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龙口市委编办
近年来,烟台市龙口市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深化基层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的决策部署,从提升服务群众满意度、加强网格化治理、落实为基层减负、优化编制资源配置等方面着手,持续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是健全工作机构,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市级层面,建设“先锋龙口党建创促中心”,将其打造成集理论研究、路径规划、培育赋能、管理考核于一体的党建引领“中枢大脑”。镇街层面,在13个镇(街)单独设立党建工作办公室、便民服务中心,在发展党员、健康教育、计划生育、老年证办理、优抚安置等方面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二是聚焦产业发展,推动政务服务资源下移。坚持把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作为农村干部干事创业主路径,结合全市农业产业布局及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大力推进产业集聚型合作社建设,累计建成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近300个,培育打造示范社100个。围绕解决基层产业发展急难愁盼问题,将政务服务资源向村级社区延伸,累计打造村级便民服务站和网上服务点1024个。
三是强化项目引领,提升“帮代办”服务质效。将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定为两级书记抓基层党建突破项目。在5个街道成立街道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委员会,全体市级领导认领楼栋善治项目95个,推动解决小区充电桩加装等为民实事170余件。实施“党群服务中心+”工程,以党群服务中心为轴,建立四级党群服务阵地90余处,满足群众多样化活动需求。在全域基层社区推出“政务服务帮办代办”工作法,变群众跑腿为干部代办,切实提高群众满意度。
一是厘清属地职责边界,严格清理“责任状”。进一步加强“属地管理”责任清单动态管理,夯实“乡呼县应、上下联动”响应平台的工作责任,推动平台从基层信息“传声筒”到解决问题“好帮手”转变。建立健全镇(街)权力清单和公共服务事项清单、“属地管理”主体责任和配合责任清单,理顺政府部门与镇(街)职责关系。对基层各类“责任状”进行清理规范。
二是强化呼叫事项落实,严格控制“一票否”。加大督导检查力度,实现对镇(街)“呼叫”事项的受理、统计和事项办理结果满意度评价的全程管理,保障基层对市级职能部门解决事项的协调权落地落实。2021年以来,各职能部门办结镇(街)呼叫事项率100%。建立健全镇(街)差异化考评评价体系。除上级规定的三项“一票否决”事项外,不以任何形式对镇(街)设置“一票否决”事项。
一是健全完善综合行政执法体系。13个镇(街)全部设立综合执法办公室和综治中心(平台)。综合执法办公室统筹辖区内派驻的机构和镇(街)执法力量实行联合执法;平台整合综治、司法、公安、应急、信访、民宗等资源力量,负责网格内信息核查、舆情引导、重点人员管理服务、综治信息汇总上报、矛盾纠纷排查处理等综合性工作。
二是加强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全面推行专职网格员与社区工作者并轨管理,坚持同招聘、同薪酬、同管理,推动专职网格员定格定岗。建立年度培训、岗位培训、全科实训、社工职业水平专项辅导班“三训一班”能力提升体系,打造一专多能基层网格队伍水平。不断加强执法力量建设,通过考录和购买服务形式补充基层执法人员,夯实基层执法根基。
三是打造网格化治理样板。
2022年8月15日,首批山东省乡村振兴齐鲁样板37个省级示范区完成创建并经评估认定。烟台市龙口市黄山馆镇作为烟台市入围的3个示范区成功入选。该镇完善分片治理模式,按照“一片多网、一格多元、一员多岗”要求,整合部门下沉力量与村企人员入格,推动“三级网格化”全域覆盖。全镇划分为由5个工作片构成的一级网格,24个自然村、企业构成的二级网格,以30户为单元划分118个三级网格,按照“1名科级干部+67名机关干部(村书记)+N名不同岗位人员”标准配备网格员,推动90%以上基层事项网格内解决。
一是精简压缩编制保障一线,考核标准倾斜基层。优化机构编制资源配置,重点保障、优先安排教育、卫生、民政等民生领域用编需求,把有限的资源用到“刀刃”上。提高镇(街)工作人员考核优秀等次比例,镇街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优秀等次比例分别是市直部门的1.5倍、2倍。认真落实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将镇(街)综合管理类公务员职级职数单独核定,不与市直机关职数统筹使用。建立“定向评价、定向使用”的基层高级职称制度,实行镇(街)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直评直聘。
二是配套增加编制支持一线,容错机制激励基层。强化安全生产等重点领域编制保障,在烟台市级向每个镇(街)平均下沉2名编制的同时,龙口市配套下沉1名编制。2021—2022年在制定事业单位考录计划时,市级层面拿出55个岗位、镇(街)拿出22个岗位,专门用于招考安全生产相关专业人员。健全完善容错纠错机制,制定出台市纪委监委实施容错纠错工作流程,宽容干部在基层改革创新中的失误,营造干事创业、敢于担当的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