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翊君
[ 关键词] 舞蹈艺术;基层群众文化;发展
近年来,我国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提升,对于群众文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期望可以受到群众文化的熏陶与影响,这也为基层群众文化带来巨大的机遇与挑战。舞蹈艺术作为常见的文化艺术形式,在这种背景下具备的功能作用越来越明显,灵活应用舞蹈艺术,组织展开群众文化建设,发挥舞蹈具备的美感培养、形象塑造、德育教育等作用,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群众对于文化艺术的需求,从而给群众带来良好的文化体验。
一、理论概述
(一)群众文化
所谓群众文化,主要就是指人们在劳动与生活当中无意或有意创造的文化,其本质目的就是放松身心,或者表达情感、锻炼肌体。无论是何种目的与作用,群众文化的建设与发展都将回馈给基层人民群众。一般来讲,我国群众文化形式较多,包括舞蹈、戏曲、书法、音乐、绘画等,创造群体也各不相同,涉及青年、中年及老年群体等,正是因为群众文化创造群体多元、承载模式丰富,使得其具备普适性、整体性特征,在我国社会发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群众舞蹈艺术
舞蹈艺术是群众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指群众自发编排、组织的舞蹈,有着提升精神素养、锻炼肌体、表达情感等各类功能作用。与其他文化载体相对比,群众舞蹈艺术具备以下特点:一是群众性,不拘泥于形式、人数及类型。例如,现阶段流行于城市、乡村的广场舞就是典型的群众舞蹈艺术,其可以有效承载群众交流及肌体锻炼作用。二是多样性,不同区域群众舞蹈受到本土文化的影响,有一定区别。三是业余性,群众舞蹈艺术在动作、编舞、音乐等层面对于专业性要求不高。
二、舞蹈艺术在推动基层群众文化发展中的重要性
(一)营造良好文化氛围,发挥群众文化主体意识
群众舞蹈艺术有着大众性、群众性等各类特征,是一种大众意识,合理应用可以激活基层群众的参与意识、主体意识,为群眾文化的发展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群众对于舞蹈的参与率和重视程度有显著提升,在公园、广场、社区等随处都可以看到热闹的集体舞、广场舞、健身舞等,是城市一道的亮丽风景线。科学合理地应用此类舞蹈,对其进行疏导,借助“创造热情”及“草根”艺术感觉,创造可以激励人、感染熏陶人的优秀舞蹈文化作品,可以让群众零距离感受与体会舞蹈带来的乐趣,积极主动参与到舞蹈文化的传承弘扬中,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舞蹈,表达与展示自身情感、思想,从过往的喝彩者转变为激发“我要舞,我想舞”,在社会当中营造浓厚的文化传承氛围。例如天津东丽区组织举办“美丽东丽,好人之城——东丽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演”活动,其中有一个文化传承桥段,通过让群众做主演、当主角的形式,编排设计《长辈》主题舞蹈,由群众自发创编,用感人的舞蹈,呼吁社会关注留守儿童及空巢老人。在作品的最后,主人公与母亲两个人的对话与动作,深刻触动了在场观众的心灵,让其产生情感共鸣,从过往的“旁观者”转变成局中人,极大促进了群众的自我完善、自我提升、自我教育引导,发挥了主体意识。
(二)有效传承群众舞蹈文化,带动群众文化繁荣发展
