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绿色发展的理论依据及现实路径

2017-11-01 22:15薄海
经济研究导刊 2017年25期
关键词:绿色发展

薄海

摘 要:绿色发展理念以系统、整体、有机的观点,创新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模式,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兼顾,具有高度的绿色技术性特征。习近平提出的“两山论”深刻阐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对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绿色发展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以“两山论”为依据,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绿色发展应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坚持经济与环境兼顾,积极调整产业结构,走向生态环境要效益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关键词:经济欠发达地区;绿色发展;“两山论”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25-0006-03

一、绿色发展理念的内涵及提出

绿色发展理念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一种创新,强调经济、社会、环境三者的协调,是一种可持续发展模式。“绿色发展就是要发展环境友好型产业,降低能耗和物耗,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技术,使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相协调。”绿色发展理念将发展置于整个生态系统内,以自然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作为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要求改变能源利用方式,保护与修复生态系统,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存共荣。绿色发展的理论内涵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绿色发展是一种系统的、整体的、有机的发展。绿色发展理念从人与自然共生的视角出发,试图以生态主义的整体思维对人、自然、社会三者的关系进行公正审视和平等观照,以系统论、整体论、有机论的方法和机制来重新构造社会、生产、生活的新秩序,让经济效率与社会公平取得合理的平衡。其次,绿色发展理念的思想内核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一方面,绿色发展将经济发展函数的自变量拓展至生态环境;另一方面,其又在经济发展函数的值域当中,实现了经济的增长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绿色发展理念要求经济活动过程的生态化、绿色化,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兼顾生态效益,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社会财富的增加与生态质量同步提高。再次,绿色发展的重要特征来自于绿色科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对人类社会的变革起着革命性的推动作用。在人类文明转型的时期,从传统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生态文明社会转型的绿色发展过程中,科学技术成为这场变革的重要特征。绿色科技成为绿色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环境生态产业成为传统产业结构调整转型的一个重要领域,而国家的经济实力也由传统的单纯经济GDP转为以单位GDP能源消耗为考核对象,以提高资源转化效率为目标的绿色GDP,成为未来世界国家综合国力竞争的一种主导力量。在这一切的转化过程中,绿色科技成为绿色发展的重要特征,发挥着重要作用。

绿色发展理念是在全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情况下提出的。随着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当前全球生态环境问题凸显,主要表现在气候变化、资源枯竭、人口膨胀以及生物多样性减少等方面,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威脅人类的生存。2008年爆发的一场国际金融危机,深刻唤醒了人类的危机意识,全球性问题的爆发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模式出现了危机。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其发布的绿色新政简报中,郑重提出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绿色转型,以及一系列与之相配套的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相关措施。在2011年的《绿色经济报告》中,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再次重申绿色发展、绿色经济在经济增长、促进就业以及生态保护方面的积极作用,并以此为世界各国摆脱金融危机提供了新的指向。《绿色经济报告》指出,作为一项重要的发展战略,绿色发展所带来的绿色经济在实现人类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绿色经济及绿色发展成为重要的发展理念。

绿色发展理念是在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资源瓶颈下提出的。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经济发展必然消耗大体量的资源,而相对匮乏的资源成为制约我们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瓶颈。建国以来,我国一直依靠重工业来加快经济增长,尽管这种产业依赖在改革开放之后有所降低,但科技进步所蕴含的巨大经济效应还是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这主要是由于在很大程度上,我们的经济增长还是靠自己和能源的投入来实现。由此带来的增长方式粗放型、资源利用率低,使得我们面临的资源能源问题日益严峻。在“十二五”规划中,我们党面对严峻的能源问题,提出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两型社会,同时把绿色发展和节约型社会的建设纳入到下一阶段国家发展规划的重要工作当中。2009年,国务院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环境产业、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首次将发展绿色经济纳入国务院日常工作。随后,国家领导人多次在国内外重大会议上强调发展绿色经济的重要意义和必要性。

