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本土化的乡村社会资本研究:维度探索与量表开发

2023-01-28 08:13武婷燕
山西农经 2022年21期
关键词:范畴本土化编码

□武婷燕,林 武

(江西中医药大学,江西 南昌 330004)

社会资本理论不仅是社会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学界在经济学、管理学和政治学分析中关注的重要理论。在中国乡村社会变迁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社会资本是组织农村社会关系、促进农村社会变化的“黏合剂”。国内对于社会资本的研究多聚焦于核心价值的探讨,缺乏对中国本土化情境的分析,未能对中国本土化情境下的乡村社会资本进行有针对性的测量。鉴于此,本研究在标准量表编制规范的基础上,采用扎根理论和编码技术方法,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分析中国本土化情境下乡村社会资本的结构特征。

1 理论基础

1.1 社会资本的内涵

社会资本作为一个专属名词,源于20 世纪初翰尼范发表的《乡村学校社区中心》。翰尼范把社会资本看作是与物质资源等价的有利于个体和社区发展的资源。布迪厄在《社会科学研究》杂志上发表的《社会资本随笔》一文中,详细阐述了社会资本的概念,即社会资本是实际或潜在的资源的集合。布迪厄的论述针对个人层面,强调社会资本存在于持久稳定的制度关系中。还有一类理解偏向于政治学领域。在《让民主的政治运转起来》一书中,普特南将社会资本上升到集体层面,指出社会资本是自愿群体的参与程度。毋庸置疑,上述定义为调查研究及量表开发提供了经验借鉴和理论基础。

1.2 社会资本的结构与测量

通过研究国内外学者对社会资本的界定可以发现,学界大多认为社会资本是社会信任、网络、规范等要素的交融。Bourdieu(1986)[1]将社会资本定义为一种具有社会性和客观性的关系网络。Coleman(1988)[2]认为社会资本不仅包括义务和期望,还包括信息网络、规范以及有效的惩罚、权威的关系、多功能社会组织等。林南教授认为社会资本植根于社会网络和社会关系中,是“行动者在目的性行动中获取或使用的、嵌入在社会网络中的资源”。引起学界广泛关注的是Robert D.Putnam(2000)[3]对社会资本的界定,他认为社会资本是诸如信任、规范、网络的交融和混合物,能协调个体行动从而提高社会效率。

随着我国“三农”问题日益凸显,社会信任、社会网络、社会规范的三维度划分被广泛应用于我国乡村社会资本的定量化测量。通过对常用的三维度量表测量指标归纳分析发现,社会信任维度在内容上较为统一,在问题设计中侧重强调个体对被信任者的信任程度;社会网络的测量未做到内容上的统一,现有研究采用了多种方法进行测量,部分研究采用“家庭送出礼金数额”“春节来访的亲戚朋友数量”等单一指标作为测量代理变量;社会规范主要是指人们对于建立秩序的努力的结果,首先包括法律、制度、准则等正式规范,其次包括人们基于承诺道德对于周围人正向或负向激励的理性思考[4]。

由此可见,国内研究大多基于西方理论,缺乏具体的本土化情境测量,因此有必要加强西方理论与中国国情的对话,并对测量指标的科学性、准确性进行有效性评估。鉴于此,本研究利用扎根理论及方法,通过农户自身的话语体系,自下而上地提炼出中国本土化的社会资本测量理论与指标[5]。

2 基于扎根理论的数据编码分析

采用扎根理论方法,通过深度访谈系统搜集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开放式编码、关联式编码与核心式编码,构建乡村社会资本的内涵及维度。

2.1 资料收集

为明晰中国情境下的乡村社会资本内涵,本研究基于扎根理论对乡村社会资本进行初步探索。依据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目的,数据收集的主要方式为半结构式访谈,对文字资料和口头资料进行系统收集,以实现自下而上、由表及里、从现象到本质地认知社会现象的逻辑过程。半结构式访谈是一个访谈者与受访者深度互动的过程,在对话过程中逐步深入对研究对象的认识与深化,最终达到对所研究问题的理论升华。

按照理论饱和原则课题组在江西省选择了45 位被调查农户,其中个人深度访谈共进行了30 人次,每次访谈时间约40 min,共收集将近5 万字的原始访谈记录信息用于分析,剩余15 份用于理论饱和度检验。被调查农户的基本信息见表1。

