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幼儿为本”践行生活化的数学教育

2023-02-05 18:50郭丽蓉
考试周刊 2023年50期
关键词:数学教学生活化

摘 要:根据幼儿教育理念,幼儿园教育教学首先应当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坚持以幼儿想法为主,充分尊重幼儿的自主性,促进幼儿主动投入学习之中。其次,提倡“以人为本”教育理念,也是坚持以贴合幼儿实际的方式进行教学,培养幼儿独立学习意识。最后,强调更为平等的“教学”关系,主张充分理解幼儿,促进师幼共同成长。

关键词:幼儿为本;生活化;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1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3)50-0089-04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为此,需要教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就是强调在幼儿教学中以幼儿为主,教师开展生活化的数学教育,需要坚持以幼儿想法为主,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具体问题具体教学。以“以人文本”原则开展生活化的数学教学,就是将幼儿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进行教学示例,利用幼儿天性,以趣味化的教学吸引幼儿注意,用活动等方式拓展教学,将数学理念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实现生活化教学。

一、 “以幼儿为本”践行数学教育的重要性

根据著名教育家皮亚杰的教育理念,教育应当是帮助儿童建立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帮助幼儿建立数学思维雏形,促使幼儿能够拥有解决一定的抽象问题的能力。幼儿阶段思维的形成和发展与底层逻辑思维有关,因此,教师进行幼儿生活化教学,需要注重对底层逻辑教学研究,将简单的直觉感应转化为有逻辑的推理,促使幼儿拥有处理底层逻辑的数学思维雏形,帮助幼儿感受数学知识的逻辑,体会数学知识的魅力,这才是培养幼儿数学思维的真正意义。让幼儿以形成图像、语言描述、图像理解、图像把握的过程为学习目的,这是一个思维意识形成、发展以及生成的过程,也是培养幼儿数学思维意识,形成数学逻辑推理能力的过程。这也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教师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从幼儿思维出发,让幼儿感受数学知识的逻辑性,就是坚持将幼儿形成思维的过程放在教学的关键位置,坚持更好地把握幼儿的思维逻辑,设计与幼儿年龄相关的环节,帮助幼儿生成一定的数学思维的过程,可以引导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感受数学运算,体会生活中的数学逻辑。通过实际的数学逻辑构建,引导幼儿进行一些简单的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解决。另外,在幼儿转化接受知识的过程,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就是帮助幼儿建立以幼儿思维为准的正确的数学逻辑体系,幼儿阶段接触的数学知识相对简单,在幼儿接触数学逻辑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帮助幼儿理解数学逻辑,还可以通过一些活动教学进行数学知识的应用,引导幼儿将知识细化为生活的方方面面,以此促进幼儿理解数学逻辑,从而将简单信息转化为一定的数学知识,促使此知识真正融入幼儿思维。

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可以促进生活化数学教育的应用。以上数学思维意识形成的全过程,都可以利用“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进行教学。另外,利用“以人为本”的理念,也能更好地理解幼儿思维,帮助幼儿以更人性化的方式接受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思维,从而促成其数学能力的提升。特别是坚持“以幼儿为本”,符合幼儿阶段的教育实际。幼儿阶段的教学开展难度大,过程长,任务艰巨。这是幼儿初次接触集体教育的关键时期,难免会有不适应的状况出现。幼儿为本的原则可以帮助幼儿快速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接受知识,拉近与教师的关系,使得教师取得幼儿的充分信任,从而促使良好的“教学”关系的形成。“以幼儿为本”的原则,也可以激发幼儿的主动性,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幼儿接受知识以及转化知识。幼儿阶段的教学内容,大部分都具有很强的趣味性,数学教育在其中是难度较大的学习内容,幼儿接受需要长期的坚持,在教学中需要培养幼儿接受知识的耐心与恒心,坚持“以幼儿为本”原则,才能帮助幼儿解决难题,与幼儿一同进步。

二、 “以幼儿为本”开展幼儿园数学教育生活化的策略

(一)潜移默化,全面渗透一日生活

坚持“以幼儿为本”的教学原则,需要把握幼儿思维,将教育教学渗透全过程,充分了解幼儿想法,锻炼幼儿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在幼儿在园生活中,将教育教学渗透到幼儿生活的方方面面。只有在全过程引导幼儿体会数学思维,感受数学知识,才能实现数学内容的全方位渗透,帮助幼儿及时巩固所学,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幼兒入园的时候,可以进行数学思维的渗透,进行“数字分辨”小游戏,让幼儿轮流成为每天的“检查小老师”,帮助教师清点每班的人数,在轮流数数的过程中,幼儿可以巩固数数,还能增进幼儿之间的友情。另外,被数到的幼儿可以进行顺序报数,根据幼儿每天的入园时间进行报数,每天入园的时间不同,报数也不同,这也是帮助幼儿认识更多数字的有效方法之一。在进行游戏活动的时候,还可以请幼儿担任不同的角色。比如,在开展手工游戏活动的时候,可以让幼儿分发手工材料,帮助幼儿对学过的数字加深印象;可以在吃饭的时候进行分组,让幼儿每天根据不同的数字进行分组,也能促进幼儿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还可以结合信息技术,将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利用网络科技手段对幼儿进行学号的安排,以此在放学后进行数学知识的巩固。多进行提问式教学,将生活中的问题与实际的数学知识结合,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帮助幼儿感受数学知识,还可以引导幼儿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相结合。