绿色发展理念是立足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国策基础上提出的。1987年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在《我们共同的未来》中,首次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此后,可持续发展模式便得到了广泛的价值认同。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兼顾公平的发展,不仅是代际之间的公平,还包括地域之间的公平。可持续发展直接指向传统发展模式在工业化、现代化过程中所暴露出的内在缺陷,而这种缺陷所带来的影响都已经表现为当今世界面临的各种危机,如环境污染、人口膨胀、资源匮乏、经济放缓等问题。20世纪90年代末,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将“可持续发展”纳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将“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列入“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之中;2015年4月25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首次提出“绿色化”概念,并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中进一步提出绿色发展。

二、“两山论”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绿色发展的理论依据

2005年8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就曾讲过:“我们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通俗地讲,就是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 2015年3月,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正式把“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写进中央文件,成为指导中国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两山论”从辩证唯物史观的基本立场,以系统的观点深刻分析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之间的关系,对解决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矛盾问题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endprint

首先,“两山论”体现人类社会存在的自然环境基础。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人类“本来就是自然界”,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同时,“人双重地存在着:主观上作为他自身而存在着,客观上又存在于自己生存的这些自然无机条件之中。”可以看出,人类的存在与发展也是以自然环境为前提的,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与自然环境不可分割的。这就是说,人类社会发展的前提条件,是以“绿水青山”为代表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而人类社会发展所追求的“金山银山”也只是自然环境价值的一种外在体现。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就是依赖于环境,依赖于对自然资源的加工和制造。如果将绿水青山置于社会发展的基础规约之外,那么人类的生存及社会的发展也将是不可持续的短视追求。

其次,“两山论”挖掘社会生产力当中的生态要素。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观认为:“劳动生产力是由多种情况决定的,其中包括:工人的平均熟练程度,科学的发展水平和它在工艺上应用的程度,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条件。”生产力的变迁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自然条件也是一种生产力。习近平则进一步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的基本理论,创造性地将以“绿水青山”为代表的自然环境等生态要素也视为推动社会财富积累的生产力的一部分。习近平同志曾指出:“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观念。”从这个意义上说,“两山论”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的基本理论,将社会生产力当中生态要素的重要性进一步明确并提升至新的高度。

再次,“两山论”揭示经济社会发展所追求的生态价值。人类社会的发展始终没有离开对价值的追求,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都不同程度地忽略了对于生态环境内在价值的追求。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上也经历了一个对于生态价值追求过程的演变,从“以绿水青山换取金山银山”,到“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再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个过程反映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发展从最初看重对于经济价值的有限追求,到经济价值受到生态价值的制约,再到对于经济价值与生态价值的兼顾演变的历史进程。从哲学的观点看,这是对于经济价值与生态价值从“二元对立”到“内在同一”的一種转变,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辩证转变。“两山论”揭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从“两点论”到“重点论”,再到“统一论”的发展过程,是对发展模式的哲学反思和生动实践。

三、经济欠发达地区绿色发展的现实路径

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绿色发展要解决“发展”和“绿色”两个重要问题。“发展”是对经济发展的量的要求,“绿色”是对经济发展的质的要求。可以说绿色发展本身就是一个包含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重命题,这个命题的解决,不能用简单的阶段论来认识,不是哲学意义上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近代工业化进程中,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被认为是两种不可共时性存在的事物,二者的矛盾带来了经济发展的严重生态问题。近代以来,西方国家孤立、机械地看待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以“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径完成了自身的发展,同时也造成当前生态环境恶化的全球性问题。因此,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绿色发展应该以系统、整体的观点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用自身的比较优势走一条兼顾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经济与环境兼顾,避免先发展后治理错误模式。经济发展不可避免地会对环境产生影响,这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来说可能会更明显,但不是说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就一定处于严重对立的状态,近代西方的“先发展后治理”的工业化发展模式,也不是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所不可回避的发展路径。近代西方工业化模式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产生的,天生地带有资本逐利的贪婪本性以及制度上的缺陷,是在产业技术并不发达的情况下的一种历史选择。因此,对于这种错误的发展模式,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内,借助于当今绿色科技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我们完全具有一种兼顾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绿色发展的后发优势。一方面,从思想上打破西方发展模式的观念禁锢,充分认识发展与保护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相互促进辩证关系,树立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可以实现共赢的理念。同时,要转变政绩观,把环境质量改善作为重要方面,发展的目的不能只唯GDP,而要更多地关注环境质量改善所带来的民生福祉。另一方面,生态环境的改善不仅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还能够吸引更多的商家来投资创业,带动经济进一步发展。通过加强环境治理,利用环境保护来优化经济发展、推进经济转型,可以实现发展和保护的协调共赢。

