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杰,马小敏,王芳,李淑华
1.上海市金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海 金山 201599;2.上海市金山区漕泾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 金山 201507
2010年,上海市实施8月龄至14 岁儿童全覆盖麻疹强化免疫活动,2011年,全市麻疹发病率降低至0.52/10万,但上海市部分区报道,2012年以后麻疹疫情出现反弹[1⁃3]。近年,上海市麻疹疫情表现为成人病例比例较高,2009— 2014年,20 岁以上病例占全年龄组的 73.96%[4],2005 — 2017年金山区报告的麻疹病例中,成人病例占79.63%[2]。金山区是上海市工业企业较为集中的区域之一,包括化工、电子及医药等企业[5]。由于企业流动人群疫苗接种率较低,易感人群累积,一旦存在麻疹感染源极易形成暴发[6]。因此,了解企业人群的麻疹免疫水平对控制企业人群麻疹发病具有重要意义[7]。本研究对2019年6—11月上海市金山区企业人群进行抽样监测,评价该人群的麻疹抗体水平,评估易感风险,以期为企业人群麻疹防控工作提供依据。
1.1 监测对象 2019年6—11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抽选上海市金山区大型(≥1 000 人)、中型(300 ~1 000 人)及小型(<300 人)企业各2 家,每家企业随机抽选约200人。分为5个年龄组:15~19、20~29、30~39、40~49及 ≥ 50岁组。
1.2 样品采集及检测 在知情同意的基础上,由经统一培训后的专业人员对监测对象进行个案信息和血标本采集,每名监测对象采集静脉血5 mL,分离血清,-20 ℃保存。采用麻疹ELISA 检测试剂盒(德国维润赛润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检测血标本的麻疹IgG抗体水平,计算麻疹IgG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eometric mean concentration,GMC),GMC ≥ 200 mIU/mL 判为抗体阳性,≥ 800 mIU/mL 判为保护性抗体[3]。本研究获得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金山分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文件号:jszxyyJ202201)。
1.3 质量控制 严格按照监测方案抽选监测对象,质控人员对采集的个案信息进行复核,应用Epidata 3.1软件进行数据双录入和逻辑检验,修正错误数据。检测前开展预实验,采用统一的仪器和试剂进行操作。
1.4 麻疹易感性的多因素分析 应用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企业人群的麻疹易感因素,以麻疹抗体是否为阴性(阴性为1,阳性为0)作为因变量,户籍及年龄作为自变量,采用逐步向前法(Conditional)进行回归分析。
1.5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抗体阳性率和保护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IgG抗体浓度经常用对数转换后[lg(GMC)]为正态分布,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多个样本均数间两两比较采用LSD法;麻疹易感性分析采用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检验水准α=0.05,均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基本情况 本次监测企业人群共1 796名,年龄范围为17~64岁。其中男性920名(51.22%),女性876名(48.78%),本市户籍667 名(37.14%),外来户籍1 129 名(62.86%)。近10年内有麻疹疫苗免疫史的112人(5.67%),有麻疹病史的77人(占4.29%)。1 796名企业职工的血清麻疹抗体GMC为639.71 mIU/mL,阳性率为87.58%,保护率为29.06%。
2.2 不同特征监测对象麻疹抗体水平的比较
2.2.1 性别 1 796名监测对象中,男性和女性麻疹抗体阳性人数分别822 和751 名,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9.35%(822/920)和85.73%(751/8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39,P=0.020);产生保护性抗体的人数为268和254名,保护率分别为29.13%(268/920)和29.00%(254/87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4,P=0.950);GMC分别为640.88和638.47 mIU/mL,lg(GMC)分别为2.701 5和2.681 8,lg(GM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77,P=0.202)。
2.2.2 户籍 1 796名监测对象中,本市及外来人群麻疹抗体阳性人数分别为560和1 013名,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3.96%和89.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825,P<0.001);产生保护性抗体的人数分别为180和342名,保护率分别为26.99%和30.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2.222,P= 0.136);GMC 分 别 为 604.67 和660.41 mIU/mL,lg(GMC)分别为2.663 6和2.708 6,lg(GM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34,P=0.005)。
