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奕飞
近年来,烟台市海阳市始终把提高事业单位公益服务水平作为事业单位监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不断拓展监管方式,逐步构建起多元参与、内容全面、手段丰富的事业单位监管新格局。
一是优化登记服务流程。制定《事业单位法人登记服务指南》,按照登记事项类别画出流程图,列出申请材料清单,明确办理时限,推行不见面、网上办“互联网+”登记审批模式,通过“双向快递”服务,让信息“多跑路”、人员“少跑腿”。
二是规范登记档案整理。坚持高标准、双统一(统一档案盒、统一材料装订)要求,实现卷宗编排有序、档案分类明确、目录清晰有效,进一步提升档案查阅和使用效率。建立与电子档案一致的纸质卷宗号和卷内目录,实现纸质文件和电子文件同步归档,做到线上查询方便、线下清晰明了。
三是提高年度报告公示质量。科学制定《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公示工作方案》,明确报送范围、内容与时间、填写须知、审核流程及法人证书使用等内容。严格落实“三级联审”制度,对事业单位提交的材料按照程序严格把关。对审查报告内容信息填写不规范、提交材料不合格的事业单位,进行一次性告知并要求限期修改,确保年度报告信息的真实性。将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公示情况作为事业单位日常监管的重要内容,接受社会监督。
四是科室部门联动联管。一方面,充分利用机构编制实名制和事业单位监督管理两个平台,强化内部协同,全面掌握事业单位机构编制调整、人员配备和法人变更情况,对不按要求及时进行事业单位法人变更的事业单位,暂不受理相关事业单位及其举办单位的机构编制业务,并纳入平时考核台账,作为年底考核成绩重要依据,实现机构编制管理与法人登记管理有效衔接。另一方面,根据工作需要及时召开事业单位监管联席会议,强化外部联动,15个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根据职责分工,对事业单位日常监管各项指标进行评价,并将结果纳入事业单位绩效考核,进一步提升事业单位事中事后监管的约束力。
一是以抽查内容全覆盖为“出发点”,确保检查不缺项。建立事业单位法人公示信息“一单、两库”,将事业单位法人登记事项、年度报告内容、履职情况等全部纳入抽查事项清单,采用书面审查、实地核查及网络监测等方式抽查,实现抽查方式多样化、抽查内容全覆盖。
二是以重点事项实地核查为“落脚点”,确保检查落实处。每年按照3%的比例对事业单位进行实地检查,会同财政、人社等部门重点对事业单位职责任务履行情况、财务收支情况、人员编制情况等进行核查,现场填写检查记录,做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
三是以核查处置结果运用为“关键点”,确保检查有实效。建立“一抽查一通报”制度,实地核查工作结束后,10个工作日内把抽查结果通过政府网站向社会公开,并向主管部门通报。对存在问题的事业单位,下发《限期整改通知书》,对不按期整改和整改不合格的,视违法违规情况给予警告或收缴《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及单位印章等处罚,并将整改结果纳入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和诚信记录,形成“一处不规范、处处受制约”的联合惩戒机制。
一是建立科学指标体系,提升考核质量。充分发挥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的“指挥棒”作用,加大党建和中心工作考核权重,将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双招双引”、乡村振兴、服务企业等纳入重点考核范围,引导事业单位积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建立起以共性指标、差异性指标、奖惩性指标、突破性指标和约束性指标5项指标为基准,细化分解出28个具体考核事项的“5+N”考核体系。通过多元化设置共性指标、专业化设置差异性指标、重点化设置突破性指标、严明化设置奖惩性指标、红线化设置约束性指标,不断优化完善指标考核体系,激发事业单位发展新活力。
二是建立科学规范的考核程序,确保公平公正。每年专门召开考核会议,由分管市领导做部署,纪委监委、组织、发改、财政、人社、统计等有关部门以及各事业单位主管部门抽调精干力量组成考核组,全面负责各部门承担的考核任务。各考核组严格按照考核办法,制定科学公正、周密细致、操作性强的考核实施方案。考核过程中,严格按照同组同考、分类评定、双人评判、集体审核方式实施考核,并通过量化评分、过程留痕、网站公开等形式,确保考核结果可溯、真实准确、公平公正。
三是建立奖惩兑现长效机制,激发考核效能。将考核结果运用与评先树优、干部使用、机构编制调整和经费预算、物质奖励、主管部门考核成绩等挂钩,对参加考核单位予以正反双向激励。同时将“成绩单”反馈至主管部门及事业单位,督促事业单位有针对性地进行整改,对整改不到位的次年考核双倍扣分,做到“整改不到位、考核不脱钩”,不断提升事业单位服务质量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