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典型案例的体育与医疗融合发展模式探讨

2023-02-04 05:48胡健华吴金霖高雪峰
天津科技 2023年12期
关键词:体医海淀区医疗卫生

胡健华,吴金霖,高雪峰

(1.广东江门中医药职业学院 广东江门 529000;2.广州市体育科学研究所 广东广州 510640)

体医融合是指体育与医疗卫生协同发力,将两者以实现健康为最终目的的理念深度融合,共同为全民健康提供保障助力的卫生健康新模式[1]。以往体育、医疗卫生均在各自的领域内为助力人民身体健康不断探索,在体医融合这一全新模式下,两者不再是各自为战[2]。体育系统可以提高并改善全民的身体素质、强化体质、预防疾病、控制体重、增强心肺功能、增强机体免疫力,从而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医疗卫生系统可以提供定期体检、发现潜在疾病、及时给予治疗、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从而进一步提高全民的健康水平。体育与医疗卫生深度融合可以为不同年龄段的人提供个性化的健康建议和指导,从而更好地预防疾病、高效地为每个人提供更加全面的健康保障[3]。自2016年体医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国内许多城市纷纷开始布局体医融合的建设和发展,并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对于进一步推动体医融合战略的全面落实、全方位提升基层人民卫生健康质量是极为重要的举措[4]。课题组通过探讨我国体医融合实施状况,搜集体医融合的典型案例,并对其进行剖析,总结经验成效,为国内体医融合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从而推动我国人民群众卫生健康新模式的发展。

1 当前我国体医融合实施的基本状况

1.1 体医融合实施的过程规律

体医融合所涉及的技术和方法需要不断地研究、探索,逐步成熟和完善。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实践层面,国内体医融合的实施都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并且展现出了一定的规律性[5]。

一是积极探索国内外先进健康技术,实施科学的体医融合发展战略。如北京市海淀区“体医融合示范区”引进了联想集团的先进技术,以体医融合推进健康管理与慢病管理服务为主旨,基于联想技术平台、算法、智能设备与服务等全栈解决方案,共同探索“线上+线下”“院内+院外”的“主动健康”新模式。二是推进体育与医疗卫生在全民健康体检、远程健康监测、健康诊疗网络、健康管理等方面的融合发展。如开展运动处方科学指导、体医融合进社区乡村、搭建体医融合沟通互动平台等。三是培育壮大人才队伍。培育运动处方师、运动康复师等是推动体医融合的首要措施,在培育过程中,各地十分注重实践环节,较多地与医院建立合作,将学员派送到医院各个科室进行实操训练。四是高校及科研院所参与度高。如北京体育大学近年来围绕体医融合开展的课题项目已达80项以上,其中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重磅项目,学校还自主搭建了相关实验室、培训基地、康复中心等。

1.2 各地区体医融合实施的特征

一是政治性。体育与医疗卫生行业长期处于分离状态,要深层次地推动两者的融合发展,就必须由政府部门优先大力推动,这也是体医融合上升为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意义,因此,各地的体医融合发展普遍可见政府部门的身影[6]。二是系统性。民生工作的推进首先需要政府部门的政策支撑,然后才是人才队伍的配备。各个地区在开展实施体医融合工作期间,从提供政策保障、培育后备人才、推进部门协同、举办学术交流等方面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实施模式,是深入推进体医融合发展的必要条件。三是广泛性。比较早的体医融合模式是在运动员队伍中开展的,如运动员康复训练、赛前支撑、运动监测等。如今,国内体医融合的使用场景逐渐广泛:在医疗健康领域,能够帮助医务人员有效判断并开具运动处方,从而提高诊断和治疗效率;在教育领域,能够通过科学运动教学指导为学生体质健康提供保障,缓解甚至改善国内学生体质健康下降的难题,实施体医融合模式的体育教育将会改变传统体育课堂的教学模式,可以提高体质健康目标实现的效率,能够进一步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健康意识和终身体育理念;在全民健身领域,从事体医融合研究与实践的专家学者正在努力制定针对不同群体的运动处方库,有效提高人民群众的锻炼意识和健康观念,人们可以通过接收科学合理个性化的运动处方建议来开展健身活动,从而避免健康锻炼的误区。四是专业性。体医融合的实施对工作人员有较高的要求,必须兼备一定的运动康复、运动生理、康复治疗等专业的“体育+医学”知识,因此,实施体医融合需要跨越多个学科和领域,要具有较强的专业性,需要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和合作。

