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安徽省农业保险支农效率及区域差异探究*

2023-01-30 04:27张云云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支农安徽省效率

张云云

(蚌埠工商学院 计算机与数据工程学院,安徽省 蚌埠市 233000)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在此背景下,安徽省人民政府审议通过《安徽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皖发〔2018〕35号),强调推行乡村振兴行动应深入走访贫困对象。2022年2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即2022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文件中指出在“菜篮子”产品供给方面、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方面及农产品价格风险分散方面与农业保险息息相关,充分证明保险业在全面推行乡村振兴中具有特殊意义,能发挥保险对“三农”的重要支持和保障功能。

本文以2018-2020年安徽省16个城市农业保险支农效率有关数据为样本,将各城市农业保险支农效率进行检测并作出解析,目前安徽省农业保险支农效果如何?区域差异是否明显?外部因素对农业保险支农效率是否带来影响?基于以上问题本文拟采用三阶段DEA模型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期为安徽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建言献策。

1 文献综述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逐步推进,在此背景下农业保险支农问题逐渐成为国内学者研究的热点。在农业保险支农区域差异研究上,祝丽丽等[1]根据农业生产地域特征将153个国家级现代化农业示范区分为四个区域,由分位数回归结果显示各区域农业保险深度估计值差异较大,并由此提出政府应对农业保险制度实行分区域精准管理来缩小农民收入差距;张小东等[2]在农业保险对农民收入影响区域差异研究中将全国31个省份划分为6个区域,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区域农业保险对农村家庭经营收入均存在正向影响,但不同区域影响差异显著;邓美君等[3]从省域、综合经济区等视角对我国农业保险支农效率区域差异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我国农业保险整体支农效率低,区域差异明显。

在农业保险支农效率研究上,曲统昱等[4]采用三阶段数据包络分析法对2018年全国所有省市农业保险支农效率进行分析,从整体效率值排序来看东部>西部>中部>东北部,地区之间有着极大的不同,并提出政府应支持地方特色险种的开发,通过建立互助机制实现区域效率均衡发展;张莎莎等[5]采用三阶段数据包络分析法以广西壮族自治区14个地市作为样本分析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各市农业保险支农惠农效率,选取了财政支农力度作为外部环境因素,结果显示广西壮族自治区各地市从总体来看支农惠农效率较好,规模效率较高,支农惠农效率呈现区域差异性,并提出创新农业保险,实施差异化政策等建议。

综上所述,国内学者采用三阶段数据包络分析法对农业保险支农效率进行研究已较成熟,但与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的文献较少,由于各省自然条件、经济发展、经济结构等因素的差别,其支农效率不能一概而论。基于此,本文采用三阶段数据包络分析法分析安徽省16个城市农业保险的支农效率,为安徽省消除相对贫困、实施全面乡村振兴战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提供理论依据。

2 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2.1 投入产出指标

根据指标变量的可得性、合理性与科学性原则,选取了安徽省16个城市农业保险投入指标,产出指标和环境变量指标。

投入指标选取农业保险密度、农作物播种面积。农业保险密度是农业保险保费收入与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数之比,反映了农业保险的覆盖情况及农民对农业保险的重视程度。农作物播种面积反应各地区对种植土地的投入,农作物播种面积越大,农民对农业保险的参保需求也就越大[6]。

产出指标选取农业保险赔付金额、农业保险保费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农业保险赔付金额是指发生保险事故后,保险公司按照合同对农民给予的经济补偿。从侧面反应保险公司对农业者的重视程度[7],具有抵御风险增加农民收入的效应。农业保险保费收入是投保人为了获取赔付金额而向保险公司缴纳的费用,其多少直接关系到一地区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的高低决定了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反应支农效率的高低。

2.2 环境变量

环境变量所选取的指标应该是对农业保险支农效率影响较大且不受决策单元控制的。本文选取农业从业人员数、人口文盲率作为环境变量。农业从业人员数反映一个地区人力资源投入水平的高低,人数的增加影响农村居民收入,有利于提高农业保险的覆盖面[8]。人口文盲率能够反映一个地区的受教育程度以及对农业保险的正确认知程度和接受程度,由于农村教育水平相对滞后,所以选取人口文盲率作为环境变量。

