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艳利 刘大利 伍 杨 刘 悦 王孝霞
(四川文轩职业学院 四川成都 610000)
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强调,要利用课堂教学的主渠道,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具亲和力和针对性,以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程都应该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其与思政理论课同向同行,实现协同效应。202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号召在所有高校和学科专业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挖掘每一门课程的思政作用,提升高校毕业生的培养质量。在这一背景下,高校开展了各类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外语课程也不例外。外语是我们进行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沟通工具,是思想和文化的重要载体。因此,在外语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有着重要的意义。
王雪梅、霍炜将国内与外语课程思政相关的研究大体上概括为四类。即:立德树人的理论阐释;外语课程思政元素来源及挖掘方式;外语课程思政实施路径;外语课程思政评价研究[1]。《纲要》提到,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是外语课程思政的基本教学策略中的关键一环。“在何处挖掘、如何挖掘”成为当前研究的热门话题。教材作为连接学生和教师的纽带,是外语课程思政元素挖掘的主要来源。思政元素可以显性地存在于外语教材中,如《新时代明德大学英语》,这本教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思政话题构建参照系,显性呈现课程思政元素。对于外语教材来说,思政元素也可以隐藏于语音、语法、词汇、语篇等要素中。成矫林认为,通过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对知识实现深度处理,可以达到在教学中融入隐性思政[2]。就语篇而言,黄国文认为所有语篇都可以从思政视角进行思考,所有的话语都具有价值取向[3]。外语课程也可以通过多元教学活动实践课程思政。孙有中论述了如何通过基于教材文本内容设计跨文化比较任务以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如何通过价值观思辨活动来强化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通过文化推介任务来提升学生人文素养、文化自信和跨文化能力[4]。综上所述,在外语课程思政元素来源的研究方面,教材是外语课程思政元素挖掘的主要来源,包括了教材中的显性思政元素、语言知识中的隐性思政元素,以及在教材中通过活动设计而实现的隐性思政元素。
基于上述学者的研究成果,以及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现将外语课程思政元素从来源上分为显性课程思政和隐性思政元素。隐性思政元素从来源上又分为语言知识、教学活动、主题发散和补充。蕴含于语言知识的课程思政元素,从来源上继而分为词汇、语篇和语法(图1示)。
图1 外语课程思政元素来源分析
显性思政元素是以直接的外显的方式呈现出来的具有思政教育意义或育人功能的元素。隐性思政元素就是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挖掘出来的内隐的具有思政教育意义或育人功能的元素。现就隐性思政元素的来源进行一一分析:词汇作为语言学习的最小单位,是文化的最小载体。对于文化内涵丰富的词汇,教师应适当地进行扩展,引导学生探究词汇传达的民族文化内涵,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锐性和宽容性;外语教材中的语篇都是经过甄别精选的篇,蕴藏着丰富的人类文化和文明成果,传达着积极、有益的价值观或育人内容,学习语篇的过程也是在发掘语篇背后的价值取向和文化内涵等育人元素的过程;语法是语言文字在表述时使用的规则和方法,语法中蕴含着思维逻辑,讲授语法是帮助学生掌握语言规则和方法,同时也是在帮助学生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和拓展思维方式;根据显性或隐性的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或任务,通过搭建合理的脚手架,最终也可将思政内容自然地融入课程学习中;通过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和主题发散,可深化育人功能,实现课程思政的跨学科拓展和延伸。
笔者将以教材《高职国际进阶英语综合教程2》为例,进行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高职国际进阶英语综合教程2》基于中国职业教育英语教学实际,紧扣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课程标准(2021年版)》,包含不同职业涉外交往中的典型交际任务,共有八个单元。笔者将依据图1的思政元素来源分析,对教材前三个单元进行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提取典型思政元素,为我院公共英语课程思政的实施做好充分准备。
表1 第一单元思政元素分析和挖掘
表2 第二单元思政元素分析和挖掘
表3 第三单元思政元素分析和挖掘
外语课程中蕴藏着丰富的人类文化和文明成果,具有语言工具价值的同时,也具有较强的人文价值,是实施课程思政的重要阵地。挖掘外语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并融入课程教学之中是重中之重。但是,目前绝大多数的教师都面临工作时间长、教学任务繁重等情况,对他们来说,搜寻教材之外的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是不现实的,课程思政的来源主要依赖于教材。对于外语教材中课程思政元素来源的分析,有助于教师充分利用现有教材实施课程思政,为课程思政的落地实施提供可能性。基于思政元素的来源分析,教师可先在教材中选用富含育人意义的教学内容,作为显性思政元素,再从词汇、语篇、语法以及主题发散和补充方面挖掘其隐藏的隐性思政元素,最后,根据显性和隐性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活用教材,合理搭建脚手架,将思政元素自然融入语言教学之中。同时,教师也可基于教材内容的特点,进行合理的活动设计,学生在完成活动任务的同时,自然而然地感受思政内容的润物无声。作为用于教学而编写的材料,教材已成为学生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主要和重要渠道。在新时代教育的大格局下,各门课程缺乏基于课程思政理念而编写的教材,所以,基于课程思政理念的教材建设是急需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