1.3 体医融合工作的基本经验

纵观各个地区实施体医融合的过程和案例,可以窥探出当前我国实施体医融合工作的基本经验。一是优先保障政策支持。政府部门出台的体医融合相关政策能够有效推动当地体医融合工作的推广实施,有效将体医融合这一新理念向全民进行普及,吸引人们的关注和参与。同时,体医融合的相关政策对社会各界参与该领域的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支撑作用,政策支持能够提供有力的保障和创新驱动,可以吸引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积极参与体医融合的研究创新,从而探索体医融合的可持续发展路径[7]。二是注重跨学科人才队伍建设。体医融合的实施需要医学、体育、计算机等多学科领域的专业人才协同合作,因此,各个地区在实施体医融合工作的过程中较为注重建立跨学科团队,这支综合性的队伍能够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有效交流和解决。同时,体医融合跨学科团队需要建立良好的沟通协作机制和明确的工作分工,确保熟悉各个领域的专业人才在体医融合实施工作中,从而提高协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三是注重当地资源整合。体医融合的有效实施需要多方资源的共同协助,这些资源协助方包括体育、医疗卫生、教育等多个部门,有效的资源整合能够为体医融合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资源整合过程中,建立多部门协作机制是比较常见的方式,协作机制是提升资源整合质量和效率的重要平台,可以进一步促进体医融合的健康发展。

1.4 体医融合实施的问题困境

一是未能熟练掌握和运用运动处方。体医融合的有效开展依赖于工作人员掌握运动处方的水平和能力,但缺乏对运动处方的熟练运用程度是当前体医融合推进的困境。在实施体医融合过程中,一些地方性的医院和卫生站、体育系统和医疗卫生系统的工作人员都不能熟练掌握运动处方,且缺乏有效沟通协作,导致对居民的运动处方个性化指导和实施质量缺乏标准。二是未能给予足够的资金支持。体医融合工作是有政策保障的健康工程,但较多地区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资金划拨归属也是一道关卡。在没有建立体医融合协作机制的地区,下拨资金归属于体育系统还是医疗卫生系统成了体医融合工作进程缓慢的绊脚石。对于有意开展体医融合服务的医院或健康机构,其缺乏资金支持就难以购买体医融合的相关设备和资源,也就无法支撑人才培养,甚至是无法给社会机构参与体医融合工作提供补助性鼓励[8]。三是未能实现高效的资源共享。跨部门协作、信息共享是实施体医融合的重要环节,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体育系统和医疗卫生系统并没有实现信息共享,信息不对称致使体育和医疗卫生无法产生合力[9]。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较多,如体育系统和医疗卫生系统在健康产业上的利益竞争、大型医疗机构独占优势资源等,都是造成体育和医疗卫生产生信息壁垒的因素。

2 我国体医融合实施的效果及其评价

2.1 体医融合实施的效果

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围绕健全体医融合协作机制、培养体医融合专门人才、开展体医融合示范项目、发展体医融合科技、推广体医融合健康新理念等方面做了许多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0]。一是有效促进了医疗健康服务的转型升级。以往只有医院、卫生站等机构为人们的健康提供护航,如今体育部门与医疗卫生部门协同合作,共同为人们的生命健康提供科学有效的诊疗。这种基于跨学科合作的医疗健康服务模式是新时代全民健康长效化改善提升的重要模式。二是有效优化健康资源的配置。有了体育部门的加入,使得健康资源有了较为平衡的分配,甚至通过市场作用对健康资源进行了更为广泛地利用,有效降低了医疗资源的争抢现象,提高了健康资源的利用效率。三是强化了乡镇社区的健康服务水平。体医融合实施的关键在乡镇基层,国民健康是体育与医疗卫生服务的根本工作目标。体医融合工作在乡镇基层的开展促进了基层体育部门与医疗卫生部门的协同合作,使基层群众接触到了更多的健康教育知识、健康管理知识、运动康复知识、疾病预防知识。四是推动了健康产业的发展。以往体育系统更多是通过健身领域参与健康产业,医疗卫生系统则是通过医院、卫生站等保护人民身体健康,而体医融合的实施有效推动了两者的融合,并且吸引了社会各界的加入,促进了国内体医融合产业的蓬勃发展,有效推动国内健康产业的创新发展。

2.2 体医融合实施的评价

依据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国内体医融合的实施在模式、方法上略有不同,但总体而言,对于实施效果的评价标准大同小异。首先最重要的就是健康促进效果评价,这项评价需要体医融合实施团队对区域内的国民体质健康数据、健康档案等进行长期的跟踪对比分析,了解当地人民群众健康质量的状况和变化趋势,从而客观地得出实施体医融合对当地居民的促进效果。二是健康保障效率评价,在实施体医融合的地区,需要重点考察当地的健康投入与产出、对健康资源的优化配置、当地居民群众享受健康保障的均等性和普遍性,这涉及资源利用效率、健康服务质量、健康成本效益、居民满意度及健康覆盖率等。三是健康参与度评价,实施体医融合是为了引导人民群众基于健康目的参与科学的体育锻炼活动,因此,了解人民群众的健康参与度是对体医融合实施效果评价的重要一环,这项评价包括居民体育锻炼参与情况、健康素养水平、自我健康管理意识、健康行为表现等方面。四是健康平台建设评价,平台建设是推动体医融合获得广泛认知和认可的关键要素,对某一地区健康平台的考察需要侧重于对该地区体医融合工作人员的健康数据管理和应用能力、健康技术和供给能力、平台运营与群众满意度、信息化健康水平等进行考评。

