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竞敏 王军明
思政教育是高校进行素质教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生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主渠道。但是,目前思政教育存在课程设计单一、与专业实际脱节、缺乏针对性和感染力等问题[1]。“专业思政”能充分发挥高校思政教育的积极作用,强化在临床专业教育中的价值引领,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2-3]。医学教育具有系统性和连续性,学生所处阶段不同、教学侧重也不同。以眼科学为例,专业性强、内容抽象,理论大课课时量有限,系统讲解专业知识已比较紧张[4]。而实习阶段是学生接触临床的开始,不仅是提升临床思维及技能的重要阶段,也是培养政治认同、人文素养、职业素质的关键节点[5]。此时教学时间和空间可灵活安排,教师与学生接触多,感召力、亲和力强,易于发现思想上的问题,也能更好地引导,探索多种教学方式[6]。因此,此阶段适宜将思政教育隐性渗透其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以下简称“同济医院”)眼科学教研室在充分挖掘眼科学的思政内涵和要素后,在八年制实习生中开展了专业培养与思政教育并重的课程设置和实践探索,以期在医学知识传授中融入正确的价值引领,实现认知,情感和行为全方位认同,全面提升医学生的综合素养。
眼科学是临床医学二级学科。实习总计12 学时,包含门诊和病房教学,涵盖眼前节到后节:结膜、角膜、晶状体、眼底病以及青光眼、屈光、防盲内容,课程包含丰富的思政资源[7-9]。如表1 所示需要教师细心挖掘并总结。
“衣原体之父”汤飞凡教授冒着失明风险把病原植入自己结膜囊内完成沙眼衣原体的研究,由于其为全球沙眼防治做出的杰出贡献,被国际防盲组织授予沙眼金质奖章[10]。中国器官移植之父夏穗生、眼科之父郭秉宽捐献角膜帮助他人恢复光明[11-12]。同济医院作为武汉市红十字会所在地,角膜移植专科强大,有大量鲜活感人的案例和事迹。榜样的力量可以让学生去感受什么是“大爱、大义、奉献的崇高精神”,激发学生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此外,观摩白内障手术时可以让学生了解一千年前我国古代医学家就开始施展金针拨障(开金针)术,“一针之后,豁然开去而见白日”,增强民族自信心[13]。通过知晓“百万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和“中华健康快车”,让学生了解中国防盲治盲工作的现状,也让学生深切感受到国家、社会和医务工作者为光明事业做出的努力,激发学生的职业荣誉感和爱国主义情怀[14]。学习玻璃体注药治疗眼底病变时,可以就阿伐斯汀事件深入探讨,使学生意识到在临床工作中增强法律意识,遵守伦理规范的重要性,也可进一步扩展我国自主研发新融合蛋白类玻璃体腔注射药物的最新进展,增强民族自信心[15]。学习青光眼及视神经疾病时,学生不仅需掌握视觉损伤不可逆背后的医学知识,也能体会医生“偶尔治愈、总是安慰”的深层意义,加强人文关怀教育。熟悉儿童屈光不正、处方配镜时,让学生了解家长的各种误区和错误的治疗方式,积极参加到近视防控的科普宣传中,也使学生理解医生“有病需治疗,无病促健康”,做好医学科普宣传的社会职责,增强大健康意识。
同济医院眼科实行导师小组教学模式,每组10 人,分成门诊组和病房组。病房组轮转不同亚专业,包括角膜病、青光眼白内障、眼底病学组,然后与门诊组调换,完成结膜病、屈光不正等的诊治学习。这种模式适合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场景、对象探索适宜的教学方法,促进师生交流,增强优秀导师的影响力,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16]。
叙事教学法是一种融合知、情、意、行的教学方法,通过文本阐释、知识理解、价值认同、理论践行等还原或者创造某种真实的情境,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推动价值观念深入人心[17]。将叙事教学法运用到思政教育中,能够进一步丰富教学方法体系,提高吸引力和针对性[18]。叙事包含“叙”和“事”两个方面。首先导师收集与课程思政相关的素材,其形式可以是呈现时代特色、民族精神和中国实践的文字、图片、视频、影视作品等。学生通过对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品阅读和学习来培养倾听和理解能力,感同身受,潜移默化中实现叙事故事对医学实践的价值引导作用。其次,导师需掌握“叙”的技巧,单纯的作品展示只是故事和图片的堆砌,达不到启发和引领的效果,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进行有效的整合,对细节和重点进行深入剖析,并且给予适当的输出方式。
