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幼友好”模式下旧改类未来社区建设经验探索
——以台州椒江城隍浦未来社区实施方案为例

2023-01-31 02:32汤堉馨官竞男徐思行
城市建筑空间 2022年12期
关键词:城隍邻里社区

汤堉馨,官竞男,徐思行

(1.台州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 台州 318001;2.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 200020)

1 建设背景

未来社区是浙江省委、省政府贯彻党中央关于共同富裕和城乡规划建设的重要指示,围绕推动浙江省高质量发展的目标,继“美丽城镇”之后所提出的又一项创新性民生工程。以“一统三化九场景”为指引,打造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和人民幸福美好生活家园。

2019—2022年,浙江省先后启动了5批未来社区创建项目,以旧改类未来社区为主要创建类型。截至2022年8月,浙江省正启动第六批未来社区创建项目。历经4年发展,未来社区的创建要求逐步深化,包括坚持党建引领,突出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注重文化建设,突出需求导向,重点关注“一老一小”特殊需求,联动老旧小区改造等。

笔者有幸参与了浙江省第三、四、六批的未来社区创建项目。其中,台州市椒江城隍浦未来社区作为浙江省未来社区28个首批命名项目之一和台州市首个成功创建的未来社区,较为完整地响应了未来社区的建设要求,具备成熟经验,可为浙江省全域推进未来社区建设提供一定的可复制经验与运营思路。

本文主要以城隍浦社区为例,从实施方案的编制、建成运营等角度出发介绍旧改类未来社区的建设经验。

2 实施方案

城隍浦未来社区位于台州椒江老城区的核心地段,集合多个老旧小区。经过多年粗放型发展,其城市品质和公共服务支撑已无法适应新时代城市文明发展需求,城市更新升级需求强烈。台州市当前正处于“二次城市化”的发展阶段,创建城隍浦未来社区,是改善民生的重大举措,有利于提升服务配套能力、重塑社区生活圈活力。

2.1 建设基本情况

首先,需对城隍浦社区的基本情况进行摸排,以更好地启示该社区的发展定位与场景建设方向。从宏观至微观,笔者依次调研了椒江区的区域发展、历史文化背景、社区内设施分布情况、建筑与人口分布情况、居民意愿以及相关规划指导六大维度的详细资料,并总结分析得出城隍浦社区的发展优势与建设短板。

1)发展优势 区域位置优越,其深入椒江区域服务中心,见证椒江百年华丽蜕变,坐拥台州文化根基;基础设施齐全,覆盖文体、医疗、教育等城市生活圈全要素领域;社区位于台州一江两岸滨水景观轴和山海江生态绿脉的交汇点,生态景观条件优越;社区交通性基础设施建设完备,对外交通便捷顺畅;街巷空间尺度宜人,邻里氛围浓厚。

2)建设短板 包括社区实体商业活力不足、社区欠缺精细数字化管理等。

同时,居民意愿调查结果显示,城隍浦社区人口结构呈现标准老龄化特征,社区60岁以上人口占比高达29%。居民需求集中在健康、教育和邻里场景。

2.2 创建目标与定位

准确锚定未来社区的创建目标和发展定位,明确社区发展主题,是成功编制实施方案的首要关键,也为未来社区的后续建设与验收奠定良好的开端。拟定社区发展目标定位时,应充分收集社区特色时空要素,如是否获得相关荣誉、是否历经特色事件、是否有较大特殊人群占比、是否展现独特的空间形态等,直击社区亮点,也可化“痛点”为新的增长点。

基于对城隍浦社区的调查结论,实施方案谋划将城隍浦未来社区打造为“慢品生活家园、老城复兴样板”,并凝练三大特色主题。①“乐龄社区”——基于社区内老龄化较为明显、且对医疗康养具有较大需求的特征,将重点打造未来邻里、健康和服务场景;②“人文社区”——基于社区内海门老街、高质量教育资源等历史人文要素,将重点打造未来教育、创业和治理场景;③“慢品社区”——基于社区内完善的生活圈基础,通过补齐短板和数字化赋能,将重点打造未来交通、低碳和建筑场景。

