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青瓷烧制技艺:青如玉、明如镜

2023-02-04 16:40肖晓
东方娱乐周刊 2023年12期
关键词:哥窑龙泉窑制瓷

肖晓

中国陶瓷考古之父陈万里曾经说过:“一部中国陶瓷史,半部在浙江;一部浙江陶瓷史,半部在龙泉。”

浙江龙泉窑是中国瓷业史上最后形成的一个青瓷名窑,其文化内涵丰富,生产规模极为壮观,是南北两大瓷业文化交流和融合的典范,是官民瓷业相互关联、相互激荡的结果,是中国青瓷工艺发展的历史总成。

龙泉青瓷烧制技艺,是浙江省丽水市龙泉市传统制瓷工艺,2006年5 月20 日,龙泉青瓷烧制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9年9月30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浙江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被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历史源流

龙泉青瓷源于西晋时期,当时的龙泉地区和现在一样,山岭连绵,森林茂密,瓷石等矿藏资源极为丰富,这就为青瓷的生产提供了丰富的燃料和原材料。龙泉地区河流众多,水路交通便利,为烧制青瓷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同时也有利于龙泉青瓷的对外流通和传播。所以,龙泉窑的作坊大多数位于有山、有水、有树的地方,方便获取燃料、原材料和水资源。

当地的老百姓吸取其他地区的制瓷技术与经验,利用本地优越、丰富的自然条件,创造出了一种与众不同的瓷器——青瓷。

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五代和北宋中期,制瓷技术慢慢得到精进,龙泉青瓷的地位也得到提升,渐渐进入上层社会,成为宫廷的贡品。

庞大的需求刺激了瓷器的生产,与此同时,人口流动为龙泉地区带来了一批优秀的瓷匠,他们把先进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传播给当地的烧瓷作坊,使得制瓷的工序和过程更为缜密和复杂,制作出来的青瓷色泽更加圆润,制作青瓷的技艺突飞猛进,质量迅速提高,瓷业规模日益扩大。龙泉窑凭借纯正的釉色、细腻的质地,一跃成为江南第一名窑。

龙泉窑生产历史长达一千六百多年,作品主要以釉色吸引人,往往多次施釉,釉层较厚,玻璃光感很强。龙泉窑的白胎青瓷,胎质细腻致密、白中泛青。

釉层柔和无开片,足底露胎处呈赭红色,俗称“朱砂底”。驰名中外的龙泉窑粉青釉和梅子青釉,釉质晶莹如青玉,其色调可与翡翠媲美,达到了中国古代青色的最佳境界。

到了两宋交替之际,战火纷飞,特别是北方受到了战争的极大破坏,当时位于北方的官窑不堪重负,相继衰落。一方面,这给处在南方的龙泉青瓷提供了一个发展的机会;另一方面,促使携带北方优秀制瓷技术的工匠流动到江浙地区,龙泉青瓷把南艺北技融会贯通,从而创造了中国青瓷史上的巅峰。

其实,龙泉青瓷在传统上还分“哥窑”与“弟窑”。哥、弟窑之说来自明代记载:“宋处州龙泉县人章氏兄弟均善治瓷器。章生二所陶名章龙泉,又名弟窑。章生一之哥窑其兄也。”是否真有兄弟二人,已无可考,但这使龙泉窑形成两种不同的烧制工艺。

在南宋中晚期出现了一类黑胎开片瓷器,即“哥窑瓷”,与著名的官、汝、定、钧并称为宋代五大名窑,特点是“胎薄如纸,釉厚如玉,釉面布满纹片,紫口铁足,胎色灰黑”。此类产品以造型、釉色及釉面开片取胜,因开片难以人为控制,裂纹无意而自然,可谓天工造就,更符合自然朴实、古色古香的审美情趣。

另一类胎白釉青,釉色以粉青、梅子青为最,豆青次之,即“弟窑瓷”,被誉为民窑之巨擘。青翠的釉色,配以橙红底足或露胎图形,产生赏心悦目的视觉效果。从南宋中晚期起,尤其是在元代,运用露胎的作品大量出现,人物塑像的脸、手、足等,盘类器物内底的云、龙、花卉等,装饰独具神韵。

工艺流程

龙泉青瓷工艺流程由配料、成型、修坯、装饰、施釉、素烧、装匣、装窑、烧成九个环节组成,其中施釉和素烧两个环节极富特色。

施釉可分为荡釉、浸釉、涂釉、喷釉等步骤。厚釉类产品通常要施釉数层,施一层素烧一次,再施釉再素烧,如此反复四五次方可,最多者要施釉十层以上,然后才进入正烧。

素烧:

素烧温度比较低,一般在800℃左右。而釉烧则在1 200℃左右,按要求逐步升温、控温,控制窑内气氛,最后烧成成品。从南宋至元代前期,龙泉窑曾烧制薄胎原釉器物,施一层釉烧一次,最厚可达十余层。

青瓷烧制不仅是一种技术,而且也是一种艺术。上乘青瓷青翠滋润、莹澈剔透、富于韵味,有“类玉”之美,体现出深厚的文化内涵。

龙泉青瓷代表性传承人——徐朝兴

徐朝兴,男,出生于浙江龙泉,陶瓷工艺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龙泉青瓷传承人

1956年,年仅13岁的徐朝兴因为家里贫困而不得不来到离县城40多公里外的乡下作坊,学做瓷碗。在乡下作坊,瓷的生产设施与普通的砖瓦厂差不多。年幼的徐朝兴因为不怕苦、不怕累,手脚勤快,经常受到师傅们的夸奖。

不到两年时间,凭借聪慧的天资禀赋和勤奋用功,徐朝兴掌握了制作一般陶瓷器的基本技能,这也为以后的艺术生涯打好了基本功。

1958年,龙泉青瓷迎来了走向复兴的春天。周恩来总理亲自指示要恢复我国历史名窑,恢复龙泉青瓷。龙泉瓷厂也在民间艺人和职工中选拔了8人,组成仿古小组。徐朝兴与师父李怀德一起入选。龙泉“哥窑”“弟窑”是历史名窑,饮誉天下,但由于烧制技术没有得到很好的保存,几近失传。

经过一次次技术攻关,经历无数次试制,终于在1959年国庆前夕研制成功“弟窑”产品。1963年,“哥窑”产品也仿制成功。自此,龙泉青瓷进入了再度辉煌时期。

亲历“哥窑”“弟窑”的复制过程,不仅使徐朝兴尝到了青瓷研究的甜头,也看到了与泥巴打交道的前途,坚定了追求青瓷艺术的信念。1976年,他从试制组调至龙泉青瓷研究所,从事新产品设计与工艺科研工作,迈上了艺術道路的新台阶。

因为青瓷研究上的业绩和工作表现,1980年,徐朝兴任龙泉青瓷研究所所长。这一年,徐朝兴才37 岁。

1996年,顺应国家经济体制改革之时势,徐朝兴创建了“龙泉朝兴青瓷苑”,以个人的实力和名望继续推动龙泉青瓷艺术的发展。2007 年,浙江省青瓷行业协会成立,徐朝兴被推选为行业协会会长,也是在这一年,他被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

猜你喜欢
哥窑龙泉窑制瓷
南宋官窑与龙泉哥窑瓷胎的对比分析
哥窑青釉双耳彝炉
手工制瓷技艺展示
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
哥窑“百圾碎”瓷器的研究与烧制探索
耀州窑传统制瓷工艺的交互展示方法研究
浅析江浙地区多管瓶演变及内涵
安徽师范大学博物馆藏佛道入物瓷塑
哥窑瓷器揽胜
工艺独特的明代龙泉窑青瓷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