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佩佩 曹晓阳(通讯作者)
(枣庄学院 山东枣庄 277160)
旅游业收入占全球GDP的近10%,创造了超过2.7亿个就业岗位[1]。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UNWTO)预测,到2030年,国际旅游人数将超过18亿,中国将在2030年前成为世界顶级旅游目的地[2-3]。在很多旅游目的地,由于近年来游客数量大幅度的增加在惠及当地社区经济的同时也带来了对当地居民及其生活环境的多种负面影响,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巨大挑战。
过度旅游问题主要与目的地的环境承载力有关,UNWTO将承载力定义为“在不破坏物质、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和不可接受地降低游客满意度的情况下,可以同时访问一个旅游目的地的最大人数”[4]。崔凤君等(1998)认为,旅游环境承载力是在特定的时间范围内,景区的状况对目前的人民和子孙后代没有任何负面影响,可以承受当前旅游活动的最大强度[5]。中国学者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研究旅游环境承载力,多是从最大承载量角度来定义,即当自然环境品质与体验品质均未发生不可接受的下降时,某一特定地区所能承受的最大人数[6]。该阶段,众多国外研究发现,单纯用数学方法计算和定量描述旅游环境承载力,很难发掘其在旅游实践和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所以根据旅游环境承载能力的基础理论和实践要求,提出了改变极限(LAC)、游客体验与资源保护(VERP)、游憩机会谱系(ROS)等概念[7]。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旅游资源、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旅游环境承载力作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判读基础,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通过对影响旅游环境承载力因素的探究(如某些旅游目的地的日益繁荣和流动性的增加、技术发展、国内外部分旅游区的安全和污名化问题等),探索了目前旅游业对全国乃至全球旅游目的地造成的日益增长的紧张 局势[8]。
青岛是山东省旅游、半岛地区旅游中心、全国优秀旅游城市、海内外知名旅游城市。据最新统计,截至2022年初,全国共有109个A级景,在这些景点中,有1个5A,25个4A,7个3A。随着旅游业的发展,2016—2020年青岛地区游客数量分别为8081.05万人次、8816.37万人次、1002.57万人次、11323.26万人次、6312.8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分别为1438.7亿元、1640.1亿元、1867.1亿元、1955.9亿元、1019.3亿元。为青岛市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旅游旺季时青岛市的道路交通、污水处理能力、人均占地面积都面临着巨大压力。本文认为,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也要考虑到旅游的环境承载能力的客观限度,对旅游活动进行限制,配合更完善的游客管理策略和游客分布可以抵消过度旅游的负面影响。因此,以青岛市为例,通过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熵值法、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构建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旅游环境承载力评价结果,并提出提高环境承载力的解决方案和管理策略框架,以应对过度旅游和大量游客造成的负面影响。
本文采用基于模糊数学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从多个方面对被评定对象的隶属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估,是一种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一些比较模糊、比较的复杂问题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使评价结果更具有科学性[9-10]。其中定性方法采取层次分析法,定量方法采用熵值法。层次分析法(AHP)是一种主观地确定各项指标的权值。按照层级结构模式,通过内部协商一致,由相关部门按照二级要素的重要性来决定。文中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一级评估指标,即准则的权重W。熵值法是衡量各指标权重的一种客观手段,它主要用于衡量某一指标的离散性[11]。一般地,指标值的差异程度反映有序性越大,熵值影响赋予的权重[12]。文中用熵值法来确定二级评估指标,即指标层的权重。
具体评价方法如下:
一级评估因素U={U1,U2,…,U n},i=1,2,…,n;二级评估因素Ui={Ui1,Ui2,…,U ij,Uiq},j=1,2,…,q。
一级评估指标的权重W={W1,W2,…,W n},W i为Ui中相应因素的权重,且,并且。二级评估指标的权重Wi={Wi1,Wi2,…,Win},W ij为相应中相应因素的权重,且,并且。
V={V1,V2,…,V m},Vm为评判等级的标准,K=1,2,…,m,m为评估等级的个数。
采用降半梯形分布来刻画隶属度。
其中,rij为因子Ui对于j级城市环境的隶属度;C i为因子Ui的实测值:Uij为因子Ui对于j级城市环境承载力标准;m为m级评价标准。通过计算得到矩阵。
确定各因素的权重后,根据求得的指标权重与矩阵相乘,最终结果为:C=W.R
2.1.1 设定承载力评估指标