2.3 空间总体设计

城隍浦社区作为旧改类未来社区,总体建设已趋成熟,空间资产均为存量型。有别于当前城市中心区“高楼密林”式的开发模式,其虽然建筑年代较久,却仍保留着多层建筑群组的和缓天际线和亲切舒适的街巷宽高比,是当今城市建成区内的稀缺资源。因此,实施方案提出应坚持保存好社区既有的街巷肌理,充分利用低效空间,解决基础设施或公共服务配套的缺位问题。

采用“插花式”改造模式,对现状可利用建筑与空间资源进行更新改造,具体通过建筑修缮、数字化赋能、建筑内部装修改造、公共空间腾退等方式,打造老百姓文化戏院、口袋公园、同心院、社区书画院、社区文化公园、“老街坊”邻里中心等共七大重要节点项目(见图1)。以点带面,避免大拆大建,以较低的成本实现更大社会效益。

图1 城隍浦未来社区重点项目及实施效果

2.4 特色亮点塑造

2.4.1 打造“乐龄社区”样板,实现“老有所养”

聚焦社区老人一日活动轨迹,全面梳理“送孙子上学、请中医把脉、和牌友切磋、不方便做饭”等现实需求,构建老龄人口需求画像,落实一批适老化特色项目,以期达成“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未来愿景。

以打造一站式、全天候、功能复合的“老街坊”邻里中心为主导。①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模块依据上层次文件指导,集合康复助残中心、老人休息室、健身活动室等功能,兼具服务海门街道辖区;②医疗服务中心模块落实医养结合和“三医联动”,将诊疗亭、药柜机、大屏一体机等纳入“未来社区智能硬件采购清单”;③社区助餐中心模块引入“怡家小厨”品牌运营,为高龄老人提供就餐补助和健康饮食;④文艺活动中心模块利用可变空间,设置老年大学、培训演讲、书画手工等功能,提供全民学习交流空间;⑤便民服务中心模块主要涵盖居民会客厅、多功能服务台等功能。

老百姓文化戏院是城隍浦未来社区率先完工的项目。其由老戏院修缮而成,响应老年人群喜爱戏曲的普遍性爱好,邀请市区文艺团体定期进行演出,实现公共文化资源下沉。戏院演出活动通过数字化平台即时线上发布,社区居民也可预约租用戏院场地,举办邻里交往系列活动。

此外,针对城隍浦社区老龄人口占比高的特点,根据台州市《关于加快构建市区养老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未来社区建设主体积极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加大资金补助、提供服务场所、实行税费减免等优惠扶持政策,引导和鼓励社会中介组织、家政服务企业等参与居家养老服务,为老年人提供周到便捷的服务。

2.4.2 打造“人文社区”样板,实现“幼有所育”

依托海门老街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开展特色历史人文主题、民俗传承主题、志愿服务主题和军事主题等多样化研学活动,连通公共文化资源与社会团体资源,实现公共文化资源下沉,建立辐射社区周边的“全时段知识漫游”活动轨迹,营造全龄化的社区文化教育地图。

深化城市党建特色品牌创建,在社区多党合作基地“同心院”创立“红色HUI客厅”,健全“红管家”治理体系,及时跟进业委会、物管工作,开展协商会,为未来社区创建提供强大红色引擎。

创新海门老街区块的夜间经济模式,沿东升街打造“最趣的街”,着重强化美食小吃、潮流集市功能;沿海门老街打造“最雅的街”,着重强化娱乐消费、古玩鉴赏、文化体验、文创研学等功能。

2.4.3 打造“慢品社区”样板,实现“全民共享”

建立“高品质慢生活”活动轨迹,达成“低碳社区、科技社区、便捷社区”的未来愿景。

邻里中心的建筑外立面采用环保材料,将海门老街牌坊抽象化,展现老街文化特色。同时,存量改造邻里中心主入口附近宽敞的建筑后退空间为社区文化公园,并加入海防文化等元素,打造无所不在的邻里交往空间。