(二)增强幼儿主动性

坚持“以幼儿为本”的教育原则,可以帮助数学教育更加适应幼儿,在生活化的教育下激发幼儿的学习主动性。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开展一些游戏活动,让幼儿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再将数学知识应用在实际活动中,促进数学教育的生活化。

比如,教师可以将“加减”题目应用在小游戏活动中,吸引幼儿的注意力。首先,将幼儿进行分组,设计幼儿喜欢的动画片情节。“熊大有一个苹果,熊二有两个苹果,现在熊大和熊二都要把苹果给老师,老师有几个苹果呀?”教师可以用提问的方式,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在听到问题时,幼儿会因为卡通人物的出现而产生兴趣,从而积极地回答问题。除此之外,在游戏提问中涉及数学问题,也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主动性。另外,可以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能力。比如,开展“比一比”的游戏活动。“开心商店开张了,今天我们请两位小朋友来参加游戏,小朋友们,我们一起去开心商店做游戏吧!”这时候教师可以选取班级里的幼儿来参与游戏。第一个游戏是比大小,报出每个小朋友的生日,看看谁的年龄大。再进行分组游戏,教师喊到数字几,几个小朋友就抱在一起,哪组人数没有达到教师喊出的数字,就直接被淘汰,站在旁边给参与游戏的小朋友加油打气,教师激励幼儿:看看哪个小朋友能玩到最后。幼儿参与游戏活动相比枯燥地学习知识而言,其主动性大大提高了。幼儿还能够在游戏过程中体会数学计算,将实际的计算问题通过游戏进行演绎,以幼儿喜爱的游戏方式开展,更加生活化地应用数学知识。

(三)多元整合,充分借鉴教学经验

“以幼儿为本”的生活化教学教育应当实时借鉴具体的教学经验。可以借鉴“以人为本”的教学经验,只有对生活化的教学经验以及数学应用教学经验进行借鉴,才能更好地提取优秀的教学经验,实现综合化教学。

比如,教师可以多观看网上的教学案例,对优秀的教学案例进行深入分析。首先,划分教学案例的教学理念,引用教学理念时需要进行深入研究,才能更好地进行针对化教学。其次,需要在适合的方面进行引入教学,这需要教师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以探索出更适合幼儿的教学模式。教师也可以在教学研究中将两种或多种教学进行结合,拓展教学模式,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在应用过程中,需要教师对幼儿有充分的了解,只有充分了解幼儿的心性、习惯,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适当结合幼儿喜爱的内容,也能快速拉近与幼儿的距离,更好地将教学经验应用在数学教育之中。最后,教师还可以创设实际生活情境,让幼儿进行生活化学习,将“以幼儿为本”理念与“生活化”理念进行结合,遇到生活中的一些数学现象可以进行提问,引发幼儿的思考。如生活中重量的对比、身高的对比、文具形状的对比等。引入重量的对比可以引导幼儿了解生活中的计量单位,认识更多的单位,进行单位之间的转换,也能帮助幼儿培养数学计算能力。而身高的对比可以强化幼儿对生活中数学知识的敏感度,提高幼儿的数学感知力。

(四)平等对待,树立良好教学形象

“以幼儿为本”,开展生活化的数学教学,需要教师树立良好的教学形象,以更好地开展幼儿生活化教学以及数学教学。

比如,将口头“小朋友”的称呼转变为幼儿的名字,这是对幼儿尊重的体现,也表达了教师与幼儿是平等的关系,更能够拉近师幼之间的距离。除此之外,在数学教育中,表扬和肯定也非常重要。教师进行提问过后,要及时对幼儿的回答给出反馈,及时表达教师对幼儿的回答是尊重的、肯定的,也非常喜欢幼儿主动回答问题的做法。这会引起更多幼儿的注意,认为主动回答问题是对的,也可以帮助幼儿树立思维意识,主动地投入数学思考,久而久之有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促进幼儿喜欢上回答问题,最终形成良性互动。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助于幼儿喜欢上数学学习。