U={U1,U2,U3},i=1,2,3,即3 个一级评估指标;Ui={U i1,U i2,U i3,Ui4},j=1,2,3,4,即4个二级评估指标,分别为:(1)自然环境: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平方米)、人均生活用水量(立方米/人)、水体纳污力(%)、人均道路面积(平方米/人);(2)经济环境: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万元)、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旅游依存度(—);(3)社会环境:城市客运能力(万人)、游客数量(亿人次)、旅游人口压力(—)、季节性游客集中率(%)。
2.1.2 确定承载力各指标权重W
根据收集的青岛市相关旅游数据[13]。通过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分别得到一、二级评估指标权重,见表1。
表1 各个评估指标的权重系数
2.1.3 设定评价等级
V={V1,V2,V3,V4,V5},K=1,2,3,4,5。
2.1.4 评价指标等级标准划分
本文通过研究和整理相关资料文献[14-15]。结合青岛市旅游业发展的相关规划以及发展现状,将所有指标划分为5个等级,分别为完全承载(Ⅰ)、可承载(Ⅱ)、饱和承载(Ⅲ)、超载(Ⅳ)、严重超载(Ⅴ),评价指标等级标准见表2。
表2 城市旅游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等级标准
2.1.5 建立评价矩阵
本文将2016—2020年各评估指标数据代入半阶梯型的隶属度函数模型得到评估指标矩阵,以2016年为例。
(1)各评估指标的模糊矩阵。
①自然环境
②经济环境
③社会环境
(2)对二级评估因素进行综合评价(W21,W22,W23由表1得出)。
①自然环境
②经济环境
③社会环境
(3)一级评估因素的模糊综合评价矩阵
对二级评估因素综合评价结果归一化处理,即可得
(4)对一级评估因素进行综合评价(W1由表1得出)。
本文对2016年的数据进行分析,通过构建3×5权重判断矩阵R1,得到青岛市旅游环境承载力处于完全可载的概率是0.6%、可承载的概率是21.8%、饱和承载的概率是32.6%、超载的概率是27.1%和严重超载的概率是17.9%。根据最大隶属度法则,最终综合评价的结果为“饱和承载”。
使用上述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文章对青岛市2016—2020年的旅游环境承载能力进行综合评估,评估结果见图1。
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由图1可以看出,2016—2020年青岛市旅游环境承载力一直处于饱和承载状态,处于饱和承载、超载、严重超载的概率越来越大。2020年超载、严重超载概率均小于2019年,是由于2019年末新冠疫情的爆发导致2020年旅游业受到极大冲击,出入境游客数量大幅度减少。根据2016—2020年青岛市旅游环境承载力二级指标的评估结果,社会环境承载力处于严重超载的概率为70%以上,所以,城市客运能力、游客数量、旅游人口压力、季节性游客集中率这四大评估指标为主要限制因素。
图1 近年来青岛市旅游环境承载力评价结果
3.1.1 旅游环境承载力一直处于饱和承载状态
基于对青岛市的旅游环境调查并参考沿海城市环境承载力的评估,构建出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熵值法计算一、二级指标权重。本文对2016—2020年进行数据分析可知,2016—2020年处于饱和承载状态概率分别为32.60%、33.60%、32.50%、41.60%、49.60%,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可以判断出自2016年来青岛市一直处于饱和承载状态,且向超载、严重超载状态过渡。
3.1.2 城市客运能力、游客数量、旅游人口压力、季节性游客集中率为主要诱导因素
根据2016—2020年旅游环境承载力二级评估指标的结果来看,青岛市社会环境承载力处于严重超载的概率为70%以上,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社会环境承载力为主要诱导因素,即城市客运能力、游客数量、旅游人口压力、季节性游客集中率。
3.1.3 政府过于重视经济环境的发展而忽视社会环境发展
层次分析法具有较大的主观因素,同时也反映出各项指标在专家心目中的重视程度。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一级评估指标权重,得出自然环境承载力为0.33、经济环境承载力为0.53、社会环境承载力为0.14,三项指标中社会环境承载力权重大幅度低于其他两项,这就表明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忽视了社会环境的发展,导致社会环境中的各项指标处于严重超载状态。
城市客运能力、游客数量、旅游人口压力、季节性游客集中率这四大评估指标为主要限制因素,针对上述因素,本文提出提高青岛市旅游环境承载力的应对策略:
3.2.1 细分游客市场,增强游客管理
通过将游客细分为不同的目标群体,开发不同旅游产品:亲子研学游,乡村休闲旅游,康养旅游等项目;掌握淡季旅游的客流情况,制定和完善旅游旺季的应急预案和疏导措施;强化景区、宾馆、民宿等旺季的管理,不断完善景区和景区内外交通应急预案。
3.2.2 推进全域旅游发展
大力促进青岛市旅游产业的协调发展,促进乡村区域旅游资源的有机融合,合理分流中心城市的游客;优化青岛市公共旅游资源的分配,提高城市公共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城市休闲娱乐系统,增强游客的满意度和重游度。
3.2.3 优化交通网络建设
健全“高铁+地铁”的大交通格局,拓展铁路通道开通多条地铁路线,缓解青岛市内交通压力;开通青岛城区与各热门景点交通网络,包括机场与景点之间、火车站与景点之间、长途汽车站与景点之间的旅游专线,使前来旅游的游客出行更加便捷,提高游客的满意度。
3.2.4 各景区做好访客管理
根据景区游客人数提前决定各大平台售卖情况以控制游客数量。对于非热门景区来说改善区域内的基础设施(交通管理、公共交通、步行区、定向人行道、自行车道等)、完善交通规则、与居民沟通使居民和当地企业参与旅游规划,为游客提供更好的娱乐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