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莉
(上海政法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201701)
“两山论”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于2005 年8 月在浙江湖州安吉考察时提出的科学论断。“两山论”的提出具有必然性和前瞻性,这一科学论断与当今世界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要求紧密契合,也为我们今天破解农村发展难题提供了重要路径。 2023 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必须坚持不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1]。乡村振兴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在乡村振兴背景下践行“两山论”,将农村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同步增长,有助于贯彻新发展理念,对于我国更快更好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两山论”以解决生态问题为核心,在经济发展中坚持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共生之路,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理论指导。乡村振兴要始终不渝地坚持因地制宜方针,把握“两山论”的科学内涵,协调好人的生活与自然环境、自然保护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通过绿色发展的方式将乡村的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
实践证明,“两山论”是马克思自然生产力思想的丰富和发展,也是进一步完善乡村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理论源泉。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坚持以“两山论”为理论指导,加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乡村振兴全过程,对于促进农村实现共同富裕意义重大。
“两山论”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体现,来源于实践但又高于实践。毛泽东曾指出:“任何思想,如果不和客观的实际的事物相联系,如果没有客观存在的需要,如果不为人民群众所掌握,即使是最好的东西,即使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也是不起作用的。”[2]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非常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也在此方面采取了许多措施,譬如利用科技手段保护生态环境和控制人口增长以减轻环境承载力等,但这些措施对乡村生态保护的作用有限,农村人居环境以及乡村生态保护观念仍有待改善和提高。“两山论”从顶层设计的高度指出了乡村生态绿色资源的利用、保护可以与乡村经济发展相协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论断强调了在乡村建设的过程中不能只是依靠外来的政策、人才、科技等“软件”,还要依靠自身资源这一重要的“硬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对推动乡村生态保护起到了思想上的启迪作用。推动乡村振兴必然要发展乡村经济,而乡村经济的发展可以利用乡村生态资源,将生态红利转化为经济红利。“两山论”的丰富内涵不仅告诫人们为什么要与自然和谐相处,而且进一步启发了人类怎样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更好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两山论”不仅推动了乡村生态发展,还推动了美丽乡村和美丽中国的建设。
“两山论”提倡将乡村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价值、经济资本等,有利于促进乡村生态资源合理规划和有效利用。2015 年1 月习近平在云南调研时明确强调:“新农村建设一定要走符合农村实际的路子,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充分体现农村特点,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3]乡村是中国的“根”和“基”,乡村振兴包含乡村环境问题的治理与人居环境的改善,“两山论”对于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生态宜居家园有重要意义。在乡村振兴背景下践行“两山论”,应通过实施一系列绿化工程,重点整治农村“脏乱差”的现象,使乡村人居环境变得更加优美,吸引更多外出群众返乡,多措并举提升农民收入,让农民的钱包鼓起来,生活好起来,有效增强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第一,发展规划是一个地方发展具体实践行动的指引,对于各种开发建设活动的顺利实行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两山论”坚持以科学规划为先导,明确发展的目标和重点,深入谋划策划,做好相关实施方案,找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工作的结合点,为乡村生态和经济的进步发展形成科学导航。
第二,“两山论”要求充分利用好当地的各种资源优势,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每个地区乡村的发展现状,选择合适的产业发展方向。对于制定好的发展规划,必须一张蓝图绘到底,不可半途而废,在落实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部分细节进行适时调整。任何产业的发展都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不可脱离实际,必须真抓实干,久久为功,让发展规划真正落实到乡村大地上,让广大农民群众真正在“两山论”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共享发展成果。
