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素玲,李 帅
(安徽农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6)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经过百年奋斗,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史成就。思想政治工作在党的百年发展中则起着生命线的重要作用。“延安时期是我们党领导中国革命事业从低潮走向高潮、实现历史性转折的时期。”[1]这一时期始于1935年10月,止于1948年3月①。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深化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功能的一段非常重要的实践探索时期。这一过程中,党及其领导的军队逐步由弱到强、从小到大,最终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党善于运用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总结思想政治工作经验,从而调动了广大党员干部、军队、知识分子、工农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新时代,全党更加注重思想政治工作,以史为鉴,探究延安时期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实践经验,对于开展当前思想政治工作具有指导意义和现实价值。
延安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有力促进了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项工作的开展,为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革命理想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思想保障。
“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2]1094自党结束长征,扎根延安,党的事业不断稳固,蓬勃发展。同时,党的队伍中非无产阶级力量不断涌入,党内、军内非马克思主义思想持续蔓延。错误思想的盛行必然动摇广大党员的理想信念、削弱蓬勃发展的革命力量。毛泽东把全党的思想教育问题提升到战略高度,视思想教育为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思想教育中心地位得以确立。此外,中央通过开展会议、学习、宣传、集体讨论、整风运动等多种形式,纠正党内长期存在的错误思想,提高全党尤其是党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高度统一党内思想,为革命斗争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坚实的思想保障,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塑造了坚强的领导力量。
1935年,党中央初到陕北,政权不稳,边区经济极度落后。皖南事变后,国民党对陕北根据地实行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政策,日寇对解放区步步紧逼,再加之自然灾害,解放区“弄到几乎没有衣穿,没有油吃,没有纸,没有菜,战士没有鞋袜,工作人员在冬天没有被盖”[3]11的地步。为打破这一困境,党寓思想政治工作于经济建设和其他各项工作中,实行“精兵简政”的政策。政策实行之初,部分群众思想上不理解,执行上不到位,毛泽东巧妙借用《西游记》中孙悟空化为小虫子成功打败铁扇公主的故事,将日本侵略者比作妖精,八路军新四军则被比作孙悟空,虽然我们身体小了,但力量更加集中,击败日本妖精当然也不在话下了[2]882。生动形象的比喻使得中央政策在群众中更容易被接受,极大激发了解放区军民的生产积极性和革命主动性。此外,党中央动员广大党员和民众“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开展大生产运动、土地改革、减租减息等群众运动。1938年10月,党中央将精锐的第120师359旅调至陕甘宁边区抵御国民党军队,在边区359旅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一边坚持战斗,抵御敌人入侵;一边积极开荒生产,开垦南泥湾。359旅的官兵和当地百姓克服了缺乏工具、缺少住房、土地环境恶劣等种种困难,“1944年,359旅种地26.1万亩,产粮3.7万石”[4],实现了由缺衣少食到自给自足再到缴纳政府公粮的大逆转、大进步,从根本上改变了边区的经济困难和物质匮乏的局面,极大鼓舞了解放区战士的士气和群众的生产热情。在物质贫瘠、士气低迷的不利局面下,党中央以思想教育和思想鼓舞激发民众力量,最终打破困境。这正是“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的现实体现,展现了“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的现实辩证法[5]。
延安时期,党通过持之以恒的政治建设,巩固了全党全军的政治认同、增强了党的凝聚力、强化了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使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和统一”[6]。一方面,在革命浪潮的推动下,中国共产党员的数量迅速增加,老党员革命意志坚定但往往文化水平不高,新党员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但政治方向不够坚定[7]。对此,党中央广泛开展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教育,严明政治纪律,肃清了一些党员小资产阶级思想②,实现了广大党员在政治上、组织上、行动上达到高度统一的伟大创举。另一方面,“政治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大众政治参与”[8]。针对老百姓政治觉悟较低的现实情况[3]11,党坚持执政为民的理念,除给予边区人民物质利益外,还开展“拥政爱民”、民主选举等活动,赋予老百姓民主自由的权利,让老百姓切实体会到“当家”的滋味[2]913。
文化宣传和文艺活动是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宣扬党的理论的重要方式,是组织和动员民众的有力武器。延安时期,党将思想政治工作与文化建设相结合,以成立报刊、创办艺术学校、开展文艺运动等多种形式有力促进了边区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以提倡民间戏剧、歌舞、秧歌、宣传漫画和抗战标语等贴近老百姓生活的艺术形式,丰富了边区民众的精神生活。如歌曲《参加八路军》,以通俗易懂的歌词和朗朗上口的旋律向老百姓宣传加入八路军、杀敌报国靠自己的道理[9]。秧歌剧《兄妹开荒》,讲述了陕甘宁边区一家兄妹响应政府号召积极投入大生产运动、开荒种地的故事,展现了新社会的农民形象,激发了广大农民争当劳动英雄的热情[10]。歌剧《白毛女》以艺术的形式揭露出地主阶级与农民的尖锐矛盾,激发民众不甘压迫、奋起反抗的心理,在丰富百姓精神生活的同时,提升了思想教育的效果[11]。党的思想政治工作采用了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方式,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营造出浓厚的文化氛围。
延安时期,是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典范时期,留下了诸多宝贵经验。党中央紧紧围绕中心工作,面对不同对象,运用不同方法,在加强理论教育的同时,重视调查实践,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彰显了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卓越能力。
