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自律能力的培养

2023-02-04 16:39吴丹萍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3年52期
关键词:培养方法内涵意义

吴丹萍

摘要:自律在人的成长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无论是在学习、生活、社会交往,还是在思想品德修养中,都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律能力。自律是在学生对于纪律的认识和自己要求的基础上形成的遵守纪律的行为习惯,是道德品质、健全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探究了的内涵、意义、培养方法等问题。

关键词:自律能力;内涵;意义;培养方法

新时代,随着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增强,自我利益的保护,自我价值的提高,加之社会上多元价值伦理观并存,如何引导青少年的道德逐步由“他律”走向“自律”,是学校德育面临的新课题。本文试图就学生道德意义上的自律能力的内涵、意义、培养方法等问题作些探讨。

一、自律的内涵

自律,指在没有人现场监督的情况下,通过自己要求自己,变被动为主动,自觉地遵循法度,拿它来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

自律是我国的优良传统。相传,我国东汉时有一位被誉为“关西夫子”的清官杨震。他对王密在黑夜里私下送上10两黄金斥责道:“你送黄金给我,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么能说无人知道呢?哪能以为无人知道,就做出违背道德的事情呢?”一席话,说得王密羞愧难当,他急忙收起金子走了。

二、自律的意义

陀思妥耶夫斯基说:“如若你想征服全世界,你就得征服自己”。雨果说:“知道在适当的时候自动管制自己的人就是聪明人”。高尔基说:“哪怕是自己的一点点克制,也会使人变得强而有力”。

自律能力是在学生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它既是一种教育的结果,又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发展和接受教育的重要条件。自律,它能使人自知,能使人学会战胜自己,能使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能使人变得更加优秀。

当不良习惯在损耗你的精力、降低你的学习工作效率、破坏你的人际关系时,自律还可以帮助你恢复。同时,自律还可以让我们实现能力所及之外的目标。如果没有自律,这些目标将会离我们远去。因而,有自律在我们身旁,成功就会离我们越来越近。

总之,自律在人的成长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无论是在学习、生活、社会交往,还是在思想品德修养中,都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律能力。因此,采取各种措施,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是学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那么,到底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呢?

三、培养自律的方法

(一)公约法——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们反思自身的不良行为,例如让学生做下列题目(如实作出“是”或“否”的选择):

1.星期天复习功课时,容易受娱乐的诱惑而中断。(是/否)

2.做事情容易受情绪或环境的干扰。            (是/否)

3.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常常叫苦连天。          (是/否)

4.明明知道是自己不对,可就是管不住自己。    (是/否)

5.受到委屈、冤枉时,常常暴跳如雷。          (是/否)

6.遭受失败、挫折时,容易悲观失望。          (是/否)

7.在成绩、成功面前,容易沾沾自喜、骄傲自满。(是/否)

8.自己定下的学习计划,常常落空,不能实现。  (是/否)

让学生明白自己还有哪些不良行为要加以自律,再共同推出《公约》,如:“不乱言,身端正;学做人,智慧生;自律性,要培养……”《公约》的制定,既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有效避免了他们“逆反心理”的产生,达到了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的目的,从而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二)榜样法——激励学生效仿榜样模范人物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同学同伴往往是学生们模仿的直接对象,老师可以利用集体氛围的渲染,在课堂和集体活动中,有意识地对一些表现好的学生加以肯定和表扬,指出他们文明有礼、举止文明、尊敬老师、遵守纪律、听课认真等优点,为其他学生树立榜样,并鼓励孩子们向表现好的同学同伴學习,从而激发起学生们的积极性、主动性,用榜样的力量激励他们自觉遵守纪律,规范自己的言行,养成良好的习惯。

(三)鼓励法——敦促学生认识自身价值

李白说:“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每个人都是有自己的价值,只是有部分学生还没发现而已。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活动来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价值,提高抗挫能力,从而增强自律能力。例如可以让学生说说下面的情景:

谁不希望自己是聪明的人——我不会心灰意冷,

谁不希望什么都能一百分——我会给自己掌声,

谁希望自己又呆又傻又愚蠢——我不是你想象的笨,

谁愿意听到你真的好笨——我也有我自己的门,

有些事情就是这样的残忍——其实我不是不能,

有些道路没有直通那扇门——只是我肯不肯,

有些游戏结果不一定要获胜——给自己多一个机会,

有些收获不在终点只在过程——因为我们都是有用的人……

让学生认识自身价值,从而更有激情和耐心去面对前面的挫折、困难,进而磨炼学生自强自律的能力。

(四)反思法——促使学生进行自我监督

教师可以要求孩子们对照学校的规章制度,定期不定期的检查自身遵守纪律的情况,并进行反馈,然后根据反馈情况不断调整自身行为,用自我反思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充分发挥遵守纪律的“内驱力”,从而达到自我约束、自我监督的目的。但是,仅凭孩子的自我反思并不能最大程度地对他们起到约束作用,因此,老师还要适时给他们以指导和帮助,必要时让他们把反思写出来,促使其遵守规章制度,尽快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摆道理——帮助学生作更好的自我

一般来说,凡是自我修养较好、道德水平较高的学生,都比较遵章守纪;反之,自我修养欠佳或道德水平较低的学生,遵章守纪情况会相对较差。因此,要想让孩子养成遵章守纪的良好习惯,就要从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提升自我修养做起,“摆道理”便显得尤为重要。比如,在孩子不按时交作业时,老师可以要求他们进行自我分析,找出不交作业的原因,并为自己提出改这个错误、克服缺点的办法。这样,他们就可以在自我说理的过程中,分析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逐渐改掉自己的缺点。

(六)训练法——促使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习惯是一种定型性行为,是长期养成的不易改变的行为方式,它是条件反射在个体身上的积淀。要想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长期要求、反复训练。

训练首先要强调“长期”二字。对孩子们来说,培养良好的习惯是一个辛苦的过程,要长期要求他们,着重培养他们长期和缺点过不去的精神,防止旧的不良习惯占了上风。

训练更要强调“反复”二字。养成好的习惯好比一个“系统工程”,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特别是自我修养欠佳或道德水平较低的孩子,已经有了不良行为习惯,矫正这个不良行为习惯就更需要持久、反复的训练。督促孩子养成锲而不舍的精神。

总之,从教学到实践,提升学生自我修养、提高学生道德水平是培养学生自律能力的基础。作为教师,在自身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适时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提高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真正教会学生自律,从而让孩子们学会做人、懂得做事。

猜你喜欢
培养方法内涵意义
一件有意义的事
活出精致内涵
有意义的一天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生之意义
挖掘习题的内涵
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谈学生化学兴趣的培养
如何在中学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中对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