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博
(吉林卫生学校(吉林职工医科大学)吉林吉林 132011)
当前,我国医学模式不断转变,护理教育也不断发展与改革,护理人员应当不断提高综合素质,以便符合社会要求[1]。临床教学作为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全球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对临床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院需要加强创新型护理人才的培养。在重视护士操作技能和力量知识的基础上,注重新的护理意识和创新思维。医院所接受护理实习生年龄较小,以中专毕业生为主,不具有完整的知识结构,且求知欲不强,在使用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时,无法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激发出来,不利于提高自身能力,影响护理工作。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行动导向教学法广泛应用于临床。研究指出,在外科护理实习生带教中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可有效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本文将以近年来(2021年1月-2021年6月)50例学生为对象进行研究,探究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外科护理带教教学中的体会。
以50例外科护理实习生为对象,研究时间为2021年1月-2021年6月,分为参照组25例与研究组25例。参照组学生中,男性2例,女性23例;年龄在16岁至20岁之间,均值(18.44±1.12)岁。研究组学生中,男性3例,女性22例;年龄在17岁至20岁之间,均值(18.37±1.24)岁。两组学生资料对比分析,P>0.05。
在进行基础资料筛选的过程中,要求所有筛选的目标研究对象均为外科护理实习生。同时在试验研究前,告知所有人员本次试验的核心内容、试验目的,确保所有参与者对试验内容知情。随后正式进行本次试验研究工作。
在教学的过程中,严格落实好教学大纲的教学要求,确保所有学生对教学内容有较高的知情度和了解度,提升教学的效果。
研究组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教师在针对该组外科护理实习生开展教学工作时,基本的实现对策是:(1)采用小组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在班级授课制背景下的一种教学方式,即在承认课堂教学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带教老师以学生学习小组为重要的推动力,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形成"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学习模式,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教学任务的目的。在进行具体的教学工作开始前,需要按照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内容规定和要求,对研究组所有参与试验的实习护生进行分组,3-4人一组,由1人为组长。共计分成6-8组。在小组学习任务的分配上,组长的主要任务为统筹安排,针对小组内所有成员的学习进行任务的分配,同时小组成员协作完成护理人员。(2)采用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一种通过模拟或者重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场景,让学生把自己纳入案例场景,通过讨论或者研讨来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主要用在管理学、法学等学科,如今也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教学中。教学中既可以通过分析、比较,研究各种各样的成功的和失败的管理经验,从中抽象出某些一般性的管理结论或管理原理,也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或者他人的思考来拓宽自己的视野,从而丰富自己的知识。在为研究组的学生提供教学指导上,结合学习计划、操作项目适用范围与目的,选取经典案例,以多发病、常见病为主,其内容包括患者性别、年龄、职业、文化背景、疾病情况、家庭情况、治疗过程等。各小组选取1个案例,教师告知学生,并鼓励学生自行查阅有关资料,综合考虑患者背景,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护理方案。在进行具体的学习任务践行上,教师仅仅负责进行教学案例的提供,其余所有工作均通过小组内部成员的协作完成。(3)案例为基础开展角色扮演:在培训前2-3天,向护生发放案例,并向学生讲述培训内容与目标,使用头脑风暴法编写情景剧本。同时在进行情景剧本的编写上,要求小组内部的所有成员都要参与到剧本编写中,针对剧本的内容给出各自的建议,确保最终完成的剧本是由所有学生综合协作的结果。随后在进行学习过程中,按照情景剧本内容的规划,由学生扮演病人,在进入到就诊室中,另外一学生扮演护理人员,询问就诊原因,详细记录,总结护理内容、护理重点、护理难点,确定护理流程。在完成情景剧本的模拟后,由教师评价,包括护理内容规范性、全面性、科学性等。然后由教师组织讨论。实习生对病人全面护理,病人依照剧本,查体阳性时可作出对应表情与反应,并讲述感受。根据临床特征诊断疾病,并设计病人的鉴别诊断内容,补充护理内容。由教师进行评价,重点包括是否体现人文关怀、沟通技巧等。最后,由教师组织讨论。(4)反馈教学:在培训结束以后,使用访谈形式自我反馈与他人反馈。由小组代表或组长发言,对案例设计问题、角色扮演的感受和经历进行总结。护生需反馈培训过程中存在问题、提高部分等,对于护生不能解决问题,需向指导老师与护生寻求帮助。对于他人反馈,包括其他成员、本组成员反馈,以及指导教师反馈,给予护生建议,并由教师由案例设计、应变能力、健康教育、人性化关怀、沟通交流、操作程序等方面反馈。
