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越,周宝华,罗永梅,李葆华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 100191
2022 年北京冬季奥运会已圆满落下帷幕,奥运会设15 个运动项目,分别在北京、张家口、延庆举办。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本部作为北京赛区的定点医院,负责接诊部分比赛场馆、北京冬季奥运会村及周边驻地闭环内发热病人和非发热的普通伤病运动员以及大量冬季奥运会服务人员。本部随时做好接诊两家分院区疑难危重病人的准备,上下联动,形成救治链条,为病人提供医疗服务。本部设置冬季奥运会专用诊区,制定冬季奥运会就诊人员院内转运路线,建立严格闭环管理机制。冬季奥运会诊区分为两个区域,A 区接诊发热病人,B 区接诊非发热的普通病人。此次保障医疗就诊人员量大,涉及病种广泛。在冬季奥运会中后期阶段,涉及部分急症、重症病人,给予留观、手术及住院治疗,在保证分诊、挂号、检查、治疗全程陪护的同时兼顾重症留观及住院病人的治疗及护理,对于护理工作无疑是一大挑战。现对本部冬季奥运会期间护理保障的具体情况进行回顾,总结病人的治疗和护理经验。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22 年1 月6 日—2 月20 日北京奥运会期间在北医三院本部就诊的病人资料。北京奥运会期间共接诊154 例病人,其中男112 例,女42 例;年龄18~66 岁,平均32.53 岁;工作人 员84 例,志愿者36 例,运动员9 例,其他人员25 例。
1.2 方法 比较北京冬季奥运会前期(2022 年1 月6 日—2022 年1 月20 日)、中 期(2022 年1 月21 日—2022 年2 月4 日)、后期(2022 年2 月5 日—2022 年2 月20 日)就诊病人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描述,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不符合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采用中位数、四分位数[M(P25,P75)]描述,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定性资料采用例数、百分比(%)描述,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 精确检验。双侧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就诊病人一般人口学特征 冬季奥运会保障期间共接诊病人154 例,前期接诊11 例(7.14%),中期接诊53 例(34.42%),后期接诊90 例(58.44%)。具体见表1。中后期留观病人11 例次,占总接诊人数的7%,非发热病人占6%,平均留观4 d。住院病人占3%,平均住院11 d,多为急危重症病人。
表1 就诊病人一般人口学特征 单位:例
2.2 就诊学科系统分类(见表2)
表2 北京冬季奥运会病人就诊学科系统分类 单位:例
2.3 就诊科室分类(见表3)
表3 就诊病人就诊科室 单位:例
2.4 发热病人就诊情况 冬季奥运会A 区负责接诊发热病人,共接诊发热病人55 例,其中44 例病人进行了全面的化验检查,化验项目包括血常规、快速C 反应蛋白和新型冠状病毒抗体IgG。这部分病人的化验结果比较见表4。
表4 北京冬季奥运会发热病人就诊情况
3.1 特殊的冬季奥运会医疗保障措施 本次冬季奥运会在新冠病毒肺炎流行期间举办,医疗保障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保障难度增加,既要符合疫情防控要求,做到零感染[1],又要圆满完成保障任务。保障小组成员认真研究,统筹规划,制定了专门的医疗保障工作方案,以组织建设、人才保障、流程优化、疫情防控为重点统筹、安排医疗保障工作[2]。从体制、机制和顶层设计入手,院本部提供人员、技术以及管理方面的支持,统一管理、统一培训、统一调度。冬季奥运会医疗保障团队由最初的1 名医生、1 名护士、1 名技师、1 名司机,到冬季奥运会闭幕扩大到闭环28 人的医疗保障团队。闭环管理为医疗保障带来许多新的挑战,环境特殊,责任重大,不仅考验保障团队的医疗水平,更考验护理和管理水平。在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实现收费室、方舱CT 室、超声、检验、药房、安全保障、食堂多个部门线下及线上协调、统一联动,为奥运健儿及环内服务人员开辟了一条绿色通道。发热病人管理参考国内相关专家共识[3],执行发热门诊接诊流程,冬季奥运会A 区专门接诊发热病人,接诊后即刻进行血常规、核酸、新型冠状病毒抗体检测,然后由护理人员陪同病人走专用闭环安保通道进行胸部CT 检查,除外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按照普通发热病人诊治,流程顺畅安全。病人检查过程实施闭环管理,做到与环外人员绝对隔离,避免交叉感染。非发热留观病人完善血常规、核酸、新型冠状病毒抗体检测,做到诊前严格筛查,诊中密切观察,严格执行“一医一护一患一诊室”,诊后跟踪随访。此次冬季奥运会接诊的发热病人均有新冠抗体IgG,且均接种了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提示疫苗接种后产生了保护性抗体,计划免疫有效。
