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莹
摘 要:新时期,高校教育教学应以激发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其前提是要有创新型的办学理念、创新型的教师及教法。本文通过对“脱口秀”模式在高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从其可实施的现实依据再到优势分析,探索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脱口秀”式教学的有效路径,创新教学模式,以激发高校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脱口秀”;高校课堂;创新教育改革;教学策略
在教育部“淘汰水课、打造金课”的要求下,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课堂教学如何提高质量,进而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在高校课堂上,有时会出现教师一个人唱着“独角戏”,师生间缺乏互动的情况。课堂气氛容易陷入沉闷,学生听课时就会感到枯燥乏味,从而丧生继续学习的兴趣。因此,高校课程亟待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脱口秀”作为一种针对现场观众的喜剧表演,通常为一个或多个表演者直接在舞台上向观众作出具有喜剧色彩的表达。这与一位教师站在讲台上向一群学生传授知识,引导他们学习和掌握知识和技能,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在“脱口秀”与教学之间搭桥联系,为开展“脱口秀”式的课程创新教学方法改革提供了一定的可能性。
以往学者对“脱口秀”与教学相联系的研究多从以下方面展开,如:洪皓轶、顾芳芳从传播的角度指出了影响“脱口秀”教学法应用效果的几个方面;卜颖认为“脱口秀”应以教师或部分学生为主持人,以大多数学生为受众,进行小范围的信息传播,主要形式为自由演讲,辅以图片、视频、音响效果等手段;李爽总结了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可运用“脱口秀”式主持。此外,也有一些具体课程与“脱口秀”模式相结合的研究,如:郭旭明分析了“脱口秀”应用于高等学校《综合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重点与难点;钱培珊指出了“脱口秀”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前景和注意事项;王威、何青将“脱口秀”运用进了学前卫生学的教学中;耿禧则将“脱口秀”引入高校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教学中;季学凤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公共课运用“脱口秀”总结了有效路径。他们从外语、医学、思想政治等教学领域,为“脱口秀”教学法在高校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基础。
一、“脱口秀”与课堂教学相似点
(一)方式、环节相似
正式的“脱口秀”演出伊始,需要“热场”环节,目的是让观众放松下来,尽快进入观看演出的状态。如由西安大唐不夜城景区推出的新互动节目“盛唐密盒”中,扮演“房玄龄”和“杜如晦”的“脱口秀”演员的热场台词有“陛下说,让你我二人乘坐时光机,到一个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处,去招揽些贤才”,“到地方了,你看看外面,这大概就是几百年之后了,你我二人先打个招呼吧”。而教师在一堂课的教学环节最开始,也需要通过一段开场白,让学生尽快进入上课学习的状态,内容包括复习、提问、引入新课等。
此外,“脱口秀”演出中通常会伴随着多次互动环节,即主持人或表演者在演出过程中,与观众进行没有预先排练的即兴对话,目的是了解观众,或令现场气氛变得更轻松或更热烈。“盛唐密盒”的表演就是借鉴了“脱口秀”表演形式进行创新。二位演员随机挑选游客上台参与答题,对于答错问题的游客,他们会想办法跟游客进行一些有趣的互动,让游客放松下来,如风趣吐槽“小兄弟是有两把刷子的,不过刷子上的毛有点少”,“姑娘真是乐善好施啊,不光把所学知识还给了老师,还多给了一点”。这种“脱口秀”式的互动,打破演员与观众的界限,让游客参与到表演中,共同完成知识问答。而在教学过程中,互动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互动,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问题,从而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同时,互动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所选话题固定
“脱口秀”演员在进行脚本创作时,往往会有一个固定的话题。如西安“脱口秀”的开拓者啸雷开创了“脱口秀”俱乐部“唐蒜铺子”,在演出中常就一个与陕西文化有关的话题进行演说,如“陕西人过年讲究”“西安人眼中的好饭馆”等。又如“盛唐密盒”向游客所提的问题,往往为天文、地理、历史、国学等某一领域,如提问“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请问姜太公在哪里钓的鱼?”“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说的是谁?”从历史典故到诗词歌赋,把所选话题的文化融于风趣幽默的“脱口秀”互动之中。而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每一堂课也有一个固定的教学内容或课題,这是为了确保教学的连贯性和系统性。每一节课的教案都需要有具体的章、节名称,以便教师能够清晰地了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针对该内容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目标。
(三)活动时长相近
正式的“脱口秀”演出活动时长约为90分钟,与45分钟一小节课、90分钟一大节课的高校课堂时长较为一致,并且演出内容的时长把控与课堂的教学节奏相仿。“脱口秀”演出开场白的5~10分钟,主要是介绍节目、嘉宾和今天的主题等,与每堂课的导入环节相似;“脱口秀”主要内容占80分钟左右,包括嘉宾访谈、观众互动、段子表演等,和用于主要教学内容的时间相符;“脱口秀”演出的最后结尾5~10分钟,主要是总结本期节目、感谢观众和嘉宾、预告下期节目等,也与教学中总结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习收获、提出相关的拓展问题等过程相像。
(四)受众群体一致
有调查数据显示,网络综艺节目《脱口秀大会》的观众画像中,18~23岁的大学生人群占41.04%。在“脱口秀”发展过程中,大学生一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受众群体,这主要是因为“脱口秀”内容和风格与大学生的生活经历、价值观和审美趣味高度契合。“脱口秀”演员也经常以大学生的生活、情感、就业等问题为主题,用幽默的方式表达大学生的心声和诉求,这种共鸣让大学生更容易接受和喜爱这种表演形式。
