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饰性斋遗稿》研究
——兼看周诒端的精神世界

2023-02-07 18:46
安康学院学报 2023年2期
关键词:左宗棠诗人

陈 雪

(湖南师范大学 文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6)

周诒端作为左宗棠的妻子,在左宗棠长期外任期间,独自承担着持家和育儿的重任,在她的诗歌中不仅描述了为人妇为人母的生活,还体现出她的理想追求和家国情怀。但是,这些都摆脱不了左宗棠思想的影响,《饰性斋遗稿》可以说是在左宗棠重农、爱国思想和传统妇女观的指导下完成的。作为封建社会中的女性,周诒端的生存是不容易的,她的每一步都必须做到小心翼翼。在家族男性思想的笼罩下,她只能去践行这种思想而不是去开拓和发展。尽管如此,《饰性斋遗稿》仍释放出不一样的光芒,其中写景诗的生动清丽、咏史诗表现出来的才学和识见,是她试图去摆脱男性文化影响的尝试,而迈出这勇敢的一步是她孜孜不倦地从书籍中汲取力量的结果。

一、《饰性斋遗稿》的创作内容

(一)写景咏物,生动清丽

写景诗在其诗歌中占有重要部分,对四时之景都有所描写,从这些诗中可以看到诗人面对四时景色变幻而产生的情感体验。正如《诗品序》中所说:“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1]这种物与人的交流常常以诗歌的形式表现出来。其中《四时绝句》最有代表性,共十二首组诗,每个季节各三首,如春景第一首:

鸭头新涨一溪烟,时雨时晴二月天。红透山桃春似醉,尚余轻冷在吴绵。

春天冰雪融化,溪水涨高,小溪边的房屋上冒着缕缕青烟,二月的天气时雨时晴。山桃树红扑扑的花苞好像喝醉了一样,而穿着棉衣仍然感到轻冷。虽是初春之景,万物刚刚苏醒,但开头一个“鸭”字,给全诗带来了一种活力,让读者仿佛看到了小鸭在溪水中打闹的样子,正所谓“春江水暖鸭先知”。接着由物转到人,面对时雨时晴的天气,仿佛心情也和天气一样,有春天乍到的惊喜,也有一丝丝的凉意。全诗无一处写人,却处处能感受到人的活动与心情,感情含蓄隽永。又如夏景第三首:

梨花香冷饮青荷,暑意全消逸兴多。更爱夜来明月好,流萤点点扑轻罗。

描写季夏之景,梨花零落留有残香,荷花落尽只剩青荷,月色明朗,流萤点点,着实一幅落花、青荷、明月、流萤图,平淡简洁又不失雅致,清幽宁静又不失活泼,足见诗人兴致高昂,心情舒畅。

而在四时之景中,尤以春秋景色最多。春天万物生长,百花盛开,此时温度适宜,风景甚好,适合出游,诗人面对绝佳的景色自然会有别样的雅趣。而在春末的时候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开始改变,随之也会带来伤感,秋天万物又有了凋零的迹象,更会引起诗人的思考和愁思,所谓“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2]。在周氏描写春秋景的诗歌中,大多数是由景物引发的情思,诗歌随心而来,皆为诗人心境和人生追求的写照,可谓“一切景语皆为情语”。如《春园偶书》:

淡日微云雨乍晴,漫来小圃踏青行。杂花开树粲如笑,巢燕傍人飞有情。太祝田园多至理,右丞诗画有余清。怡然不尽山林乐,钟鼎何须万户荣。

太祝即储光羲,盛唐人,曾隐居终南,善诗,《唐诗别裁》云:“太祝诗学陶而得其真朴,与王右丞分道扬镳”[3]。诗人小圃踏青,赞赏太祝和王维尽山水之乐,不须挂念丰厚的物质生活,这种对人生的追求也体现在诗人的平日生活中。道光十三年(1833),诗人拿出自己的奁仪一百多两银子给夫君赴京应试,自己则粗茶淡饭。《亡妻周夫人墓志铭》写道:“余居妇家,耻不能自食,乞外姑西头屋别爨以居。必三试礼部不第,遂绝意进取。每岁课徒自给,非过腊不归。夫人与妾张茹粗食淡,操作劳于村媪。”[4]356道光二十九年(1849),继前两年干旱之后又发大水,饿殍累累,她典簪环以换粮,救济灾民,将家中积谷全部拿出,煮粥施舍。咸丰四年(1854)后,左宗棠青云直上,她犹守俭朴,继续从事女工、农事,长期居于乡间,暑天施茶,冬天施粥,造福乡里,很少至丈夫官所居住[5]。又如《偶感》:

落木风高岁欲阑,纸窗白屋思无端。卅年志意初难就,两鬓萧疏半已残。会见南风频解愠,莫愁朔雪有严寒。天时人事参消息,祸福都从倚伏看。

透露出诗人面对人事祸福时的从容与坦然。

咏物诗更是诗人借物以自比,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咏兰》:

桃李多华色,高于五尺松。荫此径寸兰,绿叶间紫茸。雨露濡不及,将为众草封。牧童重蒭茭,刀廉漫相从。我行春涧滨,怜汝冰霜容。移种当绮窗,佳气郁葱茏。开花莫早谢,知心难再逢。

写到紫色的兰花在桃李的遮蔽下,雨露不能沾濡,和杂草混杂在一起,即将被没有识见的牧童割掉。诗人见此顿生怜爱,将它移居到自己的窗前,悉心种植,兰花因此愈加葱茏。诗人借兰花激励丈夫不要在意当下的困难,诗中处处流露出对丈夫的关爱。

对于周诒端来说,丈夫长年在外,她的孤独与思念常常会引起对四时变化的深切感知。因此,初春的溪水、夏夜的明月、深秋的落木、冬日的朔雪都寄托了她的所思所想。而对四季变化的体察不仅排解了这种孤寂,也充实了她的生活。

(二)怀人思亲,感情真挚

道光十二年(1832),周诒端与左宗棠结为伉俪,在事业、生活和精神上给予左宗棠很大的支持与鼓励。左宗棠因应试和做官经常在外,周诒端一人承担起照顾家庭和教育子女的重任。《亡妻周夫人墓志铭》中写道:“道光二十三年,余举积年修脯买田柳庄,明年移居湘上,此为有家之始。又三年长子孝威生,夫人虽爱怜之甚,然自能言以后,教必以正。儿甫三岁,即削方寸版书千文,日令识数字,检前人《养正图》为其讲释,坐立倾敧,衣履不整,必呵之。”[4]356从这段文字中可以了解到,周诒端对儿子的教育十分严格,在儿子的成长过程中,她不仅是一位慈母,还是一位严父。其中又说:“咸丰二年秋,粤寇犯长沙,举家避居白水洞,亲故多就之。余旋与当事礼赴戎幕,昼夜调军食,治文书,以暇宁家者岁不过数日,山中诸务一委之夫人从容就理。”[4]356家中一应事务都由周诒端处理,减少了左宗棠的后顾之忧。周诒端对丈夫的关心和理解,对家庭的责任在她的怀人思亲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些诗歌情感真挚、浑厚,意境深远。如《闻雁》:

何处随阳雁,空山独夜声。关河正摇落,风雨助凄清。听人深闺静,愁从别浦生。他乡未归客,应动故园情。

前两联写景,景中寓情,雁是不知何处的雁,声是孤独之声,风雨凄清,关河摇落,一幅凄清晚景图落笔而成。后两联转入抒情,一是从深闺写来,一是从未归客写来,一个愁苦,一个动情,以对方的视角来写自己的思念,含蓄而深挚。又如《送外北上》:

长夜不知曙,明晨当远游。别应千里去,且复片时留。寄意征银管,倾情讬玉瓯。鸿飞云路阔,天外倚吴钩。夜半戒征鞍,朦胧晓梦残。马蹄迎月度,霜气扑衣寒。转忆平居乐,从知远别难。澄清舒素志,揽辔不须叹。垂柳迷官路,新花发上阑。风光虽自好,异地岂能欢。世治文章贵,家贫去住难。祇应图所适,努力为加餐。

此为左宗棠北上应考时,周诒端对他的勉励,其中更多的是对丈夫的关心,夜半霜气重,告诉丈夫不要行路。为此周诒端还绣了一个枕头,上有一幅图和一首诗,名为《渔村夕照图》,题有一首七绝:“小网轻船系绿烟,潇湘暮景个中传。君如乡梦依稀候,应喜家山在眼前”。后左宗棠落第,郁结于心,周夫人又寄诗宽慰。《得外都中书却寄》云:

虞卿尚有居穷乐,庞统知非作令才。岁晏未归愁雨雪,心闲何处不蓬莱。皇州况是栖鸾地,乡思无端且自裁。

虞卿是战国名士,邯郸人,坚持主张以赵为主联合齐、魏抵抗秦国,后困于梁,遂发愤著书,有《虞氏春秋》等。庞统初投刘备,未被重用,后官拜军师中郎将。此二人都是经历困境之后有所成就,诗人希望丈夫不要把功名看得太重,放宽心怀,天气严寒要做好回乡的准备。

另外在思亲诗中还有一首比较特别,即《寄壁城弟妇》:

流莺宛转燕初飞,春事阑珊又夕晖。迟我风光半三月,花开缓缓待君归。

诗人希望春光能多停留一段时间,花儿也慢慢开放,能与君归来共赏。虽无从考据壁城弟妇详细生平,但从诗题中知道此人为周诒端弟弟的妻子,并且从内容可以看出周诒端与此人关系甚好。

(三)咏史怀古,博学多才

咏史诗是周诒端诗集中最引人注目的,所占比重大,一百三十九首诗歌,其中有五十多首咏史诗,所咏对象包括从秦到南宋的帝王将相和文人墨客。这些诗歌透露出一位女性诗人的史学和才识,称得上词清义正,不愧巾帼须眉[6]。如《西楚霸王》:

重瞳未欲争天下,但愿称雄作主盟。西楚自封惟定霸,中分有约便休兵。好推义帝临多难,讵使诸侯说不平。汉祖行仁怀众庶,何如留得一杯羹?

诗人认为项羽从未有争夺天下的野心,只想好好稳做西楚霸王,而刘邦才是心怀不轨,并在诗的最后两句对其进行了辛辣的讽刺。《湖南文学史》评价此诗云:“项羽唯霸主是足,从无争天下之心,这一见解,到明代才有学者凌稚隆提出,而长期生活在湖湘农村,大约并未读过《史记评林》的周治端却看到了这一点,其识见确实不凡。”[7]其实诗人这样的卓识得益于她丰富的史学,诗人从小受到慈云老人的影响,婚后也从未荒废读书。《亡妻周夫人墓志铭》中说:“常时敛衽危坐读书史,香炉茗碗,意度翛然。每与谈史,遇有微审,夫人随取架上某函某卷视余,十得八九。”[4]356足以见其史学之扎实。再看《岳鄂王》:

十二金牌日夜催,诸军回首事堪哀。君王自有南中乐,宰相原从北渡来。一死恨难邀马革,千秋名在胜云台。当年岂昧书生论,不忍谋生避草莱。

诗中既没有写岳飞的功绩,也没有为岳飞鸣冤,而是描写岳飞面对死亡的内心活动:不是惧怕,而是死后难以征战沙场、无法为国效力的遗憾,即便如此,也不愿为谋生而成为草芥。此时的周诒端俨然是一位忧国忧民的爱国女将。又如《武后》:

高才自恨非男子,宫禁何堪久伏雌。廿载安危凭诈力,当年驾驭必英奇。威行竟已移神器,身后才看举义旗。却有痴情难自解,武家宗祀日堪悲。

诗人虽有称赞武则天的英奇,但是更多的是对武则天在宫中生存不易的同情和理解。再如《李太白》:

长庚堕地生芒角,天遣才华擅有唐。彩笔不干天子贵,官靴聊戢侍臣狂。当年已自归彭泽,暮齿何堪谪夜郎。留的中兴名将在,未会论赏更凄凉。

于李白锋芒外露的才华之外,诗人体会到的是李白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他的悲伤、凄凉和不甘。

周诒端的细腻与敏锐,丰富的史学知识和不同凡响的创见,让她在咏史诗领域书写出一片新的天地。

二、周诒端的活动及精神世界

(一)交游考

对于闺秀诗人来说,与夫君和其他诗人的唱和是她们开阔眼界和交流感情的主要方式。周诒端的诗中也同样有这样的交游活动,其中与左宗棠的唱和,如《和左季高夫子自题小像四首》:

茫茫身世且随时,俯仰人间廿九期。岂便形容催老大,聊从图画认须眉。青衫乌履看谁耦,火色鸢肩亦自奇。丛桂几枝山谷静,终年卓荦傍书帷。

轩轩眉宇孤霞举,矫矫精神海鹤翔。蠖屈几曾舒素志,凤鸣应欲起朝阳。清时贤俊无遗逸,此日溪山好退藏。树艺养蚕皆远略,由来王道本农桑。

文章岂必擅雕虫,龙性难驯气自雄。慷慨每论当世要,安危深见古人同。征贤有梦知非分,图像无时意不穷。五岭近闻悲战伐,看谁谈笑奏成功。

且将志意讬丹青,眼底光阴几涕零。王粲登楼当作客,仲舒闭户祇传经。难忘寸草春晖怨,永忆连床夜雨听。何日飞腾人事了,鹿门烟月共沉冥。

道光二十年(1840),左宗棠第三次科举落第,写下《二十九岁自题小像八首》,诗中有“犹作儿童句读师,生平至此乍堪思”,“回头廿九年间事,零落而今又一时”[4]457,他的诗中充满了沮丧和郁闷,流露出对未来的担忧。周诒端以“岂便形容催老大,聊从图画认须眉”打趣,同时希望丈夫看淡功名,安心隐退,树艺养蚕,并且用《易·系辞》蠖屈求伸之意与夫相勉,以获得朝阳鸣凤美誉的李善感相期许[8],给予左宗棠继续前行的力量。又如《咏梅和韵寄季高夫子》:

岁晚流光易,孤芳意独新。一枝临水静,千里寄情真。客路谁为伴,寒花自可怜。不须愁别苦,会睹上林春。未春先皎洁,和雪更玲珑。远梦远乡国,清华正好风。池寒孤影瘦,月静暗香通。何日传新宝,调羹味不穷。

诗人借梅花慰藉远别的丈夫,不要因离别而愁苦,希望丈夫像梅花一样开放,珍惜美好的光阴。

此外,周诒端与其妹周诒蘩也有唱和,她与周诒蘩之间有六组同题诗作,如《饲蚕诗》《挽烈妇欧阳氏》《小圃初春》《和金陵怀古》。周诒蘩另有数首写给姐姐周诒端的诗作,如《早春寄筠心姊》四首、《感愤诗十二首寄筠心大姊》等组诗,以及《惜春花和筠心姊》《夏夜与筠心姊纳凉》等多首单篇之作。左孝瑜和左孝琪等也有与母亲有关的诗作,如《舟中苦母》《雪夜独坐忆母》。周诒端还与湘潭闺秀诗人群的代表人物郭润玉有过唱和。郭润玉,字昭华,是晚清湘潭郭氏人群的核心人物[9]170。这些诗有《红蝶和昭华女史韵》:

花丛掩映见还稀,是处翩翩碎锦飞。新绿有情留幻梦,落红无数妒春衣。须沾晓露神应醉,身带残霞影欲肥。半卷珠帘看不尽,栏干昼永未成归。

《绿蝶叠前韵》:

淡妆轻举晓烟稀,长带新春草色飞。树外捎云疑落叶,池边掠水未沾衣。玉阶苔长痕犹殢,金谷楼空影不肥。莫负东风前度约,萼华仙子与同归。

《白蝶再叠前韵》:

隔却珠帘见独稀,联翩几度逐双飞。梨花风淡迷清影,玉树春浓斗舞衣。细数丰姿偏爱素,轻调铅粉不须肥。寻芳莫入罗浮梦,好趁林梢淡月归。

三首均是写春景,给人以清新愉快之感。

(二)勤农事

左宗棠由于应试和做官常年在外,家中农事也只周诒端一人承担,《饰性斋遗稿》中有两首反映农事的诗。左宗棠历来重视农业发展,从在会试文中对农业的重要性进行慷慨陈词,到后来官为封疆大吏、两江总督之后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重农思想贯穿他的一生。他曾指出:“民于何养?曰农桑。天事不至,有形之灾;人事不至,无形之灾。是故勤作之家必无甚贫,乐偷之子鲜能长富,是由然也。农桑不可重乎?”[4]408并且在住宅的周围种桑千株,劝家人养蚕缫丝。周诒端在《饲蚕诗》中写道:

清明方长养,柔桑渐藩藇。薄言蚕事兴,先期治蚕户。埽除辟尘秽,弥缝备风雨。爇火置其中,煖气匀四所。蚁生既已齐,日夜勤饲与。物理不虑始,焉能望收举。时节忽复至,二眠初起时。新鲜色已白,食叶声尚微。何当雨无止,桑长苦迟迟。蚕性既恶湿,拭叶敢辞疲。庭前有绿树,花落满堦墀。春归不暇惜,惟忧蚕受饥。

诗中描写了养蚕的辛劳,从清明开始准备,布置蚕户,除尘、弥缝、爇火,日日夜夜都勤加饲养,在这过程中最担心的是连日的阴雨,桑叶不长,蚕性恶湿,因此尽管风雨将庭前的花吹落满地,也顾不上可惜了,只担心蚕的饥饱。诗人养蚕的尽心以及对蚕的珍爱全都显露在这首诗中了。另外一首《裁衣作》写道:

严霜被屋瓦,寒气森虚堂。鸣虫戢其羽,宾雁肃其行。念此授衣节,心意起傍徨。取我新丝绢,刀尺自度量。上为重绵袿,下为夹丝裳。丝痕既正直,线迹亦精详。但求勤惰里,不作时世妆。我工日已就,我室免凄凉。稚子乐新饰,举酒劝飞觞。

这首诗可看作养蚕的继续,养蚕缫丝制衣这一过程也正是诗人日常的劳作。从“但求勤惰里,不作时世妆”,“稚子乐新饰,举酒劝飞觞”可以看出诗人勤俭治家的品德,家庭美好和谐。

这些劳作的诗歌,不仅是周诒端持家的写照,更是桂在堂家风的体现。从周诒蘩养蚕组诗第三首中可以看到慈云老人的教导,诗云:

阿母呼与语,勤劳且勿辞。蚕老能作茧,茧成当有丝。饥可易钱食,寒可为汝衣。自兹各努力,毋使蚕忍饥。

她们的母亲对勤劳治家的重视可想而知[9]171-172。同样左宗棠也十分重视对勤俭家风的培养,他给周氏的信中时常叮嘱,同治六年(1867)与周夫人信:“家下事一切以谨厚朴俭为主。秋收后还是移居柳庄,耕田读书,可远嚣杂,十数年前风景想堪寻味也”[4]121。同治十一年(1872)与诸子信:“尔母三年终矣,此三年中家中一切能如尔母在时否?庶母已老,家中一切不必操劳,儿妇诸宜照管,‘勤俭忠厚’四字时常在意,家门其有望乎!”[4]169可见桂在堂淳朴勤俭的家风。周诒端持家有方,谨奉“勤俭忠厚”四字。