3.2 医疗保障整体接诊概况及特点分析 冬季奥运会保障期间共接诊病人154 例,前期接诊11 例,中期接诊53 例,后期接诊90 例,接诊数量呈逐渐增长趋势。前期为运动员、裁判员和其他人员入驻阶段,就诊人数占总就诊人数的7%,就诊人员以工作人员为主,其中外籍工作人员占18%。后期比赛项目全面展开,运动员就诊数量明显增加。从就诊科室来看,前期占比最大的为呼吸科,与赛会造成的压力有关[4-5]。冬季奥运会保障人员为确保赛事顺利进行,从各个方面、多个专业统一协调保障工作,工作压力大,抵抗力下降,加上外界环境因素影响,就诊病人中一半为上呼吸道感染。从疾病学科分类看,冬季奥运会后期外伤、骨折、运动损伤等比赛相关的外科系统疾病增多,与后期冰雪项目相关损伤有关[6]。闭环管理导致参会人员心理压力大[7]、睡眠质量差,神经内科、心内科疾病就诊人数增多。冬季奥运会期间天气寒冷、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易出现冬季高发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皮肤病)病人[8]。医护人员结合冬季高发疾病和运动损伤的特点,制定了针对性的医疗保障预案,储备了相关专业的医护人员,积极准备、周密筹划,为圆满完成医疗保障任务夯实了基础。冬季奥运会后期接诊人数达到高峰,占整体就诊人员的58%,病人年龄以18~45 岁为主。冬季奥运会前期昼夜温差大,空气干燥,呼吸道疾病高发[9];后期天气转暖,以晴天为主,呼吸道疾病发病率降低。中后期留观病人11 例,占总接诊人数的7%,非发热病人占6%,平均留观4 d。住院病人占3%,平均住院11 d,多为危急重病人,针对住院病人,建立多学科会诊机制,启动急诊手术流程,快速实施手术,为病人生命安全打开一条绿色通道。
3.3 科学、合理、健全的奥运医疗保障体系 医疗保障团队参考北京夏季奥运会医疗保障经验[10-11],制定了健全的护理管理体系、完善的护理管理制度,组织团队成员进行全方位的培训和模拟演练,要求保障团队医护人员具备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丰富的专业知识、精湛的操作技术和热情的服务态度。培训过程中重点进行多元文化服务能力培训,包括民族确认、涉外服务礼仪等;积极开展保障外语培训,储备英语、法语、俄语、日语及诸多小语种翻译人才,同时将各语种常用语做成语言提示手册,方便与外国病人沟通。经过短期培训,保障团队护理人员具备了多元护理能力。冬季奥运会期间,医疗保障小组为来自14 个国家的154 例病人提供了医疗保障,顺利完成了冬季奥运会医疗保障任务。
3.4 奥运保障危重症病人护理经验总结 冬季奥运会中后期急危重症病人增多,启用了呼吸机、5G 远程超声、床旁血液滤过机、移动查房车等多种先进医疗设备。因病情危重留观、住院病人及门诊病人均在B 区,为避免交叉感染,护理人员加强对住院病人及留观病人的宣教,非必要不出病室,同时做好负责区域病人餐饮及日常物品补充发放,完成负责区域的空气消毒,严格执行污染医疗废物回收处理原则[12-13],定时为留观病人、住院病人及陪护人员进行核酸筛查及体温监测,发热病人重点做好交接班、手卫生及环境消毒。危重病人病情变化快,需要持续给予生命支持,精心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护理过程中,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防止交叉感染。针对接诊病人的特点,参考其他单位疫情防控期间护理管理经验[14-17],制定弹性排班和动态保障方案,满足冬季奥运会期间医疗保障需求。冬季奥运会期间接诊的危重症病人较多,与原接诊预案和以往赛事保障接诊情况不同的是,病人占比较多的是神经内科。病人急性发病,致残率较高[18],住院留观时间长,早期康复尤为重要[19]。病人入院后应尽早筛查和评估,尽早开展护理康复工作[20],动态调整护理康复计划,保证病人在康复黄金期得到良好的治疗。
在这场世界瞩目的冰雪盛会中,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用完备的救治体系、充分的救治准备、丰富的医疗保障经验、快速流畅的救援过程、准确的诊断、高水平的治疗、优质的护理、温馨的服务、强大的后勤保障,表达着对世界人民的友爱和热情,收获了世界各国运动员及工作人员的高度肯定,也收获了深厚的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