两组护生在护理教学结束后,统一安排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理论知识考核,另一部分为实操技能考核,总分均为100分,得分越高表示教学效果越理想。随后,使用调查问卷,评估学生的主观感受,包含学习兴趣、识记能力、知识理解、分析能力,各项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示能力越高。最后,发放护理满意度问卷,使用护理满意度量表综合评估,分为十分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护理满意度=(十分满意+比较满意)/总例数*100%。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21.0对比分析,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表示),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表示),差异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
对于理论成绩、实践成绩,研究组均更优(P<0.05)(T=9.1334,T=8.7838)。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学生学习成绩的对比(X±S)
研究组学习兴趣评分、识记能力评分、知识理解评分、分析能力评分均高于参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学生综合能力对比(X±S)
研究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两组学生满意度对比(n/%)
在为外科临床护理学生提供临床教学的过程中,目前在教学中一般采取的是传统教学法。但是这种教学方式较为传统,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是依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内容的讲述,讲授方式也更多是以填鸭式教学为主。为此,传统教学法作为一种讲授式教学法,虽然具有成熟的定型范式,但是其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且其填鸭式教学也和目前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相悖[2]。为了更好地提升外科护理学生的专业知识教学效果,要求教师在进行日常教学工作的践行上,必须要充分立足外科护理专业学生的培育目标,科学合理地筛选教学对策,确保在进行教学工作开展上,能够充分契合学生知识学习的要求,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行动导向教学法作为一种先进的临床教学模式,强调在为学生提供临床教学上,要始终围绕教学目标出发,以学生为核心,采取学生青睐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活动。为此,对于外科护理专业的学生教育教学工作开展来说,有针对性的引入行动导向教学法,能够促使教师在课堂教学工作践行上始终基于学生为核心,以此,提升外科临床护理专业学生的课堂教学效果。在具体的践行上,对于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具体应用来说,其强调在学生教育教学工作开展上,通过选择经典案例,由学生模拟病人看病情境,依照剧本扮演病人,并模仿其动作、表情、主诉、情绪、临床体征等,监督学生护理行为,教师客观评价[3-5]。基于这种方式进行外科临床护理专业知识的教学,可以促使学生在掌握一定的外科临床护理知识,通过情景模拟的方式参与临床实践,自主开展临床护理工作,随后通过教师的评价,指出学生在临床护理实践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并引导学生针对问题和不足进行反思,给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通过这种方式进行外科临床护理专业知识教学,能够促使学生深化对所学知识的掌握,也有助于学生临床护理专业技能的提升。本次研究中,针对学生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法,结果可见,对于理论成绩、实践成绩,研究组更高,与参照组比较,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学习兴趣评分、识记能力评分、知识理解评分、分析能力评分均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行动导向教学法促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同时也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师的教学效果[6]。行动导向教学法与传统填鸭式教学方法不同,教师结合教学内容营造情景案例,提出合适问题,鼓励学生思考,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点,学生成为课堂主角,主动探索知识,不仅可获取知识,还可促使自身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高[7]。
综上,对于医院所接受的年龄较小的实习生,他们无求知、上进的愿望,学习效率低,缺乏学习耐力,故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时,无法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激发出来,影响护理工作。外科护理实习生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更注意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完整,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重视关键力量培养,解决实际问题,强调合作式学习,由带教老师和学生共同确定行动来引导实习过程,推动和促进独立思考,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灵活应用的能力。研究指出,在外科护理实习生带教中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可有效提高学生综合能力,能够有效提高学习成绩,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并提高教学质量,应用效果显著。这种方式值得在当前外科临床护理实习生实习教学中进行普及应用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