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泰初
* 本文为广东省2023年度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提升计划项目课题“基于项目式学习幼儿园综合课程构建与实践的研究”(课题编号:2023YQJK421)的研究成果之一。
摘 要:“马赛克方法”将儿童视为他们自身生活的专家、熟练的交流者、权利的持有者和意义的创造者。针对一些家长儿童观的误区,本文将“马赛克方法”运用到亲子互动中,支持幼儿参与家庭事务的决策、参与社区建设、积极主动学习,支持家长学会倾听儿童声音,营造良好的亲子关系。
关键词:“马赛克方法”;倾听;家庭;儿童权利
【中图分类号】G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3)20-0008-04
家庭里时常发生这样一幕场景:父母怒吼、推开孩子,孩子还是紧紧地抱着父母大腿不放。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父母是他整个世界的中心;在父母的内心里,孩子又是什么呢?很多父母可能会回答,孩子什么都不懂,需要我们教导。
早在1990年,我国已签署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里面提到儿童拥有生存权、受保护权、发展权和参与权等四大基本权利,参与权强调儿童享有参与家庭、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权利,有权对影响他们的一切事项发表自己的意见。
儿童观直接影响着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互动方式。 “马赛克方法”是英国学者艾莉森·克拉克(Alison Clark)和彼得·莫斯(Peter Moss)提出的一种儿童研究方法,它将儿童视为他们自身生活的专家、熟练的交流者、权利的持有者和意义的创造者。
“马赛克方法”不仅适用于研究者和幼教实践者,同样适用于广大家长,为家长提供了一个倾听儿童声音、促进儿童参与、赋能儿童权利,与儿童共同构建意义的框架。
一、运用“马赛克方法”,支持幼儿参与家庭事务的决策
家庭事务的决策涉及家庭每一个成员,当然不能把幼儿排除在外。
很多家长会以为孩子年龄小,未具备决策的能力,而“马赛克方法”论认为儿童是“他们自身生活方面的专家”,他们在某些领域是有能力的,并能用他们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行使参与权。
晚上睡前在床上,嫣嫣对妈妈说:“今天我和爸爸说,我喜欢吃西红柿,但是爸爸没有做。”妈妈说:“可能爸爸忘记了,你明天提醒煮西红柿,好吗?”嫣嫣点点头。
第二天,爸爸接嫣嫣放学,嫣嫣说:“爸爸,我想吃西红柿。”爸爸说:“好啊,除了西红柿你还想吃什么?”嫣嫣脱口而出地回答:“还有胡萝卜。”
爸爸带着嫣嫣来到菜市场。爸爸说:“嫣嫣,你挑哪个西红柿和胡萝卜?”嫣嫣想了想,难为地说:“爸爸,我不知道挑哪个好。”爸爸一边挑一边说:“你看这个西红柿红通通的,证明熟了,肯定很好吃。”嫣嫣和爸爸还选购了一些菜心和她平时最爱吃的鸡翅。
回到家里,嫣嫣和爸爸一起准备晚餐。嫣嫣洗着菜心叶子,说:“爸爸,你看,叶子像不像扇子,上面还有个小破洞,是不是烂了?”爸爸看了一下,说:“这个洞是被小虫子咬的,不是烂了。”嫣嫣看着爸爸把西红柿切成为粒状,说:“爸爸,我要切成長条形的。”爸爸犹豫了一下,找来儿童刀具说:“好的,嫣嫣来切,但刀很锋利,不能伤到手喔。”
煮菜时嫣嫣站在小板凳子上当起爸爸的小助手,投放西红柿、胡萝卜以及菜心,加水,最后西红柿胡萝卜煮鸡翅和炒菜心两道菜出锅了。嫣嫣深深地吸着味道,说:“爸爸,我们做的菜太美味了!”
晚餐时,嫣嫣指着盘上的菜说:“妈妈,这是我切的长条形西红柿,这是我洗的有洞洞的菜,爸爸说这是小虫子吃出来的洞洞。你尝尝,可美味了。”
妈妈品尝后竖起大拇指说:“今天的菜真的是太美味了。”嫣嫣得意地说:“今天的菜是我想出来的,是爸爸挑选的,是我和爸爸合作煮出来的!”
