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环境下医学专业图书馆开展医护人员信息素养教育的探索

2023-02-04 05:48
天津科技 2023年12期
关键词:医护人员图书馆素养

张 磊

(天津市医学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天津 300070)

1 信息素养

大数据时代,信息量呈几何级数急剧增加,有效地筛选、评估和利用信息来解决临床问题已成为医护人员必须具备的能力,这种能力就是信息素养。1989年,美国图书馆协会(ALA)对信息素养进行了概括:“要成为一个有信息素养的人,就必须能够确定何时需要信息并且能够有效地查询、评价和使用所需要的信息”[1]。现阶段,信息素养已成为评价人才的一项重要指标[2]。

2 信息素养塑造途径

2.1 高校信息素养教育课程

高校作为培养专业人才的第一阵地,其信息素养教育水平很大程度上影响青年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养成。20世纪70年代以来,信息素养教育在欧美发达国家迅速普及,得到了国际教育界、图书馆界和政府的支持,成为了研究热点[3]。2015年2月,《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的发布为信息素养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崭新的思考及实践视角。医学信息检索教学课程按照由浅入深、由点到面、由简到精的思想和方法,有针对性地培养医学生信息素养[4]。面向低年级本科生开设基础信息素养课程,以信息意识形成、信息资源检索与利用、信息伦理等方面的内容为主;面向高年级本科生及硕士、博士研究生开设拓展信息素养课程,主要包括信息的分析与评价、科研课题的开展、学术论文的撰写与发表等内容。通过信息素养教育,医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信息意识,具备一定的信息分析与检索能力,为将来解决临床实际问题、顺利开展临床科学研究奠定基础。

2.2 信息素养专题培训

信息素养专题培训是图书馆帮助读者提高信息素养、获取和掌握信息的重要途径与方法。专题培训不仅能根据读者个性化需求制定培训内容,而且培训形式更加灵活,包括专题报告、面对面讲解、预约培训等多种类型[5]。专题培训的主题由原来的常规性数据库使用技巧培训为主逐步向多元化主题发展,涉及数据分析工具的使用、信息评价与挖掘、文献管理工具、科研辅助与论文写作等主题。同时,很多专题培训采用系列讲座形式,更加注重读者信息素养能力的培养,通过多场次、长周期对读者进行高频率的专题培训输出,不断强化读者的信息意识和提高信息素养。

2.3 信息素养教育平台

信息素养教育平台是“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对传统信息素养教育工作的深化与拓展[6],平台不仅可以系统地展示课程教学、专题讲座和新生培训等线下服务内容,而且可以借助“互联网+”优势打造更加科学的线上教育。2020年9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6月,在我国9.40亿网民中,3.81亿人使用在线教育[7]。由此可见,信息素养教育平台作为提升用户信息素养的线上教育平台,符合时代发展趋势,有助于用户合理有效地利用在线资源。图书馆纷纷以“云讲座”形式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并将讲座视频嵌入平台中,读者能够收看直播学习,也可以通过回放功能持续学习。同时,平台反馈功能为读者与图书馆员提供了沟通的桥梁,读者不仅能够及时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而且可以提交个性化信息素养提升需求。

2.4 信息素养教育新媒体

科技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信息素养教育推广提供了新平台。随着智能手机、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等智能工具和新媒体的广泛应用,信息素养理论课也乘势进行了改革创新,将枯燥的文字转换成更加吸引人的声音、动画,使得信息素养教育形式更具有趣味性和互动性,提升了信息素养教育的效果。清华大学的“雨课堂”[8]是基于PowerPoint和微信的混合式教学工具,不仅很好地解决了传统信息素养教育课程体量小、讲解粗略、学习蜻蜓点水、学生印象不深的问题,而且学习互动方便、辅导及时,切实提高了读者的学习效率和积极性。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将信息资源检索技巧划分成细小的微单元,推出了“微课程”,通过微视频动态呈现图书馆丰富的资源和细致的服务、信息资源检索和利用技巧,以及信息管理与分析工具利用等相关知识[9],使读者不受时间、空间、内容限制,可以随时随地学习,并且知识点精炼简洁,易于传播,实用性更强,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3 大数据环境下,医护人员信息素养教育现状

3.1 信息素养教育滞后,信息意识薄弱

信息意识作为信息素养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了对信息本身及依靠、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自觉性和敏感度[10]。医护人员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其对所在领域和学科的新技术与新理论有较高敏感性,而我国信息素养教育起步较晚,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系统地开展信息素养教育课程,医护人员接受的信息素养教育大多来自学校教育和课堂教育,而大数据驱动下的数据挖掘与信息分析工具正在快速地进行更新迭代,远远超过了学校信息素养教育课程的更新速度。由于传统的信息获取和检索工具对大数据的聚类关联分析能力有限,医护人员进入工作岗位后,面对海量的临床信息数据,没有足够的信息鉴别能力,不能选择合适的信息工具和技术,检索、筛选、评估这些信息,亦无法高效地分析和发现数据间的隐性关联与趋势导向,影响了数据价值最大化和临床科研的开展[11]。

3.2 信息素养缺乏持续教育和终身教育

2000年,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Association of College & Research Libraries,ACRL)颁布了《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强调了终身学习能力的重要性[12]。信息素养教育在高校完成教学后,还需要个人在工作生活中继续提高自己的信息能力,这个过程更多的是借助医院图书馆或专业图书馆的力量来完成。而天津地区医院图书馆建设水平参差不齐。一项对天津地区38家三级医院图书馆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医院图书馆工作人员共90人,其中图书情报专业高级职称人员只有17人,占比18.9%。虽然大部分医院都设有图书馆,但图书馆专业人员不足,尤其是图书情报专业的高级职称人员比例较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医护人员的继续学习。部分医护人员信息更新慢,水平仅停留在学校期间掌握的信息检索基础层面,不能掌握新的数据处理工具和发现数据库,难以适应大数据环境下信息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3.3 信息素养教育途径与临床需求脱节