“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12]早在马克思、恩格斯领导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时,理论教育就作为革命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要的是,这一做法同样在延安时期的革命斗争中得到贯彻。党中央初到陕北,在遵义会议上,毛泽东在党内的领导地位得以确立,但党内思想上混乱的问题仍未肃清,教条主义、机会主义等错误倾向仍然不断侵蚀着、动摇着广大党员尤其是党员干部的革命信念。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强调:“我们要建设大党,我们的干部非学习不可。”[13]179由此,一场马列主义理论学习运动即整风运动在全党范围内广泛开展起来。整风运动从1938年持续到1942年,期间毛泽东亲自主编《六大以来》一书,供党员干部学习[14]。刘少奇、张闻天等党和军队主要领导人带头学习和讲授马克思列宁经典著作,并多次向党内、军内和学校推荐学习书目,如张闻天就带头组织翻译和出版了包括《列宁选集》在内的多部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在党内、军内掀起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理论的学习浪潮③。
党中央还十分重视和提倡实事求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毛泽东在《实践论》中就明确指出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2]802,鼓励党员干部带头开展调查研究,坚持理论认识与具体实践相统一。《中央关于干部学习的指示》第一条就明确规定:“全党干部都应当学习和研究马列主义的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具体运用。”[15]此外,延安时期党中央在各地设置专门的调查研究机构,如1941年9月成立的“妇女生活调查团”④、1941年12月由林伯渠带队的考察团、1942年1月由张闻天组织成立的“延安农村调查团”⑤等,这些调查团深入革命根据地各县、乡、村实地考察,为指导农村农业生产和革命运动提供了丰富的一手资料。
拥有科学的理论指导是中国共产党能够带领人民群众在正确的道路上不断开拓进取的重要原因。自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立党之本、无数党员精神之源以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理论之基的根本指导地位从未动摇。坚持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调查实践有机结合,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成为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又一宝贵成功经验。
“一切空话都是无用的,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2]898毛泽东强调将人民群众核心利益同思想政治工作内容相结合,给人民群众以物质激励,调动广大群众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党中央适时转变土地政策,解决农民迫切关心的土地问题。1946年,党中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以实施“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代替原有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拥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土地,也使得广大希望保卫家园、保卫土地的农民群众积极投入生产、投身革命[16]。
用民主的方法调动受教育者的积极性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又一法宝。毛泽东指出:“把抗日战争与民主制度结合起来,都能收得很大的效果。”[13]130在党内,坚持“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局部服从全体,全党服从中央”[17]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在党外则积极联系进步的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和民族资产阶级等中间势力,以“三三制”原则为依托,广泛联合有志抗日人士,构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凝聚强大抗日力量。这些无不体现出党始终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在以物质利益满足边区人民的同时给予广大人民群众民主自由的权利,即“应是凡满十八岁的赞成抗日和民主的中国人,不分阶级、民族、男女、信仰、党派、文化程度,均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18]743。
“只有领导骨干的积极性,而无广大群众的积极性相结合,便成为少数人的空忙。”[18]467党的事业发展与壮大绝不是依靠少数人的努力可以实现的,更重要的是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延安时期,党将予以人民物质福利和民主自由有机结合,实现了人民群众物质利益的保障和民主权利的自由,为广大群众坚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提供了坚实基础和根本保证,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有力支持和群众基础。
“思想政治教育以一定的阶级关系为依托,以一定阶级的思想理论为指导,为一定的阶级利益服务。”[19]这揭示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必然是为党所领导无产阶级的、人民的事业而服务的。
抗日战争初期,日本帝国主义来势汹汹,党中央审时度势统筹分析国内外形势。1935年12月25日,党中央在瓦窑堡会议上一致通过的《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分析了当时的政治形势,指出民族矛盾已然成为当前主要矛盾,构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应当采取的策略[20]。1935年12月27日,毛泽东在“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所作的《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深入分析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各社会阶级的关系,明确提出目前党的中心任务是建立全国人民的统一战线,反对日本帝国主义[21]。因此,“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围绕着抗日这一中心展开”[22]102。党中央全面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教育,积极号召、动员、组织一切可以团结起来的力量,共同反抗日寇侵略。一方面,党中央通过报纸、宣传海报、宣传标语等⑥向根据地老百姓公布日军的残暴行径、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将持久战精神渗透至群众心中,消除了当时悲观的亡国思想和速战速决的激进论调,凝聚了民众坚持抗战的决心[22]102,为取得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在国民党领导的白区积极宣传与开展统一战线思想政治工作,尤其是对民主人士和国民党党内人士进行政策宣传和思想动员,取得了积极成效。如宋庆龄、陶行知、沈钧儒等怀有救国救民之志的爱国人士共同成立了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主张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对东北军张学良和陕军将领杨虎城进行统一战线思想政治动员工作,极大推动了国共合作的进程,成功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由此可见,党在这一时期坚持了思想政治工作与党的中心工作相结合,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赢得全国解放获取了人民的有力支持。