(三)擅题咏

《饰性斋遗稿》中有六首题咏之作,有两首是题画诗,另外四首是题书诗,主要表达对书画的看法,从中也可以看出周诒端的一些见解和思想。如《题陆宙种墨龙图》:

苍茫云气黯不豁,素练摇摇势欲脱。何年雷雨挟江龙,万里烟涛出复没。有人卷驯尺五丝,赤鬣巨鳞终莫拔。尔来千年此奄息,头角峥嵘势犹活。陆公妙手天下无,闭门作画双袖乌。细看此本更殊绝,双睛炯炯髭模糊。即经旱魃来赤图,官求上考急追逋。何当破壁竟飞去,霖雨遍洒寰区苏。

诗中夸赞了陆公画技的高超。诗的前半部分写龙的气势之大,是远观;后半部分写龙的眼睛炯炯有神,活灵活现,仿佛要破壁而飞,是近看。可见诗人观察得细致入微。另外一首《题柳燕图》:

一缕柔丝吹欲起,两三轻燕翦初斜。来时识得东风否,树树垂杨正作花。

诗中柔丝、轻燕、东风和垂杨构成一幅清新灵动的图画。再看题书诗,如《题桃花扇传奇》:

旧扇殷红旧恨赊,英雄儿女两咨嗟。伤心此去侯公子,重到江南已落花。金陵王气黯然收,十二楼台烟雨秋。重谱秦淮歌一阕,江花江草不知愁。

诗人先是对侯公子和李香君的爱情结局感到伤心和惋惜,后借用刘禹锡诗句感慨金陵王气已尽,最后两句写秦淮河畔欢歌笑舞,全然不知国亡的愁苦,颇有“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之味。又《题蘅芷庄人五烈记外集》:

天涯薄宦且羁留,岁歉民贫日隐忧。忽报烽烟闽海起,孤臣心计已先筹。

夜半孤围力自持,惊看破栅竟谁知。英雄可惜权谋缓,不斩都司误此时。

贞心未肯愧须眉,励战藏孤志可为。今日从容俱就义,春风不化杜鹃悲。

久依莲幕感忠纯,孝义同心殉此身。千载绿榕祠下过,论交应欲起斯人。

一片旌旗耀日开,元戎鞠旅叹迟来。一门忠孝兼奴仆,守土何人继此才。

俎豆崇裒海上祠,英风此日满灵旂。怜他廿载黄堂贵,仓卒无闻只自悲。

这六首诗赞扬了为守护国家而牺牲的烈士,不仅有郡守、守备及守备夫人,而且还有幕客与奴仆,在国家危难之际,父与子、夫与妻都纷纷投身到战斗之中。从这两首诗中可以看到周诒端的家国观念,对于闺中女子来说是难能可贵的,而周诒端有这样的家国之思确有左宗棠的影响。左宗棠转战南北,从镇压捻军到进军新疆,可谓是戎马一生,这样的生活也让周诒端能够关注到国家大事。在左宗棠给周夫人的六封信中有五封信对战事有所描述,且看咸丰二年(1852)与周夫人信:“贼匪于初四日用高棹椅逼搭上城,不解城中何以漫无防备。其实城外二十八日得大胜仗,杀毙贼匪千余名,生擒五百名,江面浮桥已被风吹断,本是一大好机会,讵料有此一大失耶。常南陔已于东城被害,双提军、常王两镇军及藩臬司道各员俱已遇害。百姓缒城而下者不过数百人,兵丁逃去者亦不过数百人”[4]1。周诒端看到这样的书信能没有任何想法吗?又《题陶孝女传》:

昊天皆罔极,弱女复何为。母病今垂亟,儿身敢自私。情真刀翦利,意笃鬼神知。想见开怀处,莱衣重戏时。

诗人认为陶澍女割肉救母是感天动地的至孝,并且引用二十四孝中老莱娱亲的故事进一步夸赞她的孝行,可见诗人对传统孝道的推崇。再如《题红薇馆遗稿六首》:

生小曾闻禀异姿,四龄解读蓼莪诗。怕添慈母伤心泪,一片深愁只自知。

长日深闺奉母仪,簪花妙格写心诗。拈毫已觉多愁思,无限家园忆旧词。

十六盈盈出阁年,参军新妇剧相怜。闺房艳事看酬咏,未许风流让昔贤。

宦游梁苑自燕台,山水云烟任翦裁。底事愁怀书不尽,可怜陟屺思偏哀。

伏枕频呼阿母来,沉绵不尽孝思哀。何期薤露慈姑痛,竟使兰心宛转摧。

芋香昔日吊遗编,玉碎珠沉又几年。叹息清名原不易,有才如此合生天。

此诗是为郭秉慧而作。郭秉慧天赋异禀,奉母孝顺。周诒端对传统孝道的推崇和左宗棠的妇女观也有着莫大的关系。咸丰十一年(1861)《与周夫人》:“新妇性质何如?教妇初来,须令多识道理。为家门久远计,《小学》《女诫》可令诸姊勤为讲明也。”[4]29另外从《会稽王氏银管录》序中也能看出左宗棠对妇德的重视,序中写道:“会稽王氏有孝烈妇曰孙宜人者,根仙文学之室也。痛夫以奇才夭折,而其父又以哭婿卒,毁而绝粒,从容以死,是一死而两美备焉”。“且吾闻王氏之先有凌节母者,以苦节昌其家,今得孝烈妇以继之,天将复兴王氏也与,岂以地灵卜人杰哉!”[4]254其中对殉夫而死的烈妇大加赞赏,而得知王氏的母亲也是殉节而死后,左宗棠更是对王氏家族心生敬佩,竟有“天将复兴王氏也与”之语。而这对他们的后代影响很大,四女左孝瑸便是在丈夫殁后殉夫而亡,殁前孝瑸有《病亟口占奉寄翁姑大人》,诗云:“兢兢一念随夫婿,自是纲常大义存。寄语高堂休感悼,他生重与侍晨昏。”长女左孝瑜有诗《哭少华妹》,诗中评孝瑸此举是“柏舟大节古同论”[9]171。在这些题诗中我们又感受到周诒端的才情、孝顺与爱国。

丰富的生活经历可以开阔诗人的眼界,扩展诗歌的内容,深化诗歌的思想。但是对于周诒端来说,由于活动空间和交游范围的局限,使得她的诗歌始终停留在维护封建纲常伦理的层面上,而缺乏一种自由、蓬勃向上的精神。

三、结语

《饰性斋遗稿》是我们了解周诒端的最直接的资料,它展现了一位勤劳善良的母亲、关心丈夫的妻子,也展现了一位有思想、有见地、有爱国热情的独立女性。然而,在这些诗词的背后,却是封建纲常伦理对周诒端的深刻影响。在传统儒家道德的框架下,周诒端一直奉行着“三从四德”的言行规范,行走在左宗棠的思想世界之中。无论是描写养蚕、织衣这些劳动诗词,还是咏史诗中所体现的爱国思想,抑或是题咏诗中对传统孝道的推崇,都离不开左宗棠思想的影响。周诒端作为一位闺秀诗人,她的才学和见识是不能否认的,但是,对她而言,她首先得是一个合乎封建道德规范的女性,谨守妇德,从这一方面来看,《饰性斋遗稿》俨然是对左宗棠思想的内化和践行。

猜你喜欢
左宗棠诗人
新锐诗人
遇见一名诗人
暮年左宗棠
曾国藩 左宗棠 互掐互粉,相爱相杀
晒娃还要看诗人
我理解的好诗人
诗人猫
左宗棠棋前明“大义”
左宗棠棋前明“大义”
诗人与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