舞蹈是人们表达思想、交流情感的主要形式,在我国有着源远流长的发展历史。现阶段,社会大众对于文化的需求逐年增加,在这种背景下,群众舞蹈凭借着自身时代性优势特征,已经逐渐成为社会大众娱乐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获取基层群众的热爱及推崇信赖,灵活对其进行应用,不断丰富舞蹈艺术文化表现形式,可以进一步助推群众文化持续发展,为我国群众文化建设提供良好的支撑与帮助,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例如,甘肃某舞蹈艺术团队创编制作的《黄河源》舞蹈作品,主要参与人员是基层群众,由基层群众借助舞蹈展现黄河历史样貌及新时代发展状态,有着显著的地域特征,深受群众欢迎与喜爱。又如,群众舞蹈作品《俏夕阳》中整合融入皮影戏人物,动作整齐划一、充满美感,有利于唐山皮影戏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此外,我国舞蹈种类丰富多元,舞蹈风格有着较大的差异,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群众的舞蹈形式各不相同,即使是相同舞种,受到地方文化风俗的影响,也会产生各不相同的风格与特色。对此,在基层群众舞蹈文化发展时期,可以积极合理吸收时代精神,引导不同区域的群众根据自身理解与认识,对舞蹈内容进行加工,在保持舞蹈风格的基础上,增强舞蹈的娱乐性、趣味性,丰富舞蹈内涵,形成极具特色的舞蹈形式,有效扩展舞蹈文化发展途径。
(三)优化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促进社会文化发展
一方面,舞蹈可以让群众自娱自乐的要求得到满足,舞蹈有趣易学,对于环境条件没有较高要求,在锻炼大众身体素质的同时,还可以陶冶群众的情操,深受群众的热爱。例如:广场舞音乐充满动感、简单易学,全民都可以参与,不仅可以促进肌体健康发展,而且能够丰富、充实群众日常生活,在表演时通过交流沟通可以增进邻里之间的情感,在社会中传递良好的精神风貌。另一方面,舞蹈可以助推社会和谐,舞蹈类型相对较多,如东北秧歌、民族舞、广场舞、健身舞等,对于大部分群众来讲,不需要专业场所就可参与,如公园、社区、广场等都是舞蹈的重要场所。在此类场所当中,一些兴趣相似的人一起沟通交流,工作结束之后或者在休闲时间可以走出家门,参与文化活动,分享传递情感经验,大家在相同爱好的引导下将会有共同话题,沟通交流起来更好、更轻松方便,邻里间存在的壁垒问题也可被有效打破,既缓解了生活工作中的压力,又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互动,助推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四)提升群众身体素质,熏陶群众情感
新时代,人们的生活步伐、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精神压力、心理负担逐渐增加,运动精力、运动时间欠缺,身体素质降低,对心理健康发展、人体生理健康也产生一定的影响。群众舞蹈有着较强的娱乐性,在参与过程中,不仅可以让群众的精神需求得到满足,而且能够进一步增强身体素质,锻炼肌体,实现强身健体的目的。同时,群众舞蹈是一种有氧运动,在表演时需要掌握节奏、卡好旋律、做好动作,在这一时期,舞蹈者的肢体动作与语言将会被有效调动,提升身体平衡能力、协调能力,还能锻炼思维能力,促进大脑快速发展。长此以往,自然可以优化社会环境氛围,助推社会稳定发展。
三、借助舞蹈艺术推动群众文化发展的策略
(一)做好顶层规划,有效指导群众舞蹈艺术的开展
在借助舞蹈艺术助推群众文化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全面发挥舞蹈艺术具备的群众性功能,坚持落实群众组织、群众参与、群众规划,避免过度干预引导,让群众舞蹈可以与基层群众日常生活有密切关联性。
一是群众文化部门必须摆正自己的定位,向民众及其建设的文化取经,学习群众语言,了解群众需求,为群众办好事。二是落实部门引导职责,基于同等地位组织展开柔性干预引导,让群众自发推动群众舞蹈艺术向符合社會主义主流文化、价值观的方向发展,而不是强制性管理群众舞蹈,要求其具备教育意义。三是减少对群众舞蹈的专业化、现代化指导,群众舞蹈艺术之所以有广泛的影响力和传播力,得益于其具备业余性特征,让不懂舞蹈技术、舞蹈艺术、肢体语言的群众可以主动参与其中。因此,对于群众舞蹈艺术,需要保证其业余性特征,在这一基础上实施专业指导,包括指出锻炼时间、强度、不安全动作等。