2.3 数据来源

本文以2018—2020年为研究节点,数据来源于《安徽统计年鉴》《中国保险年鉴》以及安徽省财政厅获取指标数据。

3 实证研究和结果分析

3.1 第一阶段DEA模型实证分析结果

将原始投入产出数据导入到Deap2.1软件中,建立安徽省16个城市第一阶段DEA模型,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2018—2020年未调整的安徽省各市农业保险支农效率值

从整体来看,2018—2020年安徽省各地区农业保险支农效果良好,其中阜阳和黄山两个城市连续三年技术效率和纯技术效率值均为1,表明这两个地区农业保险能很好地支持当地农业的发展,资源得到充分运用,处于农业生产前沿面。从每一年的分析结果中可以看出不同地区支农效率存在一定的差距,皖南整体支农效率要高于皖北,以2019年为例,该年运行结果显示16个城市技术效率平均值为0.87,PTE值为0.92,SE值为0.94,说明纯技术效率值低于规模效率值;合肥、芜湖和马鞍山PTE值为1,表明这3个城市农业保险支农效率偏低的原因不是纯技术效率引起的;蚌埠、滁州、铜陵等7个地区的纯技术效率值和规模效率值均小于平均值,说明这7个地区农业保险支农效率仍有提升空间。从规模报酬来看,淮北、亳州、宿州、淮南、铜陵这5个地区规模报酬处于递增水平,说明应加大对这些地区农业保险支持力度,进而促进这些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2018年和2020年可做类似分析。

3.2 第二阶段SFA回归结果分析

经第一阶段DEA模型测算初始效率之后,可得出各投入变量的松弛变量。因此以农业保险密度、农作物播种面积作为被解释变量,以环境变量农业从业人口数、人口文盲率作为解释变量,采用Frontier4.1软件计算,所得结论如表2所示。

表2 2018-2020年第二阶段SFA回归结果

由表2可知,2018 -2020年农业保险密度的LR单边检验高于1%的显著性水平,农作物播种面接的LR单边检验高于2.5%的显著性水平,各解释变量均通过了检验,验证了环境变量确实对第一阶段测算结果造成干扰,故采有必要开展第二阶段的检测。

就单个解释变量来看,农业从业人员数系数为负数,且在1%的显著水平下通过检验,这意味着这一数值的增长对应的松弛变量也会降低,从而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原因在于农业从业人员数增加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使得农业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从而提高农业保险的支农效率;人口文盲率系数为正数,表明松弛变量会随着该变量数值的增加而增加,即人口文盲率的提高会降低农业保险支农效率。原因在于文盲率代表一个地区的受教育水平,提高农民受教育程度,也就意味着提高农民的学习能力,则与农民收入相关的劳动技能以及农业技术能力就会得到提高,进而有利于提高农业保险支农效率。

3.3 第三阶段调整后DEA模型实证分析结果

利用第二阶段回归分析结果,将第一阶段中投入变量进行更新后得到全新的投入变量,将其与原先产出值代入第一阶段的DEA模型中,再一次采用Deap2.1软件对效率进行计算,所得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2018—2020年调整后的安徽省各市农业保险支农效率值

通过对比表1和表3可以看出,2018-2020年安徽省技术效率平均值分别由调整前的0.92、0.874、0.935提高到调整后的0.94、0.9、0.952,整体较好。从时间上看,2019年支农效率相对2018稍有下降,2020年又回升到0.952。根据2020年中国保险年鉴数据可知,2019年农业从业人数减少,农业保险赔付金额相对2018年有所减少,从而使得2019年农业保险支农效率相对2018年有所降低;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之后对各行业或多或少产生一些影响,但对安徽省的农业生产影响较小,2020年农业保险扶贫支农效率较2019年有一定程度的提升。