(五)选择生活中的材料,激发幼儿兴趣

幼儿园的数学教育生活化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由此可得出幼儿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是通过具体的操作所形成的系统认知,是一个由抽象向具象转变的过程,这就意味着在幼儿数学教育阶段,要更注重选取生活中的材料,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帮助幼儿基于事物和实践对数产生具象的认知。随着幼儿认知水平的提升,其认知也会发生相应的转变,从生活中的具体事物转向如圆点、卡片一类的事物替代品,最终的成功形态在于可以无须借助具体的事物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因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所准备的教学材料也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应当根据幼儿的学习需求进行循序渐进的改变,从真实的物品逐步转向为真实物品的衍生物再到抽象的物品最后到数学知识的承载物之上。例如,教师可以选取幼儿扮演售货员和顾客,让幼儿利用自身收集的小物件用作购物交换的筹码。“一个幼儿想要购买一瓶牛奶需要4元,那么在支付了5元以后,他可以获得一瓶牛奶和1元找零,那倘若是支付了10元,能获得多少元找零和一瓶牛奶呢?”通过这样简单的循序渐进的生活情境还原,利用幼儿熟悉的生活材料,在购物扮演的过程中进行10以内的计算,幼儿在数学学习的初始阶段同样也是建构属于自己的数学体系框架的阶段,教师要带领幼儿自发地探索数的定义,进行数的实践,提高幼儿对数的感知能力。借助真实的生活材料,提高幼儿的数学感知能力,这一阶段对幼儿的数学学习是不可或缺的,这些材料通常是在生活中唾手可得的,应当科学地加以利用。

又如,季节变换时的幼儿园中也存在大量可以利用的数学学习材料。如秋天的落叶等,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幼儿在园内收集落叶,将落叶按照不同的颜色、形状、大小等进行分类、排序,充分利用园内的教育资源。再如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去户外感受数学的存在,让幼儿观察身边房子的高矮、树木的高低、行人的身高差异等。还可以借助班级大扫除的实践活动,提问幼儿:“班级中一共有几张桌或椅?擦一张桌子需要3个小朋友,一共擦了15张桌子,那么班级有多少个小朋友?需要几张小凳子才能坐下全部的小朋友?”通过提问,引导幼儿说出带有比较意味的话语。

三、 “以幼儿为本”生成幼儿园数学教育生活化教学案例

教师在做教学准备工作的时候,需要定下教学的主题、目标。以“我们爱丰收”的主题活动为例,教师可以通过模拟丰收活动,分配不同任务,在实际活动中结合数学知识,以生活化教育为教学目标开展教学。具体的教学过程可以参考下文。

教师:“小朋友们好!今天老师带领大家来到丰收农场,体验农民伯伯的一天,在劳动中感受农民伯伯的辛苦。”教师把幼儿分为五人一组的劳动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片农田,采摘教师提前做好的手工农作物。采摘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幼儿分配任务,每个小组需要有一个小组长,两个小朋友采摘,一个小朋友记录,一个小朋友整理,并将事先准备好的盒子分发给每个负责整理的小朋友。在此过程中,可以针对不同的作物进行提问。“思思小朋友,你采摘的是什么呀?”再根据小朋友的回答,进行评价,促使幼儿劳作积极性的提高。再让负责整理的幼儿按照不同的作物进行归纳整理,数数不同作物的数量。在采摘完成后,进行数量的归纳。由每个小组长进行报数,再由教师在黑板上记录,大家共同计算劳作的总量,有助于提高幼儿的计算能力。“小朋友们,体会过农民伯伯的劳作过后,咱们再体会售卖的过程,一起帮农民伯伯把果实卖出去吧!”将不同的果实进行归纳,第一小组负责黄瓜,第二小组负责西红柿,以此类推,拿到园区里面售卖,由教师们负责扮演买菜的人,按照规定的菜价,进行购买。幼儿根据教师给的钱进行计算,切实将数学知识应用到活动课程中,实现生活化的数学教育。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帮助幼儿归纳活动课程所包含的数学问题,再进行点评,最重要的是引导幼儿利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并对幼儿在活动课程中的表现,做出中肯的评价。“小朋友们今天都非常棒,大家虽然很累,但是都坚持了下来。老师要告诉大家,今天的丰收活动中蕴含着许多数学知识,相信用心的你們都发现了,老师就帮助大家归纳总结一下。在劳作体验中,收获的作物数量,运用了数学知识;在售卖过程中,计算菜价也用到了数学知识,对不对?真棒!老师相信大家,可以将数学知识更好地应用在生活中,帮助爸爸妈妈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我们爱丰收”是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的实践活动。通过这个活动,促进了生活化数学教育的发展。

四、 结论

开展幼儿数学教学是一个长期且艰巨的任务。面对活泼的孩子们,教师需要多换位思考,才能真正理解幼儿的心理,了解幼儿的想法。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科学合理的方式开展教学,能提高幼儿的数学学习积极性。同时坚持将数学教学内容与形式生活化,结合生活案例进行教学,并引导幼儿结合数学知识,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能更好地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实现数学教学的生活化。

参考文献:

[1]张爱珍.关于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的途径探索[J].智力,2022(15):194-198.

[2]赵憬萍.浅析当前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学周刊,2018(36):160-161.

[3]陈惠玲.幼儿数学教育应走向生活化——在自然、真实的情境中突出情感、兴趣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3(50):188-189.

作者简介:郭丽蓉(1975~),女,回族,福建泉州人,福建省泉州市直机关金山幼儿园,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猜你喜欢
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写作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生活化练笔为小学生写作插上翅膀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