(二)完善群众舞蹈场地,保证舞蹈活动实施效率
群众舞蹈艺术的实施与专业性舞蹈有一定的区别,群众舞蹈形式丰富多元、参与人数较多,因此大多数群众舞蹈开展时都需要场地提供支撑。但是,当前群众舞蹈的实施易受到场地的约束和限制,特别是城市群众舞蹈场地欠缺,容易影响附近居民群众的生活,引发群众矛盾。对此,为确保群众舞蹈艺术的功能作用可以有效发挥,需要积极合理建设专业运动场地。一是做好场地选址,根据群众舞蹈开展情况合理选择舞蹈场地,保证舞蹈场地空间范围及交通条件。二是建设专业场地,在舞蹈场地设置隔音板、绿植等,减少群众舞蹈的实施对周围居民的影响。
(三)加大群众舞蹈宣传力度,促进群众舞蹈推广
现阶段,群众文化参与群体仍旧以中老年群众为主,虽然有年轻化发展趋势,但是仍以基层单位、学校机构组织为主,总体层面分析群众舞蹈的实施仍旧趋于老年化。而一个可持续、健康良好的群众活动,单纯依赖老年群体远远不够,因此需要为其注入更多新鲜血液,助推群众文化长远发展。群众文化部门需要不断加大对群众舞蹈艺术的宣传力度,借助青年群众感兴趣的模式吸引其注意力,助推舞蹈形式多样化、舞蹈载体现代化发展。例如,以互联网为主要载体,联合应用各类不同的网络媒体,包括抖音短视频、微博、贴吧等,推广新型的群众舞蹈艺术,如融入青年群体比较喜爱与熟悉的曳步、街舞等,将其当作舞蹈创新形式,吸引青年群众参与。同时,还可结合青年群众的关注点,着重强调群众舞蹈具备的功能性。例如,歌手刘畊宏在当前互联网环境中通过舞蹈健身活动,掀起一股居家健身的浪潮,深受青年群众的追捧和关注。因此,本研究认为在推广下沉群众舞蹈时,可将其当作榜样,着重强调群众舞蹈的健身性等各类功能,吸引有健身塑形意愿的青年群体。
除此之外,还可灵活应用微信公众号、社区群及官网等,对群众舞蹈进行广泛宣传,吸引社区中老年群众积极主动参与到多种类型的群众舞蹈当中,丰富群众舞蹈涉及的对象,拓展群众舞蹈活动范围。
(四)改善群众舞蹈艺术形式,打造大众化、多元化舞蹈艺术新地标
一是改革优化舞蹈艺术创作及舞蹈编排主题,需要从选题、立意等多个层面出发,选择与时代同步发展、与百姓生活有着密切关联性的主题,引起大众的共鸣,引发人们的深度思考,助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广。
需要积极合理地将新风正气、当代时政、时代风貌、典型等当作素材,在创作时关注群众文化习俗、地域文化、习惯,善于使用民俗民风、本土文化等艺术元素,打造优异的群众舞蹈文化主题。例如,合理应用北方地区的秧歌、南方地区的龙舞、西南地区的傩舞,这些都是区域流行的传统舞蹈,在组织展开舞蹈艺术建设时,需要对其进行综合应用,全面推广普及,比如区域群众文化组织可以组织展开东北秧歌竞赛,支持社区舞蹈团队、基层群众主动参与。二是强化专业人才团队的构建,广泛收集接纳优秀人才,进而让舞蹈具备的创意特征,让艺术形态更加多元多彩。现阶段,参与基层群众舞蹈的人群已经覆盖多个群体及年龄段,所以在组织展开舞蹈创作时,不可单纯针对某一人群,而是需要依托不同群体的行为、心理及认知特征,组织进行个性化、针对性定制。例如,对不同行业、不同职业,以及中老年、青少年群体组织展开有效指导、科学设计。三是革新舞蹈编排模式,创新舞蹈表现手法,汲取过往舞种的精髓,剔除当中的糟粕部分,进行创新编制。例如,在编排设计群众舞蹈动作时,需要改良、调整难度较高的动作,让其具备简单化、直观化特征,能够更加容易被基层群众接纳,进而促进高雅舞蹈艺术走入基层,熏陶与影响基层群众,为我国基层群众文化的发展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
四、结语
新时期社会快速发展,对于群众文化构建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保证群众文化可以持续、长远发展,需要进一步发挥舞蹈艺术具备的群众性、服务性等各类功能作用,做好群众舞蹈艺术指导,加大群众舞蹈宣传力度,建设专业的舞蹈场地,助推群众舞蹈艺术创新发展,让群众舞蹈艺术可以融入居民群众的日常生活,熏陶与影响群众的情操,培养群众文化素养,为构建群众文化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