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惠英
他翻开一张《河南日报》,顺手指着一个事前做了标记的字,问我:你认得这个字(引者按,即“”字)吗?……大约两个星期之后,还是午餐时间。丁先生对我说,那个字找着了。“小王,那个字念mar,不知道你听说过没有?”
丁先生指出这是河南郑州一带的方言字。
(王广义)于是加了例句:“大人说话,小孩儿别打岔,去 mar 玩儿去 !”
这是 1964 年秋的事。
笔者请教了河北、河南的同行朋友,从辛永芬、吴继章、桑宇红以及他们介绍的朋友那,得到了很多帮助。在此深表谢意。
我们先分析王广义这例句中“mar”的意思:
大人说话,小孩儿别打岔,去 mar 玩儿去 !
这个mar,显然是指示处所,地点。
1. 郑州市
2. 洛阳市
3. 平顶山市
4. 许昌市
5. 三门峡市
笔者还想到:
河南、河北、山东等地的地名,都有“××那(里)”的结构、说法。例如:
河南省(据《河南省地图册》):
杞县:顾那(19页)
孟州市:北那、南那(26页)
台前县:张那里、丁那里、艾那里、高那里、韩那里(77页)
西华县:刘那、何那(125页)
河北省[据《河北省地图册》(中国地图出版社,2001)]:
清河县:梁家那、邱家那、华家那(44页)
山东省[据《山东省地图册》(中国地图出版社,2000)]:
梁山县:尚那里、殷那里、路那里、孔那里、郑那里(81页)
东平县:段那里(99页)
作为处所指示词,笔者又想到了远指词“那”,也是读m-声母的。
进而又想到了沈丹萍(2000)《唐山曹妃甸方言研究》记录的远指词“那muo213”和“那一mei213-21”(183页),还有“那儿mer”(210页)。例如:
还有河北同行提供的滦南远指词mo313/mei53er0:
又《河北省志·方言志》(方志出版社,2005)南皮方言(599页):
这时,“娘”“妈”已经成了指示词、疑问词的词尾了,甚至是方位词“下(哈)”的同义叠置。
还有一个视角。笔者查阅了江苏资源集的材料,发现不少地点第一人称代词“我”就读自成音节的鼻音“呣m、嗯n、我/吾ŋ”,参见表1[据《江苏语言资源资料汇编·词汇卷(下)》(凤凰出版社,2015)]:
又如河北等地方言“爱人/耐人”“敖包/脑包”这些词中,ŋ-/n-也不分。
还请同行朋友,特别是调查研究北方方言、河南河北方言的专家、学者,进一步深入调查,甚或是抢救性调查。特别是声调,因为王广义没有记下。[1]
附记 黎语那远指
黎语的近指词“这”nei2,显然是来自广州话的近指词“呢nei55”的影响,而远指词“ma2”正好和“”mɑr音近。提出来供大家参考。
欧阳觉亚、郑贻青《黎语调查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
附 注
[1] 笔者海南师范大学同事冯法强教授,调查了驻马店上蔡老乡董云亭老师,当地“”mɑr53读阳平调。表示门外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