2.2.3年龄 5 个年龄组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为81.60%~97.03%,其中以40~49岁组最低、15~19岁组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872,P<0.001);不同年龄组人群抗体保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83,P=0.046),其中15~19 岁组最高,20~29 岁组最低;不同年龄组人群麻疹抗体GMC 为602.11~746.76 mIU/mL,lg(GMC)为2.657 7~2.768 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68,P=0.001);≥50岁组人群抗体lg(GMC)明显高于20~29、30~39 和 40~49 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0.068、0.067、0.098,P分别为0.018、0.012、0.000)。见表1。
表1 不同年龄人群的麻疹抗体水平Tab.1 Measles antibody level of enterprise employees of different ages
2.2.4 企业规模 不同规模企业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92,P=0.006);保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3.879,P= 0.144);大型企业和小型企业人群抗体lg(GMC)明显高于中型企业(t分别为0.050和0.064,P<0.05)。见表2。
表2 不同规模企业人群的麻疹抗体水平Tab.2 Measles antibody level of employees of different demographic enterprises
2.3 麻疹易感性的多因素分析 与外来人群比较,本市人群易感麻疹的比值比(odds ratio,OR)为1.55(95%CI:1.14~2.12);与 ≥ 50岁组比较,40~49岁人群麻疹易感的OR为 2.35(95%CI:1.35 ~ 4.08)。见表 3。表明本市户籍和40~49岁组人群为麻疹易感人群。
表3 影响企业人群麻疹易感性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ab.3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f measles sus⁃ceptibility among enterprise employees
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是评价人群免疫屏障的一个重要指标,可用于确定易感人群[8]。近年,我国各地开展的健康人群麻疹血清学监测结果显示,15 岁以上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存在较大差异,其中个别地区高于95%,如哈尔滨市为94.57% ~100%[9];多数地区约为90%,如湖北省为88.57% ~93.35%[10]、云南省为 86.51% ~ 94.18%[11]、呼和浩特市为89.8%~92.8%[12];少数地区低于80%,如晋中市为 73.44% ~ 77.54%[13]。2019年,上海市金山区企业人群15 岁及15 岁以上麻疹抗体阳性率为87.58%,与其他地区比较,处于中等水平,未达到WHO 西太区提出的阻断本土麻疹传播人群免疫力 ≥ 95%的标准[14]。
本次监测结果显示,上海市金山区企业人群麻疹抗体水平(604.67 mIU/mL)和阳性率(83.76%)均显著低于外来人群(660.41 mIU/mL和89.73%),本市人群麻疹易感性是外来人群的1.55 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可能与上海市麻疹发病率较低有关。上海市1983 — 2000年麻疹发病率为2.05/10 万以下[15]。由于麻疹发病率低,接触麻疹野病毒的机会非常少,本市人群麻疹疫苗免疫后随着时间推移,麻疹抗体水平和阳性率逐年下降[16],易感人群将逐渐增加,而外来人口的流入,会增加麻疹疫情输入风险[17]。
本次监测结果显示,企业人群不同年龄段间麻疹抗体GMC、阳性率和保护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疹抗体水平最高的为15~19岁组,其次为≥50岁组。2010年,我国开展8月龄至14周岁儿童麻疹强化免疫活动,报告疫苗覆盖率为 97.52%[6,18],15~19 岁组人群属于目标对象,其麻疹抗体水平高可能与强化免疫活动有关。我国于1965年起实施麻疹疫苗接种工作[18],≥50 岁组人群多数未接种过麻疹疫苗,其麻疹免疫力主要通过自然感染获得,表现为抗体水平、阳性率和保护率均较高。有研究报道表明,2009—2015年,我国15~56 岁人群的麻疹抗体阳性率呈下降趋势,2015年仅为83.7%[19]。≥ 50岁组人群抗体水平高于20~49岁组,其中40~49岁组人群麻疹易感性是≥50岁组的2.35倍,提示50岁以下人群主要通过接种麻疹疫苗获得免疫力,随着年龄增长,麻疹抗体水平不断下降,麻疹易感风险逐渐上升[16]。
综上所述,麻疹抗体水平和易感性受户籍、年龄及麻疹免疫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上海市金山区企业人群麻疹抗体水平总体较低,麻疹免疫屏障需进一步加强。由于企业人群流动性大,聚集度高,工作环境大多相对密闭,一但有麻疹野病毒进入,易发生麻疹暴发。马超等[20]报道,2009—2015年我国成人集体单位麻疹暴发比例呈上升趋势,占比从< 10%到46.15%不等。有必要在工厂、建筑工地等易感人群密集单位,针对20~49 岁组人群开展麻疹抗体血清学监测和含麻疹成分疫苗接种,弥补该人群麻疹“免疫空白”,降低麻疹暴发或流行发生风险[21]。同时本次监测的研究对象为企业人群,年龄主要集中在20~49 岁,而< 20 岁及 ≥50 岁人群样本量较小,可能对统计结果有一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