表1 质性访谈农户基本信息

2.2 资料的开放式编码

开放式编码是对汇集的资料进行打散、整理、赋予概念的过程。根据资料中受访者的表述,反复对比存在的差别,为不同的现象贴上标签形成各个概念,再次对比分析后甄选出范畴,识别可能的主题。

首先,对文本资料开放性编码。把资料中与研究主题密切相关的部分截选出来并贴上简洁易懂的标签,将资料分解为各个独立的信息,共贴出142 个标签。表2 列出了部分贴标签的过程。其次,对文本资料的相关内容贴标签后,进行概念提取。经多次反复整理之后,得到34 个概念,包括希望村庄变好、相信村干部、相信理事会、和他人交流等。在概念提取过程中,对内容表达含义相近的概念进行了合并,同时剔除那些前后矛盾的初始概念。再次,按照不同的逻辑关系,提炼出10 个初始范畴,见表3。

表2 开放式编码贴标签

表3 范畴类别及概念构成

2.3 资料的关联式编码

在开放式编码范畴基础上,进入主轴性编码阶段。主轴性编码是将各个相对独立的范畴联系起来,挖掘范畴之间的内在形式与关联。在上述10 个开放式编码范畴的基础上,依据其逻辑次序和概念层次,提炼出人际信任、制度信任、强连接网络、弱连接网络、行政规范、互惠规范6 种关系,在6 种关系中发现了社会信任、社会网络、社会规范3 大主范畴。各主范畴对应的开放式编码范畴及范畴间内在的逻辑关系见表4。

表4 资料的关联式编码

2.4 选择性编码

在所有已发现的概念类属经过主轴编码分析后,对所得到的概念范畴进行深入系统的分析,同时挖掘范畴间内在的逻辑关系,找出可以表达情景的“故事线”,并把所有其他的类属形成一个整体的过程称为选择性编码。该阶段是对主范畴间关系予以联系和验证,并补充完善概念化尚未发展完备的范畴,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各主范畴对应的开放式编码范畴及范畴间的逻辑关系见图1。

图1 乡村社会资本的内涵维度

2.5 理论饱和度检验

为检验理论饱和度,将预留的15 份访谈记录作为新的质性材料,再次进行开放性编码、主轴性编码、选择性编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预留的15 份样本材料中没有发现新的概念。由此可见,研究结果达到了饱和度要求。

3 主要结论与研究展望

3.1 研究结论

本研究在中国本土化情境下聚焦于乡村社会的现实情况,系统挖掘了中国本土化情境下乡村社会资本的维度,得出以下结论。首先,中国本土化情境下的乡村社会资本包含社会信任、社会网络和社会规范3个维度。其中,社会信任包括人际信任和制度信任,社会网络包括强连接网络和弱连接网络,社会规范包括行政规范和互惠规范。其次,通过严格的量表开发程序开发了较高信度和效度的测量量表,共20 个测量题项,为学界对中国本土化的乡村社会资本研究提供了可操作化的基础[6]。

3.2 理论意义

首先,拓展了社会资本理论的研究框架。与目前主流基于西方文化背景的社会资本理论相比,本研究对乡村社会资本维度的细分更加注重中国具体情境,进一步推动了社会资本理论的纵深发展。其次,为乡村社会资本研究的开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性工具。现有关于乡村社会资本的研究大多照搬西方理论,缺乏特定情境的构念提取[7]。本研究基于中国乡村的现实状况,建立并验证了中国乡村社会资本的测量量表,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测量工具。

3.3 实践启示

本研究为社会资本测量的标准化和本土化提供了基础性的决策依据。具体把握中国情境下乡村社会资本的构成成分与强度,以便有针对性地研究社会信任、社会网络和社会规范。此外,本研究为社会资本的跨文化研究提供了中国的经验线索。

3.4 研究局限及展望

本研究是一项探索性研究,如何不断实现本土化是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将社会资本测量指标深入细致剖析,力图反映中国社会资本的真实内涵,将是今后挖掘的重点。在后续研究中,可考虑扩大研究范围并尝试建立长时期跟踪的面板数据,从而对不同地区长时期乡村社会资本的内涵与维度进行分析。

猜你喜欢
范畴本土化编码
批评话语分析的论辩范畴研究
论中国音乐剧的本土化发展
正合范畴中的复形、余挠对及粘合
基于SAR-SIFT和快速稀疏编码的合成孔径雷达图像配准
《全元诗》未编码疑难字考辨十五则
子带编码在图像压缩编码中的应用
回路范畴的扩张及其应用
诉前强制调解的逻辑及其本土化建构
Genome and healthcare
美乐家迎来本土化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