医护人员信息素养教育的主要途径是在校期间的文献检索系列课程,进入工作岗位后,转变为短期的文献检索培训班、信息获取技巧专题讲座,以及通过教育网站等学习数据库使用方法等。不管是培训班还是专题讲座,亦或是网站课程,时间一般都要在1~3 h甚至更长。由于医院工作的性质,临床诊疗工作强度大,大部分人无法做到较长时间专注于接受信息素养教育。如今,传统图书馆已经发展为数字图书馆、智慧图书馆,信息检索方式从单纯的期刊检索到全媒体检索,信息检索意图不再仅仅局限于文献的全文获取,而是大数据时代的知识发现与分析评价。医院图书馆由于经费等问题,数字化与智慧化建设步伐较慢,更多地关注于中外文献全文的查阅,医护人员接受的信息素养教育活动也更多地倾向于资源获取,其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无法适应大数据带来的挑战,信息素养教育与医护科研人员的信息需求存在脱节现象。

4 医学专业图书馆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策略

4.1 积极引导,树立大数据意识

因为临床医学面对的是疾病诊治与人类健康,所以医护人员对信息和知识的更新要求更加强烈,临床医护人员每天需要阅读17篇同行评议文献才能保证知识更新[13]。大数据时代,信息爆炸式增长,有效信息和混杂信息交织存在,面对海量信息,医护人员无法快速高效地筛选出有用信息,就会产生信息焦虑。只有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树立大数据意识,才能应对当前信息超载的状况。天津市医学图书馆开通了学科前沿栏目,建立了不同的学科频道,每周推选全球前沿科研成果,分享本领域权威信息源,引导医护人员学习并定制符合自身科研需求的个性化信息获取路径,积极主动地发现和掌握专业领域最新动态,综合分析和预测科研趋势,并应用到科研、医疗和管理等实践活动中。

4.2 调整资源结构,构建智慧图书馆

专业图书馆作为医护人员信息素养终身教育的重要途径,必须积极发挥专业优势,主动承担起推广和普及信息知识的重任。大数据环境下,天津市医学图书馆积极调整资源结构,在保持精品中外文全文资源的基础上,不断引进Scopus、超星发现系统等知识服务系统,同时建设具有馆藏特色的智慧共享服务平台。该平台可以根据用户的使用习惯和检索路径推送相关权威信息,并引导用户逐步深挖和分析关联知识,帮助医护人员更高效地掌握获取信息的方法和途径,从而提升信息能力。

4.3 借助大数据分析,开展个性化专题培训

高校针对医学生普遍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对信息的收集、统计分析、常用数据库的使用方法等进行了全面的教授。在医护人员具备基本信息知识的基础上,天津市医学图书馆结合临床工作的实际情况和科研需求组织开展了个性化专题培训。借助大数据技术,对用户24 h活跃度分布、时长分布、关键词密集度等进行了分析,制定了培训计划和培训周期。开通了云课堂,针对医护人员尤其是三级医院医护科研人员普遍存在的英文论文写作问题进行了模块化培训。该培训模式摒弃了论文写作的常规化理论培训,采用写作实践与优质论文品鉴分析的形式对论文的结构进行模块化学习,协助作者以填空的方式准确表达研究思路与研究成果,同时,充分考虑临床工作的特殊性,采用碎片化培训形式,时长短、针对性强,受到了医护科研人员的欢迎。全市5 913名医护人员在线收看直播,80%以上表示希望能够收看课程回放。这表明实战化、专题化培训与临床人员的写作需求相契合,受到了青睐。

4.4 深度融合,打造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服务

在举办专题培训的同时,天津市医学图书馆更加注重科研团队的嵌入式信息服务。与各级医院图书馆合作,发挥医院图书馆的位置和时间优势,建立信息素养教育联动协同机制,通过定期培训,提高医院图书馆员的业务能力。鼓励馆员深入本院优势学科和科研团队,信息素养教育的场所不再局限于图书馆、会议室、教室等固定场所[14],既可以在医生工作站、活动室或办公室,也可以在医院自习室、茶吧,时间和方式更加灵活,医护科研人员与学科馆员在时间上可以双向选择。教育方式既可以是培训、讲座,也可以是针对某一检索路径、数据分析工具的交流或研讨,真正把信息素养教育融入医护人员的临床、科研和学习中。这种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方式已经受到了部分科研团队的认可,也将会得到更多关注。

针对不同的信息需求,开展专项调研活动,天津市医学图书馆与医院图书馆配合做好调研结果的分析与研究,根据调研结果制定和调整培训方式与培训内容,定期举办研讨活动,对各馆遇到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与分享,取长补短,同时对共性服务进行分析研究,制定标准信息素养教育机制,以供其他医院图书馆参考。

5 结 语

医护人员的信息素养教育是医学专业图书馆的重要任务,而医护人员信息素养的程度直接影响我市医疗机构核心竞争力和科研影响力的提升。天津市医学图书通过与各医院图书馆密切合作,不断强化服务理念,创新探索教育模式,使医护人员信息素养教育从普及教育向融合教育推进,经过不断探索与实践,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医护人员信息素养教育模式,为临床诊疗水平提高及医学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医护人员图书馆素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图书馆
帮助医护人员处理好四种关系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去图书馆
【通 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