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 苋
商量,指的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互相探讨和交换意见来达成某种一致的过程。小到家庭矛盾、职场冲突的化解,大到社会问题、国际争端的调解,都需要双方积极沟通、认真商量。但商量二字说来容易、做起来难。现实中,我们常发现冲突如烈火烹油,光让双方坐下来谈就很不容易;即便能谈,也各执一词,能好好谈很不容易;即便能好好谈,又互不相让,谈出一个好的结果更不容易。商量为什么这么难?
平等对称难。商量的前提是彼此平等、相互尊重。生活中,许多父母貌似以平等姿态征求子女的意见,实际却只希望得到期待的答案,一旦遭到“忤逆”,则勃然大怒,转而提出硬性要求。工作中,许多领导以表面民主的氛围鼓励下属发表看法,实际却早已经有了预设的决定,一旦被异议,则面露不悦,立马切断对话的渠道。究其原因,在于双方地位和资源的不对称,强势一方未必真心愿意与弱势一方平等交流,弱势一方不能或不敢表达真实的意见。久而久之,双方商议之动机阻绝,甚至互生不满。因此,开启商量的通道,需要双方暂时抛开地位高下、资源多寡之成见,摆正心态,平等协商。
有效沟通难。商量是多方倾听、多方表达的过程,同时也是观点碰撞、智慧迸发的过程。它需要每个人都认真听、大胆想、放心说。在现实中,我们看到,有些商量是一味依赖或迎合对方,有需求却不明说;有些商量是单方面滔滔不绝地输出,不留商量余地。这些商量表面上一团和气,实则一言堂,既没有产生观点的交换,也不曾发生需求的协商,更别说达成真正的沟通。因此,推进商量的进程,需要双方畅所欲言、坦诚相待又彼此尊重。商量的过程就像打乒乓球,你一拍、我一拍,有来有往,方能进入沟通的佳境。
互利共赢难。商量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存在的分歧、作出最优的决策,最终达到双方的共赢。商量之前双方先澄清和明确自身需求,准备好表达诉求的依据;商量之时要放下谋求单方面绝对利益最大化的执念,在明了双方需求差异的同时暂搁争议、求同存异,挖掘最大的共赢点。现实中,很多商量事项历时漫长、旷日持久,但并未取得实质性进展。究其原因,无非是不知道“我要什么”、不了解“你要什么”、不清楚“我们要什么”。有效的商量需要做好充分的事先准备,善于换位思考,具备全局思维。既考虑自己也考虑对方,才能达成共识,商量出双方满意的结果。
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中国文化向来强调沟通和协商的重要。诚然,从分歧到共识,中间隔着千山万水;从冲突到和谐,需要彼此不懈努力。但“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只要双方放下成见、愿意商量,坦诚开放、敢于商量,认真务实、仔细商量,不论协商沟通之路多么曲折坎坷,终会迎来峰回路转、云开日出的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