利用现有海门老街、人民路打造慢行步道,并对接《台州市“美丽绿道”专项规划》,接入滨江绿道,串联各个小区及公共设施;同时,提升在公交站点50m范围内公共自行车或共享单车站点的覆盖率,建立安全、流畅的慢行空间网络。

构建数字化基底模型,绘制“数字孪生社区”,连接物联网设备,实现对城隍浦社区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服务。将停车管理纳入社区数字化服务平台,提供共享停车、智能车位引导等功能,解决停车“老大难”问题。

2.5 数字化系统设计

项目主要搭建城隍浦社区“邻里一家亲”基础框架平台,产品按SaaS化架构设计,搭建底代码平台,支持小程序、H5多种实现方式,可扩展性强,丰富多跨服务场景应用。

①建设社区康养一体化系统,搭建“三医联动”多维度健康关怀运营体系;②建设居民智能关爱系统及“和合姊妹”数字化家庭矛盾调节系统,精准化特殊居民服务能力;③搭建社区治理空间码服务平台,紧紧围绕社区与居民的需求,全方位渗透社区生活,提升居民的满意度,调动小区居民参与治理的积极性,化被动为主动,促进社区生活智慧化水平;④建设联动安防一体化管理平台结合“人防+技防”的消防管理理念,实现智能预警、迅速响应、消防联动,最大程度保障社区消防安全;⑤利用社区驾驶舱以数据报表和图形化等方式展示社区人口、社区安全、社区服务、创新服务等多个场景,以及社区各条线需对外展示的数字化功能区块;⑥考虑定制开发适老化版本应用,开发者在软件应用开发过程中应注重信息无障碍标准规范,开发打造大字版、语音版、简洁版、一键达等适老化无障碍版本。

2.6 文化专题建设

旧改类未来社区的建设并非单纯地对物质空间的梳理再造,还强调挖掘社区的文化内核并予以发扬,在社区居民之间形成情感共振,增强其对社区的归属感与认同感。

宏观层面上,和合文化是台州城市的文脉基因。中观层面上,片区素来与海防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明朝大将汤和拆黄岩县城墙石料筑海门卫城;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朝廷设浙江海关分关于葭沚;清咸丰二年(1852年),海关迁至临江门吊桥头外,俗称“台大关”。发扬海防文化是普及台州海门卫城历史文化教育、弘扬爱国主题精神的重要途径。微观层面上,海门老街孕育了老街文化,其中可细分为和睦相爱的邻里文化、尺度宜人的里巷空间范式、古今中外的建筑风格、海纳百川的美食文化以及小众的古玩文化、灵芝文化等,彰显台州人奋斗不屈、锐意进取的精神。

在城隍浦社区的文化建设中,需始终坚持党建统领,以和合文化引流,深度链接海防文化与老街文化。借鉴国内外经验,实施方案提出打造文化IP、抓取文化符号、推进“百分之一公共文化计划”和开展主题文化活动强化社区文化传承。

具体的文化建设行动依然坚持与未来社区九大场景对标。如在邻里场景中,营造承载非遗文化宣传、文艺表演、民俗节庆、志愿奉献等多元社区活动的邻里空间,通过在其中增加文化雕塑、文化墙绘、艺术小品等公共文化设施,重现民语乡韵,提升邻里感情浓度。在服务场景中,以美食文化街等形式重振社区经济活力。在建筑场景中,在标志性公共建筑立面体现文化元素,管控社区建筑风貌。

此外,聚焦数字化价值坐标,在数字化平台首页提供文化IP形象展示、红色党建知识科普、多元文化展览等便签式文化宣传服务,并建立文化活动的专题模块。

3 社区运营

对于城市更新改造片区而言,由于无法依赖大规模新增土地出让获利,转而优化物质空间环境和加强文化建设是片区发展的常规路径。在此之上,未来社区的建设创新在于其反对房地产化倾向和贵族倾向,强调社区运营的理念,其中包含片区经济功能和社会机能的复苏。