亲子睡前卧谈会是家庭环境特有的一对一儿童访谈形式,也是“马赛克方法”“魔垫”的家庭化改造,创设睡前安静而温情倾听氛围,孩子畅谈当天发生的故事以及感受。
孩子表达想吃西红柿的需求未能获得满足,家长次日回应孩子的需求,让孩子体会到她的表达有意义并得到了关注。
家长借鉴“马赛克方法”中的“幼儿园之旅”,与孩子开展一次“市场之旅”,提供机会让儿童行使参与家庭事务决策权,共同完成食物采购。孩子在挑选食物出现“沉默”的现象,家长尊重她“沉默”的权利,利用此契机建立平等、互助的亲子关系。
晚餐的制作过程类似于“幼儿园之旅”后的“地图制作”,孩子与家长用“市场之旅”采购回来的食物,采取分工合作的形式共同制作晚餐。整个晚餐制作过程结合家庭环境创造性地运用“马赛克方法”,从缘起、选材、准备以及加工等环节,让家长倾听孩子的声音,采纳孩子的想法,鼓励孩子的参与,共同进行有意义的构建,支持儿童自然地参与到家庭事务决策。
“马赛克方法”论强调倾听儿童的同时并不否定成人的支持与引导。当孩子在菜市场不知如何挑选食物时,家长是否应该引导孩子继续做出选择?
孩子表达出为难表情,意味着选择超出孩子的经验或能力,成人应该及时提供支持,担负起合作建构者的义务。
《儿童权利公约》中强调儿童享受应有权利,但要引导孩子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履行家庭义务,鼓励孩子力所能及地参与到家务劳动,例如收拾玩具等亲子家务劳务,实现权利与义务之间的有意义的转换。
二、运用“马赛克方法”,支持幼儿积极主动学习
“马赛克方法”强调儿童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熟练的交流者,其拥有表达自己想法和经验的能力。
成人在儿童意义学习建构中所扮演的角色,提供丰富的资源和环境,支持幼儿表达与交流他们的想法。儿童在家庭环境的关系中一般处于弱势或被动的地位,要想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需要家长放手,为孩子提供表现创造生活意义的资源和环境。
幼儿园开展种植活动。回到家后,嫣嫣说:“妈妈,我们能在家里也种植吗?”妈妈点头说:“可以啊!”
嫣嫣和爸爸一起将空置的花盘重新整理,补充泥土。妈妈买来辣椒树苗。嫣嫣高兴极了,边种边说:“妈妈,你说这棵辣椒长大后会长出怎样的辣椒呢?”妈妈说:“我也不知道,要不你猜想一下,然后画出来,好吗?”嫣嫣想了想,边画边说:“我猜可能是灯笼形、圆形或者是长条形的。”过了几天,嫣嫣将妈妈留下的种子种在花盆里。嫣嫣每天浇水,用相机给辣椒拍照,记录它们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过程。当辣椒花凋谢并冒出辣椒尖时,嫣嫣尖叫说:“爸爸妈妈,你们过来看,辣椒结果了,是尖尖的,长大后是圆形的?长条形的?还是灯笼形的?”辣椒尖儿慢慢地长大,长出长条形的红辣椒。
嫣嫣拿出她的图画,兴高采烈地说:“耶!我猜中了,是长条形的辣椒。” 辣椒树仍在生长中……嫣嫣和爸爸一起整理、分享、回顾辣椒树的相片,录制了辣椒成长故事的视频。
“马赛克方法”是倾听儿童、支持儿童发声的工具。成人应运用多种感官来倾听儿童,不能仅限于口头语言,也应将儿童的其他非口头语言纳入其中。[1]
阳台种植园是支持儿童发出声音、自主参与大自然互动、促进经验主动建构的平台。在阳台种植园里,孩子利用儿童绘画、拍照、动手种植、视频录制分享等多种方法,实现自己对大自然的深度参与。
马赛克工具“儿童绘画”表达出孩子的猜想和对辣椒成长的期待。“儿童拍照”以孩子的视角记录着辣椒的生长,“生长故事”视频录制凝聚着亲子共同的成果,共同回顾、反思阳台种植园发生的故事。
孩子阳台种植的非口头语言行为表达同样属于她的声音,家长只要提供空间和时间,慢慢下来就能看见幼儿积极主动学习的自然发生。
在剧院看完演出后,嫣嫣一直在家模仿着剧院的演出。妈妈说:“要不然,我们在家里也举办一场演出吧。”嫣嫣拍手地叫道:“好啊!但有剧场才能演出啊!”