延安时期,革命队伍中社会关系复杂、阶级成分不一,教育对象多元化、复杂化,如何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方针政策深入各阶层、深入百姓心中,是党中央开展思想政治工作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毛泽东形象地将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所面临的任务比作过河,将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比作桥,“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23],党中央创造性地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典型榜样教育等方法,切实提高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拓展了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
其一,批评与自我批评作为党的三大作风之一,也是党在思想政治工作上矫正错误思想、严肃政治纪律、坚定理想信念的关键抓手。“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2]1004毛泽东强调全党同志不能惧怕批评,要勇于接受人民的批评和敢于自我批评,在批评中不断进步。其二,毛泽东特别重视树立榜样典型,鼓励总结和宣传典型经验。听闻劳动英雄吴满有的事迹,他强调广泛宣传其英雄事迹并号召全党向吴满有学习[24];当得知白求恩医生在救治伤员过程中不幸染病去世,他在亲自撰写的文章《纪念白求恩》中称其为真正的共产主义者[18]660;在《为人民服务》中,毛泽东高度评价为人民牺牲的张思德战士,称其牺牲重于泰山[2]1004。其三,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去。夏天天气热,农民群众习惯在墙根底、树荫下吃饭、乘凉,宣传员就到这些地方给他们读报纸、讲故事,和他们谈家常;冬天冷,人们不愿出门,宣传员就挨家挨户到百姓炕头给他们讲抗日的道理、解读党的新政策等⑦。延安时期,党运用和创造的一系列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为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目的奠定了坚实基础,提供了有力手段,为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的发展和实践的拓展留下了诸多宝贵经验。
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风霜而生生不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始终贯穿于党的百年历史实践,在党领导的中国革命、改革和建设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局势和社会形势复杂,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与发展同样遭遇困境、面临挑战。以史为鉴,借鉴延安时期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成功经验,挖掘其当代价值,对于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以及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有着重要价值。
善于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坚持将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贯穿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全部内容中去,是确保思想政治工作有效开展的根本前提。延安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突出成就,就在于中国共产党人在伟大的革命实践中,时刻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提升自身马克思主义水平。其中,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指导地位,确保了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方向的正确性,为取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伟大斗争的胜利凝聚了磅礴力量。
回望党的百年历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25]经济全球化浪潮下,世界各国的文化亦在不断碰撞、不断交融,思想政治工作如何更好迎接挑战、抓住机遇,成为当下亟待思考的问题。因此,新时代的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借鉴和创造性地运用延安时期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成功经验和优良传统,更好地为国家和人民服务;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新成果培育人,思想政治工作才能符合时代之需,满足人民之求;坚持以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思想政治工作才能紧跟时代步伐,培养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助力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向前。
马克思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指出人类社会发展以社会生产方式为基础,社会进步的推动者与历史的创造者是人。中国共产党始终遵循这一人类社会发展基本规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延安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突出成就,就在于党始终围绕根据地百姓的利益得失开展工作,一切工作最终的落脚点都在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为了民族的利益、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也紧紧围绕这一工作中心展开。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无不彰显党在人民群众中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体现了党的群众基础的牢靠。抗日战争中,我们党广泛发动群众,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解放战争中,在无数老百姓的人拉肩扛下,人民解放军打败了装备精良的国民党部队。党不仅赢得了胜利,更赢得了人民。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郑重指出:“我们党来自于人民,党的根基和血脉在人民。”[26]新时代,需要借鉴和创造性运用延安时期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成功经验和优良传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定政治立场,这是深入人民群众、拉近群众关系、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党为人民利益、民族利益的不懈奋斗中深入人心,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理论武装思想、武装头脑的人民群众,则成为拥护党的领导、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坚实基础和强大力量。