以2019年为例,调整前后差异较明显,安徽省各市效率的平均值分别由调第一阶段的0.87、0.92、0.94提高到第三阶段的0.9、0.94、0.95,说明环境变量对安徽省支农效率确实产生较大影响,但地区差异较大。合肥、淮北、亳州、蚌埠等10个地区的TE值比调整前有所提高,淮北、亳州、宿州等6个地区PTE值较调整前提高,合肥、宿州、蚌埠等6个地区SE值较调整前有所提高,马鞍山市的规模报酬水平由递减变为不变,黄山市的规模报酬水平由不变变为递增。从地区上看,皖南农业保险支农效率整体高于皖北,皖南地区规模效率偏低是限制农业保险支农效率提升的主要原因,皖北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相对较差,各市农业保险支农效率弱点在于纯技术效率不足。

4 结论与建议

本文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对安徽省2018 -2020年16个城市农业保险支农效率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安徽省农业保险支农效率整体情况良好,各效率均处于较高的状态,为保障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起到积极作用,但不同地区之间支农效率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安徽省南部地区的支农效率比皖北地区要高。剔除了外部环境因素干扰之后,各年各地区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以及规模效率值相对于第一阶段均有所提升,说明安徽省各城市外部环境因素确实对农业保险的支农效率产生重要影响,其中农业从业人员数的增加会提高农业保险的支农效率;人口文盲率系数为正数,表明降低人口文盲率会提高农业保险支农效率。

2020年安徽省已消除绝对贫困,为巩固贫困攻坚成果,国家提出全面推行乡村振兴战略。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安徽省农业保险支农效果显著,针对安徽省如何推行乡村振兴战略,走安徽特色乡村振兴道路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因地制宜创新农业保险产品,防止农民因灾返贫。由分析结果中可以得出各城市农业保险在促进农业发展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农民收入主要来自农产品销售,各地区农产品由于生长环境等原因容易受自然灾害的影响,而农业保险恰好可以分散这些风险,故各地应积极落实2021年5月安徽省政府办公厅出台的《安徽省农业保险创新发展若干政策》,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创新保险产品,例如六安等地可开发油茶特色险种、宣城宁国盛产山核桃可开发山核桃特色险种、有“中华药都”之称的亳州可开发中草药特色险种等,从而有效防止农民因灾返贫。

第二,提高农民保险意识和参保意愿。鉴于各地区大多数农业从业人员文化程度偏低,愿意主动了解并购买农业保险的农民非常少。因此要想提高农业保险支农效率就要把提高农民保险意识作为抓手,整合各渠道加大宣传力度投入让更多农民认识农业保险,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尝试适度加大财政补贴,按比例与投保农户分担保费,减轻农民保险负担,让他们愿意积极主动购买农业保险。

第三,吸取精准扶贫经验,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了实现共同富裕党和国家一直在不断探索,从“摆脱贫困”到“精准扶贫”,再到“乡村振兴”,习近平总书记扶贫理念随着实践发展不断拓展深化。安徽省在精准扶贫上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及财力,有明确的责任体系,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涌现出一批实绩显著、贡献突出的先进典型,如六安市“铁腿”书记韩庆玲驻村扶贫近10年,带领村民脱贫。这些人力资源在精准扶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完全可以运用到乡村振兴中。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核心,也是乡村振兴有效实施的基础,借助于精准扶贫经验,将乡村振兴落到实处,才能实现共同富裕。

第四,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加速乡村产业振兴。安徽省地理位置优越,自然资源丰富,皖南皖北都有自己的特色农产品,比如怀远石榴、砀山酥梨、陶辛莲子等。各地区特色农产品由于环境、交通、销售渠道等原因大多数处于初级农产品销售阶段,没有形成完整的农产品产业链。为做好巩固精准扶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地区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比如怀宁县凉亭乡积极探索蓝莓、紫薯等特色产业休闲采摘、电商直播等发展新模式;安庆市虎山乡变红薯粉丝为“金丝”,各地区纷纷走出一条农民增收致富的新道路。

猜你喜欢
支农安徽省效率
成长相册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提升朗读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
乡村振兴亟待支农精神的回归——当代农村籍大学生的“自我救赎”
金融支农创新十大模式
2017年中央财政继续加大支农投入
发达国家财政支农政策的经验及启示
跟踪导练(一)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