妈妈提议一起布置剧场。妈妈提醒剧场里有背景幕。嫣嫣用画纸设计剧场的背景图,贴在客厅沙发后面的墙壁上。妈妈说:“每个剧场都有名字,我们家的剧场叫什么名字?”嫣嫣想了想说:“我喜欢彩虹,就叫彩虹剧场吧!”妈妈在剧场背景图上写上“彩虹剧场”字样。
布置好剧场,嫣嫣邀请小动物玩具们出来表演节目。随后一个多月里,“彩虹剧场”背景图前的沙发成为嫣嫣表演的舞台。每次她想表演的时候都邀请小动物玩具或者爸爸妈妈,甚至小伙伴到家一起表演节目。
在孩子的内心里一张写着“彩虹剧场”的背景图,就是一个可以随时发声表达表演舞台。我们只是提供给她一张纸、一张沙发,她就可以随时随地通过语言、动作、表情等多种富有创造性的方法表达她的经验和想法,有利于促进孩子大胆表达、主动学习的品质。
三、运用“马赛克方法”,支持家长共同构建儿童的经验
“学习是成人与儿童以及儿童与同伴之间合作建构的过程。”[2]“马赛克方法”作为倾听工具能帮助家长真实地了解到孩子的经验和想法,支持家长实现高质量的亲子互动,共同构建儿童的经验。
嫣嫣和爸爸一起阅读图画书《汤姆尿床了》。讲到汤姆尿床时,爸爸问:“嫣嫣,你有没有试过尿床啊?”嫣嫣不好意思地小声说:“有!爸爸,我告诉你,有时候我也像汤姆那样害怕外面有怪兽,所以就尿在床上了。”爸爸微笑地说:“是的,很多小朋友都会尿床,但世界上根本没有怪兽,爸爸也给你在房间和卫生间安装个小夜灯。”嫣嫣点头说:“好的,谢谢爸爸。”
亲子图书共读这种倾听孩子声音的“马赛克方法”,以故事的形式走进孩子世界,容易引发孩子与故事情节内容的共情,诱发孩子发出内心真实的声音。
在共读故事时,及时利用故事人物与情节与孩子的生活事件进行联结产生共情,进行诱发式互动,适时地进行相应的教育,避免平时说教灌输式的教育,让孩子产生抵触情绪。
台风的雨天里,嫣嫣在阳台上说:“爸爸,外面很大风,树枝在乱飞。”爸爸拿出绘画材料提议各自画一幅台风中小区的图画。嫣嫣和爸爸在阳台上各自完成绘画作品。嫣嫣问:“爸爸,你画的是什么啊?” 爸爸拿起他的图画说起他的图画故事:“外面很大雨,很大风!树枝都被大风吹弯了腰,地面上还落下很多树叶。”接着嫣嫣也讲起她的图画故事:“外面很大雨!有两个大蘑菇。有很多小蚂蚁排成队赶着回家。在蚂蚁的家里有很多没孵化的蚂蚁宝宝,挤得满满的。”爸爸问:“为什么蚂蚁队伍上面有两片树叶?”嫣嫣说:“因为雨太大了,小蚂蚁们用树枝打起了树叶伞……”
亲子绘画故事是“马赛克工具”儿童绘画的亲子版。亲子同时观察台风中小区的风景,通过绘画表达各自关注的事物,再以故事讲述的口头语言补充表达绘画未能表达的关注点,共同构建儿童的经验。
亲子绘画故事强调亲子的共同参与,建立平等的对话交流机会,而在同一场景、同一问题驱动下的两个图画故事截然不同,体现儿童视角与成人视角的不同,这正是“马赛克方法”的魅力。
四、运用“马赛克方法”,支持幼儿参与社区建设
儿童作为社会公民,是权利的持有者,有权利和有义务影响自己生活的社区。家长应该鼓励孩子从小参与社会事务,而不是等到其成年以后。社区环境是儿童最熟悉的小社会,是儿童参与社会事务重要的场所。“马赛克方法”可视化的表达工具易操作,为儿童参与社区建设与管理提供支持,发出属于孩子的声音。
南方夏天雨季的周末,嫣嫣和爸爸在家小区里散步。嫣嫣惊奇地跑到草地上说:“爸爸,这里有很多白色的小球球”。爸爸说:“这是蘑菇”。嫣嫣说:“有些蘑菇像伞,有些蘑菇像球”。看到嫣嫣兴致勃勃的样子,爸爸拿出手机说:“嫣嫣可以把你发现的蘑菇拍下来,分享给妈妈看”。嫣嫣高兴地拿着爸爸的手机,认真地对准镜头,记录她感兴趣的发现。
来到一棵枯树下,嫣嫣尖叫地喊:“爸爸,你看,这棵树长出很多黑色的花”。爸爸笑着说:“这不是花,是木耳,是枯木上的菌类长成的”。当嫣嫣专注地拍照木耳时,有一根小枯枝掉在嫣嫣跟前。爸爸立刻說:“嫣嫣,危险!这棵树枯死了,树枝随时会砸下来”。
