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坤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二四研究所
科研院所承担着技术开发和装备研制的重要任务,需要制定长远发展战略,推动重点研究项目建设,全面预算管理可以促进战略的执行,将长期战略落实到短期经营计划中。文章通过分析科研单位全面预算管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推动全面预算管理的有效实施。
全面预算管理是将单位的长期发展战略细化为短期经营计划,要根据单位战略规划设定短期经营目标,制定行动方案,预测经营风险,进行过程控制,最终进行绩效考核。全面预算管理强调“全面”,全面预算管理是对单位各项业务进行预算管理,要求每个部门都设定经营计划。由于全面预算管理要求全员参与,要求单位上下形成统一的思想认识。全面预算管理强调“目标”,首先要设定单位总的发展目标,再将单位总的目标层层分解,最后落实到员工的业务活动中,实现目标的有效落地,起到明确责任,激励员工的目的。全面预算管理强调“过程管理”,全面预算管理是对单位经营活动进行管理的工具,主要目的是让单位的经营活动按照预算进行,实现预算设定的目标。在经营过程中,针对出现的偏差,及时采取措施,调整经营策略,促进预算目标的实现。全面预算管理强调“风险管控”,不仅要求单位为实现发展目标制定行动计划,还要求单位能够识别经营风险,制定应对方案。在编制下一年度经营计划时,就要考虑单位即将面临的风险因素,明确单位存在哪些问题,在接下来的发展过程中如何解决。
科研院所承担重大科研项目研制的重要任务,重大科研项目一般周期长,投入大,过程复杂,需要多部门协同配合。而要做好过程管理,推进项目研制任务按照计划实施,需要发挥全面预算管理的作用。全面预算管理将重大科研项目研制的任务分解到短期计划中,让各部门目标一致。通过对风险的分析,可以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有效化解风险,保障研制任务顺利开展。
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关系到单位每一个人,需要统一认识。如果对于全面预算管理认识不够,在编制和执行预算时就会有很多矛盾,一个是预算编制效率低下,不知道编制的方法,出发点就不是公司战略,而是从自身利益出发。第二个是编制的预算不利于实施,不能起到促进管理的效果。如果责任划分不清,在绩效考核时就不能进行准确奖惩。员工如果没有认识到全面预算管理的作用,就不能很彻底地执行预算,就难以发挥预算的激励作用。业务部门认为预算管理只是财务的事情,把编制预算、过程控制、绩效考核等工作都丢给财务部门,不积极参与预算管理活动。推行全面预算管理,需要单位上下对全面预算管理形成统一认识,如果理解不全面,就难以推进,无法对推进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采取正确的处理措施[1]。
没有严格的制度指导各部门的行动,各部门在执行预算管理时会比较随意,按照各自理解来实施。认为只是财务在搜集数据,没有对上报的数据认真分析,也没有将上报的目标进行分解,落实到经营活动中,更不知道年底能不能完成目标。没有制度的强制约束,业务部门就没有推行全面预算的紧迫性。缺少制度,无法明确岗位责任,参与人员不知道自己的责任范围,如何进行操作,该承担多大责任,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就难以推行下去。预算管理如果与绩效考核不挂钩,完成的好与不好一个样,缺乏奖惩激励措施,预算管理就会变成了形式,无法发挥作用。制定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以后,明确流程和各岗位责任,就会让业务部门去适应全面预算管理,而不是让全面预算管理服从于业务。预算管理制度的强制性,便于推进全面预算管理的编制和执行。
设置预算目标时,没有与单位发展目标相衔接,过高估计困难,过低估计机遇,不能仔细分析内外部情况,难以对将来形势进行准确判断。过高的收入预算目标打击积极性,不能起到激励效果,让业务部门通过努力也达不到。过高的成本费用预算目标,容易形成滚雪球效应,成本费用越滚越大,业务部门缺乏节约的动力。预算目标设定时,没有让业务部门参与进来,造成数据脱离实际情况,指标偏离过大。预算目标太笼统,没有进行适当分解,不利于分析和考核,缺少指导作用。如果缺少明确的目标指引,业务部门使用预算时,可能与单位的发展战略不一致,不能起到指导经营行为的作用[2]。
全面预算管理需要大量的数据来进行决策和管理,缺乏数据而单凭个人经验进行决策无法进行科学的管理,全面预算不能起到指导经营管理的作用。在编写预算时,如果缺乏数据支持,大量数据就会通过拍脑袋得来,没有经过仔细分析,难以符合经营实际情况。拍出来的指标太高,业务部门完成不了,指标定得太低,对业务部门没有促进作用。在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考核时,如果缺乏数据,就无法对结果进行有效的统计分析,也无法准确判断被考核对象的业绩。缺乏数据的考核,难以有说服力,考核结果容易引起矛盾。如果单位信息化建设落后,没有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经营过程中就难以完整准确记录数据。
把主要精力用在编写预算上,但编完之后就将预算搁置,没有在管理之中加以运用,真正发挥全面预算管理的作用。编制好预算指标以后,没有将指标分解,缺乏切实可行的方案。在执行预算时,过于随意,随便修改,缺乏刚性,导致预算没有约束力。预算年度结束,预算却无考核,只是对预算进行简单总结,缺乏有效的绩效激励。重支出,轻效果,只关注设定多少支出,想着怎样将钱花出去,而不思考取得的效果。如果参与全面预算管理实施的人员经验不足,不知如何将全面预算管理与日常工作相结合,预算管理就可能成为短期行为,缺乏持续性。全面预算管理是为了完成战略目标而制定的短期计划,需要持续推进,让目标在实际经营中不断实现。在执行中,断断续续,不是一直重视,需要的时候才想起来用,难以发挥全面预算管理的持续推进作用。全面预算管理涉及单位的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需要不断提高认识,统一行动,将预算管理运用到日常经营管理中[3]。