此外,叙事者不仅局限于带教导师,也可以是身边的医生榜样、器官捐献志愿者甚至是视力障碍的患者,这样的切身经历更生动、更鲜活、有感染力。不仅如此,学生也可以成为叙事的主角,鼓励学生以医患等角色参与医患沟通和诊疗决策等临床场景,主动探索和掌握更多的叙事医学方法[19]。导师提前确定临床病历,列出参考素材,鼓励学生自主查找资料,开展互动交流,书写平行病历、演讲、情景表演或者制作短视频、微电影等。此外,学生还可以扮演青光眼等低视力患者在医院里生活数小时,让学生感同身受,加强人文关怀意识,提升医患沟通能力,更好地服务患者。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寻找答案的方法。临床问题多围绕典型且真实的案例展开,其中蕴含的知识点非常丰富,容易提出发散性问题,导师在教案设计中应有意识地、巧妙地引入思政的内容[20]。在角膜炎教案中,可以设置1 例角膜溃疡穿孔,亟须抢救眼球的案例,除了掌握角膜炎的危害、临床表现和诊治外,也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角膜移植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引导学生讨论问题:目前我国角膜捐献的现状?有哪些实际的困难?从而达到课程思政的要求:关注影响器官捐献的社会观念、伦理困境以及法律体系等相关内容。
以团队为导向的教学法(team-based learning,TBL)是以团队为基础开展的合作学习。眼科实习采取导师小组教学有利于快速组建稳定的团队,深化教学环节、增加学习趣味性、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21]。以屈光不正学习为例,首先,导师课前布置任务,学生在门诊实习时需留意并记录各种验光配镜的误区以及医生的诊治方案。然后,学生课前进行总结、查阅资料,复习相关知识点,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与他人讨论。随后在实习小讲课上导师授课完毕后进行个人测试,每位同学就一个误区背后的医学知识点进行阐述,以团队为单位,分工合作,制作科普宣传,可以是平行病历、短视频、宣传手册、幻灯片等形式,教师进行总结评价,提供修改意见。最后完成团队测验,团队间进行竞赛,优选的科普宣传作品还可在门诊或者公众号微信平台中进行展播,并且计入团队成绩中。这种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和团队意识,锻炼了表达能力,也借助思政元素的融入和内化应用进一步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辩论式教学法即是通过辩论赛的形式,以学生为主体,围绕特定话题进行辩驳,从而主动获取知识的一种教学方式[22]。这种活跃性、对抗性、竞争性的特征符合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能充分调动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也能帮助学生修正认识上的误区,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辩论话题需尽可能贴合临床实习内容,或者是来自临床实习中真实的病例,时间大约40 min。比如学习眼底病章节时,导师提前1 周发布“阿伐斯汀是否为假药”“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继发青光眼应该玻璃体腔注药还是激光治疗”等辩题,发放病历和学习资料,确定正反方辩手名单和流程规则。学生仔细查阅相关资料,归纳提炼己方观点和论据,规划辩论策略,分工合作,并结合理论课所学课上展开辩论,从诊疗指南、药品研发、创新诊疗进展、医学伦理、道德法律、人文关怀、知情同意等多个维度引导学生提出论据,佐证观点。
眼科学是临床医学生的必修课程。由于视器的特点和功能的复杂性,眼病的诊治与其他临床学科差别较大,其中蕴含了丰富的独具专业特色的思政元素[7-8]。本研究紧紧围绕眼科培养方案中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单元,提炼爱国情怀、民族自信、社会责任、医德伦理等专业核心价值目标,建立特色鲜明的思政元素库。进一步考虑到实习教学是眼科学本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与理论课和见习共同组成了完整的教学体系。实习阶段是理论结合实践的关键环节,也是学生成长为医生的过渡阶段。此时带教老师处在学生专业能力培养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最前沿,与学生联系最为密切,其言行对学生的价值引领最直接、影响也最为深远[5-6]。因此,实习教学作为专业思政的关键一环,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传统眼科实习多采取集中授课,然后教学查房,最后学习讨论的模式。这种模式往往同期学生多,带教老师的影响力和教学效果均有限。而小组模式由于组内学生人数控制,导师能与学生充分交流沟通,发挥其榜样作用。此外,这种模式也有助于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教学需求。导师能与学生共同制定教学内容,灵活开展适宜的教学方法,还能更深入地洞察学生的思想动态,有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22]。小组内的学生之间也可相互协作,增进友谊,培养互助合作精神。