未来社区的运营对社区管理者而言是崭新的课题,需要持久探索。针对城隍浦社区的运营,实施方案与建设主体经过充分的探讨,提出引入品牌化企业进行项目运作,并鼓励专业的运营团队在实施方案编制之初参与谋划,精细化物质空间需求。未来社区运营也应聚焦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的三维价值坐标,始终秉持长期主义的发展价值观,放低姿态,与社区居民相伴共生,倾听居民高频需求,同时放眼未来生活图景,着眼于为社区乃至城市提供高水平的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深度融合需求与在地性资源,以服务转化经济价值。

实施方案响应打造“乐龄社区”主题,谋划引入“怡·家”品牌,建设惠民性老年食堂,落实民生实事。食堂内配设健康营养管理师,为老年人提供菜谱定制。同时融入民政部门的长情在线平台,推出了线上线下订餐、外送到家服务,为行动不便的老人解决就餐问题。

此外,响应打造“人文社区”主题,创办“仲夏·梦之营”暑期研学夏令营,建设普惠性托育中心,联合专业师资力量,锚定幼、小群体,联动怡家食堂提供餐食服务。在海门老街“老海门关”旧址开展“学党史听抗美援朝老兵讲故事”活动,邀请了抗美援朝89岁老战士给社区“两委”班子与学生群体讲述抗美援朝期间侦察兵的亲身经历。

4 建设发展建议

根据笔者经验,建设未来社区,复杂而综合,要求具体社区具体谋划,但也存在着相对共性的问题。

1)需保障充足的建设资金 旧改类未来社区建设需联动老旧小区改造,通常涉及建筑立面改造、市政管线整治、道路路面提升、污水零直排、绿化景观提升和公共管理提升等方面。其覆盖面广,建设周期长,资金量大。同时,未来社区创建始终围绕“一老一小”打造“三化九场景”,社区邻里中心、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社区照护驿站、社区卫生服务站等是共性的重大民生约束性设施。上述项目除却在建设阶段的投资外,在运营阶段的场景营造费用亦是重中之重,专业性强,需要城市财政、社会资本等的多重支持。此外,未来社区创建需在浙江省数字化建设平台的基础上,根据地方实际进行下层次建设,包括数字化学习平台、积分体系、智慧健康管理平台、“平台+管家”服务、智慧安防系统、社区基层治理服务平台等,资金投入可观。

2)需明确未来社区的创建协调机制 未来社区建设内容广泛,涉及众多主管部门,包括住建、财政、公安、教育、民政、人社、行政执法等,协调难度大,需市级层面的统筹引导。一般建议成立未来社区创建的领导小组和专案小组,建立项目推进保障体系。多倾听民意,建立需求导向,通过问卷调查、听证会、论证会等方式,在未来社区建设验收的全阶段,倡导多方参与。

3)需精细化未来社区的行动计划安排 未来社区的建设通常时间紧、任务重,需尽快落实各部门分管工作,倒排工期计划,罗列问题清单,及时解决创建过程中的痛点、难点、卡点。需紧密结合上层次规划布局,通盘考虑,科学研究,明确未来社区建设目标定位、重点项目等内容。

5 结语

未来社区建设是对传统社区建设模式的系统性重构起源于西方发达国家提出的“智慧社区”概念,在新的历史节点上顺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浙江创新发展要求。城隍浦社区借助时代机遇,真正实现了“劣势转变为优势”“以点带面”,即优雅的城市底色、现代的产业形态、完善的公共服务、活跃的人群交往和共享的幸福生活,城隍浦社区是台州“二次城市化”的闪耀标杆,打造了“共富单元”的台州示范。

猜你喜欢
城隍邻里社区
“小邻里”托起“大幸福”——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打造“邻里+”基层治理新样板
两个城隍
城隍庙的来历
城隍庙的来历
社区大作战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禁戏下行与“以神为戏”之民间事象——以清代城隍演剧为例
黑白电视·邻里之情
你为邻里理发,我为你倒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