经营环境和单位内部都在发生变化,原来的规划可能已经不适应新的环境,需要做出改变,不能一成不变,将此作为以后5年乃至10年的发展目标,从不进行调整。当环境发生变化以后,需要考虑新的因素,重新审视规划,让规划更加切合实际。制定预算时,供产销之间不能脱节,采购、销售、生产之间不能各编各的预算,要进行沟通,数据相互印证。编制预算时,要遵循流程,各部门协调配合。首先要对于下一年度的市场情况、竞争对手、技术创新等进行分析,在把握了经营环境各因素以后再编写预算。考虑的因素不能还是之前的信息,要重新进行分析,要能发现新的变化。每个部门的在预算管理中的位置要清楚,按照各自的职责完成。各部门中需要有既熟悉部门业务,又懂编写预算的人员。
推行全面预算管理,需要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加强过程管理。预算管理难以让每个人都同意,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想法,单位需要制定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来统一认识,约束经营活动。通过制度的约束,在全面预算管理的驱动下,改进经营行为,提高经营效率。全面预算管理缺少了制度的约束,就会停留在预算编制阶段,难以往前推进,在预算实施阶段缺少执行的动力,预算变得随意,不是必须要完成的任务,员工就会抱着可能的心态,而不是抱着一定要完成的决心。制度要能够根据单位组织结构制定,规定每个部门的编制和执行责任,明确每个岗位的职责。要能够明确考核办法和奖惩方案。要能够根据技术研发和装备生产的特点来制定制度,保障科研项目顺利实施。
需要建立从上到下的预算管理体系,预算指标层层分解,让每一个人都知道自己的奋斗目标。全面预算管理要适应单位的组织结构,根据各个业务单元进行编制和考核。编制预算追求的不是预算和实际结果有多接近,而是预算能够起到激励效果,对单位发展有促进作用。有的预算起不了作用,是因为预算编得太粗,业务部门不知道该从什么方向努力,指标太简单,没有进行分解。到年底考核时,不能完成目标不知是自己原因,还是预算本来就定得太高。每个部门要有人专门对接全面预算管理,既懂得如何编制预算,又熟悉部门业务,让预算在每个部门都得到执行。预算管理要有具体行动方案,知道怎么去干,如何执行预算,要将全面预算管理与业务实际相结合。要结合科研生产实际,制定合理可行的计划,保障重点科研生产任务的完成。各部门要合理估计影响科研生产的风险因素,提前制定应对方案。
全面预算管理可以推进发展战略的执行,提高管理的效率和效果,同时单位需要加强内部控制,促进单位经营合法合规,防止贪污腐败现象的发生。内部控制和单位全面预算管理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加强内部控制,能够发现单位经营中存在的问题,防范风险,让员工依据流程和制度办理业务。单位应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创建内部控制环境,减少资金、采购、付款等风险。建立内部控制体系,发挥各监督部门的作用。在业务申请阶段,就进行严格审查,评估合法和合理性,是否满足全面预算管理的要求。全面预算管理能够统计单位经营的各项数据,包括财务数据,也有非财务数据,这些数据有利于全面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全面预算的实施能够让单位渗透到各业务中,搜集经营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可以促进内部控制管理,掌握业务开展情况。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使内部控制更加精准,更容易发现问题所在。科研院所要关注重点科研项目的进展情况,提供充分的保障条件,分析进展缓慢原因。
将业绩考核与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情况挂钩,通过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考核,来推进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如果与个人的利益没有联系,在推进全面预算管理时,就很可能更多地从自己利益或部门利益出发,最终导致无法实现全面预算管理目标。科研单位要将全面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价结合起来,不能彼此孤立。全面预算执行结果是进行绩效评价的基础,而绩效评价能促进全面预算的执行。要将全面预算执行的结果反映到绩效评价指标中,通过预算的执行情况,来进行考核,不能仅仅参考实际业绩水平。要合理设置考核指标,考核指标能够反映部门承担的科研生产责任。明确各部门职责,并与预算中列支的成本费用相适应,避免出现部门之间扯皮。全面预算管理关系到单位每一个人,找准标杆,客观判断结果,分析清楚是自己真的进步超过了标杆,还是标杆倒退了,而自己没有取得很大进步。要合理设置目标,根据企业所处阶段,采取不同的策略,有不同的侧重点,激励员工朝着单位战略方向努力[4]。
全面预算管理需要大量的数据作为支撑,需要单位采用信息化手段统计业务数据。传统的财务软件只有财务数据,缺乏大量的业务数据,而推行全面预算管理,除了财务数据外,还需要大量的非财务数据。要将财务软件与业务管理软件对接,避免信息孤岛。相互连接的系统,可以将不同业务的数据进行抛转,减少人工误差,使统计数据更加准确快捷。人工统计的数据不准确,不完整,还不及时,临时需要了解某项业务开展情况,就难以短时间内统计完毕。采用信息化系统不仅能够处理大量数据,而且能够对数据进行分析,生成可视化图表,便于管理。运用信息系统,可以提高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为全面预算管理提供依据。
预算管理的优点是有具体的目标,方向明确,便于考核,可操作性强,具有实际指导意义。单位要根据所处的发展阶段知道该追求什么,该规避什么,该防止什么,合理设置战略规划。在制定预算时就要设定合理目标,全年都朝着目标迈进。有了目标,能够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让员工知道在哪里努力,努力到什么程度。管理不再是短期行为,而是长期战略的一部分。单位要加强内部控制,将预算执行结果与绩效管理相结合,采用信息化手段等推进单位全面预算管理。