未完全替代人类的艺术创作, 它是推进艺术创作进步的引擎,帮助调整创作 路径,塑造出符合当前社会需要的新模式。利 用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艺术创作者有机会打 造出与众不同的作品。比如,那些未接受过专 业绘画培训的艺术创作者,只要拿到一张基础 的轮廓图,便可以开始创作,这些轮廓图会被 发送至人工智能的处理系统,然后根据该系统 的提示,创作者选择合适的绘画工具,继续按 照设定的步骤去描绘和上色,无须购置大量画 布,也可以随心所欲地在任何时间和场所创作。
(二)优化艺术创作的质量
现在, 人工智能技术在艺术创作中的运用, 就像早期摄影技术在写实主义油画中的表现一 样,给某些创作者带来了困扰,同时也为其他 的创作者提供了新的可能性。随着摄影技术的 发展,许多写实主义的画师开始转向其他领域, 然而印象派的绘画风格并未因此而停滞,反而 更倾向于强调写意以及对光线、色彩的描述。 实际上,许多平面设计工作已经由人工智能画 图软件完成,但随着科技的进步,艺术创作者 也在寻找新的突破。比如,3D 艺术的创作已经 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利用人工智能的实时 解读方法,赋予艺术创作更大的生机,让其中 的虚构角色充满活力。因此,借助人工智能科 技,能够逐渐提升艺术创作要求,从而使艺术 作品更倾向于强调思维的构建以及内容的提升。 通常,观众可以从作品的结构设计以及颜色中 洞察创作者的情感和经历,这些元素都紧密地 关联在他们的时代背景、社会氛围、政策态度、人生经验等各个方面。人类的智慧始终能够突 破传统与逻辑的束縛,使世界各种事物相互连 接, 同时也能在艺术的范畴中展示出来。例如, 著名的艺术大师莫奈共创造出 250 幅以“睡莲” 为主题的油画,这些作品包含了独有的深刻寓 意与重要价值,其艺术创作能够揭示莫奈创作 时的感受、生活经历以及思维方式的转变。利 用人工智能技术,对睡莲的艺术创新进行数字 化和综合,然后经由计算机程序重塑了一件全 新的睡莲作品,虽然其形式和莫奈的创作颇具 相似性,却未能突破莫奈本人的艺术成就。由 于人工智能是通过数值处理莫奈的创作,并利 用其独特的算法手段重塑了莫奈创作,这种算 法创作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和创作者的意图, 无法做到深入剖析,原因在于其中并未包含创 作者自身的思考与情绪。因此,伴随着人工智 能技术的发展,艺术创作标准与需求也相应提 升,这也促使人们更深入地理解艺术本质。
(三)提升艺术创作的效率
艺术创作的魅力源于其带给人的思考。然 而,许多艺术家都会遇到寻找创作灵感、频繁 操作以及缺乏关键资源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 影响了他们的艺术创作成果。人工智能技术应 用于实践,能够有效地处理这些难题,从而增 强创作效能。
首先,在寻找创作灵感上,人工智能领域 的风格变化技术,有助于利用相似的方式和绘 制手段制造出各种各样的艺术作品。艺术创作 者可以审视并剖析这些艺术作品,明确了解如 何在艺术作品中增强绘制技艺,从而更有效地 为其内容赋予价值。在研究的过程中,艺术创 作者也会进行深入的思考,研究技巧、外观和 主题之间的相互影响,并逐步将多样的艺术策 略和技巧融入他们的作品中,从而打造出自己 的艺术特色。
其次,借助人工智能,艺术家能够缩短试错的时间。在传统的艺术创作过程中,如果操 作不当,常常会导致作品失败,需要重新开始 并重复之前的所有步骤,这是极其浪费时间的。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艺术家可以构建图像,从 而减少思考的时长。在创作的过程中,有机会 实际探索多种颜色的组合。现如今,利用人工 智能绘图平台的自动化环境规划,不仅可以大 幅度缩短创作者在绘制场景上所需要的时间, 还能降低反复修改的频率,从而使注意力聚焦 在艺术作品的创作和设计上。
最后,在信息收集方面,人工智能表现卓 越,能够迅速地分析和处理各种信息,也能在 较短的时间内展示许多相似的创作元素。另外, 艺术创作者也可以利用关键词快速制作出初始 的画面,从而提高创作效率。利用人工智能技 术进行艺术创作,打破了常规的手动操作方式, 使艺术创作者专注于提升作品的水平,并且可 以尽可能地保留创作者的实时想法,让许多精 彩的观点得以在作品中呈现。
四、人工智能技术在艺术创作中的改革方向
(一)加强科技创新
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在诗歌、插画、音乐 等艺术领域已经有多项关键性成就。借助深度 学习与计算,人工智能技术能够运用数码工具 对各类艺术形式中的每一部分进行准确评价, 并且有着明显的提升。当前的艺术形式缺乏描 绘性,呈现出代码化,在当前阶段的人工智能 技术应用尚未实现预设目标。因此,必须坚定 地推动科技的革新,使人工智能技术具备更强 的生产力,从而对现代艺术行业的进步起到积 极的促进作用。
(二)拓宽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范围
当前的世界商业竞争日益激烈,其中,文化的角逐显得尤为关键。若希望在这股大潮之 中站稳脚跟,就应当借助人工智能的强大力量, 促进文化产业的进步。随着数字艺术的进步, 人们有扩大人工智能技术应用领域的潜力。人 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范围广泛, 包括文学、新闻、 电影、插图等方面, 同时也能够涉猎语言、音乐、 身体动态等多个方面,有可能研制出智能化的 艺术机器人,弥补人们在艺术创造方面的不足。 此外,还可能尝试将人工智能机器人的系统设 置为自主变化的状态,从而实现不同艺术风格 的融合与联结。
五、结语
人工智能技术为人们提供新的视角来理解 艺术创作,因此创作者需要更多地关注那些富 有创造力、思维活跃且具有个性化的艺术领域。 科技的飞速发展必然引起艺术领域的巨大转变, 而如何让审美艺术在这场科技的冲击下焕发出 新的活力,是一个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未来 的艺术领域,人类和科技的深度结合将带来更 大的创新,而且人工智能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 将远远超越现有的认知。
基金项目:2023 年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 规划青年项目“艺术人工物的诠释学研究”, 项目编号:GD23YZX02 。2021 年广州体育学 院青年博士资助项目“马克思艺术生产的中国 实践——艺术课程思政化探究”,项目编号: 7220180311。
[ 作者简介 ] 刘小青,女,汉族,山西人,广州 体育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艺术哲学、 艺术诠释学。陈琳,女,汉族,山西人,广州 体育学院助教, 硕士, 研究方向为音乐心理学、 音乐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