3 基于典型案例的体医融合发展机制

3.1 典型案例介绍

北京市海淀区于2017年开始摸索建立“体医融合”科学健身模式,并被国家体育总局定位为“体医融合示范区”。该示范区聚焦于实施体医融合推进工作,旨在探索建立体医融合一体化的体育健康服务体系,促进体育和医疗卫生系统深度融合,从而不断提升居民健康水平。2017年起,海淀区开始培养全国首批科学锻炼指导师,并尝试建立“体医融合”模式;2018年,海淀区探索拓宽“体医融合”发展途径,探索“体医融合”试点单位,建立脑血管与运动健康门诊;2019年,海淀区不断拓宽“体医融合”覆盖人群,延伸脑血管与运动健康合作模式,实施高科技人才“体医融合”专项保障活动;2020年,北京市发布了《体医融合机构服务规范》,海淀区体医融合工作有了更为规范的发展支撑[11];2021年,海淀区开展了体质测试与健康促进专项保障活动等系列工作,积极推动海淀区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并为群众提供了“体医融合”的特色健康服务;2022年,海淀区启动了科创中国“体医融合”筛查测试项目,以科学运动、营养结合治疗的方式,提供个性化、综合化的健康管理方案,配合网络科学指导,从而达到培养运动习惯、提升健康水平的效果。此外,该区还针对不同人群的需求开展了丰富多样的体育健身活动,培养了大批社会体育指导员在基层开展全民健身和科学锻炼指导,全方位提高了居民对体医融合促进健康的认知度和参与度。同时,海淀区还在探索更为广泛的体医融合模式,以期为居民提供更加全面的健康促进服务。

3.2 案例经验总结

一是建立健全的协调机制。海淀区体医融合工作由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指导推进,建立了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形成了区、街、社区多部门联动的体医融合工作格局,“摸索建立‘体医融合’科学健身新模式”被列为海淀区重点工作任务。

二是体医融合活动下沉社区。自体医融合工作实施以来,海淀区一直都在各个社区开展体医融合活动,如“体医融合”送健康进企业活动、“体医融合”送健康大型公益活动走进软件园、体医融合进社区,还举办了“科学运动与慢性病防治”义诊宣传活动等。

三是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海淀区利用现有的体育与医疗卫生资源,积极推动政府、医院、社区等多方力量的共同参与和合作,逐步构建适应国民健康发展的体医融合模式与服务体系。

四是积极培养体医融合复合型人才。2017年,海淀区举办了“全国首期科学锻炼指导师培训班”,从理论、实操、实践等多方面培养了一批能够实现体医融合的专门人才。

3.3 体医融合发展机制

上述讨论对我国体医融合实施的各个方面,如发展过程的规律、经验与特征、存在的问题困境及效果评价等进行了探讨。现结合北京市海淀区的体医融合实施典型案例对体医融合这一卫生健康新模式的发展机制提出针对性建议,以期为有效提高人民群众卫生健康水平提供新思路。

一是建立政策支持机制。由体育与医疗卫生相关政府部门联合出台体医融合相关政策,明确支持体医融合工作的方向、目标和措施,为体医融合的发展提供保障。

二是完善顶层设计机制。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设立体医融合指导机构,建立绩效考核与奖惩机制,明确各相关部门的职责,全力协助推进体医融合工作。

三是建立人才培养机制。由相关学会、院校及科研院所牵头,建设体医融合人才培养课程,打造跨学科人才培养计划,从理论知识教学、实操演练培训、社会实践活动等环节不断强化体医融合人才的培养。

四是建立社会参与机制。体医融合的推动需要多方力量的参与,可鼓励体育机构、医疗机构、各类健康相关企业积极参与当地体医融合工作,并给予政策倾斜,共同推进体医融合高质量发展。

4 结 语

体医融合是新时代保障人民群众卫生健康的创新模式。在我国,推动体医融合高质量发展仍然需要完善许多工作,如加强制度保障机制、高效优化资源配置共享、培育更多体医融合复合型人才、推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等。未来,体医融合将会极大地提高人民群众卫生健康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推动疾病预防和健康管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

猜你喜欢
体医海淀区医疗卫生
海淀区总工会召开第十六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
后疫情时代安徽省体医融合现状的调查研究
海淀区总工会召开“五一”节前警示教育大会
边界与可能:体医融合中的身体、技术与知识
海淀区科技主题公园建设与思考
为了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北京市海淀区西颐小学
共生理论对“体医结合”模式创建的启示
在社区实施:“体医结合”促进健康研究
京津冀医疗卫生合作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