多元化教学方式是增强课程感染力、亲和力,提高教学质量、满意度的重要推动力。把传统“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化为“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根据学生学情,探索并制定更能被接受的方式,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实现思政教育隐性渗透的目的[23]。针对不同专业、不同教学内容,教学场景和方式也应有所不同。在构建课程体系时,教师要结合本专业特色和自身优势,不断优化教学设计,从课程形式到思政元素的呈现,从课程主题到表达方式,均做出详细合理的教案规划,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加强教学组织和引导,因材施教。以近视防控为例,该章节实习设置于门诊更为适宜,学生在教学门诊已充分接触到大量鲜活病例,充分认识到近视防控刻不容缓,详细学习导师的沟通技巧后,再组织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讨论更为合适。而白内障内容学习适合设置于手术室,学生在详细观摩并充分理解手术原理、操作步骤后,再用叙事法了解白内障手术发展历程,认识金针拔障巧夺天工之处,感受眼科工作者为白内障患者复明所做出的艰苦卓绝的工作,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塑造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职业道德。
在前期教学实践中,本研究通过学生评价进一步反思课程改进方向。采用匿名问卷调查的方式对课程满意度进行Linker 五级评分。1 级为非常不满意,2 级为不太满意,3 级为一般,4 级为比较满意,5 级为非常满意。调查表包括内容、方法、氛围和效果四个方面以及建议。由30 名同济医院眼科八年制实习生完成了问卷调查,全部回收且为有效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教学内容、方法和氛围比较满意,尤其对教学内容满意度最高,说明在临床实习中加入思政元素得到了学生认可。既往有研究在临床八年制的整合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的调查也显示绝大多数学生(91%)认同在眼科学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82%的学生认为思政课程对激发眼科学兴趣有帮助[24]。
但是,本研究结果显示学生对教学效果的满意度一般。一项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课程的思政教学效果影响因素分析显示,实践机会以及学生整体素质对教学效果影响最大。这也从侧面佐证临床实习是增强理论实际结合,实现思政教育隐性渗透的重要环节和优势路径[25]。此外,由于目前思政教育缺乏客观完善的学分和量化评价标准,教学效果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参与度和满意度层面,例如考核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情况,对问题的理解程度,以及对专业成绩是否有提升等方面,而对学生学习中表现出来的职业道德及人文素养等尚未以量化的方式纳入到评价体系中。思政教育的效果也难以在短时间内突显,学生难以直观看到像眼科裂隙灯、眼压检查等临床技能教学的学习成效[26]。目前带教导师多为眼科医生,其认知、思维和能力不同,教学设计和实施效果也存在较大差异,能否恰当融入思政元素,能否灵活应用各种教学方法也都是未来需重点培养和考评导师的内容[27]。针对不同学制的学生,同一亚专业选择不同思政内容,施行不同教学方法的效果是否存在差异也亟须深入研究分析。在未来的教学探索中,应有意识地构建眼科学思政课程体系,不断挖掘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完善教学方法,优化教师团队,向所管辖的临床实习基底推广经验,更好地实现眼科学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
综上所述,深入挖掘眼科学课程资源中的思政元素,以实习教学为载体,恰当应用多种教学方法,构建专业思政视域下的眼科创新教学体系。这种课程设计与实践能在实习教学中融入正确的价值引领,有效提升课程的亲和力和学生满意度,提高眼科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