回到家后,嫣嫣向妈妈分享她拍到相片:“妈妈,你看,我今天在小区里发现了一种很好看的蘑菇,就像我的小红伞”。妈妈说:这种蘑菇颜色真的很好看,可是可能有毒的,我们不能碰,更不能吃。嫣嫣说:“妈妈,你看这张图片,是我发现的木耳,好像一朵朵花。可是,爸爸说长木耳的枯树很危险”。妈妈说:“是的。枯树的树枝随时会掉下来砸到行人”。嫣嫣说:“那也会砸到小朋友的,我们要告诉小朋友不要靠近”。妈妈说:“嫣嫣真有爱心!要不然,那你画一幅画,提醒小朋友不要靠近那棵枯树”。嫣嫣拍手说:“太好了!我还要再画一幅画,提醒小朋友不要乱摘乱吃草地上的蘑菇”。
嫣嫣在爸爸妈妈的陪同下来到小区服务中心,向小区管理人员反映蘑菇和枯树的问题,并提交了两幅提示警示画。
第二天,嫣嫣发现她画的警示画已被制作成广告板分别放置在草地和枯树上。
在成人眼里,儿童参与社区管理是很难的事情,因为他们还小。基于孩子对蘑菇的兴趣点,家长生成性地对“幼儿园之旅”进行改造,综合使用儿童拍照、绘画、口头表达等马赛克工具,引导孩子对社区一草一物实现多元表征,制作警示画,以自己的方式参与到社区服务管理,最终真正实现其社会意义价值。
我国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明确提出“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实施家庭教育,应当关注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智力发展状况,尊重其参与相关家庭事务和发表意见的权利,合理运用亲自养育、共同参与、相机而教、平等交流等方式方法”。“马赛克方法”多种工具在家庭环境中的创造性运用,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倾听儿童,发现不一样的儿童,并引导和支持家长履行法定职责提供实用的方法与工具。
运用“马赛克方法”可以主动创造与孩子谈话,倾听孩子声音的机会,让孩子意识到他们的声音是有意義的,持孩子参与家庭、社会生活,赋能孩子的权利。
在家庭环境中“马赛克方法”的实践尝试,重新定义儿童,认识到儿童的权利,从“马赛克方法”工具库里根据场景选择适宜的工具,引导家长如何放慢进程,留出时间去考虑儿童的语言和行为,给予儿童足够思考与表达的时间,支持家庭环境下儿童权利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英]Alison Clark著 刘宇 译.倾听幼儿——“马赛克方法”[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李敏谊,秦思语,李峰.支持儿童参与,提升幼儿园教育质量——“马赛克方法”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学前教育(幼教版),2022(01).
[3]李敏谊,郭惟成,李峰. “马赛克方法”拼出儿童完整想法[N]中国教育报(学前周刊).2021年8月15日.
[4]李敏谊,秦思语,李峰.支持儿童参与,提升幼儿园教育质量——“马赛克方法”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学前教育(幼教版),2022(01).
[5]彭莉,陈秀丽,郑颖.运用“马赛克方法” 支持儿童的项目化学习[J].学前教育(幼教版),2022 (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