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芸
(丹阳市云阳人民医院骨科,江苏 镇江,212300)
四肢骨包括肱骨、尺骨、桡骨等上肢骨和胫骨、股骨、腓骨、踝骨等下肢骨组成,下肢骨粗大坚硬,上肢骨轻巧灵活,以此起到移动、支撑躯体、自由活动的作用。受重物击打、车祸撞击、高处坠落等因素影响,导致四肢骨连接性中断,即四肢骨折。根据骨折是否与外界相通,可将四肢骨折分为开放性骨折、闭合性骨折两种类型。及时进行固定手术治疗,可维持骨折部位稳定性,实现骨折移位的矫正;在骨折术后早期(骨折后1~2 周)、中期(骨折2 周后)、后期(骨折基本愈合)进行肢体功能锻炼,可有效预防关节粘连、肌肉萎缩等并发症,是患者康复的关键所在。但受肢体疼痛、对功能锻炼认识较少等因素影响,四肢骨折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差、功能锻炼效果不佳等问题普遍存在,开展恰当的护理干预尤为重要。有研究显示,予以四肢骨折功能锻炼患者优质护理干预,可缩短患者肢体肿胀消退时间,减轻患者疼痛评分,提高患者关节功能及护理满意度[1]。本研究将对优质护理的实际应用进行分析。
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丹阳市云阳人民医院收治的216 例四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表法分组,其中108 例设为观察组,108 例设为对照组,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参与本研究,且本研究已被丹阳市云阳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表1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 [(±s)/n(%)]
表1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 [(±s)/n(%)]
对照组108年龄(岁)48.60±2.2549.11±2.63性别(例)男6058女4850骨折至入院时间(h)4.87±1.124.42±1.34骨折部位(例)前臂双骨骨折2825肱骨骨折2326踝骨骨折2018股骨干骨折1720股骨颈骨折2019文化程度(例)初中及以下4044高中及中专3534大专及以上3330项目例数观察组108
纳入标准:①单侧骨折[2];②年龄18~70 岁。
排除标准:①伴有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骨科疾病者;②伴有偏瘫等肢体功能障碍者;③陈旧性骨折患者;④伴有急慢性感染者;⑤病理性骨折患者;⑥不配合功能训练及护理干预者。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宣讲住院制度,严密观察患者情况,如皮肤颜色、温度、肿胀程度等,遵医嘱使用抗感染、消肿、止痛药物,做好基本护理,如检查创面情况、协助患者变换体位、遵医用药等,指导患者进行肢体功能训练。
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①疼痛护理:询问患者疼痛表现,如疼痛部位、疼痛性质、疼痛程度、持续时间等,予以患者患肢制动、依托等,术后48 h 内,遵医嘱应用镇痛泵,若患者疼痛剧烈,可在此基础上,应用口服阿片类药物,通过阅读治疗法、观看电视节目、播放音乐、冥想、深呼吸等措施,提高患者疼痛阈值;②肿胀护理:利用软尺,测量患者患肢肿胀程度,注意观察患肢感觉、皮肤温度、皮肤颜色、毛细血管反流反应,早期可进行冰敷处理,若肿胀程度严重,可遵医嘱行红外线照射治疗[3];③定时进行创口换药,观察患肢末端颜色,若出现创口红肿、渗血、周围皮温升高、患肢末端皮肤颜色异常等表现,应警惕患者血运不畅、感染等并发症,立即通知医师,通过冰敷患肢、红外线照射、应用抗生素等方式,预防各类并发症。④心理护理:受骨折疼痛、活动受限、术后疼痛等因素影响,四肢骨折患者心理状态普遍较差,护理人员应坚持尊重、交往原则,保持与患者的沟通,使用温和、鼓励性语言,告知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功能锻炼方案及康复现状,让患者做好心理准备,利用改善住院环境、家庭支持、沟通共情、正念减压等方式,缓解患者不良情绪;⑤饮食护理:提醒患者禁食高钠盐、高脂肪类食物,保证清淡饮食,减轻肠胃负担,预防消化不良、便秘等并发症,保证维生素、钙、蛋白质等物质的摄入,以此加快骨骼愈合,满足机体所需营养;若患者存在消化不良、腹胀、便秘等情况,可予以其腹部按摩,顺时针进行,时间约10~15 min/次,2 次/d;⑥功能锻炼:复位早期(1~2周内),以肌肉收缩训练为主,下肢骨折患者可做脚趾活动、踝关节活动等下肢肌肉收缩运动,上肢骨折患者可做腕关节活动、握拳伸直动作、肩部适度活动等,以此防止肌力下降、关节粘连。复位中期(3~4 周),可增加训练强度,下肢骨折患者做直腿抬高、足部蹬床等动作,上肢骨折患者做肘关节屈伸、轻微抬臂等动作。复位后期(5~7 周),骨折处骨痂逐渐形成,可逐渐增加锻炼次数、强度和时间,适度增加活动量;此后,患者将骨折部位功能恢复、增强肌肉力量作为功能锻炼重点[4-5];在此过程中,宣讲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如预防关节僵硬、肌肉萎缩、肌腱粘连等,与康复医师配合,告知患者不同阶段的锻炼方法,提醒患者出院后,每日坚持功能锻炼,嘱咐家属督促患者。
①护理满意度:由患者主观评定,所用工具为丹阳市云阳人民医院自制满意度问卷,涉及住院环境、仪容仪表、护理态度、护理操作等方面,总分0~100 分,结果分为非常满意(得分≥90 分)、基本满意(得分70~89 分)、不满意(得分<70 分)3 个等级,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②生活质量:评估时间为护理前、护理后1 个月,所用工具为生活质量量表(SF-36),涉及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4 个维度,各维度分值均为0~100 分,得分与生活质量成正比;③患肢功能评分:评估时间为护理前、护理后1 个月,所用工具为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6]、Neer 评分[7],前者涉及转移、行走、括约肌控制、自理能力4 个维度,后者涉及解剖、功能、疼痛、运动范围4 个维度,总分均为100 分,得分与患者生活独立性、患肢关节功能成正比;④功能锻炼依从性:采用丹阳市云阳人民医院自制问卷评估,涉及完全依从(主动配合功能锻炼,康复训练计划完成≥95%)、部分依从(在家属、医护人员督促下,可进行功能锻炼,功能训练计划达成60%~94%)、不依从(配合度、主动性较差,功能训练计划达成<60%)3 个维度,患者依从率=(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例数/总例数×100%;⑤并发症发生率:统计两组便秘、关节僵硬、肺部感染、切口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便秘+关节僵硬+肺部感染+切口感染+泌尿系统感染)例数/总例数×100%。