延安时期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突出成就、成功经验和优良传统昭示我们,“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党要发挥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作用”[27]。中国共产党是推进社会主义事业伟大进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领导力量,党是领导一切的,坚持党的领导是确保思想政治工作方向正确的重要保证。思想政治工作是牢固意识形态阵地、凝聚共同思想基础的关键思想武器。新时代,坚守思想政治工作中党的领导,是新时代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应有之义,是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是加强党在意识形态领域领导权的有效途径。
坚持党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绝对领导,第一,要把握方向。方向决定道路,明确思想政治工作为谁服务,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明确思想政治工作目标和方向。第二,要配齐教育队伍。一支专业过硬、政治明确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是发挥思想政治工作育人作用的关键。配齐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一方面要不断扩大思想政治工作者队伍数量,另一方面要不断提升队伍质量。第三,要加强管理。首先要加强基层管理。基层是服务和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牢固基层组织的党性教育是新时代加强党的领导的基础。其次要发挥党员带头作用,树立榜样典型。最后要加强各级党委管理,形成推动党的领导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合力。
延安时期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突出成就、成功经验和优良传统明示我们,“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鲜明特色和突出政治优势,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28]。坚持守正创新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突出“生命线”地位的必然要求。首先,以明晰马克思主义理论遵循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厚度。无论何时,思想政治工作都不能脱离马克思主义这个根本而存在。新时代、新变化、新要求,以开放的、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与实践不断创新发展,是保持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性、科学性、时代性的根本前提。其次,以剖析现实社会需要指明思想政治工作实践方向。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现实的、社会的人的思想道德素养,培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担当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由此,立足于中国具体实际、现实需要和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是坚定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与实践方向的必然要求。最后,以结合新型网络技术拓宽思想政治工作视野。信息网络时代的不断发展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开辟了思想政治工作新领域,丰富了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充分运用新型网络技术并与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有利于促进思想政治工作现实与虚拟、主体与客体的良性互动,增强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
注释:
①引自王明博士论文《延安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②针对中国共产党队伍迅速扩大,但党员质量存在差距的情况,毛泽东曾明确指出:“这是一个极其严重的矛盾,一个绝大的困难。在这种情形下,如果不进行一个普遍的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运动,即整风运动,我们还能顺利地前进吗?显然是不能的。”参见《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1108页,人民出版社1991年出版。
③1938年5月5日,延安成立了马列学院,马列学院下设编辑部的主要任务就是编译“马恩丛书”和《列宁选集》。当时的中共中央总书记张闻天兼任院长和编译部主任,负责编译工作。参见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恩室编著《马克思恩格斯著作在中国的传播》第127页,人民出版社1983年出版。
④题为《关于农村调查》的文章,即毛泽东于1941年9月13日在延安对中央妇委和中共中央西北联合局组成的妇女生活调查团的讲话。参见《毛泽东文集(第二卷)》第384页,人民出版社1993年出版。
⑤1941年8月1日,中共中央发布《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后,中共中央西北局调查研究局组成30多人的考察团,赴绥德、米脂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调研。张闻天率领“延安农村调查团”到陕甘宁边区的神府、绥德和晋西北的兴县进行了一年半的实地调查。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虽年已花甲,仍于1941年冬率领一支20多人的考察团,赴甘泉、富县进行调查研究。参见中国延安干部学院编著的《延安时期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论集》第79页,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出版。
⑥如当时《新中华报》就将战争新闻放在版面显要的位置,并另安排了军事评论和有关抗日战争的重要文章,参见李文《陕甘宁边区新闻事业》第45页,人民出版社2017年出版。如晋察冀边区的《实话报》如实报道晋察冀边区的建设,八路军、新四军歼灭日寇的胜利消息,全国抗战的进展,日寇“三光”政策的残暴罪行以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大局等。参见田建平、张金凤《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新闻出版史研究》第69页,人民出版社2010年出版。
⑦如1944年10月9日《解放日报》的第2版就刊登了镇原县张炳文老先生在麦收忙的时候拿着报纸到地里去,利用大家休息的时间,给大家读报的事迹。1948年1月13日《冀中导报》第3版这样宣传冀中区党委机关给驻村农民念报的事迹:“就经常分散到街上,农民家里去念报,有时贫农团开会,当人还不全的工夫,也念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