“三农”问题一直制约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乡村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经济与生态的双向和谐互动。“两山论”提出了一条生态环境保护新思路--以生态促发展,以发展促生态。“绿水青山”诠释了乡村生态振兴的优美自然生态,“金山银山”侧面烘托出经济发展带来的基础设施的完善与人居环境的美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4]23,我们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5]24。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将生态振兴与产业振兴有效结合起来,有助于发挥乡村生态魅力和发展活力。乡村的本色是绿色,乡村振兴的总要求之一是实现生态宜居,因此要在改善农村居民生活环境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农村地域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对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的地方,采取综合治理及退耕还林等方式,逐渐恢复自然生态,不断促进乡村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同步。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4]31打赢脱贫攻坚战之后,一些地区和一部分群众还面临着发展难题,脱贫成果仍需巩固,这要求必须加快补足目前农村发展的突出短板,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发展,科学有序推动乡村的产业和生态振兴,从多个方面拓宽农民的增收渠道,让亿万农民共享共同富裕的发展成果。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生态振兴具有关键的推动作用,“两山论”的提出为乡村产业振兴和生态振兴提供了实践路径。
生态文明意识对于公众的行动有重要影响。目前,人民群众对“两山论”发展理念的价值内涵意义理解还不够,百姓的生态文明意识还比较薄弱,因此,对“两山论”的宣传教育工作仍需要加强。可以借助现代最新信息技术,通过抖音、微信、微博等自媒体平台宣传“两山论”相关内容,推动“两山论”发展理念教育向信息化、科技化方向发展。例如,相关部门可以通过在电视、微信、短视频平台推送一些生态文明建设的信息,让村民在无形之中接受熏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相关的教育,提升自身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村委会可以利用节日活动、重要时间节点等公众闲暇时间开展集体性宣传活动,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向广大人民群众普及绿色发展与生态保护知识,促使他们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的生活方式,真正把“两山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践行“两山论”不能只靠个别人或者一部分人,而是需要每一个人从思想意识方面重视起来,落实到日常生活中去。只有这样,“绿水青山”才会被久久守护,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建设才能取得跨越性的胜利。
推动乡村产业发展过程中,要坚持因地制宜,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促进产业绿色转型。
一是实行绿色生产方式,在传统制造、农产品深加工等领域创办绿色制造示范试点,提高清洁生产技术的推广力度,打造绿色供应链。随着社会的进步,一些传统产业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存在污染环境、入不敷出等问题。这些产业要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以科技创新开辟发展新领域、塑造发展新动能。例如,在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方面重点发展,推动农业和服务业生态化和绿色化;在绿色制造业、绿色矿业方面重点发展,实现制造业和矿业的生态化和绿色化。
二是探索文旅融合新模式,深入推进乡村优秀文化资源数字化建设。对于具有丰富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的乡村,应该借助当地绿水青山的自然风光优势,对当地独具特色的民俗风情和建筑风格进行挖掘,用文化赋能乡村振兴。通过在相关数字资源信息平台建立“数字文物资源库”“数字博物馆” 等,推广、宣传名镇、名村及传统村落的特色产品,努力在旅游产业上实现突破与发展;依托乡村旅游景点和特色美食,打造特色美食旅游路线,以此吸引旅游,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让乡村在保护生态的过程中实现经济效益同步增长。
三是加强在环境保护和生态价值观等方面对广大群众的教育,形成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社会风气。
“两山论”指导下的乡村振兴是对经济规律、社会规律、自然规律的一种新的总结,这就要求各级政府健全治理体系,根据本地区乡村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对应的政策。各地区要根据相关文件精神做好乡村振兴规划,建立起长效的生态监督和生态检查管理机制,对林田湖草实行一体化的保护,对农药、化肥的使用标准进行统一规范,对生产和生活垃圾回收利用建立相关的规范制度。对于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应建立保障机制,加强对于政府财政投入、村集体自筹资金、社会投资的监管,积极鼓励广大农村居民参与到乡村振兴的实践中。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6]“两山论”是新时代党领导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成果,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乡村振兴依靠党的领导,生态振兴也依靠党的领导,只有将党的领导贯彻落实,乡村生态治理及乡村生态振兴在新时代背景下才可以如期实现。因此,要发挥党的领导优势,建立健全生态治理机制。通过成立生态治理党委领导小组,制定生态治理责任制实施办法。在乡村生态治理过程中各级党委书记要对当地生态治理工作负责,按照省市党委领导统筹,县乡村党委贯彻落实且强化县级党委抓乡促村的工作方式,将各级党委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积极推动乡村生态振兴。
2023 年6 月28 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通过决定,将8 月15 日设立为全国生态日,主题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重农强农持续响鼓重槌,推动农业农村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新时代新征程,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新发展理念,走绿色发展之路,在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过程中,吹响一首首乡村振兴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