产业结构性调整,淘汰不利于发展的落后产能。调整产业结构是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措施。一般意义上的产业结构调整是指均衡三次产业在国民经济贡献中的比例,使得国家经济结构稳健、具有内生活力,在国际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和风险抵御能力。而生态问题上,从经济发展绿色化角度去考虑产业结构调整,更重要的是增加各产业对于经济发展的有效供给,淘汰污染大,资源、能源转化率低的落后产能,使得产业结构更适合于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目前工业在我国的产业结构中仍占主导地位,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更是把优先发展工业作为脱贫致富的突破口,有时甚至不惜环境代价。而生态视角下的未来产业结构发展趋势,应该是结合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结构性调整,实现产业之间的共生发展。经济欠发达地区在产业结构调整时,应该优化和利用流经经济系统的所有资源,使三大产业之间具有群落特征、关联特征,以及系统内部的复杂性和自组织性。重点降低低能耗产业产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提升低污染产业产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同时,协同各产业发展,打造产业共生模式,使得产业系统呈现出类似于自然生态系统那样的多样性,从而填补产业系统内的“结构洞”,既平衡了各产业之间的依赖关系,又增加了产业系统的复杂性,从而实现了产业系统的稳定性。

向生态环境要效益,走绿色发展的可持续道路。习近平提出:“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的优势,那么绿水青山也就变成了金山银山。”这就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绿色发展指明了一条向生态环境要效益,走绿色发展的可持续道路。绿色发展理念下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要求将生态环境视为生产力的基本要素。某种意义上,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就是生态要素、环境资本不断融入经济发展的过程。经济欠发达地区在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转换的过程中,要认识自身的比较优势,把生态环境作为经济发展函数的自变量,最大效用地发挥经济发展过程中生态要素的挖掘,提高经济发展当中生态要素的有机构成。首先,要站在大生态系统的立场上,统筹考虑和安排“自然—人—社会”复合体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既要考虑生产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生活资料,又要考虑自然界发展的物质需要,使是生态要素的经济消息始终不偏离“自然—人—社会”的复合体。其次,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充分重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发挥人的创造性。在尊重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双重规律的基础上,充分挖掘人类的聪明才智,推进绿色生产力的迅猛发展,最终实现“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要积极发挥生态要素对于能源、资源禀赋上的代偿功能,充分挖掘生产力当中生态要素的积极作用,把依赖于能源消耗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转换成依赖生态资源、环境要素发挥效率的经济增长模式,以适度开发自然资源保证生态环境为前提,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因此,经济欠发达地区在绿色发展的过程中,应统筹考虑人口增长、环境承载能力和可利用资源等因素,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促进“多规融合”,进一步优化地域结构,以科学规划引领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之江新语[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5:153.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491.

[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6.

[4]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53.

[5]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209.

[6]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59.

[7]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235.

[责任编辑 吴高君]endprint

猜你喜欢
绿色发展
日本城镇化“绿色发展”新动力对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启发
绿色转型战略需要更明确的路径选择
能源诅咒视角下成都经济区绿色发展研究
绿色金融在石油石化行业的运用研究
十八届五中全会五大发展理念之坚持“绿色发展”
十八届五中全会五大发展理念之坚持“绿色发展”
人力资源质量的生态维度研究
基于绿色发展观视角关于产业转型路径的思考
浅议坚持法治环保 推动绿色发展的实现路径
“绿色发展”关键在于“绿色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