综上可见,“脱口秀”与课堂教学之间存在若干类似之处,这为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在高校教育探索中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脱口秀”式教学方法创新的有效路径
(一)定位个人教学风格
“脱口秀”演员具有强烈的个人魅力和鲜明的个人风格,每位演员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表达方式,这种个性化的表达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比如西安“唐蒜铺子”的创始人啸雷,凭借草根视角与诙谐幽默的演出风格,深受观众喜爱;“盛唐密盒”的二人表演不是单向的“你听我讲”,而是通过观众互动性强与知识普及性广的特点使游客享受沉浸式体验。
同样“脱口秀”式教学离不开富有个性魅力的教师。如华中师范大学的戴建业教授,把原本枯燥的古诗文讲得妙趣横生,讲到兴起时金句不断,把诗词课上成一场场“脱口秀”。教师在开展“脱口秀”式教学时,需先将个人教学风格定位准确,如:机智诙谐、妙语连珠的幽默型;用思维的逻辑力量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理智型;将对知识的追求融于对学生的关心、教导中的情感型;亲切自然、娓娓而谈的自然型。准确定位一种具有个人特色的教学风格,有助于教师在课堂上彰显魅力,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打造高效课堂。
(二)掌握相关知识,设计“脱口秀”式的教案
互联网发展更新迭代速度飞快,“脱口秀”的话题与内容也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改变。这提示教师在编写教案时,需要不断思考研究原本的教学内容是否过时,及时推陈出新,更新带有“脱口秀”色彩的表述方式,不能躺在旧教案上“吃老本”,一份PPT“走天下”。
“脱口秀”演员在完成一场精彩的演出前,需要创作和打磨出一系列高质量的“段子”,完成脚本的创作。“盛唐密盒”中“房玄龄”的扮演者王泽表示,刚开始“盛唐密盒”是填内容、台词,后经过打磨创新,加入了和游客照相、聊天、游戏、送礼物等互动环节,形成现在的形式。因此,想要开展“脱口秀”式教学的教师也需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保持好学之心,不断扩展、完善自身知识领域,掌握“脱口秀”的脚本创作与演出方面的理论知识,学习如何创作和打磨“段子”,将课堂教学内容展示出幽默效果,顺利实施“脱口秀”式课堂教学。
“脱口秀”不是即兴演讲,必须提前准备稿子,内容越详细越好,针对某些内容、某个句子加入一些有趣的素材。在开展“脱口秀”式教学模式过程中,教师需要对自己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无比熟悉,然后精心设计一系列带有“脱口秀”形式的教案,如在课堂最开始用“热场”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课堂的兴趣;借鉴“脱口秀”演员的互动方式,通過提问、游戏、奖励等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
此外,教师可多向“脱口秀”演员学习专业技巧,比如演员需要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节奏感,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并让他们产生共鸣,教师也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通过生动有趣的语言和节奏掌控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更加专注于课堂内容。
(三)把握喜剧尺度,切忌滥用和冒犯
“脱口秀”的本质是喜剧,追求高密度的笑点,而高校教育的核心则是教学。“脱口秀”式教学模式,最终目的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向学生传授知识。课堂绝不是“娱乐至死”的“脱口秀”场,教师也不是“脱口秀”演员,因此绝不能偏离教学内容或脱离学生,把课堂变成教师的“个人专场”。教师要严格把握课堂上的喜剧尺度,应点到为止,不可小题大做,避免因过度娱乐化而偏离了教学的本质。
“脱口秀”时常通过幽默、讽刺、夸张等手法反映社会问题,引发观众的共鸣和思考,但当下一些“脱口秀”演员为了增加流量,博取大众眼球,不惜以冒犯、诽谤、挑衅等方式制造话题、引起争议,甚至使用一些不太文明的词句。这些行为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部分“脱口秀”演员因此被依法立案调查,并被做出相应行政处罚。有网友以“脱口秀是冒犯的艺术”为由,试图为他们开脱。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冒犯不仅不能给观众带来快乐,还损害了“脱口秀”的艺术品质和形象信誉。因此,教师在实施“脱口秀”式教学模式过程中,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坚决杜绝不合时宜的话题与词句,要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自身从教行为,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提升自身政治思想素质,坚守师德底线。
(西安翻译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西安翻译学院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激发学习兴趣的‘脱口秀式创新教学方法改革”(J22B09)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刘黎.高校教师“日常口语体”运用特色分析:以戴建业教授的网红课堂表达为例[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8(6):76-81.
[2] 孙萍.“盛唐密盒”背后的流量密码[J].新青年(珍情),2023(5):54-55.
[3] 耿禧则.将“脱口秀”引入高校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教学的相关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30):250-251.
[4] 王威,何青.“脱口秀”模式在学前卫生学教学中的运用[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2,28(6):32-34.
[5] 洪皓轶,顾芳芳.现场脱口秀在大学课堂应用的传播效果分析[J].现代经济,2011(10):174-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