数据分析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26.0,计数资料用[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采用t 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n(%)]
护理后观察组各维度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s,分)
表3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s,分)
组别例数时间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观察组108护理前40.97±4.2440.28±3.4643.88±3.5144.12±4.39护理后69.52±5.8966.98±4.3067.43±5.8065.82±4.05对照组108护理前41.25±4.4640.66±3.3244.26±3.5843.97±4.22护理后58.11±5.3358.25±4.1953.27±5.9356.34±4.19 t/P组间值(护理前)0.463/0.6440.824/0.4110.788/0.4320.256/0.798 t/P组间值(护理后)14.927/<0.00115.111/<0.00117.740/<0.00116.906/<0.001
护理前,两组FIM 评分、Neer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FIM 评分、Neer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肢功能评分对比 (±s,分)
表4 两组患肢功能评分对比 (±s,分)
组别例数FIM 评分Neer 评分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观察组 108 64.25±7.49 88.26±7.31 62.98±5.52 89.61±7.23对照组 108 65.11±8.02 79.95±6.42 63.45±5.69 80.22±6.97 t 0.8148.8770.6169.717 P 0.416<0.0010.539<0.001
观察组功能锻炼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功能锻炼依从性对比 [n(%)]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6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n(%)]
四肢骨折发生率较高,高处坠落、重物撞击、积累性劳损、跌倒后肢体扭转等原因,均可导致四肢骨折,合并骨骼疾病、高龄、长期重体力劳动等因素,可明显增加四肢骨折风险。此类患者以骨折部位疼痛、局部瘀斑、局部急性炎症、骨擦音、功能障碍为主要症状[8]。如患者及时进行复位固定治疗,多数四肢骨折患者恢复良好,肢体功能恢复正常,但仍有部分患者治疗后,会出现关节僵硬、骨萎缩、肌肉萎缩、肢体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分析原因,与患者术后功能锻炼密切相关。功能锻炼可消除患肢肿胀、促进患肢血液循环,避免肌肉、关节废用,有助于患者肢体功能恢复[9]。优质护理以平衡患者心理、保持患者躯体舒适、取得家属支持、获取社会协调为核心,通过强化基础护理、深化护理专业内涵、落实护理责任制度等措施,切实提升护理服务水平[10]。本研究结果显示,在生活质量方面,护理后观察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上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功能锻炼涉及关节活动度训练、肌力训练、协调功能训练等维度,可促进运动功能恢复,是运动疗法的一种[11]。在四肢骨折患者中,可起到改善损伤部位营养代谢、避免软组织粘连、消除组织损伤处肿胀等作用,有助于骨折部位愈合,进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12]。同时,做好饮食护理,可保证钙、蛋白质等机体必需营养物质的摄入,起到增强骨质、改善营养状态的作用,进而改善患者整体生活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96.30%)高于对照组(86.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在于,优质护理干预具有灵活性特点,注重护患沟通,会根据患者病情、基本信息、性格特点等,适当调整护理措施,能够弥补常规护理笼统、“一刀切”的不足,可满足患者个体化需求,进而获得患者满意。
本研究中,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观察组(5.56%)低于对照组(13.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如下,疼痛护理、肿胀护理通过口服药物、冰敷、红外线照射等措施,加快损伤部位血液循环,减少局部炎性渗出,保持伤口干燥,在减少各类并发症的同时,还能减轻患者疼痛、肿胀程度[13]。本研究中,在锻炼依从性方面,观察组(96.30%)高于对照组(8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肢功能恢复方面,护理后观察组FIM 评分、Neer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评分比较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在于,骨折处畸形、骨折疼痛、骨擦音、肢体异常活动、手术创伤等因素,均会增加四肢骨折患者身心应激,灵活运用正念减压、沟通共情、家庭支持等心理护理技巧,可减轻患者心理应激,促使患者积极面对功能锻炼,提高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进而显著提高患肢功能[14]。有研究显示,功能锻炼可提升四肢骨折患者关节承受力和关节活动度,在主动锻炼、被动锻炼的过程中,神经根滑动、肌肉收缩,能够防止神经根粘连,避免肌力下降[15]。需要注意的是,优质护理的实施对临床护理人员分工协作能力及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若护理工作安排不合理、护理人员能力不足,则会引发诸多不良事件,故应重视护理人员培训,进一步优化优质护理成果。
综上所述,在四肢骨折患者功能锻炼过程中辅以优质护理干预,可提升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提高患者关节功能,减少各类并发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进而获得患者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